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十年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见证十年,感知茶界阴晴冷暖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十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见证十年,感知茶界阴晴冷暖,本文是有关十年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茶界阴晴冷暖和感知和见证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十二章翻译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茶和健康论文人生十六七杂志

Text_本刊编辑部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茶界所经历的转变可谓是“风起云涌”.作为“冷”眼旁观者,也是积极参与者,我们亲历现场,梳理行业发展脉络,聆听业界心声,然后看见真相.

十年,是一个小小的轮回,足以让我们忘记许多人或事.而武夷岩茶在反复发烧退烧之后,依旧凭着其底蕴与时间继续鏖战着.

2006年,《茶道》创刊的这一年,也是中国茶产业热潮来袭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先是普洱、铁观音,再是金骏眉等,先后几年轮番成为茶界的门面担当,红极一时.

这些“偶像茶”在台上劲歌热舞时,很多老百姓对岩茶还是比较陌生的,而知道的人很多还停留在“大红袍”的传说上.记得2010年那会有次坐出租车,跟司机师傅聊起了岩茶,他想了想,很认真问我:“武夷岩茶是不是大红袍?大红袍茶树,现在还有部队在把守吗?”

“岩茶热”的兴起

从2006年开始,武夷山借“双世遗”的有利资源,高调地将茶旅联盟直通车开进了福州、浙江和北京.而当时的“当红炸子鸡”——普洱的走红,也给岩茶不少鼓舞.

2007年初,本刊记者抓住了蛛丝马迹,发表了一篇《武夷岩茶大复兴?》.

然而,这么多有利的资源,首先促进的是武夷山的旅游业,很多茶农甚至都做车夫和导游.所以那几年,去武夷山景点玩,随便—个车夫、导游,家里都是有茶山茶厂的,让人不容小觑.

来得太快的拐点

2010年,武夷岩茶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

2010年9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投资新贵调查(一)——大红袍沉浮录》,以厦门为缩影,让我们看到大红袍作为投资新贵,赚得大批的游资的眼球,成为福建茶界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那一年5、6月岩茶成了抢手货,很多人带着到武夷山收茶.

岩茶眼看要红了,然后呢?

马上有很多人出来指责这种炒作,甚至拿其它茶作为前车之鉴,强调生态、强调传统工艺、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人站出来说这种炒作是风险巨大的,甚至列举了很多其他茶的前车之鉴. 于是乎,很快到了2011年,“岩茶热”就退烧了,岩茶又进入蛰伏阶段.

再次脱颖而出的黑马

2013年,被大多数茶企视为茶业的小年,很多茶类的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但在此背景下,武夷岩茶却犹如一匹黑马,在众茶类中脱颖而出.

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热捧、武夷岩茶销量增长、武夷岩茶售价提升、茶企纷纷开发岩茶新产品并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岩茶产品上……这一系列现象均证明了一点——武夷岩茶又火了!

人红是非多,一则《丈夫得知8000元/斤茶叶被老婆煮茶叶蛋后崩溃》的新闻,更是将文中的主角“牛肉”(牛栏坑肉桂),一炮打响,于是乎,“牛肉”,各种“肉”,都火了.

从未大紫大红过

但一直以来,岩茶的火,似乎都带着一种无形的控制:只要它稍微有点膨胀的时候,就会有来自行业的冷水,一头浇下来“降降火”,所以岩茶从未大红大紫过.

2015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下行,茶行业也进入了相对缓慢的发展势头,但是岩茶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势头.在这样的一年,《茶道》站在行业角度刊发了两篇《“岩茶热”能持续多久?》、《岩茶正道》,与行业人士共同思考武夷岩茶的,可持续“正道”.

岩茶这十年,可以说是“文火慢炖”的十年,正是因为慢,所以它能好好保护茶山的和谐与节制,生态链的平衡,是我们农业科技应该固守的领域.不停索取与杀伐之气,不是茶的本味.

岩茶这十年,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十年,岩茶的爱好者很多也是这片好山好水的拥护者,也是他们,在岩茶每个过热的时候,站出来“降降火”,岩茶才能如此发展下去.

下个十年,也慢慢来吧,岩茶的韵需要慢慢沉淀.

