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玉米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泸水县鲁掌镇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玉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泸水县鲁掌镇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本文是关于玉米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鲁掌镇和防治措施和泸水县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实用肝脏病杂志论文格式要求与字体大小齐鲁护理杂志论文正文字体大小

王宇福

(鲁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泸水 673200)

摘 要:在认真总结鲁掌镇玉米生产现状、分析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玉米产业的对策措施,以期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增收潜力,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是鲁掌镇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鲁掌镇粮食作物中,无论是面积,还是总产量,均位居第一.近年来,鲁掌镇立足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围绕粮食生产目标,致力于玉米生产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玉米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品种感病、气候适宜发生等因素影响,玉米大小斑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制约鲁掌镇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着力抓好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关键环节,努力提高玉米生产能力,以达到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动鲁掌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仅就鲁掌镇防控玉米大小斑病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鲁掌镇基本情况

鲁掌镇位于泸水县西北部,东与怒江,南与六库,西与缅甸接壤,北接大兴地,距州府和县城所在地六库32km.全镇辖六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 141.1hm2,其中水田面积292.4hm2,旱地面积848.7hm2,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 420mm,全年无霜期282,除了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外,还可种植蔬菜、油菜、甘蔗、香料烟、咖啡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气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泸水县乃至全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开发区之一.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 3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690元.粮食总产量5 242万kg,农民人均有粮504kg.

2 玉米生产现状和制约因素

2.1 生产现状

2014年,鲁掌镇玉米种植面积846.7hm2,占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760hm2的48.1%,平均单产450kg,总产量571万kg,占全镇粮食总产量的62%.主要种植品种为:云端系列的云端88,云端999、云端21、云端10;雅玉889、正大619.

2.2 制约因素

制约鲁掌镇玉米生产的主要瓶颈因素是玉米大小斑病,且呈逐年递增发生危害趋势.据统计,玉米大小斑病年均发病面积达5 200hm2,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41%,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达90.4万kg,占玉米总产量的16.3%.

3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侵染循环

3.1 发病症状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幼苗时可引起植株枯萎.

3.1.1 大斑病病斑大而少,呈梭形或长方锤形,此病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由下向上发展,发病初期病斑斑点为水渍状,青灰色,然后很快沿叶脉向两端扩展成棱形大斑,长5~10cm,宽1.2~3cm有上甚至长达15~25cm边缘暗褐色,褐色或青褐色的大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绒,淡状霉层,数个病斑连合纵裂,叶片枯死.严重时,病斑扩展,甚至延及叶鞘,致使植株死亡.

3.1.2 小斑病病斑小面而多,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长约1cm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后期病斑上出现同心轮纹,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多与叶脉平行,形状两端稍圆.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几十个到上百个病斑,并且病斑之间相互连合,造成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也长霉层,但不如大斑病那样明显.

3.2 病原

3.2.1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菌的无性世代同属半知病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3.2.2 大斑病分生孢子梗从病部气孔伸出,青褐色,单生或2~6根丛生,不分枝,直立或微弯曲,多数3~5个隔膜,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或弯处,幼嫩时变透明,浅褐色、成熟时变褐色,梭形,2~8个隔膜,直或向一弯曲,中部略粗,两端略尖.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最低7℃,最高3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

3.2.3 小斑病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从病斑气孔中伸出、褐色,一般为6~8个隔膜,直立或膝状弯曲,上部较细而色淡,基部稍粗而色深,分生孢子褐色,近圆筒形,多向一方弯曲,中部或下部较粗,两端钝圆,3~10个隔膜,萌发时产生芽管.菌丝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低10~12℃,最高35℃,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32℃.

3.3 发病条件

3.3.1 玉米大、小斑病的轻重取决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等方面,抗病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发病轻,反之则重.

3.3.2 品种.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或常规种是导致玉米大、小斑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品种单一化,连年种植同一品种的地方发病重.反之则轻,当地培育的自交系统比引进的自交系抗病,白粒型比黄粒型抗病.

3.3.3 气候.高温、多湿、时晴、时雨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山区叶面露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病菌孢子发芽侵入.大斑病以26~30℃的多湿条件为适宜,小斑病以28~32℃的多温条件适合发生.因为在这一样的环境条件下,玉米气孔开张大,开张时间长,同时玉米的保护组织柔弱,从而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在上述适宜条件下,病菌侵入后只需2~4天即完成一次侵染过程出现症状.

3.3.4 栽培管理.秋翻地病轻,不翻地病重;早播发病轻,晚播发病重;单种发病重,而间、套、混作发病较轻;缺肥地块发病重,地块肥力足病害轻;密度大发病重,密度小发病轻.

