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中国社会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新时代中国社会倡导机制以阿里正能量公益项目为例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中国社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新时代中国社会倡导机制以阿里正能量公益项目为例,本文是关于中国社会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阿里和正能量和新时代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中国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育杂志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时代新青年论文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赵冠军 /《公益时报》社总编辑

尚立富/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博士

冯 军/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与公益精英占据主导与支配权,公众在其中只是服从与被迫参与的角色,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公众参与公益实践程度低的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阿里正能量”项目为例,探讨有效的公益实践模式.研究发现,“阿里正能量”项目在唤醒公众善念、激发公众行善、助推公益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有助于形成一种由点到面、 由个体到社会、 由微观到宏观的科学倡导方式, 进而在全社会生成一种日常化的公益实践文化与 “常人生活”公益范式,这对于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益;范式;倡导机制;常人生活

一、研究缘起

据 2016 年 10 月盖洛普公司衡量世界 140 个国家公众参与水平的统计报告显示,缅甸的指数为 70,位列第一,美国紧随其后,而中国公众参与指数为 11,排名倒数第一,且在慈善捐款方面不足 1/10 ①.另据 2016年英国一项有关世界 24 个国家的个人捐赠占该国 GDP比重情况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以 1.44% 居榜首,而中国则以 0.03% 排在倒数第一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 2011-2015 五年时间里,美国社会捐赠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占 GDP 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且在2015 年达到历史最高.其中,公众捐赠数额占到了美国总捐赠额的 70% 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③.英国也是如此,在 2011-2016 六年时间中,英国个人捐赠额每年都能达到 100 亿英镑左右,占英国总捐赠额的一半以上.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在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公众捐赠比例排名为何如此靠后,是个体主观意识未觉醒,还是社会倡导欠缺?我国自古就有公益实践的传统,并从传统农业社会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受封建制度与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公众的思想较为保守与压抑,对于公益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热情,这个时期的公益事业主要由政府与公益精英主导,公众响应其号召投身公益事业;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富人群体将公益作为显示他们阶级特征的标志,而底层公众却没有参与公益实践的机会,反而成为富人阶层救济与安抚的对象;而到了现代社会,许多公益实践主要由政府提倡与号召,且由于公益体系不健全、公益机构数量少、公益宣传力度不足及政府公信力差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公益实践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加之在现代性冲击的影响下,人们变得麻木与功利,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得公众参与公益实践的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见,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公益精英有力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底层公众参与公益的频率逐渐下降,使得我国的公益实践更多表现为一种“政府与精英主导”的公益模式.如何有效调动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日常化的公益文化,成为值得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的事情.

当前,我国不少公益人士开始重视公益发展过程中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并有效提升了公众参与公益实践的积极性,如“阿里正能量”公益传播行动、“99 公益日”活动等,以“阿里正能量”公益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通过评选与奖赏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唤醒公众内心的良知与善念,激发公众积极行善,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最终达致重塑社会公信力与形成日常化的公益文化的目的.此外,该项目运行至今发起活动达百余次, 参与及奖励人数、 粉丝数达到几百万 (表1),已成为国内知名领先的公益开放平台,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在学术界,目前现有的有关公益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对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与分析;其二,侧重于对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与分析;其三,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公益模式进行探究与讨论,分析其益处与负面影响及对推动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意义.可见,现有研究对于解决公益实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完善现有的公益实践发展框架,然而对于公益发展的范式与方向的研究较少, 这不利于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公益效应,也不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公益文化. 基于此, 本研究以 “阿里正能量”项目为例,试图探讨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公益倡导机制,并生成一种日常化的公益实践范式,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善,为善最乐,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阿里正能量”项目的理念与运作模式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享受与攀比似乎成为了社会的代名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逐渐变得麻木与功利, 无视社会公德, 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 “行善被讹”的经历与媒体有关“道德绑架”事件的报道迫使人们相信个人无法从事公益,即使行善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使得公益事业的发展迟滞且缓慢,“阿里正能量”项目正是为改变公众对行善的偏见,促进社会向善向美,并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其自身的运营理念与运作模式,更能够彰显对正能量实践的重视及致力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目的.

