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扶贫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保险扶贫的理论和实践:以中国为例有关论文例文

主题:扶贫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保险扶贫的理论和实践:以中国为例,本文是扶贫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理论与实践和扶贫和保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理论和实践杂志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一、保险扶贫的政策与体系

保险的扶贫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保险能兜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防止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返贫;其二,保险能撬动并整合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扶贫资源,金融进农村风险大、成本高以及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进而助推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稳定脱贫.本部分回顾2011 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支持保险参与扶贫开发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在总结中国农业保险、大病和补充医疗保险、保险创新支农融资方式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出保险扶贫体系的三个支柱,亦即保险在扶贫开发和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三个主要职能——保障、增信和融资.

(一)保险扶贫的相关政策

2011 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支持保险参与扶贫开发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相关政策强调要完善涉农或扶贫保险产品与服务,从而缓解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相关政策将保险扶贫定位于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保险扶贫在防范和化解脱贫攻坚的风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保险具有保障(经济补偿)、增信、融资功能,《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要求针对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不同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分类开发、量身保险产品与服务,全方位兜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和推动信贷资源流向贫困地区.具体而言,农业保险方面,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开发推广目标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健康保险方面,大病保险通过降低起付线、放宽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向贫困人口予以倾斜,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衔接,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面向贫困人口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民生保险方面,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产品,扩大农房保险覆盖面,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巨灾保险;产业脱贫保险服务方面,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方式拓宽保险增信路径,探索推广“保险+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二)保险扶贫体系三支柱:保障、增信和融资

三支柱保险扶贫体系有两个主要目标,其一,全方位兜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防止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返贫;其二,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引导保险资金流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支柱一:以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支柱.从农业保险看,2016年为2.04 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16 万亿元,向4 575 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348亿元,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10 倍,成为农户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陈文辉,2017).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期间,原保监会先后支持6 家保险公司在13 个省份开展扶贫农业保险试点,开发出70 个涉及43种农作物的特惠专属扶贫农险产品(邵绛霞,2017),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从大病保险看,截至2016 年底,共有1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 个省(区、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覆盖城乡居民达9.7 亿人,累计为1 100 多万人支付赔款300.90 亿元;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升了13.85 个百分点,整体报销比例达到70%(中国保监会,2017).有些地区(比如江西赣州、云南大理)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了补充医疗保险,通过政府全额支付保费的方式将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以内.此外,大力推进民生保险,农村居民和农民工小额人身保险参保人数超过9 000 万人次,保障金额超过1.4 万亿元(陈文辉,2017),较好地解决了因意外事故致贫返贫问题.

支柱二: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核心的保险扶贫增信支柱.2016 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已在河北、湖南、云南等26 个省的近百个地市启动,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315.9 亿元(邵绛霞,2017).在农业保险扶贫最具代表性的河北省阜平县,2016 年共有7 127 户农户利用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向当地银行申请获得贷款6.33 亿元,贷款规模是2015 年的4倍.保险扶贫增信支柱解决了贫困农户缺乏合格抵押物的难题,使其可以低成本便捷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自主创业逐渐实现脱贫.

支柱三: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核心的保险扶贫融资支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设立250 亿元支农支小融资产品,在河北、陕西、河南等省开展“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帮助贫困人口便利获得免担保、免抵押、优惠利率的小额资金.截至2016 年底,中国人保支农支小融资累计放款36.5 亿元,服务贫困户在内的三农和小微企业5.6 万户,覆盖全国27 个省(市、区),平均单笔融资规模6.5 万元(原中国保监会,2017).2016年,中保投资公司联合多家保险公司设立了规模为100 亿元的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一期募集资金10 亿元,截至2017 年10月底,已分别向河北阜平和贵州惠水的产业扶贫项目投资5 000万元.

