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闻报道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和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新闻报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和,本文是关于新闻报道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模式化和新闻报道和表现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新闻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导刊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新闻投稿网站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步长磊

(安阳师范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新闻报道模式化是一个存在多年的问题,学界、媒体喊了多年“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口号,却也未见显著效果.但凡涉及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内容千篇一律,受众不免感到乏味,敬而远之,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对近些年多种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做了一些总结,并据此对新闻报道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闻报道;模式化;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65-02

模式化的新闻报道使得传播者与受众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思维、叙述方式,进而形成了一种循环,媒体习惯用固定的某种模式表现新闻,受众也按照固定的思维去解构,无伤大雅却又鲜有波澜.其内在原因是新闻报道陷入一种既有的模式中,从形式到内容甚至是思维都止步不前.如何破除模式化对于新闻报道的束缚,是新闻从业者所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一、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

(一)思维模式化

我们新闻报道思维方式明显受到传统思维方式与哲学观念的影响,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既定模式,以盲目崇圣的狭隘思维来报道新闻.以会见新闻为例,2005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出版的美国总统布什访华的新闻专栏,借用了新华社记者图片3张,图片内容分别:两国国家元首及夫人合影、两国领导人在欢迎仪式上、两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谈现场照片.同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的欢迎式图片与《人民日报》一模一样.虽然很多年轻记者都是具有现代思维方式的,但一进入媒体就不约而同地走进了这个圈子,可见这种思维上的狭隘深刻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深入人心,难以打破.

(二)结构模式化

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有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等,报道中可以根据内容需要来具体安排.但有的报道不论轻重缓急皆执行标准结构,把新闻写得拖沓冗长,内容重复,主次不分,这种报道只能让读者看过题目便了无兴趣.在模式化比较极致的状态下,我们可以从一些新闻报道中总结出固定的模式.如灾难性新闻,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2万多人丧生.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统一电讯稿发了两篇消息,报道的侧重点放在了国家领导人如何带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以及报道“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上去了,对人们最关心的受灾情况只字不提.这种新闻模式的固定结构,往往使记者根据公式,把握不住事情的主次、轻重,不负责任地完成了报道.

(三)语言模式化

谈到新闻报道的模式化,很难不提到“新华体”.一般来说,作为历史概念的“新华体”,其特点如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所作如下归纳:1.内容上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的最新新闻;2.事实上是大家信得过的,真实、准确、可靠;3.政治观点上是正确的,是和党保持一致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非常鲜明;4.文字上精炼生动;5.时效上是及时的,最快的,不落在报纸电台后面.”[1]

而这一时期的文字特色在于排比整齐,含义正面,形容词多如牛毛,使用得当简练干净,但僵化后就沦为没有营养的原则性表述,看似冠冕堂皇,实则陈腔滥调,苍白空泛且“假大空”.新华体并非是新闻报道模式化的唯一表现形式,但纵览国内各媒体对于国家事件的新闻报道,新华体的影响力与覆盖度却是可见一斑,“新华体”已然是新闻报道写作的标杆,因此现在的“新华体”则应适应时代和受众的需要,朝着更加及时、准确、鲜明、简短、生动活泼、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应对报道模式化的策略

在新闻的采写中,经常会有一些老生常谈的主题,如经常性的政府工作报告、成就报道以及大量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报道.而怎样避免这样的老主题再次陷入既定报道模式的危害中,就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发掘新思想

主题的创新之所以进展缓慢,追根究底是思想的束缚.想要给受众新的感受和启发,只有打破常规,在思想内容上创新,写出受众真正需求的报道.以会议新闻为例,一般化的会议新闻只会罗列一大堆的会议内容和与会人员名单.而成功的会议消息则是会抓住会议的特点,发掘出会议的新思想.

比如2016年入夏以来,中国多地遭遇洪水灾害,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受灾情况,中国新闻网另辟奇径,盘点了暴雨灾害里的感人瞬间.其中,讲述了贵州省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母女三人在被洪水卷走的危急瞬间,一辆路边的私家车加起油门冲入洪水中,用车身拦住了母女三人,给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文章注意刻画救援细节,生动形象,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二)选择新角度

采写新闻就像看电影、听歌剧一样,要选取最佳位置才会有最好的效果.所以,在报道中,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角度是记者在采写新闻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的选择是在记者进行深入观察后选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很复杂,从不同侧面观察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观察的方向选择得不适当,就会直接影响到报道角度的选择.

以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为例,记者从经济角度落笔,揭示了大令公庄村的问题,七年久拖未决的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用“认真”的形式主义来应付领导的批示和群众多年的冤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揭示政治报道的老主题,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三)采用新形式

现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一切,在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媒体要积极地与互联网合作,创新新闻表现形式.新闻报道力求在新闻模式和新闻思想上推陈出新,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向读者报道当前发生的事实,用真实说话,用新形式表达信息.例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1月1日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经过三年的发展,该公众号长期占据“新媒体排行榜”的第一位,这得益于《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真实权威,同时又注重贴近普通大众生活,研究粉丝的兴趣点,这种报道的时效性明显增强,报道体裁和报道模式的创新,使报道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现平民化

新闻报道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明显淡化了生硬的说教味,而增强了信息和价值含量,贴近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苦乐酸甜,体现出鲜明的平民化倾向.在新闻报道的采写上经常采用平民化的语言,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比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抛弃了传统的严肃刻板的报道模式,在新闻选择的时候,注意“权威观点,清新表达”,让语言表达更具“人情味”,努力搭建与受众的情感连接.比如,在7月27日的公众号内容中,“来了!新闻早班车”板块,新闻播音员的播报状态更加放松,语言亲切自然,并且还伴有亲切的问候优美的音乐,让受众在每天的清晨有一个良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早上7:30,推出第二条推送,关注点也是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夏季开车是先关空调还是先熄火?”;“早晨吃鸡蛋的惊人好处,万万没想到!”在夜晚10:00推出夜读板块,“我们对成功的最大误解”,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

此外,想要逃脱出新闻模式化的禁锢,还需要记者本人的努力,艰苦、深入、细致缺一不可.因为以上这些谈来容易实践难,这些新意不是路边野花唾手可得,而是埋藏隐蔽的金矿,深入挖掘才会发现闪光点.这需要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时刻保持那份对新闻报道始终如一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步长磊(1987-),山东济宁人,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阶段性成果.

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模式化和新闻报道和表现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新闻报道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如何做好医疗新闻报道
【摘要】医疗关乎健康,素来是社会热点,更是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 然而,医疗行业有其独有的特点,专业性很强,而且难点多、矛盾多、关注度高 医疗新闻稍有不慎,便会拨动大众敏感的神经,演变成公共新闻事件 在医.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摘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推动了新一轮传媒业态的重构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媒介融合时代下报纸、微信和微博……平台发布的内容的特点,探讨媒体报道方式的变化 【关键词】媒介.

国际新闻报道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今中国迅速崛起的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新闻媒体和记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过去若干年工作的重点 与此同时,我们如何做好报道世界这项工作,其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原因很简.

国际新闻报道:塑造公众对世界的认知专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原国际部副主任温宪
温宪,1954年出生,1974年3月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78年12月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 1991年8月至1998年1月,两度出任人民日报驻津巴布韦记者、人民日报驻南非首任记者,被曼德拉誉为&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