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春日悲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春日悲歌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春日悲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3

春日悲歌,该文是春日悲歌相关硕士论文范文跟春日和悲歌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春日悲歌论文参考文献:

春日悲歌论文参考文献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历书》上有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此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的独特,绝无仅有.

从字面看,“清”: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明”:明亮、明媚、明净,与“暗”相对.两个字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包含着敬畏与希冀.它的节气身份普通,节日身份却不同寻常,涉及阴阳、明暗两界.中国三大鬼节之首的清明节,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以扫墓、祭祀等为主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渐渐形成蕴含孝文化思想的“清明文化”.

清明与我,有着异样的感受.说直白些,以前的数十年清明节,我极少参与祭祀活动.每和父母聊起这事儿,聊起过世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他们总会说,心里有就行了,不用在乎形式.像是寺院里的僧侣跟不懂进香规矩的善男信女说的一样.我知道,老人还是怕影响我们工作,加之居住地距老家远,为了烧纸磕头不值得折腾.每逢清明,内心总被触动一下.挺羡慕那些还乡扫墓的朋友,有着一个固定时间和目地走一场不变的旅行.

回望我的家族史非常简单.听闻在我爷爷和的姥爷他们那一代两家都发生了重大变故.不仅我没见过爷爷和姥爷,父母对他们也都印象模糊.他们都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我的父母都还幼小的时候非正常离世的.据说爷爷是开油坊的,方圆几十里别无他店.姥爷家有几十亩良田,以种菜为营生.土改时两家之所以都被划定中农成分,主要是爷爷和姥爷都英年早逝,导致家道中落,否则,地主的帽子我是非戴不可的.两大家子在那个年代,靠两个三四十岁的女人支撑起来,所历尽的艰辛磨难可想而知.

祖上那代人,姥姥给我留下的印记是最为深刻的.姥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去世的.她老人家一生命运多舛.不仅姥爷死的早,我唯一的舅舅也在青年时期意外死亡.我的母亲在家里最小,她出嫁后,姥姥就一个人生活,沦为村里的“五保户”.晚年的姥姥已经渐渐失去独自生活的能力,父母就把她接到家中,她在世的最后十年是和我们共同生活的.

姥姥个子不高,最多一米六的样子,不胖不瘦,白净的脸庞,一袭黑色粗布衣衫.姥姥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太,不管天气凉热,头上总是扎块素净的方巾.问起,她总是慈祥的笑道: “白发太多不好看”.姥姥身上保留了一个时代最为明显的印记特征,那就是“三寸金莲”,印象中她的脚比成人男性的拳头大不了多少,脚趾骨骼已严重扭曲变形,像一个一头尖的包子.晴日里,院子晒衣绳上随风飘扬的裹脚布,像一道小小风景仍驻留在我的记忆中.以那个年代的标准,毫无疑问,姥姥绝对称得上*.

在我们晚辈心中,从没有把姥姥和农村老太太划等号.尽管她不识字,但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谈吐,都不粗俗.姥姥说话声音不大,更不骂人,极少吵我们姐弟几个.有些农村妇女总爱用粗话脏字骂晚辈,以示溺爱,但我从姥姥嘴里从没听到过一句.

我们姐弟四个都与姥姥的感情深厚.说是到我们家养老,实际上是她把余生都奉献给了我们姐弟.她穷其晚年所有力气,为我们的吃穿劳作不辍,更成为我们的精神依靠.尤其是年幼的二弟,他对姥姥的依赖尤甚.用他自己的话说,姥姥就是他的天.二弟小时候极为顽皮,不管犯下大小错误,有姥姥在一应免责.就连玩火,险些酿成大火灾,由于姥姥的庇护,居然也躲过了父母的责罚.姥姥的那种溺爱,对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的我们,是多大的慰藉呀!我至今不明白,这么善良的女性,上苍为什么不好好眷顾,而让她三十多岁丧夫,四十多岁又失去唯一的儿子,独自拉扯三个女儿,以那双袖珍小脚和柔弱身躯立地顶天,为孩子撑起了一个家.

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姥姥很少出门,整日操持家务.定格在我脑海里的景象是她纺棉花的身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姐弟穿的所有衣服,几乎都是她老人家一个棉絮一个棉絮纺出来的.灰暗的煤油灯下,她盘腿端坐在草垫上,右手摇动纺车,正转三圈反转半圈.左手捏着半尺长短的棉絮,随纺车正转向后拉长成线,反转时将线绕至线轴.千万次机械的重复,数小时不变一个姿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我们身上的粗布衣裳.多少次梦中醒来,仍见暗淡的灯光里老人伴着长夜的孤影独坐.伴随纺车地吱扭声已经成为我童年入睡的催眠曲.姥姥经历沧桑岁月,内心平静似海,不急不躁,不怒不怨,不声不响,不温不火,犹如一尊端坐在寒舍的雕像.

