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配音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我做配音,并不屈才类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配音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6

我做配音,并不屈才,本文是配音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屈才和配音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配音论文参考文献:

配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目录怎么做杂志编辑是做什么的iebook电子杂志怎么做做人和处世杂志

作为中国第一代配音表演艺术家,苏秀用声音塑造的外国影片中的经典形象不计其数,还以出众的才华执导了一百多部译制影片.随着进口原版大片的涌入, 译制片日渐式微、辉煌不再.但苏秀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创作,她开始用文字记录并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字句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对于配音事业,她始终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与执著.以下是她的自述.

少年时期的理想

我祖籍河北,一九二六年生于东北长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那一年我才五岁.那时我的父母都在中长铁路的学校当教员.九·一八事变后,我随父母从长春迁到了哈尔滨.他们在铁路上收入比较丰厚,到哈尔滨后还能以多年的积蓄买下一座两层的小楼,在南岗大直街上.下面租给一家小饭馆,楼上三间一厅自己住.后来父亲失了业,把楼上一间也租了出去,不过,我们在物质生活上还算宽裕.

慢慢地我开始懂事了, 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什么满洲人,知道日本是侵略者,而不是什么友邦.我自小功课好,而且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是所有老师的宠儿.可上了中学,女中只学一年数学,重点学缝纫、烹调、家政,因为日本人主张妇女要回到厨房去,所以所有大学都不收女生.这种帝国主义的愚民教育,使我切身感受到做一个亡国奴的痛苦与愤怒.

那时我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个是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一个是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因为她们也都和我一样有着亡国之恨;另一点她们都卓有成就,说明女性不次于男人.我认为自己只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也会学有所成,这就是我当年的人生追求.

我有个音乐老师叫刘忠,他在哈尔滨广播电台( 当时叫“哈尔滨放送局”)组织了一个“fy”合唱团.我上三年级时,他挑选了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去参加了合唱团.最使我难忘的,是在用徐志摩的诗写成的合唱曲《海韵》中,我担任过“女郎”的独唱.这是我曾特别引以为荣的事,至今犹记得当时的感受.这使我开始钟情于音乐.那时我看了多部音乐家的传记,热望有一天能去上海深造.我盼望着抗战胜利,那时我将能在自由的祖国学习音乐.做一个音乐家曾是我少年时代最热切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进了上影翻译片组.未能以音乐为终身职业,始终是我人生的一件憾事.我也像所有的父母一样常常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后来我的小儿子侯牧人考进了北京歌舞团,凭着他在上音附小打下的钢琴基础,再经过自学进修,成了一名作曲家,也算是圆了我少年的梦.

我总不能忘记当年我在“fy”合唱团时的一位唱男低音的电台播音员,名叫洪维善,艺名陈沙.他常演广播剧,有时也做广播剧的导演.有一次,他忽然问我:“想演广播剧吗?”我说:“我不会呀.”他说:“不会,我可以教你.”就这样我开始参加广播剧的演播.第一次我是饰演一个小侍女,台词只有“是,太太”,“好的,太太”.不久,我就担任主角了.

我至今记得我曾在一部描写西施与范蠡的广播剧中扮演过西施.那大约是一九四二年,我只有十五六岁.一九四三年我们还在哈尔滨铁路俱乐部演出过几场舞台剧,一是曹禺的《日出》,一是《沉渊》.由洪大哥扮演《日出》中的潘经理并担任导演,我和我的高一年级的同学轮流担任《沉渊》的女主角和《日出》中的小东西.我各演出过一场.我们当中很少有人受过正规训练,演戏仅是玩玩而已.

一年后, 陈沙大哥忽然失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知道他去了解放区.他不在了,我也就中止了广播剧的演播.不久,我也离开了哈尔滨去北京读大学.但是,对广播剧的爱好,却长远地伴随了我一生.我最终选择了表演艺术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应该说也缘于此.

令人羡慕的蓝布列宁装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了.那时我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但实足年龄尚不满二十四岁.看着满街红旗,听着那令人振奋的腰鼓声,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剪着短发、戴着蓝布帽、穿着蓝布列宁装的女干部啊!我渴望自己也能那样地穿着,渴望着走到社会上去,渴望着工作.