普洱茶近十年的演变,像一出精彩的剧本,剧情跌宕起伏让人揪心,剧中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如果写传说,普洱可以写出厚厚一大本.普洱茶是一个江湖,既有神雕侠侣,还有裘干仞,也有灭绝师太,更主要还有各大门派,各式“风波庄”.正因为容得下江河湖海,也成就了普洱的魅力与名望.

十年江湖,慧眼看普洱

普洱茶的江湖,行情一直在变,谁在引领行情,谁是“带头大哥”,没有看到最后你不会明白.

也许再过20年,人们都难以忘怀的2007年的那场普洱热.2007年,杂志的文章《当普洱变成股票?》不幸言中.当普洱成为股票,真的需要“借我一双慧眼看普洱”.

当神话破灭,行业还需理性还需情怀,2007年10月刊载《普洱自救》.

此后刊物一直关注普洱茶山,《亲历云南古茶树》、《六大茶山踏香行》、《古树茶,在风口浪尖》从第一线传来有温度的报道.

2008年行情蛰伏,2010年纯料热,2014年行情再上巅峰,2015年峰回路转.

水深火热的普洱

江湖行业的炽热,或以为那是大品牌引发的*热度,其实更可能是大资本大藏家或是大卖家制造的热度呢.

只见有人起高楼,有人楼塌了.

普洱的江湖,这些年来“水一直很深”.如果你去茶山,茶之外,你才深切体会“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人们纠缠于古树&台地、纯料&拼配、千仓&湿仓的永恒话题.每一个发声的背后,都可以看出各自的立场与利益.门派林立,雾里看花

十年来,我们能看到普洱是一个门派林立的江湖,台湾大师,广东大仓,云南专家,北方茶客.玩家、大厂、“游客”都会形成各自的聚落与旗帜.

有人贩卖茶叶,有人贩卖概念,有人贩卖未来.越是大师辈出,越是雾里看花.在那些发展的轨迹之下,我们可以慢慢去思考和收获.

见证江湖中的人与故事

普洱是一个江湖,有爱有恨,有恩有怨,但凡有人就会有故事.爱它的人从万里之遥来,跪着拜着.不爱的人,一口也与它无缘.痴的人,哭着喊着为了护住那片原始林;贪的人,一把刀砍了树种了茶.

有人痴情有人笑,有人疯狂有人泪.如果要写古龙一样的武侠小说,一定要交待上:茶山路,并不曲折,人心才曲折.

“踏香而行”,光影下,大山旷远,白花树开得寂寞而繁茂,日月同悬于蓝天,晴空瞬息又换了冰雹,柴灶铁锅凤尾竹,青气花香或焦糊,和光同尘,生灭幻变.

普洱是一个江湖,仅仅十年,就有流传不尽的传说.相对于上古那些漫长的时光,十年只是一弹指.漫漫的光阴,铸就了茶树伟岸的躯影,不管人们争论说两千年还是两百年,它都静默不辩,惟芬芳凝于叶.

普洱是一个江湖,大江大海,像一方永远难以窥见全貌的秘境,哪怕一个微生物,都可以研究很久远.十年藏不来老茶,十年却见证很多人事.

当下各大茶类百花齐放,除了绿茶独霸半壁江山、白茶和黄茶产量相对小之外,乌龙茶、红茶、黑茶三大茶类产能基本持平,大家割据一方、成鼎足之势.

遥想十年前,铁观音响彻华夏,安溪茶帮在全国攻城略地,何其壮观.

2006年,《茶道》杂志与安溪县搞双十佳评选,评出“十大铁观音品牌”、“十大铁观音企业”,声势浩大、业绩震动.许多企业表示,仅有二十家无法反映安铁的真实面貌,评不上的企业到处拉关系、走后门,可见当时铁观音之强盛.

2006年正值铁观音的全盛时期,安铁专卖店遍布街巷.让铁观音香飘万里的是安溪茶帮,据考证他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迈出扩展市场的第一步,可谓茶界当之无愧的市场先驱.他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茶庄、茶店、茶城,全国茶市才风生水起.

