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从都市底层想象到文化返乡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从都市底层想象到文化返乡,该文是文化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底层和都市和想象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亚明作为壮族的写作者, 发表曾经写过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系列小说与诗歌.

而这次读《春天, 出逃或飞翔》(刊于《厦门文学》2016 年第11期) 的时候, 感觉亚明的写作更进了一个台阶, 他将小说取材的空间进行了转移, 从田园美景的乡村到人流涌动的城市, 从原生态的壮族村寨到复杂多样的都市底层社会, 小说空间与叙事视角的游移尤其值得注意.学者刘大先在观察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时候, 认为“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与主流文学相似的主题.在公共性层面, 书写底层成为一种巨大的潮流, 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的笔调都与各类主流文学别无二致”.

这一论述恰恰能够阐释亚明的写作.如果切入文本分析的话, 不难看出, 亚明的写作暗含着两种“底层”, 在他前期的乡土题材小说中, 寨子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显而易见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而寨子里被边缘化的“巫婆” 显然是底层叙述的对象; 到了亚明的新作《春天, 出逃或飞翔》中, 作者实际上叙述了一个位于都市中的流动的“底层”, 这里虚构的“京和村” 是一个多元化的, 与乡土紧密相连的小社会: 这里既有一个懵懂的少年, 也有超市的打工妹, 城中村的美发店老板等各种角色.在这样的都市底层空间内, 族裔身份已经隐匿, 取而代之的是流动人口的话语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始终围绕着“出走” 这一主线进行叙事, 而“出走” 的本质就是逃离.第一人称的视角使得此类叙事更富有多义性.比如在“我” 希望在出走之前爬上城中村的一栋烂尾楼时, 这种冒险的冲动竟是源自于这一心理状态:“我一直对村子这座临街而建的十来层高的烂尾楼充满兴趣充满想象.我脑子里, 站在此楼顶上肯定能看见许多我没见过的景物, 能看透这个城市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面目.来广州已三年多时间, 我几乎每天都浪荡在京和村附近, 什么地方都没去.这座南方的大城市到底是怎么个样子, 我更一无所知.”

一个从乡村走出的少年, 都市并不是他世界观中二元对立的另一个地理空间,更为具体的是, 他其实对“城市” 一无所知.或许我们需要阐释另外一种“地方性知识”.这种现象在珠三角的城市中尤其多见.学者刘毅华提出: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独特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评论家李灵灵在她的研究中提出: “20 世纪80 年代末到21 世纪初, ‘打工作家’ 居住城中村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从全国各地奔涌而至的打工作家,散落在以深圳、广州、东莞为主的珠三角城中村,他们在城中村聚居成群,谋生、交往、聚会与创作.尽管并非所有打工作家都居住过城中村,也并非一直都居留于此,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迁移漂泊都市的生涯中,都曾有过城中村短暂驻扎的体验.”

上述两位学者已经阐明了底层文学的生长环境与在地性, 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一个外来务工的少年想到“出走” 亦或是一睹城市的真实面貌, 都是源自于生命本能的冲动.一栋“十来层高” 的烂尾楼,成为这篇小说中主要的象征符号, 它承载了一个少年对于都市的想象, 也成为逃离或出走的地理空间载体, 也成为小说末尾悲剧的发生地.

除了对出走和风景的想象外, “我”还对乡村存有最美好的认知: “乡下多好,此时应是到处一片柔美的绿, 遍地的花朵摇曳而妩媚, 而春风必然像个捣蛋的小姑娘, 拎着鸡毛掸子偷偷地挠你的脖子和脸蛋.这种时候, 我一定会和小石头、阿牛等几个伙伴在野外肆意妄为: 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 上山采蘑菇……只是我再也回不去了.” 在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中, 最常见的就是“都市乡愁” 与“文化返乡”, 亚明的小说也不例外, 他曾经创作过垴坳寨子系列小说, 对壮族文化及民俗描写细致入微, 可在这篇族裔特色隐匿的小说里, 风景依然存在, “原乡” 始终存在于都市底层流动人口的想象与记忆中.小说中的主角———十七岁的少年原本在家乡过着平静的生活, 因为父亲去世, 母亲外出务工并带他一起来到了广州, 母亲有了一个情人,与此同时母亲还有一个愿望, 就是给他买一套二手房, 让这位少年成为城市的“主人”, 而这一切努力与少年的想象背道而驰.少年是迷茫而纯真的, 他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 比如故乡的风景, 一个身世同样悲惨的女孩, 比如城市的真实面貌.于是少年打算离开, 离开他厌恶的一切, 在离开之前他需要实施一个冒险的举动, 去那栋烂尾楼最后看一眼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终于, 悲剧发生了, 他在与城中村保安队的纠纷中结束了人生, 这也暗合了作家为这部小说的命名“出逃” 或“飞翔”.

小美是一个相当平面且纯粹的人物形象,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人物, 导致了少年“我” 的悲剧的发生, 然而在作家的笔下又巧妙地将其隐匿, 变成一个从未露面的神秘的少女, 在某种意义上, “我”的寻找是与小美相关的, “我” 不停地在寻找一个未知的答案, 而这一切导致了“离开” 的主线发生.