(一)唤醒、激发与引领:项目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

“阿里正能量”项目以“善”为核心,把追求善念与善行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因而唤醒善念、激发善行与引领善风便成为项目理念的核心.“唤醒”意在通过奖励唤醒公众内心的善良,并将这份善心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激发”意在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激发社会公众执善念、行善事.“引领”意在通过善念与善行引领整个社会行善, 从而让 “正能量” 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二)奖励、创意与电商:项目运作模式与激励机制

“阿里正能量”项目之所以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与好评在于其具备较为完善与系统的运作模式(图 1),通过正能量奖励、创意活动与电商公益这种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正能量的传播,并达到了弘扬社会正义与带动全社会有效参与公益的目的.

1. 公益奖励:肯定善行,弘扬正义

(1)常规评奖:媒体评选与网友的双向互补“常规评奖”是由媒体推荐来自各地的好人好事,再由各媒体总编充当评委进行,票数一致的以网友点赞数高者胜出.常规评奖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动员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评奖, 根据评选等级分别予以奖励,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人可为的小事.通过奖励能够引起公众对日常公益的关注与思考,能够有效唤醒与激发公众的善心与善行,从而提升公众对社会正义的认可与行动的信心.

(2)特别策划:自主评奖与媒体宣传的有机结合

“特别策划”是由项目团队里的编辑每天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符合标准的直接联系媒体,并直接进行嘉奖.特别策划针对社会正能量事件,即能够彰显正义、体现公益、表达善意的“小而美、凡人善举、人人可为”的善行都可以成为被奖励的对象, 同时利用自身的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将善行进行多次传播,一件普通的善行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通过这种示范的影响力带给公众更多心灵上的震慑与启发.

2. 创意公益:品牌倡议与公众参与的充分互动

“创意活动”即面向全社会开展的保护环境、弘扬美德、 传播文明等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公众参与,具有日常公益性、可行性、便宜性的特点,即在方便公众参与的同时,践行了公益的理念与价值.“创意活动”十分注重公众的广泛参与,其涉及环保、传统文化和爱心捐赠等活动形式,意在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广泛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弘扬社会正义、宣传社会美德、传播社会文明,从而促进社会整合,增强社会融入,推动社会正义与和谐发展.

3. 电商公益:网友行善与商家出资的完美对接

“电商公益” 即发挥阿里平台优势和媒体传播优势,整合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人人参与公益,帮助更多弱势群体.该模式是“阿里正能量”项目线上公益的典范,借助互联网本身即时性与互动性强的优势,项目有效促进了网友与电商的结合,实现了“你献爱心我出资”的优势互补,既满足了网友行善的需要,也有效塑造了电商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了公众对社会公益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并推动了网络公益的传播与发展.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公益奖励、创意公益还是电商公益,其资金都是来源于阿里集团内部及其商家资金盈利的投资与支持,在这个角度来说,项目通过集团资本注入得以运行,并且通过资本主导项目的发展.此外,项目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企业行为,在正能量事例评选方面主要由媒体与项目方评选与推动.

三、“阿里正能量”项目的拓展研究

“阿里正能量” 项目发展至今, 发起活动达百余次,参与和奖励人数突破上百万,其奖励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凸现正能量、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公益实践都可以成为项目关注与奖励的对象,这种突出日常性与广泛参与性特点的公益项目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好评,虽然其自身带有资本主导与商业营销手段嫌疑的弊端,但它对于未来公益的发展走向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案例回顾与分析

1. 多次传播:加大传播力度,增强社会效应

在正能量项目评选与奖励的案件中,经多次传播的案件无疑是最有影响力与说服力的.多次传播在扩大正能量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公众意识到社会正义存在的必要性,加深其对公益的认识,并促使其积极行动,从而增强社会效果.如一位在读学生看到在天桥上睡觉的流浪者,心生怜悯,给流浪者点了一份外卖的故事就感染了很多人,使得爱心学生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其事迹经历了多次传播,在感动社会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正能量的肯定与认同.

