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跑步不止方面论文范例 与魏江雷:跑步不止,不止跑步类论文范例

主题:跑步不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魏江雷:跑步不止,不止跑步,本文是关于跑步不止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魏江雷和跑步和不止类论文范文素材.

跑步不止论文参考文献:

跑步不止论文参考文献

文| 陈茜

他曾是世界500强IT企业的高管,当下体育门户媒体的掌门人,他是拥有十七年跑龄的资深“老马”,也是微博上可以靠“颜值”和“肌肉”吃饭,却非要靠气质和智慧俘获百万粉丝的Arthur大A.魏江雷,用他的经历讲述了热情和自律之间的平衡,跑得快与跑得久之间的区别,尽力干和干成之间的不同.原来他的世界跑步不止,也不“止”有跑步.

在新浪位于三里屯附近的办公楼里,身穿墨绿色速干衣、灰色运动T 恤的魏江雷让人感觉清爽明亮,微笑中显露出亲和.按照他的饮食习惯,中午应该只吃了小份三明治.一天基础代谢1800 卡路里,加上以6 分钟1 公里的配速跑上10 公里,2600 卡是他全天消耗的热量.对于饮食,他精确到每一餐的热量,因为他相信,You are what you eat.

这次以书之名的采访漫谈了许多关于跑步、职场、行业的话题.跑场十余年,朝花夕拾而成书,看书却不尽信书;履历光鲜,却不以为意.今年是他职场生涯的第26 个年头,惠普工作11 年,联想8 年,如今新浪则是第3 年,现任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虽然他被评价是为数不多的IT 行业具备中国和国际市场销售、运营管理和产品经营背景及经验的高管,但是,他说企业如日中天跟个人没什么关系.

他是拥有17 年跑龄的资深“老马”,如今已经完成29 个全马(全程马拉松赛事),140 多个半马(半程马拉松).他跑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街道、海岸和山间,在他的新书《跑步时,我拥有整个世界》中不仅仅是跑步知识,还有一位领跑者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充满热情和自律.他不追求速度,却极其看重坚持背后的平衡之道.他是希望能跑一辈子的人.

写给自己,也写给跑友

“没有比文字更有带入感的方式,提醒我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魏江雷的好朋友700Bike 创始人张向东在2015 年出版《短暂飞行》曾这样说道,这让一直有写随笔习惯的魏江雷萌发了写书的想法,跑步十余年,他经历的伤痛经验也足以成书.

“你思考一千件事情,能说出来一百件,能写出来就十件.”魏江雷说,在同事帮忙整理下,大概一年时间,这本用自己亲身经历和经验写就的跑步科普读物完成.他希望更多人了解科学跑步的重要性.17 年前,因为想要减肥的缘故与跑步结缘,现在作为跑圈的“识途老马”,他已经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而是内心驱动去坚持.不需要点赞,也不需要用成绩去证明什么.反观当下朋友圈里的“跑步热”,他认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一周拿出8 个小时来跑步,坚持每周50 公里的训练量,对他来讲,可以达到跑步、工作和生活的最佳平衡状态.

他的全马最好成绩是4 小时16 分,要跑进4 小时以内,对他来说并不难,只是需要将训练量每周增加10公里,但是,这样的代价可能是牺牲工作或陪伴家人的两个小时.“跑进4 小时我会更快乐吗?我不需要.”他更看重现在这种平衡,“这可以跑一辈子的.”

平衡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比如他现在无氧锻炼时间比以前更长,在跑了15 年之后,他发现自己虽然肌肉耐力非常好,心肺功能很强,但是没有爆发力,所以,他希望回到健身房,提升核心肌肉群的能力.

平衡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惊喜.每一次30 公里的LSD(长距离慢跑)都会经历第一个10 公里的散乱,第二个10 公里的微high,再到第三个10 公里的步伐沉重、内心绝望,最后才能有达到终点时的美妙和满足.当他用文字记录下这30 公里的情绪起伏和激荡时,跑步变得更加走心.“没有人说今天跑步过程永远都是美丽的,你要这么跑的话,证明你跑太少了.”

