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诗情画意,言意兼得《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谈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诗情画意,言意兼得《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谈,本文是关于教学论文范文资料跟《惠崇春江晓景》和诗情画意和兼得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杂志意林杂志订阅普惠金融论文意林投稿

古诗教学,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维度,以一首诗为主,由浅入深,知人论诗,一咏三叹,诗越读越透,情越读越浓;另一个是横向维度,由一个主题构成教学的原点,拉出一条组诗教学的主线,展开整合教学的阅读面,诗越读越厚,彼此关联映照.这两个维度,不分伯仲,没有优劣,因诗而异,因人而异.有些诗内蕴丰富,就往纵向品悟,可以力透纸背、余音绕梁;有些诗浅显易懂,就往横向聚合,可以集腋成裘、豁然顿悟.

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可不可以融合这两个维度,既有纵向深度,也有横向宽度呢?我在教学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时,在这两个维度上作了有机整合,围绕一个共振点——“诗情画意,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入乎诗内感悟诗情画意,出乎诗外探究言意秘妙.

一、诗书画,三位一体,读你千遍不厌倦

1.故事引入:宋朝时,有个和尚名叫惠崇,特别擅长绘画,他有一幅画叫《春江晓景图》(出示一个空画框).遗憾的是,这幅画已经失传了.有意思的是,惠崇的画虽然失传了,但大诗人苏轼为这幅画题写的一首诗却留存了下来,这首题画诗就是——《惠崇春江晓景》(画框中出示诗题).

2.出示古诗: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变换字体: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1)楷书版:分小组逐句对读,注意欣赏楷书字体的端庄工整.

(2)隶书版:男女生逐句对读,注意欣赏隶书字体的蚕头燕尾.

(3)行书版:师生逐句对读,注意欣赏行书字体的连贯流畅.

(4)草书版:全班齐读,注意欣赏草书字体的豪放恣意.

(5)出示画框: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4.小结过渡:你们看,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晓景》,历来为书法家们所钟爱,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不同的字体,诠释着相同的内涵.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来细读品味.

设计意图:《惠崇春江晓景》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是苏轼题画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后来,惠崇的画失传了,苏轼的诗却留存了下来,并且广受书法家们的钟爱,真草隶篆作品无数.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可以紧扣住“诗、书、画”这三者之间的紧密关联,来进行整体朗读设计.“诗画故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题画诗),又可以渗透人物关系(苏轼和惠崇),还可以解释诗题意思(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图).接着以“楷、隶、行、草”四种书体,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欣赏,楷书的端庄工整,隶书的蚕头燕尾,行书的连贯流畅,草书的豪放恣意.这样,就把这首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的是“读你千遍不厌倦”!

二、品词句,诗画比照,揣摩语言精妙处

1.品味时节: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春天)

(1)诗题中“春江”两个字,就点明了春天时节.

(2)“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出示竹林桃花画面)

(3)“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江水回暖.(出示鸭子戏水画面)

(4)“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是一种长在洼地的野草,满地都是、长势很旺,芦苇的嫩芽刚刚从土里钻出,这预示着春天来临.(出示蒌蒿、芦芽画面)

(5)“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到来时,要逆流而上,生养繁殖.(出示河豚溯游画面)

竹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芦芽、河豚溯游,四幅画面构成了“春江晓景”.

2.吟诵想象: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从诗题到诗句,春天的景物历历在目.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吟诵诗句,一边想象春光.

3.品味景物:这是一首题画诗,请再仔细读一读、圈一圈诗中描写的景物,并且想一想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竹林——一大片,翠绿;桃花——三两枝,粉红.

(2)春江——冰融化,水变暖;鸭子——戏水,觅食.

(3)蒌蒿——满地都是,旺盛;芦芽——鲜嫩,破土而出.

(4)河豚——一群一群,逆流而上.

4.吟诵回味:惠崇和尚画的《春江晓景图》虽然遗失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苏轼的这首诗,来想象这幅古画.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一边吟诵诗句,一边想象画面.

5.品味“欲”字:这首题画诗,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诗画之中有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可是,有人通过细心推敲诗句,认为这幅画中应该没有“河豚”.你认为在这幅画中,到底有没有“河豚”呢?请到诗中去寻找依据.

(1)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

(2)观点一:有河豚,诗中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不是明明提到了它吗?

(3)观点二:没有河豚,“欲上时”的“欲”是将要的意思,“河豚欲上”说明现在它们还没有逆流而上,它只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猜测而已.(把诗句中“欲”字放大)

6.品味诗境:一个“欲”字表明了在惠崇的画中应该是没有河豚的,它是诗人苏轼根据画中的景物,产生的一种猜想.但是这个大胆的猜想“正是河豚欲上时”,既合情合理又妙不可言呀!请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这首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应该是画家画不出来,诗人写出来的呢?