2. 敬业奉献:传递善良正义,提升社会支持

“阿里正能量”项目十分关注备受公众质疑且负面新闻较多的个体,这样能够给予公众一种极大的冲击与反差,不仅能够使公众改变认知,还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一位每天主动帮助独自抚养孙子的“瓜子奶奶”寻找摊位、并为老人送饭的动人故事就给公众很大的震撼,是遭遇诸多舆论与诟病的角色,但是当他们乐于助人、用行动与爱心扶危济困时,依然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且这种“正能量”事迹不仅能够激发继续行善的信心,更能引起公众对社会正义与公益的反思与认可.

3. 弘扬孝道:坚守社会道义,修缮不良风气

“阿里正能量”项目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易受忽视的“孝”文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呼吁公众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正义与美德.如一位中年人抱着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两人在江边纳凉聊天,男子满脸微笑,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老人白发苍苍,靠在男子怀里的温馨画面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誉,这种传播“孝”文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感动大众,并且能够警示与唤醒公众对孝的反思与认可,从而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扶老的良好孝文化.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 “阿里正能量”项目所面对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它取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直接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凡人善举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失、公信力差等不良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反差引发公众的思考,促使其积极行善,并逐渐成为公益实践的主体.如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所言,社会的本质依存于人的日常生活小事,人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中真正被塑造和实现出来的①.也就是说,公众是社会的主体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在公众与社会的互动中既影响了社会结构也形塑了自身,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越是普通平常的凡人善举越能彰显平常人的魅力,越能突出其意义与价值.

(二)“阿里正能量”项目对公益发展的意义

“阿里正能量”项目自身虽由资本维持与运作,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在反思公益现实、 动员公众参与公益、诠释“常人公益”的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运用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动员与激励公众参与公益及有效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对公益倡导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公益倡导机制

“阿里正能量”项目通过物质奖励与事迹传播的方式对正能量给予肯定与认可,而且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切实有效的.因为在现代性冲击的影响下,一些人变得麻木与功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通过这种物质奖励刺激与激发善念与行善是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借助媒体宣传,使行善者获得成就感的满足,促使其继续行动,同时又刺激与鼓舞他人积极行善的物质奖励与事迹传播相结合的社会动员方式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承认,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形成一种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社会倡导机制对于动员公众参与公益实践、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促进公益倡导机制的常态化、科学化与制度化发展

由于“阿里正能量”项目贴近公众的现实场域,可供倡导的素材丰富多样,从而使公益倡导机制得以常态化、有效化发展.同时,倡导机制的常态化与有效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倡导与动员方法.此外,公益倡导机制发展的常态化与科学化能够保证机制的持续性与实用性,这种持续性与实用性既能保证倡导效果的有效与显著,又能得到政府与公益组织等权威专业部门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公益倡导机制,有效推动公益倡导机制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2. 对公益事业的意义

(1)有效促进公益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阿里正能量”项目致力于通过评选与奖赏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唤醒公众内心的良知与善念,激发公众积极行善,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最终达到重塑社会公信力与形成日常化的公益文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项目通过奖励与传播的方式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努力奉献,提升社会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与认可,从而有效带动与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应对与解决贫困、疾病、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2)推动公益常态化、体系化与制度化发展

“阿里正能量”项目从奖励公益、创意公益到电商公益,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公益的完美结合,从而推动了项目体系化的公益运作模式.同时,项目面对与奖励的对象是凡人善举,能够随时产生并运作,具有持续性与长久性特点.因此,该项目实现了一种常态化的公益运作模式,促进了“常人生活”公益范式的生成.此外,项目所凸显的常态化与体系化的公益运作模式能够影响政府制定有益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保证项目运作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同时,这种持续性与系统性的运作模式能够保证项目运行的稳定与长效,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公益运作模式, 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公益事业常态化、体系化与制度化发展.

