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丝绸之路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中俄能源合作类论文范例

主题:丝绸之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中俄能源合作,本文是丝绸之路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丝绸之路和中俄能源合作和构想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能源和环境论文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能源期刊新能源汽车论文

摘 要:中国国家主席2013年9月首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构想.在这一新构想下,各国将利用全方位的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俄作为两个相互毗邻的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中最为关键、涉及范围最广的重点领域.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中具体经济问题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视角,对新构想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做出展望,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对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提出新构想下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俄能源合作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刘中伟,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事;

唐慧远,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中俄能源合作的背景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构想

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加深政策、交通、贸易、金融以及人文等领域的区域合作,使欧亚各国间具有更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从而在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上实现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目标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这就分别从治理、交通、制度、金融和文化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①全面深化各国间区域合作,就是要将以上五个方面作为深化重点,积极推进更深层次的区域联系.

(二)中俄能源合作历程

中俄能源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回顾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对于进一步加大两国能源合作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中俄20余年的能源合作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2000年,这是双方合作的摸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市场对能源需求量不大,国际市场油价较低,中国更倾向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同时中俄双方均未致力于积极推进能源合作,签署的协议也未能有效落实,错失了很多合作机遇.

第二阶段,2000-2004年,这是双方能源合作的平稳阶段.从2000年开始,中俄石油贸易量比上一阶段大幅增长,2003年达到525.4万吨,2004年突破1000万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以及其他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保证能源供给安全,中国逐步调整了对外能源政策,着力于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在贸易量上有了较大突破.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国际油价的大幅走高,俄罗斯有了更多的出口选择,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仍持观望态度.

第三阶段,2004-2012年,这是双方能源合作的突破阶段.2009年4月,中俄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在能源管道建设、油气贸易等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虽然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阻力,但是现实需要和两国政府的大力推进使得中俄能源合作实现了重大突破.2011年1月,中俄第一条原油管道投入运营,俄每年通过该管道对华输送1500万吨原油,为期20年.2012年,约400万吨原油通过俄罗斯科济米诺运到中国,开创了中俄“石油换贷款”的先例.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这是双方能源合作的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2月,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在莫斯科举行,双方同意本着上下游一体化的原则开展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煤炭,电力贸易,加大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应用.2013年和2014年,中俄相继签订了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合作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纵观中俄20余年的能源合作历程,在石油、电力、煤炭以及天然气领域均取得了相当成果,为两国带来了可观的现实利益.然而,两国的能源合作总体进展呈缓慢态势,且屡经反复、挫折,总体合作水平落后于双方的政治关系,没有达到预期进度.可以说,中俄能源合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处于初级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必要也有空间继续进行深化.

(三)国际能源合作发展趋势

在当前国际局势总体趋于平缓的背景下,世界力量的对比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虽然“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未发生根本转变,但传统大国力量下滑、新兴力量逐步兴起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以超级大国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近1/3,2005年下降至25%,2013年再下降至约22. 7%,13年滑落约11个百分点”.①而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发展势头强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而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别是能源安全形势出现了一系列的裂变.

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占份额也大幅度增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源资源的限制和气候变化都将持续对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产生制约.各发达国家也会基于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能源上对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同程度的制裁.大国之间的博弈与战略抗衡所带来的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会导致石油的波动和相关产业的变化.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更关乎到一国的国家能源安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后续效应促使各国开始寻求更新、更稳定的经济增长点,而国际上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使得各国先后开始了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2011年,欧盟公布了“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提出了诸多发展新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措施.同时,欧美还“率先部署智能电网技术以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②而中国则在2010年就出台了新能源政策,计划到2015年将能源强度降低17. 3%,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消减16. 6%.③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基于上述变化,随着国际联系的加强,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成为各国实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共同选择.在全球化时代,独立解决本国安全问题并不现实.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随之而来的能源安全挑战,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各国最好的选择.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既是中俄两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能源合作趋势下的必然选择.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两国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合作基础和丰富的合作经验,避免历史上曾出现的政策错误,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能源合作,是新时期中俄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俄能源合作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一)中俄深化能源合作的客观基础

虽然存在着种种困难和制约,中俄两国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且前景光明的能源合作关系,两国政府致力于积极推进更深层次的合作项目.从能源供需的角度来说,中俄具有很强的合作基础.中俄双方能源合作互有需求,具有互补性.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俄罗斯则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中国需要大量且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俄罗斯需要更多的能源出路,以获取更大的国家经济利益.