一个成功跑者告诉你,跑步不会让你更成功当越来越多名人、高管开始跑步,他在书中直言,“总裁跑马的风险会成倍于普通跑者.”面对盲目跟风者,他强调,不是跑步让人成功,是成功人士去跑步了,“跑步不会让人变得更成功.”除了体能上,或许跑者会更自信,更执着,但是,这都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好,更成功.“跑步不是万能的.”当问起跑步是否会影响他的管理理念,他用否定地口吻说,“没有关系”.探讨到底是跑步塑造了性格,还是性格反作用于跑步似乎没有意义.可以肯定,坚毅是优秀者的共有品质,还有自律.在2011 年开始自己的首次全马时,魏江雷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不管奔跑的速度降到何等的低,都不能走.因为,如果违背一次就意味着以后会违背更多的原则.这种自律不但适用于跑步,还有更多社会角色,时间管理不好,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读书轶事,一口气读完的爱情故事

他喜欢看日本作家的书,大江健三郎、三浦紫苑、渡边淳一,在《解忧杂货铺》还没有登上亚马逊中国2015 年度图书排行榜之前,东野圭吾每一本他几乎都看过.忙时,他选择看比较轻松的书,不太忙时他会看比较生涩的书,比如像一本讲述社交资产的书,他读了一半已经总结了很多能够在工作上用得到的知识点.

他说,自己并不是那种特别愿意集中精力的人,能坐下来看完一本书,并不那么容易.在美国读商学院期间,每周要看两本英文书,非常难熬.但是,记忆中有两本书是他从拿起就没有放下,一口气读完的.

一本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1991 年,他刚参加工作,在一次去机关部门*手续等人的空当,他随手在街边买了一本书,从上午11 点半开始看,而合上书时已经是下午6 点半.至今他对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还记忆尤深.另一本是颇具争议的《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在从纽约飞回北京的飞机上,全部看完.两种风格的爱情故事,但都是互相撕扯,除此以外,他还喜欢《简爱》,读了三遍.

谈起读书跟跑步的不同,他说,跑步要经历很多痛苦才能有最后的愉悦,而读书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比较放松,即使情节再跌宕起伏.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和猎奇心理驱使他跟主人公一起经历现实中无法遇到的人和事.无论是在跑道还是在文学想象里,对他来讲都可以直抵最真实的自我.

谈到采访中的必答题,如果要到一座荒岛度过余生,只能带一本书(没有kindle),他推荐的是《美军野外生存手册》,“前提是你不能快饿死的时候看这本书,先活下来再说.”这也是一种真实.

高管心得:认清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工作26 年,关于管理学、领导力等这些管理类的书,他曾经很喜欢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发现书跟现实的差距.“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书中讲的东西都是有道理的.”他说,“书不会错,你如何研判就容易出错.”现在,他对于管理类的书兴趣慢慢下降,但是坚持开卷有益.虽然,学以致用很重要,但是他也感觉到,“看本书不能告诉你怎么把一个企业做好或者把事做好,但可以给你很多解释,为什么事没做好.”

从在惠普做企业级的服务器和战略咨询,然后到联想做2C 个人电脑和手机业务,再到新浪这样媒体属性的公司,虽然,有行业跨度,但是业务逻辑和沟通逻辑是一致的.无论是带国际化的团队讲英文,还是带本土团队讲中文,很多不同对他来讲已然不是不同.

魏江雷一直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面对人们对这个职业的误解,他不太赞同.“要把职业当好,有热情,而不是每天喝着咖啡,讲点英文,朝九晚五发两个邮件就回家.”他说,“这不叫职业经理人,这叫职业打工者.”