(三)“常人生活”公益范式的内涵与模式

“阿里正能量”项目所奖励与宣传的对象是普通公众的感人事迹,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是行善的主体,是公益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常人”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最平常的普通人,而公益范式则强调在公益实践领域的共同参与和行动①,因而“常人生活”公益范式即是公众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场域,并在其中展开执善念、行善事的公益活动,通过行动不仅形塑了具有公益文化的场域,也建构了具有价值意义的自身,因而公众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是一种互构的过程②.其中,公众是公益实践的主体,是主观行动者,同时相对于主观行动者的客观现实场域,也在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公众个人产生影响,因此,公众与现实场域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力,公益被塑造成一种“人人参与、 互相影响、 共同发展” 的 “常人生活” 公益范式③,在激励个人行善的同时也在有效推动公益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常人生活”公益范式源于公众的现实场域(图 2),通过公众与场域的互构与相互影响使“公益实践圈”逐渐延展与扩大,进而影响全社会参与和投身公益,塑造成一种“人人参与、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常人生活”公益范式.并且整个过程实现了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发展.而项目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唤醒与激发的催化剂作用,有助于激励与动员公众参与公益,从而为形成“常人生活”公益范式奠定基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项目的资本主导性与评估的非客观性,也使“常人生活”公益范式可能遭遇中断及被质疑为“打着常人的幌子宣传企业品牌”的风险,如何更有效发挥“常人生活”公益范式的功能值得关注与思考.

纵观我国的公益发展历程,权利与资本在动员公众参与公益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政策扶贫、资金救济或强制参与,都使公众自身失去了主体性,成为被接济与救助的对象,这其实是歪曲了对于“公益”一词的理解,公益强调一种主体性与全民性参与,而并非被动接受与被迫参与,并且这种被动式的接受与参与还可能使个体对救济产生依赖性与惰性,淹没主体性与自觉性,因而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称之为实际意义上的“公益” , 更不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而 “阿里正能量”项目为解决公众的惰性与政策依赖性、发挥主体性与自觉性及有效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发展契机.该项目通过对凡人善举进行褒奖,肯定获奖者行为价值的同时, 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正能量遍及整个社会,引发全社会的共鸣与反思,并通过这种“公众榜样”的力量激励公众积极行善、助人为乐,从而把公众重新“拉回”公益发展的轨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公众与现实场域的互构与相互影响使 “公益实践圈” 逐渐延展与扩大,进而影响全社会参与和投身公益, 塑造成一种 “人人参与、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常人生活”公益范式.而且这种将凡人善举的影响力拓展至整个社会,引发全社会反思与行动的宣传策略, 是一种由点到面、 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能够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新型”、有效的社会倡导与动员机制.它借助自身物质刺激与精神宣传的杠杆撬动公众的公益理念,促使公众执善念、行善事与积极奉献,在这个过程很好地诠释了“常人公益”的理念与价值,而公益事业正是需要渗透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公众自觉的关注与践行才能更加合理健康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讲, “阿里正能量”项目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此外,本研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加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流程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建议与监督,并借助专业学者的智慧修复项目运营的问题,切实解决项目所遭遇的难题;第二,与公益组织合作,选聘优秀的公益人士进入项目组,深入项目运作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正与补充;第三,与公益组织及政府部门进行合作, 推动成立正能量基金会, 形成一种 “公众—公益组织—政府”携手的公益合作范式,以促进正能量活动策划与评选的专业化,同时能够保障资金的充足与使用的透明化,从而保证项目的长效化运作.

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反思,并不断引入与填充新的结构要素, 进而丰富公益的内涵,使公益更能体现以公众为主体的常人公益范式的特点,真正凸显公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注重公众的主体参与和反思,使公益能够更好的体现“共享、共建、共治”的“常人生活”公益范式的目标,或许这才是“常人生活”公益范式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阿里和正能量和新时代方面的中国社会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李 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新型智库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站高谋远,博大精深,气势恢宏,亮点纷呈,是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走向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每学习一次就受.

如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技工院校德育课堂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国家、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专业型、能力型人才的摇篮,想要让技工院校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在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创新……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对学.

2019,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毫无疑问是2017 年国际政坛主角之一 去年10 月十九大的召开,让世界记住了一个新词汇——新时代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这也带动外界看待中国的心态变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