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模式类有关论文例文 跟传统工艺振兴的模式以江苏吴中为例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模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传统工艺振兴的模式以江苏吴中为例,该文是模式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江苏吴中和传统工艺和振兴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赵 罡 徐永利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raditional crafts in Wuzhong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and explore for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s of traditional crafts in order to find a way out.

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有其独特价值,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和异彩纷呈的艺术样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对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本文拟对江苏吴中区传统工艺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对传统工艺的振兴和发展模式做一个探究,以求抛砖引玉.

一、吴中区传统工艺基本概况

吴中区位于苏州南城,东接昆山市,南与吴江区相连,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虎丘区接壤,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包括甪直、东山、西山、木渎、光福等知名古镇.其地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技艺精、种类多、有57个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人类非遗,国家级非遗有“光福核雕”、“苏州刺绣”和“苏州玉雕”.以光福为中心的环太湖区域的苏州刺绣、玉雕以及核雕技艺精湛、声誉日隆,已经形成玉雕、核雕、砖雕为主以及木渎镇以石雕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吴中区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四轮驱动”,工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突出抓好玉雕、石雕、砖雕、核雕、刺绣、红木家具等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以重点产区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产品为骨干的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2013年吴中区文化产业统计结果,目前吴中区从事工艺美术各门类的生产企业、工作室363家,经营商铺近2千家,从业人员两万人,总产值近24亿元,增加值近12亿元,占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6%,其中绝大多数是规模以下的生产企业,以微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为主.

主要产业门类的生存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市场情况较好的,主要有玉雕、核雕、佛雕、石雕、红木家具等;

二是基本可以维持的,主要有刺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裱与修复技艺等;

三是生存出现困难的,主要有根雕、藤编、竹编等;

四是濒危或将失传的,主要有太湖木船制作、传统彩绘、吴中泥塑、灯草壳蓑衣编织等.

这些产业自东向西主要分布情况是: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制作;车坊—蔺草编织;长桥—缂丝;胥口—藤条编织和书画;东山—砖雕;木渎金山—石雕、苏绣;香山舟山—核雕;光福—四雕(即玉雕、核雕、佛雕、红木雕).

目前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有:胥口一箭河文创园,香山舟山核雕村,中国工艺工艺文化城等.

二、吴中区传统工艺发展遇到的问题

吴中区工艺产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管理机构沿革和产业承载体制的改变,虽然促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更加贴近市场和消费者,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业载体主要依靠工艺从业人员建立的工作室、小作坊;技艺传承和产业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也缺乏沟通合作;从而导致传统工艺美术的整体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其目前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少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工艺美术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符合历史潮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有待进一步与科技融合提升品质,新兴工艺美术产业有待与创意融合扩大市场.但是目前吴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陈旧,缺乏必要的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所以需要通过富有前瞻性的规划,来进一步科学分类、合理布局、政策扶持、新品引育,从而达到做大做强产业市场的目的.

(二)缺少有效的技艺人才成长机制.振兴传统工艺,最关键是人.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枯燥的传艺氛围,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待遇,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经营者也缺乏培养后备人才的经济实力和投入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围绕加快产业发展,加大专业技艺人才、产品创新创作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缺少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绝大部分的工艺美术产品主要依靠个人的知名度或市场的自由消费法则,不仅缺乏有针对性的消费群体引导和市场培养,甚至缺失与工艺美术管理运作机构、平台的对话和传导渠道.所以,需要大力推进实施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和各层次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理顺、健全和强化发展机制,打造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地位和整体实力的较快提升.

三、对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如何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表示了高度的重视,振兴传统工艺的关键在于传承,核心主要是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放弃传统的手工劳作而外出务工,尤其是农村中的年轻人.他们“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下,逐渐洗刷掉手工时代的文化印痕和生活习惯”,导致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通过研究传统手工艺人才出现断层的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培养这种工艺人才的教育体制.所以如何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传承人是解决传统手工艺面临衰落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依托大专院校进行专业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80多年来苏工美扎根吴地、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以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振兴为目标,依托、教育部非遗研培基地、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研创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教科研优势,培养了大批“德艺双馨、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区域文化融合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1、培植人才当好“孵化器”,聚力提升乡土人才集聚“浓度”.

2006年,苏工美从姑苏区搬迁至传统乡土工艺集聚区——吴中区,完成了从扎根城市到拥抱乡村的转变.11年来,学校始终将培育传统工艺高层次人才、复兴乡村手艺作为办学实践重要内容.其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有以下形式:

开展“式”培养,着力造就一支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才队伍.青年人才是乡土工艺振兴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在城乡开放互通的氛围下给农村青年以本土发展创业的更多机会,正是这一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

苏工美针对吴地传统工艺集聚和青年人才代际传统断层的实际,在全国率先成立手工艺学院,专门培养青年工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开展培养,先后了开办了初中起点5年制玉雕班、雕刻班和苏绣班,定向招收光福、镇湖等工艺人才集聚区青年学生,并与吴中区传统工艺重镇——光福镇联合制订了后备人才培养长期规划.

