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育教学类硕士论文范文 和辽宁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辽宁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本文是教育教学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慈善和教育教学和高校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刊物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 慈善教育能使学生将道德教育理论内容与慈善活动相结合,以多种样式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践行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助推慈善文化事业.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慈善教育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构建出完整的慈善教育教学体系,编写科学的慈善教材,切实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积极创建慈善研究基地,以推动慈善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字] 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219(2017)05-0033-04

一、慈善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慈善教育核心理念

第一,慈善在很多学者看来属于道德的范畴,将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慈善教育的核心,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慈善教育的发展与利他主义的价值观相关性并不大.因为慈善活动本身就是社会爱心人士源于内心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而发起的,故而在进行慈善教育时,不应该过分将慈善行为拉高到道德层面,不应站在道德审判官的角度,将慈善从美德转变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慈善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行为.同时强调,在这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公民更应坚定将慈善活动持续开展得更好的理念与信心.

  第二,传统的慈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不足,但形成与发展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因而当代慈善教育理念应该在全面理解并掌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与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秉承传统社会的一些教育理念、借鉴西方先进的慈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慈善教育.

  第三,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传承者,那么,高校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来传承优秀文化,自然有着突出的优势,因而,辽宁省属高校在慈善教育事业中抢占领先地位,引领慈善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理应得到支持.

(二)慈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时代意义

第一,慈善教育内函本身具育人.众所周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鼓励学生积极支持并参与慈善活动,意识到慈善是每一个公民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一般说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来指导学生,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但这种道德教育活动中往往表现为空洞无味,因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以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慈善活动的教育方式却更能使学生将道德教育理论内容与慈善活动结合起来,以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慈善教育,无疑有助于学生对德育实质与核心的把握,可以说,慈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二,慈善教育教学可推动慈善文化的蓬勃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慈善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主动积极地学习德育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做合格的共民.再说,对慈善文化的学习研究与传播交流即在人们了解慈善的同时,也是一种对慈善文化丰富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有力地促进了慈善文化的繁荣.

二、慈善教育教学现状及不足

(一)开展慈善教育的高校少

目前,开展慈善教育教学的高校多集中于上海,因而更多高校只是通过举办一些传播慈善文化的主题活动,比如举办慈善文化节、文化周活动,举办爱心进校园活动来彰显慈善的社会功能.但仅停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既然作为文化,就必须有专门人才进行研究,因而,辽宁高校加强慈善教育正是历史需要,也是对当前中国高校慈善教育不足的有力补充.

(二)慈善教育的开展缺乏健全的行动机制

慈善教育要想在学校中得以传播,就亟需政府以及慈善组织的支持与协助,而从政府方面来说,需要政府颁布政策使得慈善教育的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及个人通力合作,比如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慈善教育,进而推动高等慈善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对于慈善教育的培育和传播都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三)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尚未构建出完整的慈善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中对慈善文化的传播缺乏特定教材,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缺少具体的教学计划,因而,中国的慈善教育体系尚在构建之中.正因为这些不足,造成学生对于慈善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以至慈善核心理念的形成受到阻碍,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慈善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行.

因为缺乏体系,所以教材编写滞后.再说,学生本就有较重的课业负担,若是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备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只是毫无顾忌地向学生灌输与慈善有关的理论知识,那么,面对那些对慈善核心理念仍未掌握的学生来说,只能适得其反、因而,依据学校发展情况及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等来制定慈善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材,才能有效开展慈善活动.

三、推动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发展的措施

要想推动慈善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就需要构建完整的慈善教育教学体系,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协调合作,在制度上切实保障、在师资配备上予以完善,在资金投入上得到资助等等.这样才能使得慈善文化教育在高校中得到传播与培育.因而,在实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保障制度的执行

政府对于教育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毫不例外辽宁高校对于教学实践也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二者都是通过制度的保障与执行以推进慈善教育的传播.就政府来说,制度的确立是为了慈善教育事业的切实发展提供保障;而就辽宁高校来说,确立制度则必须从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管理、教师考核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使得慈善文化与学科知识密切结合,慈善理念与日常活动紧密相关,让慈善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切实保障教师队伍的质量

  慈善教育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的支撑,因而,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知识层面,有助于学生对慈善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慈善核心理念的应用于慈善文化的传播.