二、保险扶贫理论

(一)保险扶贫的机理和比较优势

1.保险扶贫的机理

保险的本质是互帮互助、扶危济困,与扶贫开发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保险具有保障(经济补偿)、增信、融资功能,在扶贫开发中引入保险可以提供风险保障和统筹利用社会扶贫资源,达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保险扶贫的机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保险保障功能可以提高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物质资本匮乏和抗风险能力极弱的不足,一旦遭受重大疾病、农业自然灾害、地震等风险事故就很容易使贫困程度加深.国务院扶贫办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3年底中国7 00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2%,因灾致贫的占20%,因学致贫的占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占8%,其他原因致贫的占20%.由于疾病和灾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增强贫困人口抵御疾病和灾害风险的能力就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其保障功能可以使贫困人口遭受疾病、灾害等风险后获得损失补偿,损失补偿的“点对点滴灌”确保了受灾人口能及时进行生活自救和再生产,相当于为扶贫开发设置了安全阀和稳定器.

其二,保险增信功能可以帮助贫困人口便捷获得贷款,有助于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贫困人口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依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增加收入.然而,受资产结构单一、信贷风险高、缺乏合格抵押物等影响,贫困人口普遍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面临资*颈.保险具有重要的增信功能,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方式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有效分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投放,从而帮助贫困人口低成本便捷获得贷款,支持其自主创业脱贫,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其三,保险融资功能可以缓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发展.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扶贫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大,有限的政府财政投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扶贫资金缺口,迫切需要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保险可以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且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在社会资金和扶贫资金需求之间架起精准的资金投放通道,从而有效缓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问题,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保险扶贫的机理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保险支持减贫,但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保险的保障、增信、融资功能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当下中国,疾病和灾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风险,与其他功能相比,保险保障功能对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各地保险扶贫实践探索中,健康保险和农业保险被列为保险扶贫工具的优先选项.

2.保险扶贫的比较优势

与财政补助、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传统扶贫方式相比较,保险扶贫有其比较优势.

财政补助是政府重要的扶贫手段,但对象失真、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且财政补助资金毕竟有限,难以满足脱贫攻坚的需要.而与财政补助相比,保险能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填补财政扶贫资金缺口,较好地解决财政扶贫不足的问题.

首先,贫困人口大多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保障,其经济补偿功能可以实现保险赔款“点对点滴灌”,对受灾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补偿,避免出现“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现象,因此扶贫对象更精准.其次,通过大数法则和保险风险分散机制,用一部分财政扶贫资金补贴保费可以起到杠杆放大的作用,贫困人口一旦遭受损失就能获得远大于财政保费补贴的赔付,从而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例如,2016年河北省阜平县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保费1 400 万元,使全县农户获得13.7 亿元保险保障,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杠杆达到近百倍.最后,保险资金可以在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为贫困地区提供融资支持,填补财政扶贫资金有限与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大之间的缺口,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与社会保险相比,保险能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和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社会保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兜底保障作用,但其“保基本、广覆盖”的特征更多体现的是普惠性.政府如果在社会保险之上更好利用商业保险,将更有利于达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首先,保险没有广覆盖目标,可以只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定向服务,比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时还可以根据扶贫对象的变化动态调整,因此更具精准性.其次,保险可以提供涵盖生产生活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方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和因灾致贫返贫,弥补了社会保险只保障生活风险而无法保障生产风险和意外风险的不足.再次,保险能在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之上进一步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增强贫困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政府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再次对医疗费用进行报销,使贫困人口自付比例降至可承受范围内,云南大理的健康保险扶贫实践就是很好的例子.最后,保险具有增信功能,通过将保险引入扶贫金融链条可以帮助贫困人口便捷获得贷款,打破农业生产资金制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从而较好地解决社会保险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的弊端.

与民政救助相比,保险能平衡年度内民政救助预算资金因损失波动带来的缺口,因而在机制上更具稳定性.民政救助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如果年内救助次数陡增或资金消耗过大,年底就可能会出现救助资金不足、保障水平下降的情况,导致一些受灾对象无法得到及时救助.保险以契约形式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可以确保所有保障对象自始至终得到稳定一致的保障,避免出现遭受损失而无法获得补偿的现象,因此机制更加稳健.用一部分民政救助资金为救助对象购买保险,既能精准确定风险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又能分担救助资金年度之内损失波动的风险,从而提升民政救助的可持续性.云南昭通利用部分民政医疗救助基金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重点优抚对象等民政救助人群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做法就是很好的案例.此外,保险也同样能放大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和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