开展“回炉式”锻造,着力造就一支工艺大师领军人才队伍.针对传统工艺从业人员实践能力强、学历层次低,创作题材老化、偏离现代生活等现实问题,学院积极争取国家、省文化厅、教育厅支持,从2015年起,开设了具有大专学历的苏作工艺传承人成教班,三年来,共招收学员220人,其中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21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人.

开展“蹲苗式”锻炼,着力造就一支熟悉传统工艺的教师队伍.综合运用“上门学”、“请来教”、“出去练”等多种方法,推动课堂教学和田野实践融合发展.推动老师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向工艺大师拜师学艺,手工艺术学院刺绣专业负责人冯雨拜师宋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一时传为佳话;聘请钟锦德、姚建萍、周建明、钱建良等工艺大师担任客座教授、实训教授等,专师资同台竞技、相互砥砺;借助科技镇长团平台,从2012年起,接连选派赵罡等4名中层干部到光福、镇湖等地担任2年乡镇党委副书记,让老师们走出塔,走到乡土间近距离接触乡土工艺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传统工艺.

2、根植文化当好“服务器”,聚力彰显乡土工艺文化“温度”.

吴中是全国工艺门类最齐全、工艺乡土人才最集聚的区县级区域,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发展工艺产业、服务传统工艺振兴为己任,让传统工艺兼具“泥土芬芳”和“现代气质”.主要做法如下:

做强文化载体,当好“探路者”.搭建合作平台,打造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策源地,2013年与吴中区政府合作建设“苏作工艺学院”,开展非遗传承人学历教育及非遗研培工作,广泛建立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基地,探索“学院+企业”、“学院+大师”、“学院+地方政府”的吴中模式.2015年,整合政府、学院、企业资源,通过融合重组,发挥科教资源、政策资源和商业资源1+1+1>3的效用,建成全省首个文创类镇长团众创空间——一箭河文创园,吸引62家工艺文创企业入驻.

做大文化资源,当好“智囊团”,开展理论研讨,打造传统工艺学术研究首选地.积极推荐学院老师担任吴中区“两代表一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服务地方政府,助力吴中振兴传统工艺、发展工艺土人才,当好“智库”.在非遗司、省文化厅支持下,与吴中区政府、清华美院联办“苏作文创峰会”、“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围绕“传承·融合·再创造”、“振兴·联动·产业升级”等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共同把脉工艺人才培养和传统工艺发展,两届论坛共吸引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青年批评家500多人,项兆伦副部长在论坛发展主旨演讲,经过两年发展,论坛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传统工艺振兴专业学术论坛.在2017年论坛上,苏工美联合28所高校院所、媒体、文化企业倡议成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联盟”,共同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做实文化平台,当好“联系人”,推动文化交流,打造吴中文化对外交流集散地.发挥学院资源优势,积极推荐吴中工艺人才、企业外出参展办展,做大影响、做出品牌.光福工艺进国家大剧院,苏作工艺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桃花坞木刻年画赴法国、西班牙等展览产生了良好效果.协助文化企业和吴中人才“走出去”,到东阳、贵州等地参观考察,在诚品书店设立专业展厅,展示吴中工艺文化,开拓视野、加强交流.

四、对吴中区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的再探索

几年来,通过苏作文创峰会、传统工艺青年论坛胜利举办,上百位专家学者来到吴中开展传统工艺的研究与讨论,考察光福,舟山工艺基地,与吴中工艺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增强国内高校与吴中的关联度,提升国内学者与苏作工艺研究的紧密度,促进吴中传统工艺振兴,形成模式,对外推广.

特地设定了研究课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并结合高校开展非遗研培工作的契机,加强课题规划研究,针对性地对苏作工艺人才摸底,对未来进行规划,确定了以下研究方向:

1 织绣工艺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2 古建筑营造工艺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3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4 传统雕刻工艺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5 一村一品—传统工艺与乡村复兴研究与对策

6 校地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与对策

7 传统工艺发展与社区文化构建的模式研究与对策

8 苏作传统工艺与特色旅游的发展模式探索

通过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共同探索、合作研究,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期刊;所有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正式发布;总结优秀成果打包申报国家级、部级、省级课题,为全面提升吴中区的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政策依据.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乡村的产业主要就以传统手工艺为主,如何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建设来为乡村人民创造第三就业,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便成了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还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指出,下一步应“努力为农民创造第三就业空间”.

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分工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并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也期待能够探索出更多更完善的传统工艺振兴模式.

五、小结

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多彩.传统工艺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流传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凝固剂,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传统文化瑰宝.但是其目前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何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切实保护好、传承发展好传统工艺,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上文结束语,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江苏吴中和传统工艺和振兴方面的模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传统工艺花丝镶嵌中自我审美过程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是审美经验的过程描述,从传统工艺“花丝镶嵌”的工艺品中浅谈自我的审美过程,这个完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阶段、延续阶段 说到审美过程,从自我的.

徽笔歙砚荟京城徽匠精神烁古今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文房用品摭谈
近日,“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永寿宫举行 此次特展甄选了进驻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黄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歙砚、徽墨、徽笔、徽州.

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企业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72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冲击着传统出版业,本文试图从融合发.

宜宾传统零售业020商业模式转型现状分析
王志刚 谢喻江(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 四川 · 宜宾 644003)中图分类号 F724 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