说起两者的区别,对他影响很大的是他此前在联想的一段工作经历.那时,他刚加入联想管战略和运营,跟着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一年之中增加了很多紧急工作,管理范围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到俄罗斯,从服务器到外设数码、万全服务器,一天工作14 个小时,有时一天甚至要开12 个会.当他尽心尽力干到年底,陈绍鹏却只给了他0.7 的系数,这意味着没有奖金.为什么?他觉得这不公平,陈绍鹏解释,你答应下来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不是尽力,是要做成.做不成,就不该答应.

这样的经历跟以前他在惠普接受到的培训很不同,那时,惠普正处在PC 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只要尽力地干了,就一定能有好结果.”魏江雷说,“哪怕结果不好,因为公司赚钱很多,所以也算了.”而他在联想学会了“干成”跟“尽力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这个角度看,职业经理人跟创业者没有不同.他相信,只有全身心投入,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才有可能干好.

从职场经历看,他似乎总是选择在公司如日中天时离开.2007 年离开惠普时,惠普刚刚超过IBM 成为全球第一大服务器销售商;2014 年离开联想,联想手机已经三年位居国产第一.这与他对待工作的理念有很大关系.魏江雷深刻认识到,个人的价值能否最大化被利用,能否创造更多价值,与公司在行业中的好不好没关系.“我可能在一个马上要倒的公司力挽狂澜,让公司晚一年倒闭,那这是我的价值.”他需要的是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他坦言,“因为我非常贵,所以我要去实现我对公司的价值,这个非常关键.”试想,这或许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现在作为新浪体育的一把手,他越来越发现,劳累不重要,劳心最重要.“你想的是怎么把事做成,而不是怎么去做事情,这个不一样.”

魏江雷说其实自己是个急性子,当团队做了愚不可及的事情时,他也会怒.但是,他知道发火没有用.有时会开到一半,他突然说,“你们等等,”然后自己出去走一圈,再回来接着谈.“让别人知道你愤怒了,但是怒而不发会好一点.”他说,这种控制情绪的能力跟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关,和跑步要把握节奏也有一些关系.作为领导者做决策执行也需要有节奏,他很少一有想法就马上推进,而是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沉淀和打磨,如果还觉得必须要做才会全力推进.他平时随身会带一个笔记本,很多创意和想法先自己总结下来,沉淀差不多,再跟团队去讨论.“这个时候你再牵头做,成功率就高很多.”他说.审慎地对待每一个决策,因为在企业中很多事情不是做的太少,反而太多,无法在一两件事情上集中火力突破.

做一行爱一行:在新浪体育的日子

现在他工作的目标是把新浪体育带上市.经历了2015 年失去NBA 赛事转播权之后的风波,曾经以体育门户论坛起家的新浪大动肝火,魏江雷也正是那个时候从新浪移动被派来接管问题多多的新浪体育,随后专门负责这个部门.2016 年新浪体育正式成立公司,独立运营,重点放在赛事运营和媒体推广服务上.谈到为什么新浪不参与赛事版权竞争,魏江雷认为,动辄十亿以上的版权费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哪怕本来你要上市,你也要对股东有交待.”

魏江雷希望借新浪体育能利用新浪的流量和媒体优势来打造自己的IP 赛事.PC 端和移动端上新浪体育的门户,以及微博、秒拍、微信公众*等社交媒体资源是新浪体育的核心资产,其次就是赛事运营.他认为,任何联赛都是媒体价值来决定的,所以,媒体办赛事,会比一般的赛事公司干得更好.谈起新浪体育的未来,拥有IT 行业丰富运营和市场营销经验的魏江雷信心满满.

早在2012 年,魏江雷曾负责运营联想集团的跑步营销项目,帮助联想以极低的投入成为中国田协所有金牌赛事的合作伙伴.现在他身份反转开始做赛事运营方,魏江雷发现,如何利用跑步赛事冠名来做品牌宣传乃至形成销售,“大部分赞助商都没想明白.”