1.中国对能源的刚性需求

中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2009年全口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力发电)消费总量跃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0%.①近10年来,中国累计新增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新增总量的53%,年均增速为世界的3倍.中国资源禀赋不高,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主要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能源供给保障压力巨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图1集中体现了2005-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生产总量和供需缺口这三项反映能源供需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中国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可以看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处在较低水平,能源供给基本能够满国的能源需求.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能源需求量也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能源供需缺口的增大.从图中不难看出,2005-2014年中国能源供需缺口在波动中持续增大,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能源供需缺口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今后几十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之高耗能的经济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滞后,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的趋势难以逆转.

2.俄罗斯的能源出口

俄罗斯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能源生产和能源出口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 2015年6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年俄罗斯石油总产量为10838(千桶/日),占世界总量的12. 7%,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天然气总产量为520.9百万吨油当量,虽然较2013年有所下降,仍占世界总量的16. 7%,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在主要能源产品总产量上的领先地位一方面源于其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即先天的能源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俄罗斯能源工业具有很长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一直以来,俄罗斯的能源产业与中国强大的能源市场潜力形成了天然的互补,是两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没有的,从而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012年俄罗斯出口总值5247亿美元,其中能源出口总值3660亿美元,占比重70%,2011年这一比重为65%.由此可见俄罗斯能源出口在本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①图2反映了2005-2013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情况.石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俄罗斯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供出口,石油出口收入占俄罗斯出口总收入50%左右.天然气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出口领域,其在2012年的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天然气出口总量的lg%.其中,欧洲是俄罗斯主要的出口方向.俄对欧的天然气出口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出口的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②

(二)国际能源市场变动对俄罗斯的影响分析

根据BP能源公司2015年6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原油现货自2012年后连续两年下跌,2014年的布伦特原油已经跌至每桶98. 95美元.2014年6月后,国际石油持续走低,布伦特原油曾一度跌至最低点每桶46美元,创2009年底以来最低水平.作为传统的能源依赖性国家,国际石油的动荡直接影响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延续了上一年原油下跌的走势,即期布伦特原油平均为98. 95美元,比2013年每桶低9.71美元,是2010年以来首次低于100美元.结合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世界石油供需情况等因素,国际能源署在2015年报告中对2020年以前的布伦特油价水平进行了综合判断,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际油价将呈总体下降的趋势.③

表2和表3分别反映了2012-2014年俄罗斯在原油和天然气两项主要能源出口产品上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年的原油出口量同比下降5. 58%,出口额同比下降11. 3%;2014年天然气出口量同比下降12. 1%,出口额同比下降18. 6%.而能源出口的疲态也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中2014年消费增速从2013年的3. g%降至2%.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2014年俄罗斯经济总量为70. 97卢布,同比增长0.6%(其中第四季度零增长),为2009年(-7. 8%)以来最低增长年份.据统计,油价年平均降低1美元就意味着俄预算会损失22亿美元,GDP会降低0. 1%,居民收入减少0.14%.①

与国际油价下跌基本同期发生的,是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一直以来,欧洲都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然而,从2012年开始,俄罗斯在对欧能源出口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出口势头放慢,出口绝对数量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而且降幅超过10%.从美国发起、正在向欧洲蔓延的低成本的页岩气开发技术正在给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带来致命威胁.同时,在乌克兰危机②爆发之后,欧洲试图以此为契机与俄罗斯展开新一轮的能源谈判,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利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对俄能源供应的过度依赖.

