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散文方面论文范本 与侯志明和他的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散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侯志明和他的散文,本文是关于散文方面论文怎么撰写与侯志明和散文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作家简介

侯志明,男,汉族,1964年2月生,内蒙古四子王旗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毕业,现任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行走的达兰喀喇》等.

再读绵阳(二题)

侯志明

走近绵阳认识绵阳转眼已近20年.虽然我在绵阳生活工作不足10年,但我仍然把它看作我的又一故乡.这10年间,我写了很多有关绵阳的东西,即使在调离后,我仍然或因工作、或因私事,或纯粹是为了思念,常常回到绵阳.我发现10年足以将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挣脱不了,摆脱不掉,甚至也无法慢慢淡忘.因此在离开绵阳的日子,我居然断断续续又写了不少有关绵阳的短文.近日,应绵阳作协主席马培松之约,把并非同一时间写的两篇文章捏到一起给《剑南文学》,并取名为《再读绵阳》.感谢马主席和《剑南文学》的抬爱,使我可以借机再诉对绵阳的深情.

送险亭,历史的哀叹

梓潼,我一直以为就是川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虽然,我也知道,在梓潼有七曲山大庙、古蜀道、翠云廊等一批名胜古迹,我也曾独自或带人参观过,但仍然没有想到,在这些名胜古迹的掩映中,竟然有着那么多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符号,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画面和经久不息的人生长叹.

今天我要写的就是一个从心底打动了我的小小的古迹,它的名字叫送险亭.

送险亭,位于梓潼县北10公里的地方.虽然屡经翻修,但还是那样的简朴矮小,矮小得让许多游客甚至当地之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这个独特而饱经沧桑的名字,立刻引起我的注意,立刻让我意识到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多,在表面平静中所掩饰的不平静.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的东北方,距绵阳市有40多公里.据史书记载,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由梓潼往北,地势都是越来越险峻的,路是越来越难行的.也就是说,过了梓潼,就进入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多有描述的蜀道了.因此,如果是由南往北去,梓潼是蜀道的起点,而如果是由北往南来,梓潼又是蜀道的终点.而送险亭就在这里.

没有走过蜀道而又深知蜀道艰险的,大多数人是看了李白的《蜀道难》之后.为什么李白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蜀道难》?据考证,李白出生在四川的江油市,但李白北上的足迹曾经到达碎叶,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境内.当时长安和江油中间横亘着秦岭.一方是家乡的诱惑,一方是京城的吸引,还有外面精彩的世界.虽然蜀道艰险,但作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李白又不能不一次次地穿行其间.在无数次地经历了蜀道之艰险后,这位恃才傲物到了连当时朝中的实权人物都不放在眼里的诗人,这位敢把世间一切都嬉笑怒骂的浪漫才子,这回总算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因此,他对蜀道难的逼真、形象的描写,并非是浪漫的创作,而是亲身经历的记录.不妨让我们再读一次.

噫吁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在我看来,这首诗真正震撼人心灵的、使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是李白面对艰险发出的“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发问,而且这一发问,至今响彻在历史的天空中、人类的长河里.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朝代定都北方.可以想见,不独是李白,身居蜀中的各色人等,尤其是众多希望得到皇帝赏识的官吏和饱受寒窗之苦的学子们,无不向往着京都.他们或许是为了皇帝的召唤,或许是为了地方的事务,或许是为了进京赶考……总之,京都磁石般的吸引,加上这些人有意识或潜意识的京都情结,都使蜀道变得悲壮了,也使蜀道这条“难于上青天”的大道屡屡出现在迁客骚人的笔下和梦中.

无数经历了蜀道漫漫征程的人们,或者即将走上蜀道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独坐送险亭,我分明看见,历史上,有人在此为即将遭遇的险途而踌躇,虽有亲朋好友相送,但个个泪如雨下.是啊,面对这样的艰险,不少人在此作的是生离死别.而我也分明看到,历史上也有人刚刚从北方归来,在盛大的接风洗尘的欢宴中,更多的人也许不是在祝贺他荣升,而是在祝贺他的平安归来,仿佛是在祝贺一次新生.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心境下,送险亭诞生了.

“头头是道,夷送险也送;步步之间,心平路则平.”这是送险亭上的一副对联.虽然,此次看到的是正在修建的送险亭,但我还是被它深深感染了.

提到送险亭,不能不提到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的知县张香海.张香海并不是四川人,而是山东人,道光乙未的科举.咸丰三年的时候,皇帝下旨,让他署理梓潼.虽说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当了知县,但当他背起行囊,经蜀道来梓潼上任时,心情也是复杂的.从山东到四川,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年代,他离开的就不仅仅是故土,不仅仅是他所有的亲人.这次到四川,与其说是做官,不如说是背井离乡,所付出的代价是不言而喻的.在到了梓潼的第四年,也就是咸丰七年,这位在学成后总算当了官的举人,也冷静了不少.想想冒蜀道之险来做官的经历,想想做官以来在官场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险恶,想想在忠与孝的矛盾中做人的难处,也是感慨无限.但回头再想想,毕竟以前的坎坷已过,毕竟以后仕途光明多于阴暗,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修一下这个送险亭了,一方面,纪念已经过去的艰险,一方面祝愿未来无险.就在这年,他小动土木修缮了送险亭,并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非送险,无以入夷.”

