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产业变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产业变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该文是人才培养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高职院校和产业变革背景和人才培养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期刊杂志企业人才管理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杨财根尚群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摘 要:中国旅游产业已从单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具有综合要素的大旅游产业,全域旅游在区域旅游的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与旅游企业的深入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旅游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应实践性教育管理相对缺少,旅游创新创业教育明显不足.高职院校应依据旅游产业变革态势及时优化旅游专业结构,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推行旅游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旅游产业;全域旅游;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7.0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产业稳健发展,经过30多年的持续增长与转型,旅游产业已经从单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具有综合要素的大旅游产业.大旅游产业带动了旅游产业边界的扩大、同时与互联网结合形成无边界旅游企业.大旅游产业强调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开放性、互动性和综合性,拓展了旅游业的产业构成,与经济、技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形成了旅游产业群体.大旅游产业也直接带动了旅游产业变革,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信息,2016年国庆七天假日5.93亿人次出游,同时依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105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27621家旅行社,平均每家旅行社营业利润只有6.734万元.一方面是传统旅游行业“被边缘化”,旅游经营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大旅游”发展却轰轰烈烈.在此旅游产业变革背景下,旅游管理类职业院校却越来越陷入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的被动局面.高职院校如何在传统旅游产业向旅游综合产业变革的大旅游产业发展中顺应旅游业态的变化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是一个面临探讨的课题.

1旅游产业变革基本态势

1.1传统旅游产业向大旅游产业转变

传统的旅游产业主要是围绕着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行、住、食、游、购、娱”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近期随着游客不断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住、食、游、购、娱”等相关行业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通达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和扩展,传统旅游已经向大旅游产业转变.当前已形成的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多重综合效益和功能的旅游业产业发展模式,比传统旅游产业的内涵更为广泛、全面和系统,从第三产业延伸到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部门和行业,将旅游产业延伸到全产业链,产生了旅游相关产业群体.

1.2全域旅游渐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随着近期旅游发展的深入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城镇化、工业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各地产业业态发展的“旅游+”模式发展态势明显,全域旅游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当前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响亮口号,旅游业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地方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是已成为旅游新模式,也成为区域发展新模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上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横向上推动整个区域空间和全社会成员全员参与,游客从传统相对封闭的景区走向了各地开放的社区,地方历史、风俗、文化、大街小巷及其居民家庭等都融入旅游发展当中,纵向方面推动了地方全产业参与,相关行业领域都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所有的产业都延伸到旅游业中推动旅游发展.

1.3“互联网+”融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

2015 年9 月20 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常州召开了“旅游+互联网”大会,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将旅游和互联网两大领域融为一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相关APP的普及,如今“互联网+ ”充分融入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营销、产品等各方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变革带来的新的活力与发展前景,如携程等推行的“互联网+”新模式对旅游的发展变革带来新契机,游客通过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机票、酒店、旅游团等产品对旅游企业产品与服务产生重要营销.如今游客出门旅行时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手机,在线预订正在从机票、酒店等标准化的产品,向跟团游、自由行、邮轮、旅游等非标准化产品转移.2017“五一”携程跟团游、自由行在线预订中的移动端预订比例达到70%.“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旅游新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旅游产业自身扩容与升级,使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动力的综合性产业.

2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2.1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旅游专业设置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未来学生的知识与重点技能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设置重在培养旅游企业实际岗位与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最重要的设置依据是学科知识体系与旅游产业人才需求.近期旅游产业变革促使高职院校理应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根据各院校资源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把教育资源与旅游企业业态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前瞻性与长远价值的专业.然而部分院校将旅游教育当成办学创收的重要途径,对旅游教育专业的性质和办学理念、教育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刻,开设缺乏个性,缺乏面向地区、面向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专业方向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导致毕业生不能真正适应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需求.同时专业评估及其相关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专业培养目标空泛,专业方向不明确,缺少专业长远发展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缺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评估,课程开设的随意性明显,未系统考虑未来旅游产业变革态势下的人才知识与技能所需,缺少旅游信息化、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发展前沿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也导致了相关专业只有名称而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虚化.

2.2实践性教学管理缺失

旅游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强调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有其必要性,在当前第三产业强调岗位实践性技能的大背景下,重视实践性教学能够成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旅游产业的务实发展.因而从表象来看,相关高职院校都会强调自己重视旅游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但在实际运行中,相关学生能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院校较少.目前高职院校与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双方实习实训各自管理,缺乏全面的实践性教学管理.首先校企合作中实践性教学制度化管理不够.由于旅游的季节性较强以及旅游企业的“小、散、若、差”现象还比较明显,当前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很多方面只停留在签合作文件,学生顶岗实习与教师顶岗实践制度还相对缺乏,相关岗位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还不够全面.其次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沟通管理.相关教学内容缺乏管理评估与优化,适合当前信息化时代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性、技术性知识偏少,涉及旅游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新型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则更少,有的学校甚至基本不涉及,企业的实习实践内容基础知识无法在学校提前教学,实习后也很少在学校教学中加以巩固.同时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相对缺乏,学生相关实习实践形式化现象严重,实习期间的技能培养缺乏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指导教师、相关设备实施使用、具体岗位培训目的与技术标准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方面信息学生经常缺乏,导致学生实习过程被动盲目,实习目标不明并难以产生实习动力.

