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司马光的人才思想类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人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司马光的人才思想,本文是人才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司马光和人才思想和人才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企业人才管理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司马光(公元1019—公元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6年),司马光完成了八卷编年史,名曰《通志》,进呈英宗,第二年神宗即位,名其书曰《资治通鉴》,并叫司马光继续编写.熙宁初,王安石当国实行变法,司马光坚持保守立场,反对变法,自此退居洛阳,潜心修史,至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资治通鉴》全书修成,前后历时十九年.元丰八年神宗死,哲宗立,新法废除,司马光于元祐元年二月任宰相主政,九月卒,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诗文有 《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穿1362 年的史实.他的人才思想散见于他撰写的《通鉴》中的118篇评论中,另外还写有《才德论》、《贾生论)和《机权论》等专题论文.

司马光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他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但是他又指出,“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司马光认为选拔一个人才(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养贤之道也”.他这段话提出了选贤的标准:贤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养一人而能给万民带来幸福.具有这样的品质和才能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有些人尽管有才能,但品德差,目的不纯,仅是为了谋取私利,“立私党,张虚誉,上以欺其君,下以虐其民”,这种人绝不是什么“人才”,而是“奸人之雄”.(以上观点见《资治通鉴》评孟尝君).司马光在人才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观点,精辟地论证了二者的关系.现将这段文字摘录如下: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敬),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为患哉!” (《才德论》)

这段文字表现了如下的人才观点:

一、司马光以前的人,在论述人才时,往往德才不分,通谓之“贤”,而司马光则认为“才”与“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品德要依靠才能方可得以显露,才能又必须受品德的统帅.所以他说:“才德全尽(兼备)谓之圣人.”这些见解是很精辟的,也是前人所未道的.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育人观点,可以说和司马光的观点一脉相承.

二、在“德”与“才”这两个方面,司马光认为“德”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即“德”为主,“才”为次.德超过才是君子,才超过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愚人.选拔人才如果找不到德才兼备的圣人君子,宁可先用“愚人”,也不可选用才胜德的小人.他认为小人如果有了才能,如虎添翼,“为恶无所不至”,危害更大.他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小人.可见司马光是多么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质”啊!

三、他指出了选贤者的毛病往往是重才而忽视德.为什么呢?因为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但又常被人疏远;有才能的人容易招人喜爱而被人亲近,“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选才者往往被他们的才能所蒙蔽而忽视他们的道德品质.所以司马光警告说“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为患哉!”——如果明白什么是“才”,什么是“德”;并且知道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就不用担心失去人才了.

司马光这些见解是正确的,与我们现在的用人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司马光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观点,但他并不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缺,他认为贤者不是无过,而知过能改,“过者,人之所不免也,惟圣贤为能过而改之”,“故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在御人之术上,司马光主张重赏罚.他说:“致治之道有三: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他把赏和罚视为致治的两个要素.“政之大体,在于刑赏,刑赏不名,政何以成?”“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这是对诸葛亮的“赏以兴功,罚以禁奸”的继承和发展.

培养良好的品德,司马光认为应从“俭”字入手.诸葛亮提出了“俭以养德”的观点,司马光进一步指出:“有德者皆由俭来.”他认为“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如果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金玉之言,至今有教育意义.

在成才方法上,司马光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有部专著叫《家范》,谈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时说:“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而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这段话有两个要点:(1)对子女喜爱不要在表面上表露出来,不要用言辞表情取悦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应保持严肃.(2)要教育孩子懂道理,使之成才,但要循循善诱,态度不能强硬,否则会“伤恩”.司马光特别指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说当母亲的“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警告世人说:“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归于乱亡,非他人之过,母败之也.”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这些话更有教育意义.

上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司马光和人才思想和人才方面的人才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论电视剧《司马迁》
【摘 要】十八集电视剧司马迁讲述了“史圣”司马迁回肠荡气的一生,全方位地展现了司马迁的人格与命运 本剧在忠于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

诸葛和司马终生为敌,其后代却亲如一家
“司马八述”与诸葛“龙虎狗”东汉献帝建安六年( 公元201 年),曹操将盘桓汝南的刘备再次击败,刘备势力又一次流亡,这次他去了荆州,投奔同宗刘表 时任汉.

司马懿: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基人
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司马懿与曹操同视为欺侮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的典型 这其中有个原因,与三国演义褒诸葛亮贬司马懿有关 那么,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怎样的呢谨慎择主而事司马懿(1.

谒司马迁祠墓
阳春三月,陕西渭北高原还有些凉意 路上吆车挑担的老人、后生,地里挎篮剜野菜的女子,都还没有褪去那一身臃肿 路边的白杨依然没有发芽,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条上,分明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鹅黄 太阳却艳艳的,越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