当年正值创业初期的《茶道》杂志敏锐地观察到这个特殊群体,推出了两期专题:《安溪茶帮》和《安溪“贩”茶神州》.安溪茶帮这个特定名词,也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时至今日,安溪茶帮在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茶市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普洱茶等各大茶类兴起与安溪茶帮密不可分.

根据铁观音专家李宗垣的描述,1998 - 2008年是安铁最辉煌的十年.2008年清香型铁观音发展到了顶峰,安铁也迎来了转折点,声势开始被其他茶类所掩盖.转型期、阵痛期来临之际,安溪各界为铁观音如何健康发展、再造辉煌建言献策.《茶道》杂志第一时间来到安溪,记录下了《安溪铁观音又一春》.

2008奥运年之后,中国茶产业、茶文化掀起前所未有的,各大茶类好戏连台,正是铁观音为其他茶类市场化、品牌化的运作提供了模板.以安溪铁观音为首的闽茶也倍感压力.如何突破重围、走出特色,2010年7月《茶道》杂志推出了《福建茶巡礼神州》,讲述了铁观音等福建茶在全国布局的故事. 茶产业发展到2012年以后,健康茶、生态茶、放心茶深入人心.铁观音也最早觉察到这点,在全县范围内实施退茶还林、建设生态茶园,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经济.好山好水出好茶,宜居宜业宜商旅.

当2013年6月《茶道》杂志再次踏上安溪之时,山川秀美的绿色茶都映入眼帘,《梦回铁观音故里》讲述的正是安溪茶都的转变.

2012年底“八项规定”部署实施,茶市回归理性,亲民路线让许多茶类一度走低,很多人认为铁观音已经衰落.带着疑问,2014年<茶道》编辑部再度踏上安溪进行实地走访,在《安溪铁观音再出发》一文中有两点得到了厘清:一是市场主导下的茶叶消费格局发生了变化,铁观音不再一枝独秀.但喝茶的人越来越多,铁观音的销量仍然在增长.二是,安溪也在反思,回归传统工艺、绿叶红镶边、兰花香、观音韵,成为业界共识.

十年风雨,根深叶茂的民生产业二次腾飞.2015年底,由国家质检总局发起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安溪铁观音以140138亿元的品牌价值,列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首位,安溪铁观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728%,同样位居全国第一.历经沉浮,安溪县也愈发注重铁观音茶文化的挖掘整理,《茶道》杂志适时推出的《铁观音的人文叙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音韵文化的一次梳理.

2016年,国标委发布公告“陈香型铁观音: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自此,陈香型铁观音终于有了国家标准,可以名正言顺地上市销售了.

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回归传统和本源的铁观音,迎来了新的春天.而安溪茶帮创造了太多的茶界第一,他们是中国茶界的先锋,撑起中国茶叶的半边天.茶香渗透进安溪茶帮的血液,“爱拼才会赢”将引领着安溪茶帮闯世界.

汉堡发明于德国,然而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是麦当劳;咖啡产于拉美兴于欧洲,然而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是星巴克;冰淇淋在意大利的街头遍地开花,然而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是哈根达斯.

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金骏眉之后,国产红茶能否打破这一魔咒,创造出立顿、川宁这样的世界品牌?

红茶史四百年,三大茶事各领!

扳着指头算一算,四百年红茶史里发生了三件大事.

1.明末清初红茶的出现

坊间传说,一支由赣入闽路过桐木关的军队,占驻茶厂以茶青为床,不小心把茶青压熟了.茶农为挽回损失,取松木加温烘干,由此,全发酵的红茶横空出世.

2.罗伯特·福琼的移种

罗伯特·福琼将武夷红茶移种喜马拉雅山脉.这位英国植物大盗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将中国最优质的茶种和茶师偷运海外,不仅改变了世界茶叶版图更改写了世界史.

3.2005年金骏眉的诞生

这款红茶的问世,填补了国内高端红茶市场的空白,引发了国内红茶的消费热潮,并推动了整个红茶行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整个茶产业的格局.

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

对于茶业而言,从必然性角度来说,武夷小种优秀的基因,决定其在世界茶业消费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偶然性看,红茶的出现是一种偶然,取芽尖、去烟熏的金骏眉也是一种偶然.

超额利润是魔鬼

假设当初金骏眉被注册为商标?

