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可行性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和可行性路径探究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可行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和可行性路径探究,本文是可行性类有关论文范文和可行性和乡村振兴战略和路径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论文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是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结晶,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对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其所面临的治理结构不科学、公共服务供给低效和村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战略的推进.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理论、潜在困境和可行性路径的分析,深入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以期推进我国乡村发展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困境;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完整实现这些目标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布局.尊重农体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遵循新时期乡村发展规律,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作为“三农”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我国学者主要围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等方面来展开.韩俊(2016)、陈锡文(2017)对当下中国农业农村问题战略布局,特别是对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黄季焜(2004)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农业农村存在的一些理论性、基础性问题.贺雪峰(2016)认为,当下分化的农村带来复杂的治理难题.刘守英(2017)提出了新时代“城乡中国”必须由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发展.魏广龙、崔云飞等(2016)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进行案例剖析,总结出主要做法和成效,获得一些成功的启示.徐勇(2016)、潘家恩(2017)对乡村的衰败与复兴、城乡矛盾进行了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学者们展开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从理解与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看,廖彩荣、陈美球(2017)认为,可以从基本内涵、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角度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从具体实施步骤的角度看,张晓山(2017)认为应建立健全“三治”乡村治理体系.沈费伟等(2016)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乡村治理典型和经验振兴我国乡村.党国英(2017)提出,应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长久之策.刘年艳(2017)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创新的发展形态.孔祥智(2017)则认为,村“两委”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刘奇(2017)提出,要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与外力支撑.黄祖辉等(2018)认为,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同时要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部分社会学者(2017)认为,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落实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学界关于“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还存在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原因是战略提出的时间不久,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内涵的规范性诠释也比较匮乏.为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必要进行与之相关的系统理论阐释,并对其可行性路径加以探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振兴”一词,原意是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适用于经济、政治等多领域.“战略”是指达到目的与效果的方法途径,是发现智谋的纲领.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首先,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领导集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紧紧围绕新时期“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展步伐,加快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跃进的重大战略举措.

其次,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角度理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但新时代下“三农”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通过统筹全局与整体推进解决.为了契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新时期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党以更高的要求、更广的视角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放到了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等同重要的位置.

再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主要涵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工作队伍建设、粮食安全等多方位.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尤其突出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的目标,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让农村更加美好,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不仅是站在新起点上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谋划,同时也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展现出了新的蓝图;从理论的角度看,它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市场弊端的具体方案;从实践的角度看,它是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城乡分化的局面越来越严重.目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不充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充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不充分等.为了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解决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建设的客观需要.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矛盾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过剩的矛盾和经济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不断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和格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际和国内“双管齐下”.对外实行开放经济战略,形成良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为桥梁深化对外合作、贸易,创新对外投资模式,提高对外合作与竞争优势.除了对外的经济贸易合作政策外,还要在国内实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抓手,形成国际国内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能够维护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总体格局.而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相比之下,在国内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更加安全可控、更有把握做到的手段.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进城,农民收入增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目前农业发展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与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建设的进步怀着美好憧憬.把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现实举措,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的必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改善治理现状与农村面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面貌的现代化转型,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乡村仍面临着治理结构不科学、村民参与度低和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等困境.

1.乡村治理结构不科学

首先,当前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着失衡问题.基层政府过度干预乡村事务,不仅加剧了基层政府的事务管理负担,也不利于发展基层.其次,过时的乡村治理制度,制约着乡村发展水平.随着农业农村的转型发展,倘若乡村治理制度滞后于转型步伐,会使得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此外,民间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阶段乡村民间组织发展落后、数量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2.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第一,基层干部服务意识、思想觉悟较低,由于没有充分倾听并考虑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对民间的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比如,采用暴力手段推进农村拆迁事务,大大降低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也减弱了农民群众对基层领导能力的信任.第二,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政府对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和内容固定,而我国行政村数量庞大,东西部乡村差异较大,与实际需求不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不足,需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计划.

3.村民参与程度低

首先,村民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参与乡村事务的愿望较低,缺乏协商意识.其次,年富力强的村民纷纷选择进城务工,及时返乡参与乡村事务的现实性较小.此外,部分基层干部意识薄弱,未能倾听、尊重和反映村民们的意见,沟通渠道的不畅阻碍了村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部分乡村的基层仅存于形式,决定都以上级县乡政府的规定为准,实施的决策权也掌握在基层干部手中,村民的建言献策力量微不足道.长此以往,村民们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愿望,从而使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降低.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路径

任何战略步骤,欲精准施策,须找准路径,方可成功.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就是战略实施的推进方向,是战略的最优路线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既要坚持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又要坚持协调平衡发展,实现良性、充分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1.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关键作用

村“两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村“两委”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把农村工作做好.开展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突出文明建设,实现对乡村的有效治理.村“两委”应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找寻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要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执政能力与水平;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取得联系,引进智力与研究成果,同时为其提供实践与研究基地,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党的十九大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村“两委”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这支“三农”工作队伍中的领头人.

