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著名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为笛争光记著名笛子演奏家、口笛发明家李增光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著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为笛争光记著名笛子演奏家、口笛发明家李增光,该文是著名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与李增光和口笛和发明家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著名论文参考文献:

著名论文参考文献 著名杂志著名杂志有哪些著名期刊著名学术期刊

李增光“音阶口笛”不但能够实现完整、不费力地吹奏18个连续半音音程,而且演奏极为方便,完全符合手指按孔的生理要求,从而使演奏控制更加便捷,乐音更加丰富,音质好,效果极佳.“音阶口笛”的形状、大小与传统口笛相差不大,同样也包括两端开孔形成的左、右拇指孔的笛身、吹孔、指孔.但不同在于把笛身上的左、右食指,中指孔踞和位置作了改动,从而达到不大改乐器而改进乐器性能的目的.李增光把左、右食指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笛身设置的右中指孔在另一轴线上,吹孔、左食指孔、右食指孔、右中指孔之间的排列间距不相等.吹孔、左食指孔、右食指孔、右中指孔可分别设置在其中心线位于笛身径向圆周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右中指孔设置在右食指孔的偏下方,吹孔设置在左、右食指孔的上方,吹孔中心线距离左拇指孔端面间距大约25m m~32m m的地方.左食指孔中心线距离左拇指孔端面间距大约15m m~20mm的地方,右食指孔中心线距离右拇指孔端面间距大约20m m~25mm的地方.右中指孔中心线距离右拇指孔端面间距大约15m m ~ 2 0 m m的地方.左食指孔、右食指孔、右中指孔可以是圆孔或是椭圆孔.“音阶口笛”问世以来,以其能将继承与发展完美结合,最易普及和简化,非常适应传统律制和十二平均律,最大限度地保持丁口笛的特色和风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著名作曲家莫凡非常喜欢李增光的“音阶口笛”,特意创作了《新编苗岭的早晨》,电视台于1995年《星期音乐会》播出,引起世界音乐界的极大兴趣.之后,莫凡又在创作长达27分钟的组曲《敦煌印象》中,特写了音阶口笛独奏《九色鹿》,以它纯净的音色把传说中的九色鹿表现得惟妙惟肖,它所吹奏的变化音为此曲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展示了“音阶口笛”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

1961年,时序“牛”年,李增光降生在京城一个普通人家.

正当李增光成长进入到学习时代,突起,十年雾霾,黄金岁月,付诸东流.有学无课,百无聊赖中,一琯小小的竹笛,悄悄地来到他的手中.是啊!无论社会怎样的“天翻地覆”,笛子,总会承载着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之魂,为百姓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千日的胡琴儿百日的笙,笛子吹响十分钟.一毛七分钱一琯小小柳笛儿似乎特别钟情李增光,几天的功夫,他已经可以在小伙伴们的掌声中吹歌鸣曲了.爱才惜才的音乐老师送他到北京市少年宫,拜在何维青老师门下,乱世学艺,寒窗苦读,十岁登台,一举成为京城舞台上的小小笛家.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竹笛的大黄金时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名作叠出,争相习笛.年轻的简广易先生在初踏专业演奏家之门时,即创作出划时代的金曲《牧民新歌》.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飓风狂卷,《牧民新歌》亦未得幸免.至1971年,人民广播电台欲丰富广播内容,简广易先生翻出“旧作”予“新播”,给当时枯燥的文坛吹进新风,红极天下.

对于少年李增光来说,《牧民新歌》不仅是笛子金曲,更是他的“命运神曲”.

1971年,十岁的李增光登台演出的主要曲目就是《牧民新歌》.当年,自《牧民新歌》复播,人民广播电台每早6:45《广播体操》之后跟播的就是四分五十四秒的《牧民新歌》,之后便鸣钟报时.天复一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此时的少年李增光便会拿起竹笛,跟着广播吹《牧民新歌》.7:00,准时背起书包上学.

1976年,十五岁的李增光跟随38名先后应考广播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员的“大军”,站在了广播文工团演奏大厅.应考曲目《牧民新歌》,对面坐着的主考官,竟是大名鼎鼎的简广易.回顾当年38名应考笛手中唯一的“金榜题名”,李增光笑谈:“可能看着我最小吧?”

来到了最心仪的笛子大师身边,本想背倚大树,尊道前行,简广易的一句话却让李增光呆立在地,不知所措.“你不要学我,要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简广易如是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

艺海茫茫,手中的竹笛如何找到“求索”的航道?

十五岁的少年一脚跨进了民族音乐的最高乐府,其兴奋与图强齐飞,忐忑与紧张交集的心情自不待言.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将如何迈出呢?

大师的老师刘森先生当时在合唱团任指挥的工作,他对简广易说:“你要关心关心增光啊!”简广易胸有成竹地拿出《长笛二重奏》递给李增光,说:“来,你练一练,咱们合作.”

李增光回忆道:“简广易手抄的《长笛二重奏》五线谱,很漂亮.但我不曾学过长笛,也没有学过五线谱,况且民乐团从来也不用长笛.既然是简广易安排了,我就抄了一本第二声部五线谱,咬牙苦练,很快拿了下来.这为后来以一笛转七调(甚至多调),也就是跳出民乐的简谱,以西洋固定调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事二十多年,简广易我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他对于我的眼光放得很长远.”