在决定离开之前, 少年经历了一番心理的挣扎, 母亲在此也变成了一场隐喻:“我就要离开了这儿, 也许以后再无缘见到我的母亲, 可她毕竟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啊.母亲拼了命地挣钱要给我在这城里买个房子安居下来, 可是我呢……” 在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 母亲的意象十分常见,通常象征了民族传统, 而在亚明的笔下有了创新, 一个离开寨子的母亲, 一个有了情人的母亲, 一个试图转变儿子身份的母亲, “母亲” 的多义性显而易见.“这是我第一次窥探到母亲的秘密.我奇怪自己竟没有丝毫的愤怒, 只有倏然的耳热, 怦然的心跳……” 这是“我” 在描述目睹(或是想象) 母亲与其他人偷情时的场面,而这样直白真实的表露恰恰暴露了作为“母亲” 的象征性.母亲即族裔身份的表征, “我” 对母亲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尽管“母亲” 对我是全心全意的, 而我却游移不定地焦虑并且反思自我的身份及认同, 这便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母题———“母亲” 与“我” 之间的不均等关系.

小说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小四子.这个少年与故事的主角同龄, 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读书.因此, 在主角去学校找他的时候, 读者同时也看到了这样的形象: “小四子穿着青白相间的校服屁颠屁颠跑出来, 那样子真像只可爱的熊猫滚着出来一般.这身装束, 让我想起周星驰的某部电影里的学生, 小四现在着装和那些学生几乎一个模子.” 在这样的表述下, “那些学生” 意指在都市中的学生,小四子本来和“我” 是一类人, 然而却因为继续读书而成为了“那些” 人中的一员,在某种意义上, 这两个平行的角色很快就背道而驰了.因为“我” 放弃了读书, 放弃了阶层流动的驱动力, 而只有处于迷茫而尴尬的位置.“母亲说那栋烂尾楼里住的什么人都有: 小偷、乞丐、吸毒的……

对于母亲的话, 我半信半疑.这个村子被偷的事时而都有可能发生, 说明小偷们是存在的, 但他们偷了那么多钱肯定享受更好的生活去了, 怎么可能住在那烂尾楼里去呢? 关于那些乞丐, 我更不相信他们会住在这样的破房子的.电视都说了, 现在的乞丐收入比许多白领还高, 怎么可能住烂尾楼呢? 至于吸毒者呢?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村里有吸毒人员”.作家有意设置了“母亲” 的视角, 而“我” 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同时又揭示了一场魔幻的现实, 为后来的梦境以及悲剧的收尾做出了铺垫.

在小说中的主人公终于踏进了烂尾楼时, 他开始了亦真亦幻的想象: “我感觉这个家里的一切是如此熟悉, 好像我在哪儿见过.可这是谁的家, 我怎么也想不起?” “家” 亦是一场隐喻,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 梦是潜意识的反映, 主人公的梦境就是基于他内心的迷茫、恐惧与返乡意识.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直到最后遇到了城中村的治安队.治安队的盘问和驱逐, 亦是“我” 自我折返的过程, 于是, 主人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风景):

“再次睁开眼时我惊讶地发现, 自己竟如一只巨大的鸟儿一样悬浮在空中, 而我双手竟变成鸟儿翅膀一般长满了羽毛.我看了看四周, 发觉自己还在这座烂尾楼的上空.阳光如金色的纱布一般, 将这丑陋的烂尾楼伪装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其他的楼房, 更是光彩夺目、熠熠发光.”

亚明的小说中多见风景的描写, 风景亦是话语生产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新作《春天, 出逃或飞翔》中, 亚明完成了两重风景的生产: 原乡的风景与都市的风景,他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在亚明的笔下, 这两类风景的过渡与比较十分自然.尤其是当主人公“飞翔” 的时候, 他将城中村与乡村有机联系到一起.而两重风景的连接则完成了“底层” 表述的同一性.在全球化与工业化的洪流中,不管是少数民族乡村, 还是都市的“城中村” 都体现了其边缘性.

因此, 我有理由认为, 亚明这篇族裔色彩隐匿的新作是更加开放式的创作, 他不仅书写了都市的底层流动经验, 还主动重塑了与以往民族题材小说联动的话语关系, 这样的创作尝试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而言, 无疑是可贵的, 并且基于作家的本土经验所生长出的底层文学书写,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责任编辑江俊涛】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底层和都市和想象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文化需求,比你想象的大
王珏 任姗姗 巨云鹏“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小朋友姜二嫚6岁时所作这首名叫光的诗最近很亮眼,它躺在孩子们的诗这本书里,与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文化身份想象中的他者之维--谢阁兰笔下的高更形象与其当代意义
【摘要】 在谢阁兰眼中,高更是一个彻底的异类形象, 这个另类的形象中隐含的逻辑就是文化的反叛者的叛逆之路 导致高更不断反叛的动力是他对自我身份的想象,这种想象引导着他脱离法国文化,走向一个不被人们所理.

赤水市:依托康养之地,助力文化养老,共建银发之家
近日,赤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吴维伦,市老年大学校长袁莉带领老年大学教务科干部到葫市镇天岛湖、天鹅堡社区调研 据了解,天岛湖、天鹅堡社区是主要面向四川、重庆……外省市游客打造的高山旅游度假小区.

节日欢歌  绽放精彩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行
近日,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办,离退休党支部组织近100人的队伍参加本次活动 茅台集团职工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行一次,以各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队参加 在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