2.3旅游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当前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集旅游、生态、文化、现代服务业等综合性的大旅游产业生态链,全域旅游与“互联网+ ”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胜任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各类新型旅游企业及其新型岗位的出现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主要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旅游创新创业.许多高职院校专业宣传方面缺乏旅游产业的整体介绍及旅游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阐述,很多旅游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认知不清,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仅停留在导游、旅行社工作就是吃喝玩乐这样一个肤浅的层次,学生对旅游产业的变革及未来相关岗位技能需求缺乏基本的认知.教学方式上延续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陈旧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新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实践课程都是将一些简单的技能训练拿出来让学生们练习.另外,学生创新性项目的学习锻炼机会比较少,学生较少深入到企业与社会了解旅游产业的真实动态,导致学生对旅游市场反应的敏感性不足,学生难以产生旅游产品创新与企业服务管理创新等一些实质性业绩.这些严重阻碍了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产业的动向及其相关的岗位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旅游产业新型人才的储备不足.

3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主要策略

3.1紧随旅游产业变革,及时优化旅游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应该密切关注旅游产业变革,围绕大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互联网+”,依据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结合自身优势,根据各院校教学资源特点,开设紧贴旅游市场发展、紧贴旅游产业各岗位群技能要求,科学准确进行专业方向定位,把教育资源与旅游企业业态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前瞻性与长远价值的旅游专业.应依据师资的比较优势开设具有产业前瞻性的专业,如可以设置偏重于营销方向的旅游营销专业、偏重于景点介绍方向的旅游导游专业、偏重于酒店方向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等.同时专业开设应在调研旅游产业发展变革的基础上进行人才需求与可行性评估,并需依据产业变革进行调整,依据相关岗位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选择能反映旅游市场发展的教学内容,夯实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理论与技能基础.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旅游市场欢迎、需要和认可的优秀学生.

3.2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应深入到旅游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日常运行管理当中,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依据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性教学管理方面需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共同负责,当前需完善旅游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与学生企业岗位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旅游企业要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实习实践基地或项目.可在一些大型企业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到企业投入企业的各岗位实习,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论文写作、产品策划等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组织开展行业从业人员远程培训,开发优质培训资源和网络课程.提高职业实操性内容在学生考试测评中所占比例,根据旅行社、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具体某一部门的情况,例如工作状况、业务情况、员工的变动情况等进一步确定培训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出详细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的或要求达到的标准、培训的具体时间、指导人员、培训经费的预算等.另外不管理是长期、短期的培训计划都应该有完善的管理,即针对不同的培训师生和不同的培训任务,准备好不同的培训材料、培训场地、培训设备、确定和联系企业培训老师,确保学生能有目的的参与相关实践技能培养,在学生了解旅游产业变革信息的同时确立自己的岗位实践目标.

3.3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推行旅游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旅游院系应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促进旅游就业等相关要求,给旅游专业学生宣传旅游产业变革的必然性与发展路径,让学生了解旅游产业的边界与发展空间,启发学生在大旅游产业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探求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力开展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各院校可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依据旅游产业的相关岗位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增强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在的创业能力.同时旅游职业院校可与旅游企业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产业(产品)研发创新中心,鼓励学生进行旅游产品策划与旅游服务方式革新等具体创新创业行为.旅游院系也可与农村旅游点充分合作,利用科研优势挖掘农村的民俗纪念品、民间艺术等,为毕业生未来走向农村旅游创业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严伟. “大旅游”产业理论及其实践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9,(2):139142.

[2]王洁平. 传统旅企唯有创新方能再续精彩[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6-10-13.

[3]白稚萍.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3):12.

[4]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2017“五一”小长假人气排行榜》[EB/OL].

[5]向玉成. 对“旅游+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 旅游学刊,2016,(5):810.

[6]张素梅. 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大学教育,2016,(12):6402.

[7]胡红梅. E 时代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武,2016,(04):4404.

[8]张丹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学术探索,2015,(02):7305.

上文点评:本文是一篇适合高职院校和产业变革背景和人才培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才培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很多综合型人才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能够全面培养人才,提高人才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这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问题,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计
尚晓丽 刘丽群职业教育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迎来了契机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对于实际需求的有效供给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培养出具备较高专业素养.

创业大赛对高职院校型人才培养
廖萍,肖诗菲,刘晓安(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0)摘要为响应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地各高校纷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涌现了一批优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