2.创新乡村发展形态,积极推动传统乡村向未来新乡村转变

总的来说,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是要推动传统乡村的转型发展.首先,要在乡村塑造新的主体.未来我国乡村主体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开放性与包容性.乡村农户与外来经营者共同合作,支撑乡村未来发展.二是以新型农业产业为主导.乡村新型农业产业的不断创新进步发展,成为促进主体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三是主体多元化.在未来乡村发展过程中,有新型农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主体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推动传统乡村向未来乡村转型发展.其次,要加快转变乡村服务形态.一是推动服务对象的转型,改变乡村传统的农户自我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新型主体服务模式.二是创新乡村服务方式,提供体现主体需求,为市场提供多方位综合性的产业性服务.三是推动服务产品化,促进新型产业资源与服务产品创新,实现乡村服务产品的市场化.最后,应实现未来乡村运行机制的创新,坚持市场化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创新乡村社区综合治理方式.

3.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供给

搭建“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强化三个基础性支撑:一是以国家规划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我国农村正处于快速演变分化格局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会向一些村落不断集中,原来的村落会逐步消亡.要科学把握乡村的整体动向与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先行,做到具体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彰显地方特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心和战略举措,高效指导各部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二是以党内法规为支撑.根据一号文件内容,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新要求和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农村工作条例,把党对农村工作的指导、要求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加强党对农村思想工作、主要任务和队伍建设等的指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三是以健全的法制体系为支撑.一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4.明确乡村振兴的战略步骤,抓好战略关键点

(1)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开关,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乡村社会的各项事业有序活力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让农民共享改革的红利,实现乡村整体振兴.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经济适度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经营现代化发展.积极鼓励农民和城镇居民返乡创业创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乡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集结公共力量,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人力、物力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整合民间力量,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农业农村发展,拓宽农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切实提高乡村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与效率.促进互联网等智能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相融合,让农民充分享有现代化科技成果,运用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乡村振兴.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通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一是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综合发展.要充分发掘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当地特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自己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据自己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确定乡村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且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4)通过培育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打造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事业的有序发展,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训,加强农民经营素养和经营能力.二是要激励农民子弟和城镇居民返乡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事业播下人才种子.三是要打造信息化乡村人才队伍,促进乡村融入信息化浪潮,通过互联网享受政策、技术和机遇.四是要打造科技人才队伍,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打造传统农业和农村,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五是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管理者文化素质,同时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繁荣乡村传统文化,构建乡风文明社会.

(5)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构架,全面提升治理水平.首先,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基层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改进治理方法,提升治理能力.构建涵盖村民、基层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模式,为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基层政府也应该做好权力和职责的划分,让民间组织辅助社会公益性工作,由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积极推进选举、管理、监督和决策制度.基层政府应坚持“政社分开”,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同时也应引导民间组织不断优化自身组织建设,提升乡村管理的时效性.其次,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应积极转变乡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改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状况,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无效供给.逐步调整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策略,从原有的政府单一供给向多元化主体供给渠道转变.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农民诉求的表达机制,同时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监督体系,使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够适应农民需求,提高使用效率.完善财政预算和审计制度,保证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专款专项使用,保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绝对支持.再次,提升村民的参与程度.村民是乡村一切事务的主体,不能忽视主体的作用.基层政府应着力提升村民的自治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多样性的社区活动,鼓励村民树立共同生活的观念,提升其对乡村治理的认同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例如,特色小镇的区域文化,提升乡村整体凝聚力,巩固乡村治理的基础.同时也应该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建立畅通的参与渠道,为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良好的平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性.定期组织专业人士、村民和基层领导进行会议讨论,积极借鉴吸收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保证乡村治理的科学性.

五、乡村振兴战略的注意点

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1.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产业兴旺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有机构成,应把乡村产业兴旺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国民经济整体中来把握.科学定位乡村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界定乡村产业兴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功能,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产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乡村产业是实体经济,要与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2.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矛盾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构成命运共同体.城镇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应相互促进,构成一体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简单地要消灭乡村,市民化也并不是简单地要消灭农民,而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均衡配置,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共同在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上发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条件.

3.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改革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化农村改革之间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深化农村改革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不竭动力.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改革措施和手段,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要素活力.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入.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不充分的问题,并非意味着放缓城市化战略.与之相反,必须要将振兴乡村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框架中加以推进,以新型城市化引领乡村振兴.形成“以城带乡”“以城兴乡”和“城乡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新局面,实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建设新面貌.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多元化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战略理论和意义,处理好各项重大关系,认识并克服困境,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发展现代文明,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而言,本文是关于可行性和乡村振兴战略和路径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可行性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会和实现路径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立体式全方位的促进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的重要发展战略,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将催生更多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可以抓住.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的整体经济也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事实上,政府部门还是比较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才造成了乡村的经济赶不上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乡村地区不断的实施乡村振兴战.

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地督查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
按照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总体安排,在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全面自查的基础上,8月22日,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贯彻落实党、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实地督查 这次.

乡村振兴战略需发挥乡贤作用从甘祖昌将军当农民、郑传楼副巡视员当名誉村长个案的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由此,我建议发挥乡贤作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观初心所感一部初心电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