3.4 侵染循环

两种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株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病残株组织内越冬,所以,病残株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带病种子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在玉米生长季节,越冬孢子和菌丝体恢复活力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等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萌发形成芽管,直接穿透表层侵入(也能从气孔侵入),引起病害.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又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玉米生长期可发生多次再侵染,玉米收获后,又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

4 玉米大小斑病流行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4.1 气候因素

鲁掌镇玉米生产区在海拔800~1 800m之间,由于冬春高温连旱、夏秋多雨(年均降雨量 mm左右),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加之鲁掌镇米主要生殖生长期和营养生长期为5至9月,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尤为严重.

4.2 品种单一因素

玉米品种比较单一,由于多年来种植同一品种,极少换种,品种抗病能力差,而且大部分干旱地又没有进行秋翻,当年的病残株也没有进行妥善处理,这样田间就会积累大量的病残株,加之土壤贫瘠,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能差.

4.3 防控投入不足因素

农民自筹投入不足,对病害的重视度不够.在玉米生育期,大小斑病防治往往只防治一次,甚至没有进行防治.据统计,玉米大小斑病年均发病面积达530hm2,防治面积390hm2,防治面积仅为发病面积的74%.

5 防治措施

玉米作为鲁掌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和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鲁掌镇的粮食生产安全,抓好玉米大小斑病的预防与防治工作是鲁掌镇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总结目前玉米生产中防治大小斑病取得的经验,以及尚存问题,结合鲁掌镇实际,建议进一步深化玉米生产在全镇稳粮增收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农技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落实以下八项措施,推动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强化培训.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培训,使农民群众能正确识别玉米大小斑病,采取积极的有效防治措施,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防治经费投入.

3)建立和强化预测预报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田间地角掌握病害发展趋势,做好玉米大小斑病发生的信息发布和预报工作,争取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力量将病害控制和在封锁扑灭在萌芽状态.

4)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杂交良种.选用抗病杂交良种,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流行发生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性措施,由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不同的品种其抗病性也不同,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在鲁掌镇应选用等杂交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5)轮作及处理病株残余.玉米实行大面积的轮作,轮作期限1~2年以上,如此防病效果最好.在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做好残株病叶的处理工作,如发病时摘除病株下部叶片,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再次侵染的病源,收获后,清除田间的病株和落叶,及时进行翻耕,以减少来年病源,争取从源头遏制玉米大小斑病病害的发生.

6)加强栽培管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选择用50%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实行间套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勤中耕,调节农田小气候使之不利发病,施足底肥,一般施底肥1 000~1 500kg/667m2农家肥,尿素5kg/667m2,磷肥20kg/667m2,钾肥10kg/667m2,适时分期追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7)统防统治.以预防为主,玉米拔节期至抽雄灌桨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然后喷洒杀菌,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75%百菌清100g/667m2兑水60kg喷雾防治或百菌清50g,托布津50g、多菌灵50g混合兑水60kg喷雾防治.在发病时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8)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结合科学用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6 结论

玉米是事关鲁掌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作物,根据鲁掌镇自然和生产条件,以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米将成为引领鲁掌镇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在总结鲁掌镇玉米生产现状、深入分析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要把鲁掌镇玉米生产培植成农民增收、生态不断优化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唯有着力在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并贯穿于玉米生产的全过程,那么,鲁掌镇的玉米生产将会迈上新的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泰晓.鲁掌镇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2012,(6):24-25.

[2] 赵玉梅,赵文清.浅析玉米大斑病和双斑萤叶甲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73.

概括总结,上文是适合鲁掌镇和防治措施和泸水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玉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玉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分析
唐春兰(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市 401543)摘要玉米不仅仅是全世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良好的饲料来源 近些年来,玉米在当地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有效做好病虫害防治.

分析北方地区杨树灰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刘琳琳1邵云杰2(1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林业科, 黑龙江双鸭山155132;2 黑龙江省江川农场, 黑龙江佳木斯154302)摘 要 针对东北地区杨树灰斑病普遍多发现象,客观地分析了灰斑病发生的原.

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沈文峰(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颍上 236219)摘 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清楚玉米小班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的分离出6个玉米典型小班病菌,然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6.

饲用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症状和防治措施
张 强,魏学林(宁夏同心县丁塘农业服务中心,宁夏吴忠751300)摘要玉米大斑病也叫做叶斑病、枯叶病、条斑病……,是由于感染大斑凸脐蠕孢而发病,会导致叶部形成大型病斑 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