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质量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企业走向质量时代的路径分析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质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企业走向质量时代的路径分析,该文是有关质量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路径分析和时代和走向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企业标准化从相对静态角度对质量水平的衡量标准与尺度进行事前设定,对质量提升发挥着技术支撑、约束控制与导向引领作用,是企业最重要的质量技术基础;而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以“匠心”直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的动态行为过程.打造“质量时代”需要蕴含和体现“工匠精神”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企业标准化的支撑和推进.以企业标准化推进管理精细化是企业走向“质量时代”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 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2-251-0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列为当前及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由“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迈进;党、国务院相继发布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里程的推进,无疑对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深刻认识企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与提升质量水平的内在联系,对于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部署与要求、正确把握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途径和措施、推动企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企业标准化是保障和提升质量水平的技术基础

做任何事情均需“有章可循”,企业管理更不例外.就管理的本质而言,是在既定规则约束下“从无序变有序”,进而实现最佳秩序(即既定终极目标)的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迈进的今天,企业作为质量提升的主体,其各项管理活动都是围绕以保障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而展开的.那么,既定的质量目标依据什么去做才可达到?朝什么方向去做才会达到?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有“最佳秩序”的要求和客观的衡量准则与尺度.企业标准化正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一活动包括了建立与实施标准体系、制定与发布标准和贯彻实施与管理维护各级标准的全过程.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这些标准分别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管理事项、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或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事项(包括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岗位任职资格和基本技能、检查考核等)所制定,囊括了企业方方面面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要求,并以其密切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套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或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分层次控制网络和完整体系.从存在状态与作用看,这些标准都以各种“规矩”的形式存在,以其很强的控制和导向功能对行为进行约束和引领,发挥着让企业一切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和客观的“衡量准则与尺度”作用,是企业组织生产运行、技术实施和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从指标设定及目标要求看,企业标准体系中所提及的各项指标都是经过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严格的论证而设定;以这些成熟的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既定的终极质量目标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因而其所提供的是一种先进合理的“衡量准则与尺度”.很显然,如果把企业管理所要追求的结果——“最佳秩序”或既定的终极质量目标作为“方圆”的话,那么“规矩”则是实现秩序或目标据以遵循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用以衡量的“准则与尺度”——企业标准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标准”、实施“标准”和实现或超越“标准”的过程;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中最基本、最科学、与质量关系最密切的管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强化质量监督,建立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作为质量提升行动的重点要求之一,其中最重要的质量技术基础就是企业标准化,强化质量监督、实施优胜劣汰更离不开这一基础.没有企业标准化,质量水平将失去最基础的保障和支撑.

二、精细化管理是以“匠心”铸就质量之魂的行动过程

继“工匠精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出现在治国兴邦的历史性文件——《政府工作报告》进而上升为国家意识和全民共识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一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工匠精神”与提升质量水平的内在联系.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尽管古今对其有着诸多繁简不同、角度不同的诠释,但大同小异的表述可综合归结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所蕴含和彰显的是一种严谨认真、倾心专注的敬业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的品质精神,是一种创新创优、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一种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服务精神.笔者认为,这些理念、精神正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同样对诸多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诠释进行综合归结表述: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社会分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而形成和建立的一种理念、文化、基本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它以“精、准、细、严”为主要特征;以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和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为主要内容;要求将管理覆盖到每一环节、控制到每一细节、规范到每一项操作、精确到每一项数据,做到精细化分工、精细化定位、精细化操作(服务)、精细化质量控制,精细化目标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这些基本特征和内涵品质要素与“工匠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的核心和精髓均高度概括为四个字:“精益求精”.首先,二者都强调用“心”(包括全心、专心、细心、耐心、倾心)专注地投入.即:这种投入是一种自律性、内生性的自我要求和规范,它不仅仅停留在按职责要求“认真做事”把事情“做对”的层面,而是通过不求名利地“用心做事”力求把事情“做好”.其次,二者都强调在“平凡”中追求“不凡”.即:通过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坚持不懈,追求“极限”或“极致”的品质.再次,二者都强调突破极限、创新升华.即:通过永无止境的持续改进、除旧创新,不断实现质的飞跃.最后,二者都以获得最优“成果”为目标.“工匠”所追逐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产品和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企业精细化管理所追逐的目标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资源占用和降低管理成本,进而实现最大化的整体效益和最优化的工作(产品、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企业精细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意识、态度、理念和文化,还是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从实践角度讲,实质上就是以“匠心”直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铸就质量之魂的动态行为过程.打造“质量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企业质量水平提升有赖于精细化管理.

