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科技创新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自贡市科技人才聚集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科技创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自贡市科技人才聚集,本文是科技创新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科技创新和人才和自贡市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小论文500字大科技杂志科技风杂志社绿色科技杂志

基金项目:四川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6ZR0120);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SC16XK060);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7SA0120)

摘 要: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性核心资源,加快聚集科技创新人才是切实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立足自贡市科技人才聚集现状,在川南经济区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特点提出加快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 聚集现状 聚集对策

自贡市地处成渝经济区西南,辖区面积437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8%,在全省市州中是最小的,约为泸州市和宜宾市的三分之一,内江市的五分之四.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323.94万人,常住人口290.14万人,无论户籍人口数还是常住人口数皆为川南最少.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12.07亿元,按可比计算,比上年增长8.3%.虽然经济总量在川南四市中最少,但人均GDP达到46182元,在川南地区排名第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1元,比川南四市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92%,仅低于成都、攀枝花、德阳、绵阳,与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79%水平相当,是川南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分别比泸州48.95、内江47.9、宜宾48.6高出1.79、3.02、2.32个百分点.这既反映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又构成了自贡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自贡市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状况

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创造性科学技术活动,并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而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是两者的综合,目前尚无统一准确的定义.与科技创新人才相关的统计指标有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其中,与面向应用的科技创新活动联系最为直接的是研发人员,因此,本文科技创新人才特指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贡市研发人员具有相当的规模,截止2016年,全市共有研发人员5913人,占全省的2.75%,其中工业企业研发人员4548人,为全省的2.12%,占自贡市同期工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93%.从学历构成来看,全社会研发人员中博士占3.45%、硕士占12.06%、本科占48.72%、其他学历占35.77%.从职称结构来看,2015年全社会研发人员中高级职称占5.2%、中级职称占14.06%、初级职称占19.51%、无职称人员占61.53%.

二、与川南其它市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把握自贡市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基本情况,将自贡市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发展变化情况与川南经济区内的泸州市、内江市和宜宾市进行比较分析,呈现出如下特点:

1.科技创新人才聚集速度减缓

2011-2016年,川南四市科技创新人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增长情况如表2-1、表2-2所示.

从表2-1、2-2可以看出:2011-2016年期间,川南地区全社会R&D人员累计增长68.42%,自贡市累计增长37.19%,低于平均增长速度31.23个百分点,在川南四城市中排末位.特别是工业企业的R&D人员在2012年、2014年、2015年出现减少,五年累计增长速度比川南地区平均水平低47.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R&D人员在川南地区的占比由2011年的34.41%下降到2016年的24.67%.

2.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基础优势减弱

经济发展状况是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可以从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011-2016年川南四地市GDP增长速度和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情况如表2-3、表2-4所示.

从表2-3、2-4可以看出:2011-2017年,自贡市GDP年均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川南地区的年均增速持平,但是2014年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与川南地区排名第1的泸州市相差3.4个百分点,在川南地区排名最后,该年度也是工业企业R&D人员数不增反降的第1年.自贡市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长期低于川南地区平均水平,仅仅略高于内江市,与排名第1位的宜宾市相比,不到宜宾市的50%.这除了有主导产业的行业差异导致的影响外,也反映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比较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较慢,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够高,企业运行质量较低,只能更多依靠规模扩张、外延扩大的方式发展,从而使地方产业发展对R&D人员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的瓶颈和制约.

3.科技创新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川南地区2016年末科技创新人才结构如表2-5所示.

从表2-5可以看出:2016年,川南四市全社会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占比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就自贡市而言,全社会研发人员中博士的占比列川南第2,但博士和硕士合计数占比低于泸州市和内江市,而其他学历人数占比偏高.同时,全社会研发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仅占总数的5.2%,这充分说明科技创新人才中高层次、领军带头人物偏少.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平台是人才育引的重要载体,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基础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为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中,具有直接联系和影响力的载体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专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本身.2011-2016年,川南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载体建设情况如表2-6所示.

从表2-5可以看出:2011年自贡市全社会研究机构52个,在川南四市中排名第2,到2016年研究机构增加10户,但是增速仅为19.23%,在川南地区排名最后,不及全省同期增速的一半.自贡市工业企业科技机构具有良好的基础,2011年已建成31个,仅比宜宾市的38个少7个,远多于泸州市的20个和内江市的12个,在川南地区排名第2;2016年末,自贡市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数仅为宜宾市的一半,在川南地区排名最后.2017年自贡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为46户,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户,而同期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得高新技术企业都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在数量上超过了自贡市.特别是内江市,201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增速为川南地区各市之首.由此可见,2011-2016年期间,作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培养和提升直接载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究机构和工业企业科技机构,在自贡市的增加速度放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数减少,从而导致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提升有限.与此同时,2013年1月,宜宾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2月,泸州市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3月,内江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整合、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作用.

5.科技创新活动活跃度下降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战场,也是聚集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11-2016年川南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如表2-7所示.