与“单纯政府”相比,“政府+市场”的扶贫机制在专业能力、机构人员、分担部分政府职能等方面具有优势.首先,保险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在灾害预防、灾后救助、社会治理等方面经验丰富,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的各县乡村地方政府在风险前、中、后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力.其次,保险机构网点分布较广,有一大批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的保险从业人员,在农村地区也有大量人员,查勘定损和保险理赔效率高,且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及时便利服务.最后,保险引入扶贫开发可以有效提升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既体现了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从而减轻政府管理压力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使政府将工作重心专注于政策制定、业务监督和社会托底,做好那些只有政府才能做的事情.

此外,从金融扶贫市场主体角度,保险与银行具有互补性.银行小额贷款一直被视为金融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但银行因经营成本高和风险大而不敢贷、不愿贷,贫困人口因收入低和缺乏合格抵押物而贷款难、贷款贵,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小额贷款在脱贫攻坚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险具有增信功能,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有效分担银行信贷风险,形成保险与银行风险共担的扶贫信贷体系,帮助贫困人口低成本便捷获得贷款,进而实现银行、保险、贫困人口等的多方共赢.

(二)保险能否助推脱贫并守住脱贫成果:理论框架

贫困脆弱性是测度贫困的前瞻性指标,考虑了与未来福利相关的风险因素,将现在是否贫困与未来是否贫困相联系,用于度量负向冲击导致个人或家庭未来福利下降的可能性(World Bank, 2000).描述贫困脆弱性的主流方法是Chaudhuri 等(2002)提出的“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Vulnerability asExpected Poverty, VEP),即个人或家庭在t 期的贫困脆弱性为(t+1)期福利水平低于某个临界值的概率.根据资产贫困理论,家庭资产积累路径上存在一个临界值,资产低于临界值的家庭陷入贫困,资产高于临界值的家庭摆脱贫困.由此,我们用重大疾病、农业自然灾害、地震等负向冲击导致家庭资产低于资产临界值的概率来度量一个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此外,结合贫困家庭脱贫过程,我们将初始时刻资产低于临界值的家庭称为贫困家庭,将初始时刻资产高于临界值的家庭称为脱贫家庭.

(1)无保险情形.贫困家庭和脱贫家庭拥有的资产和享受的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两类家庭的资产积累路径有所不同.假设贫困家庭投入所有资产进行农业或其他生产以获得收入,同时在扶贫政策支持下还获得公共和私人转移支付,并将全部收入和部分转移支付用于消费,剩余转移支付进行积累以逐渐实现脱贫.再假设资产越少的贫困家庭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且用于消费的比例越大,如此可以确保贫困家庭的生存.脱贫家庭不再获得转移支付,需要将一定比例资产投入生产以获得收入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其余资产用于积累增值.假设家庭资产以指数形式增长,贫困家庭可增值资产是扣除消费的转移支付,脱贫家庭可增值资产是高于临界值的资产.

现实中风险因素所产生的负向冲击会使家庭资产受损,提高了贫困家庭的脱贫难度或增加了脱贫家庭返贫的可能性.不发生负向冲击时,两类家庭资产保持确定性增长;发生负向冲击时,发生时刻家庭累积资产遭受随机性损失,资产剩余比例是取值在0-1 之间的随机变量.遵循随机事件发生设定的一般做法,假设负向冲击的发生是一个泊松过程.因为发生负向冲击必然会导致家庭资产损失,所以负向冲击的发生速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家庭资产损失频率.负向冲击发生与否状态下的家庭资产变化服从分段确定性马尔科夫过程,可以用马尔科夫链的性质分析资产变化的特征.若家庭资产低于资产临界值,则意味着该家庭陷入贫困.由此,贫困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是指因负向冲击难以脱贫(继续贫困)的概率,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是指因负向冲击陷入贫困的概率.根据马尔科夫过程求解步骤,通过求出贫困和脱贫两类家庭资产转移概率密度函数,结合贫困脆弱性定义,即可得到无保险情形下,两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表达式.

