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信息化教学类论文范例 和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和实践以叶故都的秋曳为例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信息化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和实践以叶故都的秋曳为例,该文是关于信息化教学类论文范本与故都的秋和高职语文和信息化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信息化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 丁兰兰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21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高职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特定的信息环境中,高效完成高职语文学习任务,本文以《故都的秋》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探索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背景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实现了互联网的“班班通”.我国起步较晚,2004年陈至立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1],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据此决定要求,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过程的变革.”[2]

在此大背景下,高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程,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基本特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得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并使教学目标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实例

《故都的秋》信息化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代表作.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故都的秋》是一篇赞美北京秋天的散文.作者主观过滤了北京秋天的客观景物,内心的主观情调和北京秋天自然景物的客观色调,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

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编者将散文的阅读与欣赏安排在高职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本文是第二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2.学情分析

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二年级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刚刚感受过《荷塘月色》的语言美、意境美,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

3.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清、静、悲凉”这个牛鼻子,理解情景关系.学会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品味重点语段,通过意象比较明了作者的感情特点.联想想象,身临其境,以体会意境.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热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4.教学重点

理解意象中蕴涵的情感;掌握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摹写故都秋的方法.

5.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原因.

6.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先请学生回顾有关秋的诗文导入课文,如杜甫的《登高》读到的是悲凉、李煜的《虞美人》读到的是愁苦、刘禹锡的《秋词》读到的希望,的《沁园春·长沙》读到的是壮丽等.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每个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郁达夫先生笔下的秋天又是怎么样的呢?然后教者说:秋在近代文人郁达夫心中,又该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呢?

(2)整体感知

首先解题,介绍“故都”的涵义: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故”: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秋的一般印象.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然后教师引导: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走进郁达夫先生的心灵.配乐诵读,随文入境,初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以及作者对它的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3)合作欣赏

承接上个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找出以下这些景物: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

这些景物是零散的,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景物所体现出的情感,所以此时我将先从景物的顺序说起,让学生将景物归类,例如: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在一个院子里欣赏到的,归为一类,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的安排给这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如:秋晨院落图.接着以此为例,可以将另外几种景物分别概括为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枣奇景图.

这些图中的“景语”如何展现“情语”呢?此时我又将用“秋晨院落图”举例,分别从色调、声音、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譬如:1.冷暖色调的判断.播放图片,无论是碧绿的天色还是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点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这些冷色调能体现文眼中的哪个词呢?问题自然产生,而学生也能答出“清”这一特点.

2.声音的体现.播放音频,体会不同意境的不同声音.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很细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够听见,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由此学生可以很快明白这些景物体现了文眼中的“静”.

3.环境的描绘.播放图片,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感受秋意.两个“破”字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悲凉”这一感情基调.

通过引导,第一幅图展现出的景与“清、静、悲凉”就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另外四幅图中的“情语”,我将让学生分为四组,根据第一幅图的赏析方法自由讨论并分别找出图中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有了之前老师的分析示范,此时学生们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赏析.接着我会问学生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自己最喜欢的?为什么喜欢?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语言,从而分析文章渲染、衬托等写作手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诵读法、点拨法、探究讨论法使学生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第三个知识目标以及两个能力目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通过对意象群体的鉴赏,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那些用语言所描绘出的清新典雅的画面能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景物的完美融合.

当学生被美景感染时,我将引导学生转入文章末尾,让他们通过文中的一组比喻感受南北之秋的差异——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从而得出北国的秋味更浓这一结论,至此本文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之后自然引出问题:作者在此文中是“悲秋”还是“颂秋”呢?

学生根据“清、静、悲凉”这一文眼,或许会答出“悲秋”这一答案,此时我将简单介绍作者郁达夫及本文的创作背景.通过介绍,学生能够明白郁达夫先生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看似是秋天真实的自然色彩,实际上是作家内心情感的投射,是“形”与“神”的完美结合.通过这个环节,不仅使本文的德育目标与重难点得到解决,还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进一步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4)归纳小结

悲秋不等于悲叹,哀愁不等于沉沦,和前人一样,郁达夫在秋光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同时暗示我们:只要人类还在,文化不死,伤春的泪就流不尽,悲秋的歌就唱不完!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5)拓展延伸

对文本的鉴赏,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但教材只是例子,我们必须从中走出,拓展开来,进而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积累审美经验.因此,我设计了延伸讨论的环节.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绘画有一定的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对于作品的理解,利用绘画软件作出秋晨院落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枣奇景图中的一幅图,并将作品在班级群中分享,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三、信息化教学意义

培养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此文,我感觉人文精神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里,就在师生们的共同品读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语文课堂更直观、生动、形象,使得语文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范克勤.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语文,2006,10(87-89).

[2] . 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的有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5.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故都的秋和高职语文和信息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信息化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信息化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分析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降临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方式,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必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内涵为切入点,对高职教育信.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其问题主要有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在探索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提出并实行主题教学模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运用.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摘 要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网络化”为标志的科技时代 信息网络化是社会进步的福音,是教育改革的福音,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福音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小语教学要适应信息网络化发.

普通高中形体课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方法,对国内信息化教学如何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适合普通高中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呈现的教学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