从表2-5可以看出:2016年自贡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在川南四市中仅次于宜宾市排名第2,2011年到2016年的增长速度为66.88%,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泸州市、内江市和宜宾市,不仅在川南地区中排名最后,还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49个百分点.从工业企业R&D项目数来看,2016年自贡市项目数比2011年增长了68.51%,增速低于内江市和宜宾市,在川南地区排名第3,绝对数领先内江市的优势被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贡市科技创新活跃度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川南其它市相比较,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度却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

三、加快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对策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基础建设

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和指导,切实落实企业技术开发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页岩气装备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不断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突破,从而形成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旺盛需求,夯实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基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不断提高高端成长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切实增加工业企业R&D项目数和科技机构经费支出,稳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形成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建设

有序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新区建设,为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和培育提供基础性公共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页岩气装备等主导产业领域新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企业创新平台;完善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使之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中心.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鼓励中小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

3.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和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作用.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鼓励、引导和指导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指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认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数量,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4.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专项工程

4.1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引工程

积极实施省“千人计划”、“天府科技英才计划”,制定本地区的人才培养引进专项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本区域自主创新关键领域和重点优势产业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市科技杰出贡献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和省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学术技术负责人为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鼓励和支持其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培养能够在产业发展中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优势产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着眼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引才方式,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推行“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开发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资助、提供优厚待遇、给予特殊保障,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引进带着项目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切实聚集传统优势产业和重点高端成长性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4.2 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

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围绕我市确定的重要科技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优势主导产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采取“项目+带头人+团队”的方式,以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选择能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领先水平的研究团队进行培育.重点支持由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领衔的,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合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研发团体,培育科技创新团队.

4.3 科技创新人才骨干壮大工程

以培养、壮大科技创新骨干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培养机制.巩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骨干培养、引进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制定和有效实施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培引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带动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急需的、紧缺的科技创新人才.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试点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分配制度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骨干人才显著增长,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不断提升.

5. 创新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机制

5.1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引导用人单位建立以研发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标准.根据科技创新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片面平衡等条条框框的制约,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考核制度,采取分批选拔、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办法,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

5.2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破除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制度性阻碍和政策性束缚,着力建立事业导向、利益驱动并重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补充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体系.修订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定奖励相关制度,延长报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年限,扩大奖励覆盖范围,加大奖励力度;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平台建设奖,对于新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博士后)工作站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提高发明专利和涉外专利的资助力度,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分配制度,实行技术研发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研发人才.

5.3科技人才配置机制

不断完善政府引导、用人单位自主、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科技创新人才配置机制,规范相应制度,明确科技人员离岗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期间及期满后的权利和义务,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人员采取技术成果入股、离岗兴办企业、取酬等方式面向我市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选择1-2家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资本化试点,探索以技术创新成果作价入股的股权激励政策和分红政策;选择1-2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创新人员到企业取酬、保留身份离岗转化科技成果的试点;选择1至2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创新人员保留身份离岗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试点.

5.4科技人才工作机制

加强部门联动,构建科学规范、常态化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统计工作,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库和信息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布科技创新人才的供求信息和人才政策等信息,为用人单位和科技创新人才之间搭建信息化沟通交流平台.加强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经常性联系,了解他们的研发能力、攻关课题和研发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做好科技服务.每年定期组织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招聘活动、学外出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对外交流的基础平台.加大科技计划项目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在项目申报或推荐将申报单位依托科技项目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目标作为立项或推荐评审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标准,在科技技术项目结题验收时,将承担单位依托项目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情况作为是否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6.营造科技人才聚集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展示科技创新人才取得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宣传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弘扬他们的创业创新精神,树立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品牌,同时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专项工程的进展情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四、结语

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是自贡市加快推进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推手,科技人才聚集受到区域产业发展、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活动开展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多年发展,自贡市已具备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的良好基础,可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基础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专项工程、创新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发展机制、营造科技人才聚集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程度,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和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牛冲槐等.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 中国软科学, 2006(4): 118-123

[2] 牛冲槐, 原锟霞, 李秋霞. 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8): 111-114

[3] 谭建伟, 冯培云, 罗鉴益. 重庆市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实证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8):29-35

[4] 王志宇. 基于中原经济区视角下邯郸市科技人才集聚路径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23

[5] 王志宇. 基于中原经济区视角下邯郸市科技人才集聚路径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23

[6] 杨璐瑶, 张向前. 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7): 60-65

[7]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科技统计年鉴(2012-2017)[R].

[8] 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小组办公室. 关于公布四川省2017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EB/OL]. (2018-01-29)[2018-02-07]. http://www.scst.gov.cn/zhuzhan/tz/20180129/29696.html

作者简介:杨晓宇(1968.05-),男,四川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发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该文总结,这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和自贡市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科技创新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科技创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湖南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文李少艾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当前,林业在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突出,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科技兴林要求林业科技人员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湖南省各级林业部门在林业科.

人才培养和科技
郑兰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下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源头着手,从科技论文、奖励制度、人才评价……三个方面来落实 第一、要发挥论文的积极作用 科学研究通.

无锡市科技社团人才培养策略*
严志华,丁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28)摘 要为实施我国人才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笔者客观分析了无锡科技社团人才培育的现状,发.

聚集京城人才助力历城
本刊记者 张卫为贯彻落实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会议精神,搭建历城与驻京高层次人才联系沟通桥梁,促进历城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充分融合,5月26日上午,由济南市历城区委员会、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