(2)有保险情形.假设家庭购买的保险是比例保险(后文将拓展其他类型的保险进行讨论),保险费率取决于负向冲击发生速率(资产损失频率)、资产损失程度、保险赔付比例和附加费率比例四个因子.从中国保险扶贫实践看,贫困家庭的保费一般由政府全额补贴,不对其消费和资产积累产生影响,资产临界值不变;脱贫家庭的保费需要自己负担全部或一部分,在保持基本生活消费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减少可增值资产来支付保费,从而使资产临界值相应提高.这是因为模型假设了脱贫家庭可增值资产是高于临界值的资产,为了体现购买保险会使脱贫家庭可增值资产减少,我们将有保险情形下的资产临界值设定为无保险情形下的资产临界值加上家庭需要负担的保费.如果脱贫家庭拥有的可增长资产低于需要支付的保费,就不具备购买保险的经济能力,也就不会购买保险.

脱贫家庭购买保险会降低资产积累规模,遭受负向冲击后剩余资产低于资产临界值的可能性增大,从而提高贫困脆弱性,我们将此称为“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购买保险后,当家庭遭受负向冲击,保险会对受损资产给予一定比例赔偿,使得家庭剩余资产低于资产临界值的可能性减小,从而降低贫困脆弱性,我们将此称为“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因此,保险能否降低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取决于“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与“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的强弱.

假设家庭在研究起始时刻购买保险且直至发生损失后保险合同才失效.贫困家庭和脱贫家庭遭受负向冲击前后家庭资产变化同样服从分段确定性马尔科夫过程.根据马尔科夫过程求解步骤,通过求出贫困和脱贫两类家庭资产转移概率密度函数,并结合贫困脆弱性定义,即可得到有保险情形下,两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表达式.

综上,比较有无保险情形下贫困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大小,可以得到保险在“助推脱贫”中的作用;比较有无保险情形下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大小,可以得到保险在“守住脱贫成果”中的作用.与无保险情形相比,对于贫困家庭,保费由政府全额补贴使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为零,而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为正,所以二者净效应为正,此时保险能降低贫困脆弱性,即保险能助推脱贫.如果政府不补贴或只补贴部分保费,那么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为负,保险能否助推脱贫就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强弱.保险扶贫实践中,贫困家庭的保费通常是政府给予全额补贴,极少存在部分补贴的情况,因此,专门讨论贫困家庭部分保费补贴的现实意义有限.对于脱贫家庭,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仍然为正,但是如果政府不给予保费补贴,则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为负,此时保险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由于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大小取决于家庭资产量,资产越多的脱贫家庭,购买保险对其可增值资产的影响越小,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也就越弱,那么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就越有可能大于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即保险越有助于守住脱贫成果.

另外,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贫困家庭”,保费通常由政府全额补贴,因此保险能够降低其贫困脆弱性,助推脱贫;对于资产相对较少的“边缘脱贫家庭”,支付全额保费会提高其贫困脆弱性;对于资产相对较多的“稳定脱贫家庭”,即使支付全额保费,保险依然可以降低其贫困脆弱性.

政策讨论结果显示,保费补贴和降成本(增加保费补贴比例和降低保险附加费率),可以扩大保险降低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惠及范围,有助于促进保险更好守住脱贫成果.保费补贴比例增加和保险附加费率降低,使得边缘脱贫家庭与稳定脱贫家庭的分界线逐渐向贫困临界资产水平移动,越来越多的脱贫家庭能够通过保险降低贫困脆弱性.此外,从保险机制看,在单纯的比例保险机制下,高保障意味着高费率,高赔付比例保险在降低稳定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同时,提高了边缘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多样化的保险机制下,免赔保险机制更有助于降低稳定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比例保险机制更有助于降低边缘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两个层面的建议.第一,在政府制度设计层面,一方面精准识别不同资产家庭并建立梯度式保费补贴机制,政府不仅应当对贫困家庭给予全额保费补贴,还应当对脱贫家庭,特别是边缘脱贫家庭,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扶贫保险产品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并引导保险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压缩综合费用率,以降低保险附加费率,惠及更多的脱贫家庭.第二,在保险机制设计层面,扶贫保险应当实现层次化和菜单化,供不同类型家庭选择.比如,提供多个保障层次的扶贫保险产品,以及提供比例保险、免赔保险和“免赔+比例”保险等,让拥有不同资产(即不同购买力)的家庭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保险产品,而不需要保险机构去识别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状况的家庭.