在这种遭受双重危机的局面下,俄罗斯亟需稳定国内能源市场,开拓更安全的能源出口方向.根据上文对中国能源供需量和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分析,中俄深化能源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来填补自己的供需缺口,满足发展的需要;而俄罗斯则可以在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对欧能源出口受阻带来的危机,稳定能源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中国能源合作战略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为: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经济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特征上的转变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即“常态化”,而不只是阶段性的调整.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中国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新常态”转型的关键要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中之重,也是走向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实际上,中国自2011年起已经对能源领域有意识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图3反映了中国从2005-2014年GDP、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走势,不难看出,从2011年开始,上述三项增长速度都有明显的放缓,甚至已经低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这说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然而,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煤炭消费比例依旧偏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较低,这与欧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 04%,远高于美国的19. 81%、欧洲的16. 84%和世界平均水平30. 03%;而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消费占比为5. 62%,远低于美国的30. 38%、欧洲32. 11%及世界平均水平23. 71%,①其中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2014年的单位GDP能耗为0.76吨标准煤/万元,不仅远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4吨标准煤/万元).②

笔者认为,根据中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的特点,以及能源资源禀赋较低的先天条件,煤炭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消费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新常态”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在稳定中谋求转型”.具体来说,以传统煤炭能源为支撑的工业领域应该发挥实体支持的作用,一方面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作为能源创新的后盾,为交通、生活等非工业领域的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证传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有效推进生活燃料体系的改革,加快新能源交通的建设.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俄能源合作新发展

(一)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性突破

201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一揽子多达102项的长期供油协议.俄罗斯将在未来25年内向中国供应总计3. 65亿吨石油,总金额高达2700亿美元.同时,俄罗斯将在目前中俄原油管道(东线)每年1500万吨的输油量的基础上逐年向我国增供原油,到2018年达到每年3000万吨,增供合同期25年,可延长5年.2014年5月,中俄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俄罗斯将在未来30年中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至每年380亿立方米,总价为4000亿美元.①中俄油气合作经历了20余年的曲折发展,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角度来看,这两份合作协议的签订距主席提出“一路一带”仅有八个月的时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响应,或者是一个宣言,向世界展现了中俄深化能源合作的决心和态度,也预示着能源合作将带动“新丝路”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中俄能源合作路径分析

从中俄首次进行能源合作开始,中俄在政治上的互信一直以来都是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所在,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在地缘政治上的先天优势为双方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与平台.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以来,俄罗斯开始担心强大后的中国会在政治、经济以及国际话语权上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这使得双方的能源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和深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构想下,中俄需要以政治互信为基础,积极强调对两国能源安全的维护,充分发挥双方地缘政治优势,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全面深化双方的能源合作.

1.加强中俄政治互信,维护共同能源安全

中俄能源合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15年5月,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俄双方将致力于把全面、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贯彻到更深层次的合作中,而这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不谋而合.能源合作既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布局.通过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政治互信,维护两国共同能源安全,是促进“一带一路”构想下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路径.

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正在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俄罗斯实施能源战略围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很有可能将中俄能源安全作为对两国实施战略围堵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能源运输领域,美国极有可能利用其对世界主要海上运输通道的控制权,在非常事态下对中俄能源运输进行阻断.此外,中国能源企业在同西方国家开展合作项目,遭遇到的政治阻力日趋增大.中国公司收购境外能源企业这种正常的经营活动,也被某些西方国家予以复杂的政治解读.①中俄应充分利用两国地缘政治优势,全面深化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共同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挑战,同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中俄能源的共同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切实要求和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国际能源格局下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中国需要为经济转型提供足够的能源安全保障;而俄罗斯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变动的影响,也迫切需要中国这一稳定的能源出口以巩固国家能源经济,能源安全的共同需求将中俄能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只是纯粹的经济构想,政治路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之一,共同能源安全的构建需要以双方政治互信为基础,这也是新国际能源背景下中俄两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最特别的合作优势,悠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将为中俄两国新时期的能源合作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中俄能源合作需要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双方政治互信,维护两国共同能源安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保障能源运输安全

基础设施和陆路交通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重点项目,并且将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被更加重视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与行动》,文中对能源这一合作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工作,各国应大力推进跨境能源运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道路互联互通.①据此,中俄间能源基础设施与陆路交通建设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路径之一.中俄双方应积极开展磋商谈判,推动输油、输气管道的建设.以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动与能源相关的其他项目合作,提高地区一体化水平,促进投资和经贸往来.

