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诬告史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诬告史话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诬告史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诬告史话,该文是关于诬告史话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诬告和史话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诬告史话论文参考文献:

诬告史话论文参考文献

何木风

人心难测,这对处于诬告事件中的人来讲恐怕最能体会.

翻开二十四史,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诬告陷害的嘴脸和因此带来的血淋淋的结局.在泄私愤、遂私怨和陷害无辜面前,诬告者总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道德观念进行诬陷,甚至很多时候,至亲、好友也是诬告者诬陷的对象.

诬告者往往会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说得绘声绘色,有理有据.所以,历史上的诬告者基本都是编故事的行家,他们会将故事编得你不得不信.诬告总会给诬告者带来一些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民间,它或许就是一块田地,一捧食粮;于政坛,它可能是一世荣华,一族性命.

那些诬告者的“秘技”

诬告者不胜枚举,其诬告手段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诬告秘技层出不穷,但仍有规律可寻.最基本的一种诬告秘技就是歪曲事实,甚至是凭空捏造.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周亚夫被诬告而死的例子.周亚夫是西汉景帝时期的重臣,汉景帝在大臣晁错的指引下,发动削藩运动,导致了七个诸侯国的叛乱.周亚夫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帮汉景帝削平了七国之乱,可谓对西汉刘家有再造之恩.

事后,他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奖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景帝对他的感激之情渐淡.

这很好理解,周亚夫功勋盖世,没有一个皇帝喜欢这样的人总在自己眼皮下晃悠.于是,他开始找周亚夫各种毛病,逼得周亚夫只好半隐退.但这还没完,汉景帝总想抓把柄置周亚夫于死地.

机会很快就到来,周亚夫的儿子为了准备父亲死后陪葬的东西,就向营造署购买了作废的盔甲、盾牌500件,然后找了一批工人来搬运.工人搬运之后,周家没有给钱,工人们一怒,就向政府告发了.

汉景帝下令彻查此案,案件的审理动机就是:“你周亚夫为什么要造反?”显然,这是典型的诬告,歪曲事实与凭空捏造.

来回多次,周亚夫坚持否认造反之心.汉景帝不高兴了,对的人说,他就是要造反,至于证据,就是他要造反.

于是,官对周亚夫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诬告台词:“好吧,我承认你在人间不会造反,但那些武器既然是给你陪葬的,你一定是去阴间造反!”

周亚夫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非死不可,证据已是题外话了.

周亚夫事件,可谓诬告史上魔幻而经典的案例,让人唏嘘和冷汗直冒.

另外还有一种诬告奇技就是断章取义,它的用武之地主要在文字狱中.由于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这里仅举一例,看下诬告者断章取义的本领.

元丰二年( 1079)七月,苏轼因得罪官场大佬而被贬到湖州,但苏轼之前得罪过的一些人仍不肯放过他,历以在他的谢表(京官到外地上任后要给皇帝写信,表达谢意)中做文章.

苏轼在谢表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诬告者说,这是在讽刺皇帝为救济百姓实行的青苗法;“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诬告者说,这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

这种断章取义的本领需要想象力和厚脸皮,它正是诬告者的本领之一.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的诬告秘技之外,还有捕风捉影、落井下石、向目标猛泼脏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老婆骊姬就是此中能手.她嫁给晋献公很多年才有了儿子,但她的儿子处在一个绝望的位置,因为晋献公在此之前已有了三个能力很强的儿子.为了给儿子争取王位,她不惜使出最卑劣的诬告手段.

首先,她在晋献公面前时常说那三个儿子的坏话,而这些事都是捕风捉影,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添油加醋,甚至凭借想象力故意歪曲事实.当晋献公被她说得动摇时,她立即展开向目标猛泼脏水的行动,当晋献公相信自己的儿子有恶行时,骊姬再落井下石,声称她的诬告目标想要非礼她.

如此一来,晋献公终于动手,向他的几个儿子发出攻击.骊姬成功了.

无数的诬告例子告诉我们,诬告者得到了利益的同时,被诬告者往往血溅当场.诬告,是一场用别人的痛苦或性命搭成的血路,是一个违背人类道德逻辑学的游戏.但是,人类中“恶”的基因却让它从未消失,它不但贯穿历史,也贯穿现在.