三、保险扶贫的中国实践

(一)中国实践概览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各级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保险在扶贫开发和助推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纷纷根据当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与保险机构紧密合作探索保险扶贫路径,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扶贫模式,为其他地区开展保险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表2 简要介绍了各地保险扶贫实践做法.

总的来看,中国保险扶贫将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重点保障和精准扶贫,通过提供多种类型的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比如健康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兜住了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底线,增强了贫困人口便捷获得贷款的能力.如前所述,疾病和灾害是中国当前最主要的贫困诱因,所以健康保险和农业保险被列为保险扶贫工具的优先选项,这也是各地保险扶贫实践探索中普遍采取的做法.当然,意外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在保险扶贫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比如四川凉山的责任保险扶贫、浙江景宁的保证保险扶贫等.鉴于此,我们将就农业保险扶贫和健康保险扶贫展开具体分析.

(二)河北阜平:农业保险扶贫

2014 年7 月,河北省金融办出台《关于支持阜平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为阜平县确立了金融扶贫思路.阜平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保险在金融扶贫中的联动作用,与人保财险紧密合作,探索出了以农业保险为突破口的“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精准扶贫模式.

阜平“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以农业保险为突破口,把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作为关键举措,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功能作用,建立起“政府+保险+银行+农户”的扶贫体系,旨在为贫困农户生产经营提供风险保障和信贷支持.主要做法如下:

1.创建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机制

风险管理模式上,阜平县政府与人保财险共同管理、共担风险.保费收入由政府保险专户与人保财险5:5 分配,保险理赔也由政府保险专户与人保财险5:5 分担,实质上形成了阜平县政府对人保财险扶贫农业保险业务50%的成数比例再保险,政府扮演着再保险人的角色.为防止把政府负担部分的保费赔穿,政府出资3 000 万元设立保险基金,如果当年理赔金额小于保费收入,结余自动留存保险基金.此外,政府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由县财政部门在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政府部分的25%以内提取,用于政府承担的50%赔偿额内的巨灾赔付.发生巨灾时,保险公司在其承担的50%赔偿额内足额赔付.组织架构上建立县乡村金融服务网络.险种设计上实现农业保险对阜平县主要种养产品全覆盖.保障水平上实行政府补贴保费保基本、农户自愿参保保增量.

2.建立扶贫贷款风险共担机制

阜平县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的方式,建立“保险+政府+银行”的扶贫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阜平县政府成立注册资金为3 亿元的惠农担保公司,为参加农业保险且三户联保的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脱贫户、扶贫龙头企业等)提供贷款担保.农户向银行贷款,只要将农业保险保单向惠农担保公司质押,便可得到惠农担保公司全额担保,银行按照担保资金的一定比例放大贷款额度(一般为1:5).在贷款审查上,建立了银行和县乡村金融服务机构联合审查的贷款审批工作流程,确保了信贷资金投向的透明性和安全性.由于农业保险为农户偿还贷款提供了基本保障,并且惠农担保公司对贷款损失全额代偿,使得银行放贷积极性大幅提升.在贷款补贴上,县财政对5 万元以下的贫困户贷款贴息80%,对基本脱贫户三年减半贴息,对带动农户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贷款额的3%贴息.