一方面来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目标之一,道路联通在能源合作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中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油气合作的发展,但双方签订的许多管道建设项目并未得到实际的落实,造成了运输能力难以满足两国能源合作需求的尴尬局面,特别是海上运输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联系更加紧密、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能源格局要求中俄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努力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能源合作道路,以保障两国能源运输安全.另一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薄弱的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俄罗斯需要凭借自身的能源资源储备和地缘优势,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与中国共同推进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力求快速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道路运输等能源相关产业,为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助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根本保障,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强化中俄在基础设施和陆路交通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优化双方合作的地缘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能为更大规模的油气合作奠定基础.

互联互通本身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题中之意,而多元化的能源运输方式也是中俄两国共同的现实需要.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俄罗斯,提升自身实力是应对美、欧等西方大国能源战略围堵的底气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中俄带来共同的能源利益,两国不仅可以借此推进更大规模的能源合作,也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与震荡.

3.发展新能源技术,提升能源技术安全

能源结构调整和改革是中国向“经济新常态”转型的关键,传统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将逐步降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其能源工业起步较早,能源技术相对发达,但是由于其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及能源周边产业,导致其单位GDP能耗较高,2011年的0.827甚至要略高于中国.俄罗斯提出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强调提高能源效益和发展能源保护技术.由于俄罗斯在易开采地的油气田资产及其蕴藏的资源日益减少,迫使其开采更加趋向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的矿田,包括大陆架和深水区域,这就需要发展新的开采技术和设备.

传统能源进出口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中俄两国的能源需求,能源技术合作将成为符合两国国情和世界能源格局的新选择.对中国而言,“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一转变也应该体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中俄能源合作不只是原有合作项目的简单扩大和重复,这一崭新的构想要求中俄共同寻找符合两国现代化能源发展需要的新路径.由于中俄都处于向能源创新过度的阶段,两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上具有的共同利益诉求,能源技术的共同开发将成为下一阶段中俄能源合作主要的契合点,这也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中俄之间新的能源合作项目.两国可以通过技术共同开发、技术合作,推动能源合作关系,共同实现能源创新.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兴产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着力发展的对象和中俄新能源合作的重点.通过与俄方进行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再加上中国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中俄将在非传统油气勘探与开发、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方面开辟出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

将中俄能源合作为支点和抓手,大力发展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合作向多国家、宽领域、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崛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及互补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突出能源合作符合各国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助于增进各国能源安全、扩大能源利用,有利于合作双方资金技术优势互补,对于国际能源秩序的改造及地区各国的共同能源安全将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于“新丝路”范围内的其他国家来说,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中俄能源合作牵扯到政治、经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重要项目,不仅可以为两国带来实质性的利好,更可以说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突破口.

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全面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设,使得两国在中亚开展区域合作具有更广阔的前景,这将加强中俄同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有利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建设.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着强烈的利益诉求,一些俄罗斯学者表示了对俄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担忧,他们担心这种区域合作的升级会导致中、俄两国在中亚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得本国丧失掉部分既有利益.①实则不然.中俄在中亚的利益共性一直是被低估的,这也导致了两国的合作潜能并没有被最大化的发掘出来.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开放包容的新构想下,中俄完全可以通过深化能源合作寻找更多的利益共同点,从而开发出中俄在中亚开展区域合作的新范式.一旦中俄、中亚之间形成更具体、更紧密的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提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被大幅推动.

四、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政策建议

如上所述,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互补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和制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构想下,中国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并以此为基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现阶段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俄能源经济研究,积极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

中俄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并正在积极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共同能源利益的契合是两国推进能源合作的根本动力.中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着力于与俄方制定长期的能源合作策略,通过具体的政策沟通和合作机制强化双方的能源联系,在满足自身能源需要的同时使俄罗斯也能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加强对俄能源经济研究,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俄罗斯在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时仍存有顾虑,担心俄罗斯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原料附属国.中国应充分利用与俄罗斯在能源供需上的互补优势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换位思考,站在一个能源出口国的角度去考量俄罗斯的能源政策,理性分析应对策略,逐步释放中俄能源合作的先天互补性和巨大潜力.