2014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46 号文件,取消了部分赛事审批资质,这对马拉松赛事有很大影响.他说,这也是体育行业“改革开放”的开始.比赛多就助长了跑步的发展,同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晒跑”成为一种时尚.当下,知名的马拉松赛事清一色是汽车品牌总冠名,比如北马的北京现代、广马的广汽本田、上马的宝马、重马的长安等等.但是,跑步不像娱乐项目,作为群众性的参与项目,没有明星,大家不懂得如何运作,所以赞助商的商业效果受了很大影响.话题及此,魏江雷很自信地说,他懂.新浪体育曾经做过舟山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的直播,通过采访跑团,用人的故事和当地人的生活、文化与风景,配合赛道上的真人秀来展现城市和跑步的魅力.但是,跑步从流量以及其他业务方面只占新浪体育很小的一部分.

在体育产业内外摸索多年,他把整个产业比喻成一大片很漂亮的水面,你看不清哪些地方水深水浅.“外行是看不出来的,觉得跑步很热.”其实,目前马拉松赛事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除了那些大的IP 赛事外基本都不赚钱,离开政府支持根本没法办.很多赛事的举办是为了做城市营销,但是,正如“城市名片”多了,名片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但是,不可否认,体育产业是未来的风口,2025 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 万亿元,增加值2 万亿元.当下,对于因跑步浪潮而起,自己没有跑步,也没有运营过赛事的体育行业创业者来说,他不无担心地说,“祝你好运.”

风口之下,面对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竞逐体育产业的态势,魏江雷明白首先要站对地方,第二要自我减重才能飞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新浪目前做了很多布局和占坑的工作,但是占坑之后怎么把事情产生的价值跟着产业的价值连接一起,是他要考虑的问题.正如跑步哲学,他深知,跑得快很容易,但是,跑得久却需要科学指导.

关于下一本

大A(网友对他的称呼)在书中曾总结了跑者的六种境界,他认为自己正处于第三深度跑者的心肺境界和与第四经验跑者的体质境界之间,他并不要求自己要达到最高一层骨灰级跑者的世界观境界.他说,这样牺牲太大,其实,不是他不敢牺牲,是他的价值追求在他方,而跑步只是一个助伴,一种途径,正如速度并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一样.

谈到未来的写书计划,他谦虚地说,如果还有机会再写,他将继续专注目前自己正在加强的健身上,把有氧的跑步和无氧运动健身放在一起.

这种运动间的训练平衡感,也正是他在其他领域所追求的.跑步不止,而他的生活也从来不“止”跑.成功无法定义,但可以确定,没有捷径,从来没有.

此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跑步不止本科跑步不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魏江雷和跑步和不止方面论文范文.

江燕:愿我的镜头,替她述说深情
在娱乐圈,江一燕算是一个很任性的存在 她是一个演员,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红大紫,屏幕上的她是灵动的尤物,把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得酣畅淋漓 但褪去演员的光环后,她还是一名爱心大使和出色的摄影爱好者,勇敢地过.

魏大勋:抓住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被大众熟识对青年演员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路人缘”特别好的魏大勋就是这样幸运 因为在很多档综艺节目中表现亮眼,魏大勋的形象与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观众记得他在明星大侦探里.

雷军:跨过金山,践行小米长征之路
2010 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响遍大街小巷,七个40 多岁的老男人齐聚北京银谷大厦,干了一锅小米粥 小米诞生了 奋战八年,雷军带着小米再次站在港交所大厅,相比第一次敲锣,他眉眼间舒展了不少 上市后第一.

美国房姐符江秀:没有爱情托举,事业不过是一场海市蜃楼
她,曾在餐馆端过盘子,在社区大学当过教师,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做过软件工程师,也在著名军用公司和北美最大的电力公司工作过 2010年,她投身商海从事房地产投资,成了美国少有的女性华人“房姐&r.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