诬告为何禁之不绝

诬告是恶劣的.鉴于诬告的危害,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甚至很早就将其编到了法律中,明文规定,如有人诬告,一经发现,就会严处.

秦律把诬告称为“诬人”,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汉宣帝时,诬告成为和杀伤人一样的重罪.《唐律疏议》中把诬告行为分为诬告谋反、大逆和一般性诬告几类.对于诬告谋反及大逆,唐律有专条规定,一律处“斩、绞”刑,对一般性诬告行为的定罪、量刑、处罚也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宋朝以后,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逐渐加强,对诬告罪的立法规定也更为明确.

古代诬告所以风行,很多时候是在上者的推波助澜,古代诬告通常是一种政治斗争工具:统治者为了巩固权位,鼓励诬告,比如武则天.她在登基称帝前后,大量重用以周兴和来俊臣为主的酷吏,鼓励他们诬告反对她的王公大臣.周兴和来俊臣以残酷的刑讯诬陷无辜的王公大臣,为武则天铲除异己,巩固其权位.

和武则天类似的还有明代的宦官魏忠贤.他想把持政权,一大批忠良之士反对.他采用的手法就是要自己的爪牙去诬告别人,打击反对者.某次,魏忠贤看中了一位皇室成员的宅子,他跟此人谈判,但此人拒绝了他.魏忠贤就派手下去诬告他,说他偷了皇帝用的器皿,并处以死罪,然后取得了那人的宅子.其实那件器皿是公主赏赐给那名皇室成员的.

诬告的另一方面,是赏告.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向采用赏告的方法来鼓励检举告发.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强大了秦国,他在李悝的《法经》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宣布:“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当时告密者是有重奖的,奖金相当于一个农民拼死拼活干十年的总收入.奖金这么诱人,自然使得秦国国内告密成风.

但是赏告的结果是导致诬告的泛滥.有时候不但无赖小人会诬告,就连一些标榜自己是正义之士的人也会诬告.

李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学问好,自视甚高,而且品德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在秦国为赢政效力,赢政广招天下人才,李斯推荐了自己同学韩非.

韩非到秦国后,充分展现才华,赢得赢政的赞美.李斯发现苗头不对,如果韩非得势了,那他自己怎么办?

于是,他对赢政说,“韩非是韩国有王室血统的贵公子.现在大王您想吞并诸侯,如果重用韩非,他最终会一心保全韩国而不顾秦国利益,这本就是人情所在.您现在不用他,让他长留秦国,等把他放回韩国,他对秦国情况已了如指掌,这不等于养虎为患吗?”

赢政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韩非关了起来.李斯又落井下石,偷偷地给了韩非,逼韩非吃下去.

当时列国纷争,各国间谍四处活动,任何一个国家都鼓励告密,以稳固统治,赢政也不例外.正因为有赢政的政策鼓励,才有李斯的诬告韩非.

由此可知,当统治者怂恿告密时,最有涵养的人也可能会沦为诬告者.

如何既能防止诬告之弊而又广开告奸之路,这是封建统治者煞费苦心的.但自始至终,封建统治者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就算没有自上而下的诬告影响,百姓和大臣们也有可能因为利欲的驱使,铤而走险地去行使诬告之风,视法律为无物.

其实,诬告源于人性的贪婪,想要终止诬告,就必得使制度变得人性化和理想化,才有可能办到,古今亦然.

(选自《廉政瞭望》2016年第4期)

总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诬告史话专业范文可作为诬告和史话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诬告史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民国足球史话
常家树旧中国积贫积弱,西方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唯有中国足球让他们不敢小觑 足球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民国政府对足球运动基本不管,放之任之,足球运动完全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原生态 有意思的是,.

十八大以来,诬告他人首现通报
■ 蒋华 /文十八大以来,有不少被公开的诬告者,“诬告他人”甚至首现纪委通报中 而诬告者的动机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干部诬告他人是为了自己上位,有的人纯属有矛盾蓄意打击报复,还有.

为干事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
委屈与无奈并存,事后心有余悸中部某地一位镇党委书记被匿名插手当地一处安置区工程、谋取私利 经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发现,这一工程程序合规,启动建设发生在这位镇党委书记到任之前 纪检监察机关核查中没有发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