2009年4月,本刊刊发《满城尽是金骏眉》,对当时火遍全国的金骏眉率先进行深度报道.

因为出口遇阻、内销乏力的正山小种工艺在频临失传之时,在2005年因为几位北京茶客的无意点拨,居然造就了现象级的金骏眉.

“当一种茶火热时,市场愈加全力追捧,讲究稀缺与独有的茶类便愈加稀缺.此谓‘金骏眉’现象.”

本刊预言,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市场将由疯狂走向失控.金骏眉推出之前,再好的正山小种也才卖数百元一公斤;后来桐木关金骏眉,卖到上万元一公斤.

金骏眉火爆之后.纷争接踵而至.

许多外山茶“搭便车”、以次充好.甚至出现大量低等、劣质的金骏眉不断冲击金骏眉的美誉度.

而桐木关的茶企、茶农更是就金骏眉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之争.

2007年起,桐木茶业有限公司和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先后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金骏眉注册商标,到2013年,北京高院对“金骏眉”商标的异议复审案作出判决,认定“金骏眉”是一种红茶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不应作为商标来注册,金骏眉错过了商标权益保护的最佳时机.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预言, “如果全国各地都生产金骏眉,实际上是对市面上各种仿冒产品的默许,市场可能逐渐萎缩甚至消亡.”

高性价比是关键

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一个茶叶品类的走红并非易事.

金骏眉蹿红之后,本刊对其跟踪报道.2009年8月,在本刊《三问红茶》的独家报道中,对当时红茶风行国内的现象进行了梳理.

金骏眉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红茶的风行,不仅火了正山小种、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和坦洋工夫四大福建红茶,更在河南信阳、贵州安顺、四川雅安等绿茶产区也纷纷掀起了“绿改红”的风潮.

红茶能红多久?当初,本刊遍访红茶企业、经销商、茶客,推论背离市场规律的事物将不长久,对比红茶与普洱茶,后者作为可以喝的*品,年代越久,发酵越彻底,越有投资价值,而红茶以金骏眉为代表的市场回归日常消费品的范畴.

纵观如今的茶市,热点在2014年前后转向武夷岩茶,茶席上谈论的焦点也从金骏眉转向了“牛肉”、“马肉”等武夷山坑涧茶.红茶消费不仅回归理性,而且越来越有与国际化接轨的趋势.

从17世纪时传入英伦,被王公贵族疯狂追捧,到后来成为平民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红茶因其全发酵的醇厚口感、可与奶、糖等甜食冲调的包容性,以及富含类黄酮类化合物可防治心脏病等保健作用而流行了400年.它流行的基础在于立顿、川宁等一大批标准化的茶企多年来向市场提供者品质有保证,百姓消费得起的产品.

引用“茶界泰斗”张天福的话说,“我们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经过这一轮的“洗礼”,红茶企业日趋规范化,红茶产品也更加标准化.红茶未来的市场表现,相信也将继续平稳前进.

相对于红茶、绿茶,同为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长期以来,白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然而2015年,白茶市场空前热闹,全国各地的资本开始涌向“中国白茶之乡”福鼎,白茶投资也开始逐步升温.都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陈香10年的白茶,终于成为茶叶消费“新主张”.

白茶是这样火起来的

2011年,在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的拍卖会上,一块存放了20年的福鼎老白茶饼以18.8万元成交,这可视为引爆老白茶市场的导火索.

早在2009年,《茶道》就对福鼎白茶进行了专题报道,《福鼎白茶,稀世珍奇》专题中,说白茶、品白茶,并探讨如何让历史名茶崛起的“兴茶之道”.

白茶之乡,名山秀水出好茶

老白茶“上位”之后,对2012年的整个产业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各种有关白茶产业园建设的报道纷至沓来,人们对茶园生态环境也愈发关注.

2013年,《茶道》的《山海福鼎白茶乡》专题,为读者展示了福鼎的名山秀水.当一系列美图呈现在读者眼前时,不少人惊叹这风景一点都不比武夷山逊色.更难得的是,福鼎还坐拥着一片蔚蓝的大海和几座旖旎的岛屿.

不仅有好茶,更有好风景,福鼎白茶便昂首走到了茶界舞台的前端.