一九五〇年初, 我看到报上登载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团招考演员的启事,我就去报考而且考取了.可惜由于国民党飞机二月六日轰炸上海,给刚刚解放的上海在经济上又增添了新的困难,所以原定作为专业的广播剧团演员,暂时只能是业余的.但我毕竟成了上海解放后第一批广播剧团的演员.事隔三十多年,一九八七年上海电台举办“全国白玉兰广播连续剧大赛”时,我还因此被聘为评委呢.

当时我们演播过《红旗歌》,老舍先生的《方珍珠》,还演过歌剧《王秀鸾》,由我扮演王秀鸾,剧中有很多唱段,我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也敢唱.

其实, 我在广播剧团很受重用,工作得很快活,可心里总以自己不是国家干部为憾,觉得既不是国家干部就不能去穿那象征干部身份的列宁装.所以当我在报上又看到北京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研究所(即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招生的时候,我就又去应考了.

我终于成了一名职业妇女我记得当时考场的主考人是上官云珠和卫禹平.我至今忘不了他们要我做的小品内容:“一个一面在窗下做针线,一面等待她的丈夫回来,天渐渐黑了,丈夫还没回来,她焦急不安起来……丈夫终于回来了.”没有道具,没有台词,也没有对手,全靠演员自己用动作和表情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

我开始凑近窗口穿针, 然后坐下来,一针一线地做起活儿来.做了一会儿,好像听到门外有脚步声,我停下针线,仔细倾听,并没有人来,不禁失望地轻轻叹了一口气,又做起了针线活.可是,天渐渐暗了,我先把针线活儿往眼前凑凑,又往窗前凑凑,缝了两针,天更暗了,一下扎到了手上,这一来完全没有心思做活儿了.停下来,皱着眉头思索,丈夫这么晚不回来会是什么原因呢.越想越着急,便骤然站起身来决心去找丈夫,可就在我打开门的时候,丈夫却站在门外,于是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又嗔又喜地笑了.

就凭这个小品,我考取了那个研究所.可电影局管演员工作的柏李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已经结了婚,而且还有了孩子,我看你别去念书了,到翻译片组去工作吧.”说实话,我那时根本不计较搞翻译片还是拍故事片,反正都是演员工作嘛,就欣然同意了.

一九五〇年九月七日, 正好是我女儿周岁那天,我去翻译片组报到了.当时我刚满二十四岁.和我同一天去报到的还有杨文元和胡庆汉.当时的翻译片组,只拥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楼上的小间是剪接间.楼下的大间,约五六十平方米,既是排练厅,又是会议室和休息室.总之,除了三楼阳台上的录音棚(只在录音时候用),我们再没别的地盘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没有译制片.放外国影片时有的打字幕,有的用译意风,就是每个座位旁有个小插座,租一副耳机就能从中听中文翻译的同步讲解.但这种装置开始也只有像大光明、国泰等几家大的首轮电影院才有,后来才普及到二三轮电影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首先搞起了翻译片,他们是一九四九年开始的.我们上海翻译片组是一九五〇年二月才建立的.所以我也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配音演员了.当年的那些配音演员后来有的自己离开了,有的被淘汰了,一直留下来的有邱岳峰、尚华、富润生、準同凝、姚念贻、胡庆汉、杨文元和我.赵慎之、于鼎、毕克、李梓则是以后陆续进来的,但是他们也都是一九五七年我们建立译制片厂以前进来的老一辈了.

今天,我们终于用自己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观众的爱戴.可是当年不但有些领导认为配音演员算不上创作干部,有些人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形象还不错的想去拍故事片,还有的改行干了别的.我自己也曾想,在翻译片组工作能经常接触各国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可以好好地学点东西,有朝一日我要去做故事片的导演.

事实上也确有配音演员出身的人,成了很出色的故事片导演,如已故峨影导演李亚林,就曾在长影做过多年配音演员.但是一方面由于客观环境的动荡不定——一九五八年下放劳动,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下乡搞“四清”“文化大革命”,使个人的一切打算都没有了考虑的余地;另一方面,在我的主观上,也从工作中体会到,要做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和译制导演,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做演员,要把人物配得贴切、传神、有光彩;做导演,要把戏搞得流畅、动人,不失原片的韵味,是需要不断努力去追求的.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它需要我付出毕生的精力.我干这个,并不屈才.

