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让美军束手无策的论文范文素材 跟让美军束手无策的马良山坑道战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让美军束手无策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让美军束手无策的马良山坑道战,本文是有关让美军束手无策的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马良山和马良山坑道战和美军束手无策方面论文例文.

让美军束手无策的论文参考文献:

让美军束手无策的论文参考文献 马哲论文青马班结业论文

抗美援朝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对志愿军狂轰滥炸.志愿军炮兵发射几百发炮弹,敌人便打来几千发炮弹报复;志愿军开展运动战,敌机就密密麻麻地低空轰炸,每日平均有100 多个志愿军牺牲.为了战胜敌人,志愿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 公里的整个正面防线上,挖了大量的坑道,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积小胜为大胜,大量地杀伤敌人.

当时,比较著名的坑道战有马良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但同样是坑道战,两场战役的作战效果却相差悬殊.上甘岭战役惨烈而悲壮,仅10月19 日至20 日黄继光牺牲那次战斗就伤亡3000多人.在43 天内(1952.10.14-11.25),虽然杀伤了25498 个敌人,但是我方(志愿军15 军、12军)也损失惨重,共伤亡了11529 人,这也是朝鲜战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反观马良山战役(1951.10.3-10.8),我方(志愿军64 军191 师)以伤亡1600 多人的代价,打死打伤并俘虏英美联军4340 人,击落14 架飞机,击毁6 辆坦克,稳定了西线战局.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马良山的坑道是战斗坑道,其特征为:坑道口面对敌人,并配备了步兵、火炮,各个坑道互相观察、策应、支援,坑道口距离战壕40多米;坑道和战壕之间有深挖的交通壕(上有掩盖)相通,便于在坑道内养精蓄锐的战士迅速由坑道冲出,进入战壕,保存有生力量,坚持持久战,杀伤敌人.

当时志愿军在马良山构筑了地道式据点,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扩大为坑道工事,坑道口对着敌人.1 个排守1 个坑道,每个坑道都配置机、狙击、迫击炮,若干个坑道配置1 门山炮,坑道之间的距离为300 多米,坑道呈六边形,若干个六边形联成网.敌人攻击我1 个坑道,最少有十几个坑道立即进行火力支援.马良山的战斗坑道达到了“七防”: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

志愿军防守马良山216.8 高地的1 个连,依托马蹄形坑道(U 形坑道),曾在一天内打退敌人21 次进攻,打死打伤700 多个敌人,而志愿军仅伤亡26 人.

美国人这样叙述马良山坑道战:“中国人会定期从山洞中拉出一门炮,把20 多发炮弹十分精准地发射到我方阵地,然后立即把炮拉回山洞.等我方炮兵确定其方位的时候,其大炮已经撤退到山洞深处了,炮兵也躲在深洞里吃饭了.他们的战壕就挖掘在地道的周围,沿着地道可以回到战壕的后方20 公里的地下屯兵洞中.所以我方的大炮、炸弹、低空轰炸对其无影响,甚至是毫发无损.”

马良山是朝鲜开城的南大门,在三八线北侧,共有5 个山头,如果敌人控制了马良山就可轻易地攻占开城,而开城以北都是平原,敌人可凭借制空权向北进攻,把战争拖下去.

马良山战役后,志愿军控制了马良山的5 个山头,威胁着汉城(首尔),双方战线成胶着状态,敌人再难打下去了,最后只好通过谈判解决战事.而上甘岭只挖了储备坑道,未挖战斗坑道.储备坑道与战斗坑道的差别在于:储备坑道口面向我方,只能提供屯兵、储藏和给养.一旦丢失了地表主阵地,就会像被敌人彻底掐住咽喉一样,根本无法保证后勤物资——军火、粮食、水、医药等物资的供给.所以,15 军丢失上甘岭地表主阵地之后,全线防御体系基本瓦解,对坑道的后勤保障几乎断绝,从而导致整个战役伤亡惨重.

(责任编辑:楚文)

(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

此文点评:此文为一篇适合马良山和马良山坑道战和美军束手无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让美军束手无策的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让美军束手无策的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神笔马良》的两种故事
神笔马良是具有民间故事特点的一部作品,常常把善良和罪恶分成两派,做成冤家对头,然后把善良写得更加亮丽,把罪恶描写得更加丑陋 之后呢,再让善良获得神奇的援助,最终战胜罪恶 民间故事作品,在部编语文二年级.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马老说,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美,文字有筋、骨、肉、血,延展开去,字如其人,做人也是一样的 他的谦逊豁达,在龙游曲沼的书法作品中,得以表达 盛夏,酷暑,车子从都江堰出发,一路往西,213国道在优美逶迤的山.

三访马衔山寻访甘肃地方玉产地
文图孙海芳无功而返天空微雨 这是入春以来第一场雨 在甘肃省榆中县金崖文化站王希光站长处得知,榆中县文化局有位丁姓老人是马衔山人,可能知道我需要的资料 于是,一路驱车直奔文化局,在榆中一中对面的一栋绿色.

李连志/黄彦华/周俊/李东君/李晓松/熊红钢/马硕山/雷家民/杨中良
李连志笔名墨溪,1966年生于吉林蛟河,山东沂水人 1984年于吉林敦化入伍 曾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1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201 3年调入总部文艺创作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