厚积薄发,引领消费新主张

2013年起,默默无闻的白茶进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福鼎、政和等产区政府及品牌茶企的推动下,白茶的品牌力量厚积薄发.

国人在关注白茶的时候也特别重视它的养生功效,要让喝绿茶,喝普洱茶,喝红茶的人们扭头关注一下白茶,这是一个理由.

2014年,《茶道》专题《白茶新主张》,从茶产业的角度深剖了福鼎白茶在茶市中异军突起的奥秘.近两年来,药效价值与*价值兼具的老白茶(陈年白茶)正以迅猛地抢占市场份额.一场由老白茶引领的消费新风尚正在蔓延.

上一个10年,福鼎白茶从默默无闻到风声水起,靠的是稳扎稳打,除了种植管理良好,更重视品牌化路线.

下一个10年,或许福鼎白茶将对峙普洱,“越陈越香”,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本,甚至像股票一样上线交易,赢来“涨”声一片.

历数中国六茶类,虽然没有花茶,然而对于很多茶友来说,正是花茶的缕缕清香吸引他们走进五彩斑斓的茶叶世界.

作为花茶翘楚的茉莉花茶,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沉寂后,终于在新世纪开始了它的华丽回归.

终于等到你

20世纪90年代,由于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茶叶的恶性竞争及茶叶质量缺乏监管,加上其他品类茶种的激增,福州城门的茉莉花茶企业由400多家锐减到几十家,茉莉花茶在被戏称为“垃圾茶”的同时,逐渐被边缘化.

直到2008年1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被遗忘多时的茉莉花茶终于再次回到人们关注的视线中.

在经过2008年的大动作后,很多茶友都满怀期待,认为这是一个花茶复兴的契机,是一个好的开端.

华丽回归非昙花一现

正当广大茶友都在担心这是否乃福州茉莉花茶昙花一现般的回归返照时,福州茉莉花茶却以稳健的步伐在其华丽回归的路上越走越远:

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2011年10月,福州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

2012年10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名茶”称号;

2013年5月,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政府对福州茉莉花茶这一产业的愈加重视,从地理标志、产业联盟、品牌运作、整体宣传等方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清新的茉莉茶香正在飘香海内外.或许是下一首《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第二国歌”.

哪怕是广西横县这样的茉莉花茶生产加工霸主,也有着众多于此办厂的福建茶商,闽桂两地茉莉花茶茶缘难解.茉莉花作为福州市市花,随着茉莉花茶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茉莉花茶在让各国茶商趋之若鹜的同时,古老的中国元素也在开始成为世界的时尚.

近年来,茉莉花茶正在加快生态、文化、品牌的融合,尝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文化——茉莉花茶文化——船政文化旅游为线路,以三坊七巷、泛船浦、鼓山等知名景点推广茉莉花茶.毕竟,茉莉花茶重新飘香需要传承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趋旺盛,70后、80后也在成为茶叶消费的主力军,茉莉花茶或许有机会成为下一首《茉莉花》.

小结: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茶界阴晴冷暖和感知和见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十年本科毕业论文十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茶寻十年,从心出发记2019年《茶道》全国茶友敬读会
TextPhoto 本刊编辑部茶道各地办事处送走2016年,第—缕茶香就在新年和煦的午后阳光里如期而至 2017年1月2日下午,第七届茶道茗读会在全国20多个城市准时“开泡&r.

那溪,那山,那茶初访都勻螺蛳壳
贵州是产茶大省,茶园面积之大为全国之最,好茶无数,西湖龙井……名茶多有将黔茶作“替身”的经历 丁酉年初秋,全国茶馆联盟副会长、敬茶坊主陈靖,得知我想去贵州看茶,主动为我联系了贵.

问诊茶营销之三:八马模式能否在茶界推广
近几年,茶产业逐步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阶段,许多公司普遍收益偏低,马茶业却能逆势上扬,并成功挂牌上市,迈入资本市场,加快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进程,为茶叶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八马茶业2016年年度报告显.

讨论了三十年,为啥还在滥用抗生素
30 年前,意大利人Erio Ziglio在加拿大渥太华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他当时是150 名参加抗生素滥用平行论坛的嘉宾之一;30 年后,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中国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