那个年代“吃”是农村家庭的首要问题,记忆中我们家除了春节,很少能吃到白面馍,*和玉米是绝对主食.偶尔改善生活,姥姥总是待我们吃后再吃,或者压根就不吃.印象里她吃的很少,不吃荤.姥姥就没吃的福气,她年轻时候没好东西吃,后来物质条件丰富了,她却因疾病再也吃不下了.姥姥一生没出过远门.偶尔去大姨、二姨家,也就十里八里.最远的一次是去几十公里外的林县.那是父亲带着她看病.可是那时病已到晚期,没多长时间她就离我们而去了.

现在想来,姥姥将痛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从无对人诉说.在她脸上,永远读不出悲苦.姥爷、舅舅早逝的打击,守寡大半辈子的孤寂,儿死无后在村里抬不起头的屈辱,贫穷饥饿的折磨……我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撑过来的.看似沉静的她,生命中沉积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苦楚,她之所以选择沉默,应该是因为往事太沉太重吧.

姥姥的生命如一首悲歌,凄苦绵延,令人扼腕.作为旧时代走过来的农村女性,命运无异是无法选择的.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即使没有这样的悲惨,也有那样的不幸.能够存活,能够延绵后裔已很侥幸,算是完成了祖宗赋予的家族使命.如今我们除了缅怀,更多的是崇敬.正是她们不屈不挠与命运的抗争,才有了父辈的生命,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才有了后辈子孙.姥姥为母则强的贤良,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朽的丰碑.

姥姥离开我们快四十年了,她的音容在记忆中渐行渐远.如果在世,她已经是一百一十多岁的老人.如果在世,我一定会让她打开心扉,告诉我曾经的故事,好让我替她书写心中那段尘封的历史.如果在世,我一定带她出趟真正的远门,吃吃洋快餐,看看城市的林立高楼……我和姐弟们一定会轮流去按摩她那双畸形的小脚,帮她揉洗那长长的裹脚布带.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清明又要来临了,曾经被触动的那根神经又让我变得心神不安.是姥姥挂念我们吗?亦或不是,但再也坐不住了.不再迟疑,立即起身,赶赴故里.通往墓地的田间小道,狭窄的只容一人行走.母亲在前面引领,我们姐弟依次在后随行.不远处,就看到了那被麦田围着的土坟头.碑刻有些剥落,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春夏之交的田野异常宁静,连一丝风都没有.几束迟开的油菜花,点缀在大地之间,算是丰富了单调的色彩.周边望去,不时有缕缕清烟缓慢升腾,像是给天国发出的一个个讯息.

姥姥在这里沉睡了很久很久,无人惊扰,只有日月星辰告知她白昼黑夜,周而复始的四季牧歌,提醒她又是一岁一年.不知道她在的那个世界是不是友善快乐的天堂,没有痛苦没有悲伤.该不是和人间一样吧?也有那么多的不幸和纷争.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只能哭跪在姥姥坟前,虔诚地祝福她不再有前世的苦难.如果能穿越时空,我要轻声把她唤醒,给她讲述我们长大的情形,告知她未曾见过的重孙已经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帮她换上寿星穿的真丝唐装,用亲手织就的绒帽,换下她那顶素净的方巾……

来到姥姥坟前让我有如负释重的感觉.忽然明白,是清明一直在鞭笞我的神经.清明,犹如连接人间与天国的桥梁,犹如已故亲人派来的思念传递者,清明更安慰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仅以此文纪念我们亲爱的姥姥.姥姥王爱卿,1905年生,1978年去世,享年7 3岁.祖籍豫北滑县万古镇中妹村.姥爷家,滑县高平乡牟家村.)

本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春日和悲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春日悲歌本科毕业论文春日悲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慷而慨之悲歌一曲交响合唱《壮士出川》随感
壮士慷慨出川,千古悲歌一曲!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四川,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川军在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赴死,奔赴各地抗战一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近日在青年词作家吴飞作品音乐会中聆听到以川军抗日之悲.

来自地狱的歌声近现代中国煤矿悲歌
吴明微世纪中下叶,西方列强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肆掠夺,推动了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聚集了第一批煤矿产业工人 这一时期煤炭开采条件十分恶劣,距离地面千百米的矿井不仅暗无天日、空间狭小、闷热潮湿、设施简陋,还.

女性的失措和悲歌以女性主义论电影《嘉年华》
【摘 要】20世纪70年始,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主流电影思潮出发,吸收精神分析学、意识形态分析学和符号学……思想,以性别研究为角度批判电影中的男性主义霸权政治,重新思考女性形象及出路,揭示女性在电影中是.

春日迟迟
孩提时,常常在春夜里听到猫的叫声,凄厉哀婉,又急不可耐,一声又一声,划破寂静的夜空 闹得人半夜莫名其妙地醒来,久久难以入睡 问大人猫为何这么叫他们神秘地笑而不答,好奇萦绕着我懵懂的心 后来读书才知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