笛界众所周知,当年刘森先生收了两个学生:简广易和黄尚元.李增光说:“其实刘森的学生有两个半,我算半个.这话是刘森先生说的啊!刘森不曾手把手地教我笛子,经常给我讲的是文化.譬如:刘森对我说:‘小提琴是没有品的,能拉出十二音(律),笛子也行,用半孔吹十二音(律).’笛子吹固定调最早始于刘森.这半音的思路影响了我几十年,使我掌握了一笛多调的技能.”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尊重知识、培育人才的良好风气下,虽然京城笛界上师方家不乏其人,但广播民乐团却送李增光南下拜师学艺,投到赵松庭、俞逊发门下.拜在俞逊发门下习笛虽然仅仅数月,除了融汇南北诸家笛派的精湛笛艺外,更为重要的收获就是俞逊发的“求新求变,力求突破”的艺术哲学,为日后结出累累硕果的李增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袁志钟、郑月明《俞逊发传》:“1971年初,上海京剧团《龙江颂》剧组的大部分演员赴北京拍摄《龙江颂》电影,俞逊发有了更多的时间留在上海潜心研究小竹管.他不但完全掌握了它的音阶,而且吹出来的音色非常悦耳,滑音非常亮丽!他命名这个新乐器为‘口笛’.”“1973年下半年,(俞逊发)作成新式五孔口笛,其音域增加到十一度,并且演奏难度有所降低.”

南下学艺的李增光对俞逊发的发明极感兴趣,拿回北京研究,被简广易看到了,随意地说了一句:“口笛.”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然而,不同的是,李增光琢磨:“既然是‘笛’,必能开孔.”至1980年初,他开发出通过指法能吹出十二平均律的十六个音的“音阶口笛”.

俞逊发、赵松庭听过后,都大为赞赏.1986年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口出奇音的李增光”为题发文,称其为“绝技”;1989年7月《音乐天地》《北京日报》及电台、北京电刊播专题评价.1997年,李增光与他人合作研制出“调音孔半音阶笛”,获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李增光持“音阶口笛”申请专利,并在2004年获国家批准发明专利.这是拥有8000年实物可考的中国笛界,第一次获得国家专利,标志着中国笛子迈进了伟大的“知本时代”!

在充分地总结前期改革的经验教训和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李增光所发明的“音阶口笛”彻底解决了传统口笛的弊病,如传统口笛只能发出低音5,中音1、5、6、7和高音1这几个音,音程单调,只能用左右拇指的半闭合的组合控制才能演奏带有其他音程的完整乐曲;传统口笛的左右食指孔及右中指孔均设在笛身同一轴线上,所以演奏时手指,尤其是右中指要牵强于指孔,容易造成手指疲劳和演奏控制的不灵便;传统口笛虽经改革,但却没有把平均律作为基点;有的口笛半音不齐备,也没有能把传统律制和十二平均律结合起来的口笛;一些改革的口笛多少损害了乐器的风格和特色等等.李增光对笔者说:“‘音阶口笛’已经作了200多支了,各个团体都在用,包括日本、香港、台湾的音乐团体.”

荀子曰:“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

积三十余年之功力,艺术大舞台在向李增光召唤.

2013年至2015年,李增光在杭州、福州、泉州、莆田和石狮等地举办了五场独奏音乐会.作为国内外著名竹笛演奏家,李增光出访过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和香港,传略辑人《中国音乐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国魂——跨世纪中华兴国精英大典》《二十世纪国乐人物志》,被誉为“增中华民族乐器之光”.

1995年,年仅34岁的李增光即为广播电影电视部聘为国家一级演奏员.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兼任了多家学校的教学工作,包括:中国戏曲学院音乐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民乐团专业辅导教师;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学生一对一教学;多所中小学校外艺术辅导教师等,为国家培养出多名青年竹笛演奏家.近年来,他收有来自日本、瑞士、美国等国家的多名外籍学生.百忙之余,他还热情地义务指导盲人竹笛爱好者.

2016年7月,李增光在北京语言大学参加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的国家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李增光告诉笔者,这次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第一次向美国派出中国民乐专家出国施教,也就是说,中国竹笛教授首次由国家公派赴美国,作为中国管乐专家,教授技艺,传播中华文化;这次赴美,会带上口笛,争取找机会与国外交响乐团合作.笔者闻之,衷心祝愿之余,特赋赠词作,调寄《临江仙》:

黄帝昆仑四千载,中华始祖东方.伶伦制律拜凤凰.

竹筒十二,华乐曲悠扬.笛派南北融一鼎,江河水奏悲伤.

七宫一筒指功强.口笛绝技,赞为笛增光.

小结:此文为关于著名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增光和口笛和发明家相关著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生痴迷为蜂忙铸就健康成大业记著名蜜蜂育种和王浆制品专家李盛东员
李盛东在“甜蜜事业”园地辛勤耕耘50个春秋,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曾取得过两项国际创新成果,三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他,痴爱蜜蜂,将“保护蜜蜂、改良.

聆听胡琴乐韵感受管乐之美记古典室内乐胡琴、管乐两场音乐会
睛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六月,百花清幽,碧草如茵 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协办的“夏之夜”——胡琴专场音乐会.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为沈阳音乐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16年12月14日,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为沈阳音乐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和我们的任务的精彩学术报告 该学术报告是“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60周年系庆系.

毕生心血绣壁画记著名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李云鹤先生
文图/赵富师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有一位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无论春夏秋冬,经常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提着手电筒,身后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穿行在各个洞窟之间,专注地修复着壁画和塑像 一幅幅起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