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翻转课堂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以平均数的教学和实践为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翻转课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以平均数的教学和实践为例,该文是翻转课堂类论文范本与平均数和翻转和教学思考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翻转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课杂志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关于微博的论文结课论文

[摘 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借鉴金陵老师的微课程教学法理念,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通过检查预学、当堂测试、协同探究、拓展提升、总结学习五个步骤,进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导学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更好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均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5-0024-0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笔者以“平均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平均数”教学内容的研读和再认识

“平均数”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内容.这是学生在积累了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简单折线统计图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有关数据分析的统计量.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为突出平均数的特征,教材安排了一个数字记忆的游戏,教学实施建议教师结合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分析数据的过程,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结合具体的统计图表,学会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发展统计意识.

众所周知,教学平均数不能只局限于教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该更侧重于从统计活动出发,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活动应该选择真实的、现实的、熟悉的教学情景,摒弃那些人为设计的、似是而非的问题编排,让学生亲历统计过程,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它的计算虽然用到了所有原始数据,但它具有虚拟性”,教学时还应该提供平均数与原始数据都不相同的实例,例如,四人平均投中球的个数是7.5个.这时,部分学生会出现认知困惑:投中球的个数只能是整数,怎么可能出现小数呢?表面看来是学生生活常识对数学分析的干扰,实际上正是学生思维的胶着点,需要教师理性引领,以及帮助学生提升的关键之处.

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们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他们自我意识日趋强烈,愿意接受新事物,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因此,教师在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借助“微课”构建翻转课堂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借鉴金陵老师的微课程教学法理念,我决定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安排如下图所示:

传统课堂主要表现为在课堂学习新知识,通过作业在课外内化知识.翻转课堂的不同主要在于对课堂结构的调整,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对于课堂外的新知学习,我准备了高质量的微课和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定进度、独立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堂上的内化不仅是一般意义的练习和检查,我将进行创新设计,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协同探究,完成课后练习,增加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全程陪伴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这样设计的翻转课堂是依据萨尔曼·可汗发现的人性化学习理论,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应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找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微课资源,选取了电教馆制作的微课“平均数的初步认识”,这是一节由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啜临峰老师讲授的优质微课.我将微课发到班级群,并提出自主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在家下载并观看,完成自主学习.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我要求学生务必根据自身的情况观看视频,遇到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遇到难以掌握的知识,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如果仍然没有理解,可以反复播放,直到掌握为止,最后在充分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这样的安排把课件为教师的“教”服务变为微课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人机一对一”,只要教师提供的微课重点突出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就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很快进入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但是这一切又没有脱离教师的“教”,可以说,课前预学虽然没有教师的面授,但每一步都渗透了教师的引导,也可以说课前做到了“导学一体”.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课内学习的目的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感悟方法.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学习,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那么课堂教学就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创新中,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1.检查预学,回顾重点

开课即询问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实际情况,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自主学习任务单》,交流预学情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评,安排同桌互评.在评价方面,能够完成任务并回答正确的学生得三颗星,能够完成任务但有一些问题的学生得两颗星,能够完成任务但理解偏差较大的学生得一颗星.最后,投影典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与交流.

其中,就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回顾.

(1)记数游戏——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淘气5次记数情况统计表.

先提出问题一:“‘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师生讨论,归纳出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借助图形,移多补少,直观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第二种是用公式“总数÷份数=平均数”计算出平均数.然后提出问题二:“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平均数是6,这是怎么回事啊?”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梳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6是匀出来的”,“6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来的”,“五个数字相加,再除以次数5就能算出6”,进而总结出“平均数6是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理解,突破学习难点,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再记一次,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不变;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变大;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变小.

学生讨论后找到影响平均数变化的规律,并明白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在这组数据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2)游泳池——在实例中体会平均数的特点

教师出示游泳池情景图:我身高140厘米,在平均水深1.1米的水池里游泳,会有危险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是游泳池水深情况的一个代表,但并不是说明游泳池每一处水深都是1.1米,可能比1.1米浅,也可能比1.1米深.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去掉遮盖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游泳池水深的实际情况,直观理解平均水深具有的迷惑性,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的特点.

以上各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来自于《自主学习任务单》,目的是把重点问题当堂厘清,帮助学生巩固自主预学效果,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尤其是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顺利掌握平均数这一新知识点,在自主预学的基础上,构建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预学情况的真实反映,在这个交流检查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伙伴的预学情况,并反过来思考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觉调整认知.尤其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三星评价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既是肯定与赞赏,也是激励与鞭策,一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教师来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学习支架,微课是教师制作或者选择的知识载体,学生自主预学完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学习过程变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随学而导”“导学一体”,更有利于发挥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2.当堂测试,一展身手

当堂测试的难度不能超出任务单的难度,因为当堂测试的目的在于直观快速地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构建平均数的概念,展示学生新的收获.我借助Notebook交互式电子白板的Lab功能,提前将六个有关平均数的习题嵌入游戏中,课堂上选择两名学生在赛车情景中竞相答题(正确者赛车速度更快;早到终点者获胜).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竞赛答题又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思考和快速反应,虽然台上是两人PK,实际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测试,效果非常好.

3.协同探究,深入理解平均数

为突出教学重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选取了两个课后习题的情景,对其加以变化后科学利用,设计成了两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一分投球游戏

出示奇思四次投球情况统计表,要求四人小组协同探究:如何求奇思四次投球的平均数?

学生归纳得出:像这样较小的数字,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办法直接求出平均数.

接着出示本年级三位同学和体育老师一分钟投球游戏的视频,根据视频采集数据,得到如下统计表.要求四人小组协同探究:如何求四人投球的平均数?

学生发现“移多补少难以均分,因为有剩余”,进而探究得出: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探究二:平均气温

出示课本中的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表格中的信息.

要求学生独立探究:估一估平均最低气温和找出最高气温的范围,并计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在传统教学中,作为巩固和拓展,这两道习题都会被安排成课后作业,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不全面,表达不严谨等问题,常常出错,学习效率低下.翻转课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课前的自主预学,在课始的15至20分钟内,学生就可以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随后就是协同探究和拓展,把原本需要学生独立面对的习题,变成课堂协同探究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教材习题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反馈延迟的问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在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小结学习收获,教师出示报刊中的信息,鼓励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找出平均数,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里把平均数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让学生根据对平均数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数据的感受和分析,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意识.

5.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顺利完成,我不必再设计有关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巩固性作业,也不必再就统计图表的相关分析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我只布置了一个作业“寻找身边2~3个平均数的实例”,旨在引导学生放眼广阔的生活场景,用统计的眼光观察各种数据,分析理解数据,体会平均数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应用.

总之,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一个重点是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视频,为课前自主预学做好引导,另一个重点是实施翻转课堂创新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内化新知、感悟方法、拓展能力、培养素质.这样的设计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导学一体”,更适应了“互联网+”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构建一种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责编金铃)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翻转课堂本科翻转课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平均数和翻转和教学思考方面论文范文.

利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摘要】利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应转变教学方式,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内容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微课教学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键词】圆的认识微课翻转课堂【中图分类号】G.

利用微课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一、引言信息技术引领了教育的发展,各学科都应与时俱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的共享、展示与情景仿真……信息手段,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课程与其它科目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地域、文化.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指标构建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迅速,大家正在尝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绩效考虑因素有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绩效考核、学生学习绩效考核、课程自身建设质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 帼(西安工业大学 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摘 要本论文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基本概念的研究,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