七十五岁学电脑老伴儿过世后,我去了杭州女儿家.白天,女儿、女婿都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总得找点什么东西来玩儿.于是我选择了电脑……后来我女儿退休,我们一起回到上海.从网上看到很多老观众在怀念我们80年代译制的影片和我们这些配音演员.为了回答他们,我又开始往一些报刊投稿了.

这才感到电脑写作的种种便利.你觉得这一段多余了,可以一键抹去;若感到什么地方需要加一段,也可以任意插到那里.把前面的挪到后面,或者把后面的挪到前面,都轻而易举.永远不用重新抄稿子.

还有一点, 就是快, 不用邮寄,也不用送.只要鼠标一点,稿子就发出去了.编辑有意见,把修改的稿子发还给我,我看后再还给他,也都是瞬间的事.记得尚华去世的那天晚上,我一面不停地应答采访的电话,一面在*把悼念的文章写好发给《新民晚报》,保证了第二天能及时见报.

除此之外,互联网也是万宝全书.不论你想查看哪部电影是哪年得的奖,还是哪部片子的男女主角叫什么名字,也都是举手之劳.

不仅如此,电脑也为我的老年生活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我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也使我可以跟天南地北的朋友们在键盘上相聚,因而心胸开阔,从来不知道孤独、寂寞为何物.

我奉献给你们的礼物如今, 很多人—— 5 0年代进厂的男演员全都不在了,我们仍然活着的女演员也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我们的时代结束了.为了让那些逝去的伙伴在我的书里重新活过来;为了纪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为了向我们亲爱的观众告别,我写了《我的配音生涯》.

后来, 承蒙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夜阑书香》节目主持人淳子的好意,愿意把《我的配音生涯》做成有声版—— 《余音袅袅》,那就不但在文字上可以回到过去,而且可以在这十几个小时的节目里,重新听到我和同事们几十年间,在不同时期、塑造不同人物的声音.

我几乎自己都想不起来了,我和赵慎之曾有过那么清凉的少女的声音.胡庆汉曾经是那么迷人的“奶油小生”;黏黏糊糊的于老鼎当年也曾配过那么潇洒、干练的人物;潘我源不光能配咋咋呼呼的土财主,也配过出身名门望族的修女院院长.

不经意间, 我又听到了童自荣在《啊,野麦岭》中,为日本工头配音时咧着嘴说的那些台词,想起当时大家对我这个角色安排所感到的诧异.今天我仍忍不住在嘴边浮现出一个浅浅的微笑,那是我为小童开拓戏路的一次大胆尝试,而且得到了厂长老陈的支持.

我静静地听着自己做的节目,当我听到李梓为小女工阿峰配音时,她用哪种嘶哑无力的声音说“我又看见飞陀了,我又回到飞陀了”的时候,仍然感到鼻子酸酸的.我想,我们的创作是经得起仔细品味的.

我们爱这份事业,我们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份事业.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配音专业范文可作为屈才和配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配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少做饭菜,有利身材(等3则)
少做饭菜,有利身材饭做好后,以为只吃一部分,剩下的留到以后再吃就可以瘦美国一项新研究告诉你,这样反而可能让人发胖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5项试验,考察剩饭剩菜如何扭曲人们对自.

每个APP都想做社交,可能是场灾难
文魏英杰日前有一个公众号,在知名航旅类APP航旅纵横,可以看到其他乘客的和特征标签,比如住在哪里、经常到哪里去,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够向对方打招呼、私信……,俨然成为一款交友工具 这款APP颇为流行,很.

对话施大畏:艺术家的梦要做大,不止于艺术创作
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中,伯鲧献身是施大畏绘制的,其中每幅画都有一只白色的鸱鸟出现 这是否代表着施大畏自己呢“对,它代.

搞怪让他们走红,但做音乐,他们一向严肃
2016年初,一首看似莫名其妙的歌,莫名其妙地就走红了网络;而唱这歌的,似乎也是一群“莫名其妙”的人——投行职员、程序员、设计师、会计、人类学博士后、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