(1)“春江水暖”中的“暖”,这个温度是画不出来的,是诗人心中的一种感觉.

(2)“鸭先知”中的“知”,鸭子知不知道江水变暖,也是画不出来的,是诗人的想象.

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写出画里看到的,又要写出心中想到的,表现出悠远的画外之意,创造出比画境更高的诗境.这,就是题画诗的神奇魅力!

设计意图:题画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教学《惠崇春江晓景》,最简洁高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诗画比照”,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悟意境.第一步,品味时节,整体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通过“时节”这个话题的讨论,把全诗从诗题到诗句串联起来,由竹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芦芽、河豚溯游,自然连缀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江晓景图.第二步,品味景物,细腻感悟.引导学生再仔细读一读、圈一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且想一想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景物特点”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把诗中黑白文字读成五彩画面,可以把静态描写读成动态影像,从而把诗读得形象饱满、生动细腻.第三步,品味诗境,精妙感悟.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在这幅画中,到底有没有“河豚”呢?请到诗中去寻找依据.这样就巧妙地把语言品味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欲”“暖”“知”这些充满意境的想象感觉,是画中无法表现出来的.唯有文字,才能表现出悠远的画外之意,创造出比画境更高的诗境,这也正是题画诗的神奇魅力!

三、巧拓展,举一反三,言意兼得两相和

1.猜一猜,诗在画中.

(1)出示小池“局部”画面,仔细看看这个特写镜头,这幅画里藏着哪一句诗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出示小池“整幅”画面,这幅画里还藏着哪一句诗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品一品,诗在境中.

请看这一幅画面,上面画的是什么呢?没错,是梅花.元朝诗人王冕在这幅画旁边题了首诗《墨梅》.(竖排版,逐行出示,齐读)

(1)看看画,再读读诗,哪些诗句是画家画不出来,诗人写出来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请结合画说一说,“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一句诗妙在何处?(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把梅花写活了,赋予梅花人的品格)正因为这样,这句诗后来也成为千古名句.

3.写一写,诗在心中.

(1)引入《早梅》:这又是一幅梅花图,画中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白色)这是白梅,唐朝诗人张谓为它题了一首诗《早梅》.

(2)诗画比照:(逐行出示朗读,边读边思边议)

“一树寒梅白玉条”,画面中的一枝白梅,你看到了吗?它冰清玉洁.

“迥临村路傍溪桥”,这枝白梅开在哪儿?(迥:远离)村路看到了吗?溪桥看到了吗?

“不知近水花先发”,这枝白梅是不是因为靠近水边,花才会先开了呢?

“疑是___________”,诗人张谓心中在疑惑:这枝白梅又像是什么呢?画不出来,靠猜想.

(3)想象补写: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画面,把这首诗补充完整,比一比谁的诗句最有味道.

疑是霜花挂梅梢.疑是满树梨花俏.疑是画家神笔描……

(4)诵读《早梅》:呈现原句,“疑是经冬雪未销”.

4.教师总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诗,我们就要学会一只眼睛看画面,一只眼睛看文字,诗情画意巧融合,言意兼得两相和!

设计意图:教学这首诗举一反三的关键在哪儿呢?这就要把握《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的最大文本特质——题画诗.教学中,可围绕“题画诗”这个点,设计三个层次的言意拓展.一是猜一猜,诗在画中.巧妙借助一幅画,先出示“局部”画面,引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出示“整幅”画面,引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个画面中,藏着两首诗,诗在画中,妙趣横生.二是品一品,诗在境中.王冕的《墨梅》也是一首题画诗,引导学生在诗画比照中,品味“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一句诗的妙处,这就把《惠崇春江晓景》课上所学的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三是写一写,诗在心中.以张谓的《早梅》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在诗画比照阅读的基础上,留下一个猜想的“空白点”——疑是_______.课上,让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补白诗句,回味诗境.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表达,可以在诗情画意融合中,收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此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惠崇春江晓景》和诗情画意和兼得方面的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以序定教,以疑促学,教学相长《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与评析
由于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需要“热热身”,我请大家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有理有据地说话 今天是3月5日,我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请大家补充理由 第二件.

问学,向思维深处《和的奇偶性》教学和
摘要和的奇偶性一课,让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同时,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由具体到抽.

语文课堂,学生成长的关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要注意营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思维;要抓住关键,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要联系鲁.

几番上课,渐品始得《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札记
邱明峰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而文言正是最能集中体现其精髓的一种呈现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言宝库中语言的精粹、文章的精华、文学的精妙、文化的精深 然而,面对文言文的教学,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