3.引导保险资金直接支农融资

按照“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的运行模式,阜平县政府与人保集团合作启动“政融保”扶贫项目,提供“保险+融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对保险和融资的双重金融服务需求.人保集团在阜平县推出“人保支农融资”产品,为县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额度为10 万至1 000万元、期限为6 个月至3 年、利率为6%的保险资金融资,支持农户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农业保险全覆盖,阜平县初步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保险风险保障、银行和保险融资贷款、龙头企业带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不仅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和信贷支持,而且放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撬动了更多的金融资金,进而在促进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此外,为防止出现骗保、骗贷及恶意违约行为,阜平县政府与人保财险共同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承保理赔等环节“边采集、边*”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逐步建立农户电子信用信息档案,并树立“信用也是财产”的社会共识,为提升保险扶贫可持续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黑龙江: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扶贫

2016 年,根据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干旱、低温、洪涝等)情况,瑞士再保险作为技术顾问协助黑龙江省财政厅研究并设计了中国首个“ 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此方案可以更好地保障黑龙江省的粮食安全,同时放大了黑龙江省28 个贫困县的财政救灾资金,确保灾害发生后,财政部门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尽快安置受灾农民、抢修农业设施、恢复农业生产.这一做法为政府农业财政巨灾风险转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黑龙江“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基于指数保险的原理,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监测技术,为黑龙江省28 个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基于流域洪水、降雨过多、干旱及积温不足等农业灾因约23.24 亿元人民币(约合3.48亿美元)的巨灾保险保障.自运行以来,针对黑龙江省2016 年和2017 年遭遇的自然灾害,该方案在多个贫困县的赔付率超过400%,显著地放大了救灾资金规模,促进了救灾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财政涉灾预算“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难题.该项目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农业保险和扶贫项目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中国由政府出资购买的财政农业巨灾风险保险保障,第一个中国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扶贫项目,第一个运用雷达遥感方式承保针对农业相关标的的洪水损失的保险保障.

根据黑龙江财政巨灾指数保险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巨灾项目结合了当地基础数据,并通过运用卫星雷达遥感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低温指数和降水过多指数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多个指数为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提供包括流域型洪水、干旱、低温和降水过多等自然灾害的保障.综上,农业巨灾指数保障方案设计涉及三个维度:农业指数选取、保险额度分配和损失模型建立.

首先,该方案基于指数保险的原理而设计,选取了可以表征农业灾害强度的指标.与其他标的物不同,农业指数产品设计需同时考虑当地农作物的物候特点和历史气象条件.

其次,该方案的保险额度分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按县分配,按灾因分配和按灾害季节分配.由于该方案涵盖28 个贫困县,每个县的农业生产规模、主要灾因类型和灾害时间段均有差异.

最后,该方案基于农业指数和保险额度建立损失模型,针对每个贫困县多种灾因和不同灾害季节提供上百种化的保障方案.每个方案的损失模型均涉及较多的参数输入,一类是与概率密度曲线相关的参数,包括离散性参数,趋势分析参数和曲线拟合参数等,以更好地重现历史农业平均损失情况;另一类是赔付结构相关的参数,包括层数设置、每层起赔点、每层退出点和每级赔付金额等,以更好地满足政府对保障频度和深度的化需求.

(四)云南大理:健康保险扶贫

针对疾病是贫困人口最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因素,大理州政府将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之一.2016 年12 月,大理州政府出台了《大理州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委托人保健康承办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出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三道保障线的健康保险扶贫模式.

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看病贵”和“报销难”问题,这也一直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医疗问题.大理州健康保险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优势,精准对接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险需求,建立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三道保障线,旨在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主要做法如下:

1.提升保障,让“看病不贵”

《大理州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方案》规定,补充医疗保险自2017 年1 月1 日零时起保,承保机构为人保健康,12 个县市作为统一的参保单位进行投保,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前提是参加了大理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健康保险扶贫实行“脱贫不脱保”原则,即脱贫人口仍然可以参加建档立卡补充医疗保险,保障对象既包括已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又包括在2017—2020 年被重新核实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

保费方面,2017 年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费标准为58 元/人,贫困人口不需要缴费,由州、县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州财政承担20%,县市财政承担80%.

保障方面,报销项目分为贫困户合规住院医疗费用和慢性病或特殊病的医疗费用.对于参保人因病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补充医疗保险对政策范围内个人合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部分)进行100%赔付;对于参保人因慢性病或特殊病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医疗机构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报销限额内,补充医疗保险对起付线部分进行全额补偿.针对贫困户的具体优惠政策可以概括为“三免除、两提高、一降低、一兜底”:“三免除”是指免除门诊的一般诊疗费,免除住院门槛费,免除县域内医院住院押金.“两提高”是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报销金额由10 万元提高到15 万元,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大病保险最高报销金额由16.5 万元提高到24.75 万元,各段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一降低”是指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6 000 元先降至3 000 元后再次降至0 元.“一兜底”是指财政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对住院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自付部分进行100%赔付.