三、实现管理精细化必须以企业标准化为基础和前提

根据现代管理学中关于科学化管理进程分层次推进的观点,“精细化”是在“规范化”经管理提升后实现“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而来.因此,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标准(下转第255页)(上接第252页)化”却又突破既定“标准”进而高于既定“标准”的管理.首先,标准化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衡量准则与尺度”.恪守“规矩”是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实施精细化管理更离不开标准化作为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如果没有既定“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和基本的“衡量准则与尺度”,“精”和“细”朝向什么方向、应达到什么程度甚至是否已进入“精”和“细”的状态将无法判定,精细化管理将无从做起.其次,实现标准化是实现精细化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要求.有研究表明,工匠只有技能达到较高水平乃至一定境界以后,技术才不再是一种机械性的活动,熟练掌握技能的工匠才会更完整地去感受和更深入地去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按照一种常用的标准,大师级别的木匠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经验.创造力是精通的副产品,而精通只能通过长期的实践来培养;实际上,只有不断地屈从于既定规则,才能实现某些事物的精通.这其实和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是一个道理:只有先按常规要求达到“熟”的程度进而成为“能工”,才会进一步向“巧匠”的境界发展.就标准化与精细化的关系而言,只有先扎扎实实从标准化做起,熟练达到标准的要求,才会奠定精细化管理的坚实基础.第三,标准化引领和推动着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匠人的特质是在坚守中创新,精益求精意味着挑战现状.精细化管理作为在常规管理和“既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并将常规管理和“既定标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在企业已有“标准化”程序、环节、部位的行为或状态基础上向更精准、更细致方向的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已不是仅仅贯彻实施“标准”和实现“标准”的一般管理过程,更是基于“标准”、突破“标准”、管理升级、质量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以“匠心”或“工匠精神”投入每一环节、每一细节的管理,追求不凡、挑战极限、达到极致,而且精细后达到的新高度、新水平、新规范等又将经修订被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标准”,新的标准又将成为精细化管理新的技术基础;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在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循环递进中不断发展,推动着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外诸多知名企业的发展过程也充分证明:管理精细化一定始于且离不开标准化.蒙牛作为国内乳业的领军企业,重视精细化管理更高度重视首先在标准化上发力.他们认为,精益求精首先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以后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个企业对管理标准的追求,恰恰可以判定其是否用“工匠精神”来生产产品.麦当劳在全球缔造的商业奇迹表明,正是由于其自创立以来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始终坚持标准化,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在谈到企业迅速发展的秘密和成功经验时说:连锁店只有标准统一,而且持之以恒地坚持每一个细节都按标准化要求执行,才能保证成功.特别是纵观这些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更无不遵循前述从标准化向精细化“升华”的客观规律,在全面标准化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最后达到精细化的境界,进而持续提升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化既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技术基础,也是引领质量发展的标杆,在质量提升中具有“牛鼻子”重要作用;而蕴含和体现着“工匠精神”的精细化管理则是直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的动态行为过程.提升质量水平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标准化的支撑、引领和推进;以企业标准化推进管理精细化是企业走向“质量时代”的必由之路.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路径分析和时代和走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质量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如何迎接质量时代
日前,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 年,我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以党、国务院名义出台质量.

中国企业要跟上质量时代的步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只有不断自主创新,通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健康运行、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文熊若愚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李克强.

杨全敏:外资制药企业的质量提升之路
质量奖是一个标杆奖,通过评奖,探索优秀企业的成功基因,挖掘成功最佳实践进行广泛推广 作为质量奖评审组长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权威人士,杨全敏全程参与了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评.

全国千余家企业加盟质量链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日前在北京举行首届质量链发展大会,正式发布全程质量支撑体系(QBB S S质量链) 该体系旨在将产品质量数据全程可视化,消费者“扫一扫”.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