  第一,高校应培养一批精通慈善理论知识、有较高慈善素养的教师队伍.由于在慈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慈善文化的传播起着极为关键的带头作用,因而辽宁高校将慈善文化与教师素养紧密结合,使得慈善文化与学校教学融合起来,在教育教学的具体考核、评估体系中得以体现,自然,有着友善行为的教师或学生在考核中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到荣誉与成就感的精神回报,因此,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慈善行为自然地得到了鼓励和赞赏.

  第二,依据辽宁高校的学生实际需求编写科学有效的慈善教育教材,对慈善教育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做详细的规划与安排.要使本身枯燥的慈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慈善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慈善文化知识,在科学适宜教材指导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慈善知识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

  第三,学校通过开设慈善教学的一系列课程而开展与慈善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慈善教育系列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让学生在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从个体到学校再到社会的慈善教育的知识,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慈善事业的工作与奉献热情.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基地、设备等进行慈善等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在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

  第四,学校对于慈善教学的理论应组织和鼓励教师加强探究,从编写慈善专用教材、探索教学有效方法及手段、慈善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等方面,作出科学详细的分析,从而使得理论上的探究转变为慈善教育的动力,引导社会各方积极传播慈善教育理念、推动辽宁高校慈善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创建慈善研究基地

建立完善的慈善研究基地,首先要深入透彻地进行慈善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分析,将对慈善教育核心理念的弘扬与慈善教育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给慈善教育事业的前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动力.其次,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平台,给慈善教育事业提供决策的依据.再次,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凝聚精华,建设一支高素养的研究队伍.最后,慈善教育基地要注重对自身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与制度,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借鉴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向着慈善教育基地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摸索并促进高校慈善教育教学体系得以快速发展.

(四)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接受教育、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三大类.这些学生群体组织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开展慈善实践活动和加强高校慈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可通过学生会开展服务学生的慈善实践活动.学生会是高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学生会各部门应加强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并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同时,不断渗透慈善思想.二是可大力发挥高校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深入社区义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关爱孤苦老人和贫困儿童等等,从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内化慈善意识,宣扬慈善文化.三是可通过高校社团开展慈善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领导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们为了共同爱好或实现共同意愿而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其中部分具有慈善性质的社团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组织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如爱心义卖、为重病学生募捐及到贫困地区支教活动等等.在开展慈善活动的同时,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慈善知识,助力高校慈善文化建设.

(五)积极利用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开展慈善教育

高校慈善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慈善教育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宣传慈善理念、弘扬慈善精神.一是可倡导团支部开展慈善文化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二是通过有奖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三是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慈善人物事迹宣讲会、慈善知识讲座等形式宣扬慈善理论知识.还可定期举办慈善爱心周、慈善爱心月活动,动员学生组建慈善服务队,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慈善活动深化对慈善理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见前,王继辉,陈桂芬.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社科纵横,2013,(12).

[2]胡见前,王继辉.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4).

[3]石国亮,慈善文化进学校:意义、挑战与路线图[J].文化问题研究,2015,(2).

[4]夏建国,邓丹萍.社团导师制的实效性研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视角进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责任编辑:曾 菡]

本文结论:这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慈善和教育教学和高校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开展思路与优化
【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肢体语言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文艺团体、专业舞蹈院.

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
【摘要】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因此,要根据这些变化对高校舞蹈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转变 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舞蹈教学意义以及高校舞蹈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行了.

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摘要CIPP 评价模式的特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相吻合,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将CIPP 评价模型引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研究,从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入手阐释CI.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57摘要在国内经济、人才、文化快速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成效成为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