到此,按说张香海的故事该结束了,但这位有着复杂心情的知县还意犹未尽,又在送险亭上写了两句话:从此履险若夷,回头想鸟道羊肠,经多少阅历艰辛,才博得脚根站稳;何妨将人比路,摸心看岩嵌谷锁费如许奔波劳碌,却难教迹绝飞行(也有人说这是他对的对联).从这两句话里,我们更进一步看出他修送险亭的双重意义.

有人说送险亭修于汉代,有人认为修于明代,而我以为,送险亭在何年何月修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险夷交替之地修这样一个亭子,既不是哪个长官的意志,也不是张香海的发明,而是所有面对蜀道的人们的共同意愿和感情投资.是许多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无数人梦结束的地方.因此,这里注定是一个让人沉思的地方,是一个让人落泪的地方.

“昔者修斯亭,当是慰征客”,清朝户部侍郎何彤云这样说.如果说蜀道是一条英雄之路,那么,送险亭就是一个血泪之亭.

今天,蜀道难已经不复存在.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又有高铁贯通,还有密集的航班.但是,作为一处古迹,它记载的绝不仅仅是蜀道之难的心酸,它所承载的东西是深厚宽泛而智慧的.当李白等文人骚客发出“嗟夫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发问时,送险亭的回答是“夷送险也送,心平路则平”.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和感悟吗?虽然它已成为历史的哀叹.

是的,旧时代用血泪筑起的送险亭,而今正成为新时代梓潼人民大力发展旅游、发展经济的历史见证.

报恩寺,另一种猜想

四川省绵阳市有一个平武县.平武县是一个典型的川北山区县.从绵阳到平武不到200公里,但道路不平坦.因为我是北方人,所以我在这里约略体会到一点“蜀道难”的味道.

平武是一个以白马藏族、羌族、回族、汉族为主的地区.在这个不到30万人口的县,有一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报恩寺.

报恩寺坐落在县城东北角,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坐西向东,平面布局由东向西,次第升高.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配列,分前、中、后三进院落.第一院落起于山门,止于天王殿,中有三桥相连,北侧置钟楼一座,门前有八字琉璃墙、台阶、狻猊、经幢、广场.天王殿以后为第二进院落,由正殿大雄宝殿和配殿华严殿、大悲殿、天王殿四座建筑组成.大雄宝殿以后为第三进院落,由万佛阁、南北碑亭、34间廊庑和大雄宝殿组成.万佛阁后侧有斋房、库舍、龙神祖师之堂等建筑围绕.

报恩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即1440年.据龙安府志记载,平武古为龙州,“地处边陲,界在氐羌”,为镇抚边夷,明在平武设宣抚司官衙.宣德三年,即1428年,祖籍为杨州府兴化县人的王玺,袭父继任土官佥事之职.据《敕修大报恩寺碑铭》记载,王玺“崇儒奉释,夙植善根”,1435年,进京朝拜时以“古遗藏经无处收贮,恩无补报”为由,“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请,拟修建寺庙一所,上奏帝廷.皇帝念其心诚就答应了.王玺奉旨回来后,便“爱竭资产,鸠工积木”,于明正统五年,即1440年破土动工.历时七载,大功告成.代宗景泰三年,即1452年,王玺去世.他的儿子王鉴袭职,继承先父“未尽之志”继续修建.到1460年全部竣工,名曰:“报恩”.山门上还悬挂有一道“敕修报恩寺”的匾.

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报恩寺内,有一座圣旨碑,碑文刻的是:“奉,圣旨: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大明正统拾壹年拾壹月吉旦土官佥事王玺建立”.既然是修前已得皇帝恩准,为何会有“准他这遭”之说呢?

这是一个谜.但这是一个不难的谜.我认为,作为土官王玺曾多次进京朝拜,而且每一次进京自然都是有一番感受的,尤其是对皇帝的居所、生活,对象征皇权的紫禁城.王玺的官虽然不大,但也是一方的首领.在皇帝面前,他是一个小小的卒子,但是在他辖区的百姓面前,他又如皇帝一般尊贵,甚至可以说就是皇帝.在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一个土官的在不断升腾,在无数次进京得到启发后,王玺有意无意地滋生了一种过皇帝生活的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手中又有权力,说干就干.于是,他首先从北京请来20余名工匠负责设计和施工.当时王玺为什么要从北京请工匠呢?是不是想按故宫的模式来建筑呢?资料虽然没有记载,但是从建成后酷似北京故宫的样子,我们不难理解王玺内心深处的京都情结,或者叫故宫情结.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作为一个地方首领,古往今来,没有不仰望京都的.仰望京都也就是仰望皇帝,也就是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因此,对于的来说,若说没有一点京都情结也是不现实的,至少也是不真实的.在潜意识中有了这些东西,就难免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了.因此,报恩寺酷似故宫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这里也不能排除,作为一个地处偏僻之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方的土官,在当了多年的官之后,在手下的捧场中,一天天地飘飘然起来,不时掠过一阵想做皇帝的妄想.