(二)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充分落实已有能源合作协议

在2013年和2014年相继签订了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后,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规模实现了质的飞跃.鉴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协议达成后未能得到实际落实的情况,应完善两国能源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相关能源合作项目的开展,力求将协议内容体现在现实的合作行动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倡导的共赢合作无疑也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来实现.一是构建对话协调机制.在中俄双赢的原则基础上,借助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立,通过召开定期、不定期会议,以及能源合作论坛等形式,加强能源发展战略和对策交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存在的利益纠纷和摩擦.二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构建完善能源信息网络系统,力求及时分享中俄能源基本统计数据,以便双方相互了解彼此的投资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三是建立项目评估机制.中俄可以共同成立能源项目评估机构,由专家对合作项目的可行性、风险大小等相关参数进行研究分析.

(三)自身发展,政府扶持,双管齐下推动国内能源企业崛起

能源企业的崛起是促进一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合作最终要落实到具体企业的参与和具体项目的实施中.中国应通过具体的能源合作项目大力推动国内能源企业的崛起,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从根本上促进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一方面,企业本身应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地方能源企业应努力争取参与到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中,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对接,准确反应自己的优势和需要,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国内能源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各能源企业公平、充分地参与到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中.特别是对新能源企业,应给予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发展较快、竞争力强、国际前景好的能源企业,应鼓励其参与到更激烈的国际能源市场竞争之中.

(四)加强能源技术合作,开展多元化能源合作领域

除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合作项目,电力以及其他新能源技术应该成为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例如,跨国输电是近年来新兴的合作项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可以作为清洁能源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俄罗斯拥有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电力系统,自身供电充足,有能力满足中国的清洁能源需求.①同时,俄罗斯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无论是传统能源的开采、储存还是新能源的技术开发,都是需要中国通过能源合作进行学习的.由于能源技术的特殊性,单纯的能源贸易方式可能不足以满足两国的合作需要.而俄罗斯在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巨大的资金需求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加强与俄罗斯能源公司的合作投资,深化能源技术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多元化的能源合作既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刚性需要.在扩大传统能源进出口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应致力于与俄方开展更深层次的能源技术合作,推动更加多元化的能源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宏大的愿景,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在更加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环境中,中俄将寻找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开展更为密切、更深入的项目合作;同时,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化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着重要意义.以中俄能源合作为抓手和突破口,全面推进更多元化的区域合作,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倡导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各参与国均能在这一新的构想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曲伟:《着力构建中俄中欧丝绸之路经济带》,《奋斗》2014年第9期.

2.谢文心:《从贸易互补性看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经济问题》2012年第1期.

3.庞昌伟:《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突破口》,《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4.张建平、李敬:《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新机遇》,《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5期.

5.黄雅娟:《新时期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思考》,《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6.肖宏伟:《新型能源安全观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8期.

7.张莹:《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分析》,《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第4期.

8.冯瑞雪:《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视角> 2014年第4期.

9.王俊峰、贾芦苇:《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战略与新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0.高晓慧:《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解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6期.

11.林民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俄罗斯因素:地缘政治视角的考察》,《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 2015》,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

12.张新华:《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能源合作探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视角》,《新疆社科论坛》2013年第6期.

13.李硕冰:《中俄能源合作际高而望——从中俄签署油气大单看提升和扩大两国能源合作的深远影响》,《中国石油企业》2013年第7期.

责任编辑:沈家文

该文结束语: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丝绸之路和中俄能源合作和构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丝绸之路本科毕业论文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四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
阎丽娜(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地位的确立,给四川的深入发展带来机遇,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致力自主打牢丝绸之路经济带根基
吴德群 (广西经济信息中心 广西南宁 530022)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923 (2017) 11摘 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但还不是世界工业强国, 反映.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服务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以张掖为例
沈骞(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210005)中图分类号 F7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9923(2017)01编者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战略构想
宋圭武(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笔者认为,甘肃可采取如下发展战略在区域建设层面,应坚持增长极带动战略;在要素建设层面,应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在基础建设层面,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