数据显示,在2017 年6 月份之前,大病保险起付线为6 000 元,第一次住院费用的实际自付比例为13.96%;自11 月份起,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为0元,第二次住院费用的实际自付比例降至4.52%,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健康保险扶贫政策和补充医疗保险在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方面的效果明显.

2.完善服务,让“报销不难”

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居住在偏远山区,且比普通人群多了一道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所以贫困户普遍反映医疗费用存在“报销难”的问题.为解决异地多重保障机制报销的复杂性,大理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于2017 年6 月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机制.在州内定点医院发生医疗费用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出院时只需支付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剩余费用由医疗保险负责.此外,为解决异地就医结算不便问题,大理州各县市医保局设立了绿色通道,由医保局负责接单并进行“一站式”结算.可见,“一站式”即时结算通过优化流程和简化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较好地解决了“报销难”的问题.

3.管控风险,让健康保险扶贫可持续发展

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秉承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保健康实行独立核算,承担经营风险,并建立了风险调节机制,当年经营若发生亏损,由人保健康全额承担,但次年可根据经营预测适度调整保险费.

(五)案例小结

通过对阜平农业保险扶贫、黑龙江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扶贫和大理健康保险扶贫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保险扶贫项目要想取得成功,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需求方面,地方政府要有风险和保险意识,认识到保险在化解致贫返贫风险上的独特优势,将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工具;二是供给方面,保险机构应当积极响应地方脱贫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地方扶贫痛点提供解决方案,并具备相应的承保能力和承保技术;三是合作方面,地方政府与保险机构应当创新合作模式,比如联办共保、合署办公等,为保险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依托某个特色载体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可以放大保险扶贫效果,政府各部门之间、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多方协同发力有助于实现保险扶贫可持续发展.

尽管阜平农业保险扶贫、黑龙江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扶贫、大理健康保险扶贫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效,但这三种模式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共同面临的挑战是保险扶贫商业可持续性以及保险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此外,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保险扶贫中的角色和责任、完善保险扶贫对象监管、构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制度协调机制等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保险扶贫减贫效果,而且有助于这些保险扶贫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四、结论与建议

保险扶贫五个方面的基本结论为:第一,保险在脱贫攻坚中可以发挥保障、增信和融资三个方面的作用,但社会对保险扶贫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保险能否降低贫困脆弱性由“保险的损失补偿效应”与“保费的资产侵蚀效应”共同决定,保险扶贫的效果取决于被保险人经济状况与风险状况、保险产品设计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和精准度;第三,健康保险和农业保险直接有效地应对了“疾病”与“灾害”两个最主要的贫困诱因,但现有保险扶贫案例的推广复制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第四,保险扶贫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内化保险扶贫项目的外部性有助于改善其商业可持续性;第五,针对“边缘贫困户”和“后脱贫时代”的制度顶层设计亟待完善.

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理论与实践和扶贫和保险方面的扶贫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扶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新--以中国回族史课程为例
摘要本科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历史学专业亦不例外 不同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各具特点,也成为各个院校学科特色形成的重要来源 宁夏为回族聚居之地,回族历史与文化亦为宁夏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 亦因此,中国.

农业科技项目监测和评估:理论、实践与问题
Erik MillstonePatrick van ZwanenbergFiona Marshall翻译(节译)许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农业,尤其是小.

民间歌曲作用于现行美声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陕北民歌为例的技艺
民间歌曲用于专业声乐教学已经提出了六十余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以周小燕、黄友葵、张权……先驱的身体力行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新中国伊始,在百废待兴的声乐教学启动中,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土洋之争&.

学生体育课堂理论和实践
张 蕾【摘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学生的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也要组织好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让理论为实践服务,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同时,教师要多多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