然而,就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即将大功告成时,远在北京的皇帝听说了王玺父子的所为,于是派出人马来向王鉴问罪.王鉴得到这一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召集手下的人研究对策.于是有人给他出主意,赶快把这个还没有起名的建筑改作一个寺庙,否则,杀头之罪难免.王鉴采纳了手下人的建议,立即按照寺院的要求进行改建.首先,在山门外稍间内,彩塑起两尊金刚神像,左为密集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殿内南北两稍间内置佛台,台上彩塑四大天王神像.南方增长天王按剑挺立,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方广目天王手托宝塔,北方多闻天王手撑宝伞,分别代表风调雨顺.

于是,报恩寺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外形酷似故宫,但内部是寺院的摆陈,而完全没有人的起居、理事之所.

在摆陈上有点不同于普通寺庙的是,多数寺庙里西方广目天王拿的是一条蛇,可是这里是一个宝塔.为什么?这里的研究人员认为,是由于时间太紧,做不及了.虽说解释没能让人心服口服,但在没有更好的答案之前,也只好称是了.

皇帝的调查组从北京出发,一路游山玩水,人员来到平武,据说大约用了三年时间.等人一来,原来的宫殿早变成了一座寺院,加上王鉴再给京城来的人一些好处,并说,原本就是要建一座寺院报答皇恩的.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这事也就算摆平了.吃好喝足玩过瘾了的人回去把情况奏明皇帝.皇帝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想想在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做官也不易,于是就下旨:“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

这样的解释,很符合现在人的思维和做法,也很生动,确实能让人认同.很长时间里,我也深以为然.但我去多了,忽然生出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王家父子本来修的就是寺,本来就是用以报恩的,可是身边有险恶用心的人非要把它说成是模仿紫禁城而修的宫,说王家父子有野心,于是告到了皇帝哪儿的呢?为此我还把我当时的想法以打油诗的方式记了下来:报恩古寺建龙安,碧瓦朱甍照青山;寺宫易辨人难识,双代磊落惜生嫌.如若真是这样,那王氏父子可是大大的被冤枉了.而在中国,古往今来,是从来不缺这样的事的.岂止是中国,一位外国哲人就说过,当真相保持沉默时,谎言就会变成历史.

但这两种解释毕竟都缺乏记载,都是后人结合现实给出的猜想,因此也就很难辨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实了.更主要的是今天已无辨之必要了.

也许正是因为报恩寺是一个既不完全像寺院,又不完全像宫殿的建筑群,才使它成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解说员告诉我们,报恩寺有四绝.第一是整个建筑用的都是珍贵的楠木.楠木,在古代一般用来做书箱,因为它的好处是不生虫子.用楠木建成的报恩寺,历经600多年,不见蜘蛛结网,不见蚁虫侵蚀,不见燕子筑巢.第二是报恩寺的建筑为重檐歇山式.

就拿大雄宝殿来说,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又叫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撑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又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无恙.斗拱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构建之一,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功用.报恩寺除山门外,大量使用这一技术,总数达2200余朵,种类达48种,变化无穷.建筑专家们认为,这种高超的技术也是一大奇迹,为报恩寺独有.第三绝是寺中塑像突破常规,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在报恩寺中,无论是主佛的双目俯视、微笑欲言的神态,还是“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由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的千手观音,1004只手分别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叠,但互不遮掩,悬空排成15层圆弧,宛如一株绽放的金色菊花.

转轮经藏是用于藏经和供佛的佛门法器,报恩寺中的转轮经藏,通高9.5米,也是用楠木制成.其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美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品.转轮经藏周围的4根大柱上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报恩寺是群龙聚首之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藻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是龙的形象,据说有9999条之多,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这是报恩寺的第四绝.

平武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县,在这个偏远山区有这样一处国家级文物,也算是一笔财富.平武虽所处较偏,但我觉得地相对广,人相对稀,自然环境不错.因此,我感到这里处处都很有灵气.一到这里就有一种近似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感觉.

看来,有着丰厚文化积淀和秀美风光的平武县,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向富裕,人民要报时代的恩了.

汇总,此文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散文本科散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侯志明和散文方面论文范文.

初明散文诗三章
作者简介初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学会常务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员、德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德惠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春娇和志明》燃烧的爱情
郭倩成都大学2015 级广播电视薛通成都大学2014 级广播电视编导港片春娇与志明在全片的开头就显示着“根据新修订的吸烟(公众卫生)条例(第371 章)规定,由2007 年1 月起,法定禁.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抒情散文至情论
“明代古文家归有光是一个既有卓绝的创作成就,又能转移一代文学风气的人物 ”11归有光提出的“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的“至情论&rd.

彭浩翔电影的后现代叙事风格以《志明和春娇》系列电影为例
新世纪以来,香港新生代导演彭浩翔因其电影作品浓郁的港式喜剧风格在华语电影市场上独树一帜,获得了众多电影观众的喜爱 2001年,彭浩翔以买凶拍人开启了电影生涯,并因作品入围了国际电影节轰动香港影坛而一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