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课堂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扬州慢》课堂实录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课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扬州慢》课堂实录,该文是有关课堂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扬州慢》和课堂和实录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内外杂志社新课堂杂志课堂内外杂志父母课堂杂志订阅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抓住词眼“空城”,分析词中的意象.

2、在全面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扬州城今昔意象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黍离之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主鉴赏分析词作意象,理解词作在炼字、情感表达方面的特色.

2.对比扬州城的今昔巨变,深刻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的名篇佳句:唐朝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写了扬州的月夜之美:唐朝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了扬州的风光之丽.公元1176年,词人姜夔初次来到了扬州,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走进《扬州慢》一探究竟.

二、初读词作,感受音韵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1.找两位同学试读这首词,读出预习时的感悟.

(生试读,节奏把握很好,感情投入)

点评:两位同学读得非常精彩,节奏把握十分准确、情感投入也很到位.

2.齐读

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读出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味,二是期望大家读出词人感慨今昔的感伤之情.

三、细读词作、感受词情

师:我们在朗诵中和《扬州慢》初次相遇.若要真正理解,还需静下心来细细揣摩一字一词,一句一段.

师:首先请大家速读全词,在词中找出最能全面概括扬州今日情形的一个词.

生:空城.

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纵览全词,从词中找出能体现今日扬州“空”这一特征的相关景象.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不时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拿起笔做勾画.)

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1:上阕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等景象.

师:再认真思考一下,下阕中还有没有呢?

生1:还有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师:回答得很全面,大家在读词时一定要把上下阙都关注到.

(学生在回答时,老师也在板书这些景象,不过词句的顺序做了调整.如青青荠麦、吹寒清角、无声冷月.解释原因:这样写更加突出景象,也和二十四桥结构上保持一致.)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思考这些景象之中蕴含作者哪些情感,请同学们结合词句予以赏析.

(提示:小组合作讨论,推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注意置身词境,缘景明情)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时和学生交流,提醒同学规范答案,赏析时注意情景结合.

生2:我们组选择的是废池乔木之景,此景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以生命力,金兵的两次入侵使荒废的城池和高大的乔木也不愿提起那可怕的战争场面,“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厌”是厌恶之意,更是痛恨之情,痛恨金统治者的侵略,痛恨南宋朝廷的昏聩,同时也痛恨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流离失所.“厌”字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的憎恶,对南宋朝廷妥协投降的批判,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深入而全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注意到了修辞,并且情感分析得很全面,厌字蕴含的几层情感都分析出来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希望后面几组的同学也能注意这些.

师追问:你觉得“犹”字可不可以删去,谈谈理由.

生2:我觉得“犹”不可以删去,因为“犹”作为程度副词,表示“依然、还”的意思,在这里“犹”字表示虽然战争过去十五年之久,可是人民还是不愿说起,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很深,如果“犹”字删去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师:分析得很准确,回答得也很规范,既解释了字的含义,也谈到了表达效果.请大家接着思考“废池”可不可以改为城池呢?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生3:不可以,改为城池就不能体现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萧条了.

师:“废池”更能体现如今扬州城的惨象,接下来哪一组来谈谈青青荠麦这一景象?

生4:我们组选择的是青青荠麦这一景象,词人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看到全是长势旺盛的荠麦,这一景象与昔日繁华的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扬州城今日景象的荒凉与萧条,更加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词人的伤感失望之情.

师:能从最简单的文字里分析出丰富的内容,你很棒.都市中的大道上长满了野生的麦子,这是多么反常的景象啊.这不正是荒凉之景的典型表现吗?还有哪一组来说一说?

生5:我们组讨论的是“吹寒清角”这一意象.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在扬州城的上空回荡.我们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寒”字有三层深意:首先是天寒,小序中第一句“淳熙丙申之日”,说明这是冬天:其次是声寒,号角声本身声音有凄寒的特点,声音比较凄凉:第三是心寒,即词人姜夔此时内心的悲凉.

师:你们组分析得很棒,特别是对“寒”字的分析很透彻.“寒”字的三层深意被你们挖掘得很透.刚才你提到号角声的悲凉,老师想请问号角这一意象,在哪一题材诗歌中经常出现,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这一意象在边塞题材诗歌中经常出现,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同学们自发为他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古文知识储备很丰富,我们要向他多多学习.上阕中还有最后一个意象“空城”,哪一组同学来谈谈?

生6:我们组选择的是“空城”这一意象.首先我认为有“城空”.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极尽了扬州城的繁荣街道,人口密集.现如今满城尽是青青荠麦,一个“尽”字写出了人烟稀少,楼毁人空,取而代之的是天空中不停回荡着的号角声,更加显现了战争的无情.其次是“心空”.词人来到原先想象中的扬州城,所见之景并非想象中的那些繁华的亭台楼阁,青楼梦好,而是处处令人痛心不已的断壁残垣,不免感到失望、酸楚和茫然,心里更是空落落的.所以我认为空城之“空”主要有城空和心空这两方面.

师:分析得很精彩,思考得很全面.空城之“空”不仅是城空,更在于心空.你试试能不能读出空城之“空”.

(生试读两遍,然后齐读一遍这两句,效果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全面而细致,通过大家的鉴赏,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山河剧变,眼前如此凋残破败的扬州城,不由引发词人感慨今昔之情.让我们有感情齐读上阕.

(生有感情地齐读上阕.)

师:面对此情此景,词人发出“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感叹,词人料想杜牧“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接下来我们一起赏析下阕中的景象,提示大家,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课释,注释是我们理解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生7:我们组选择的是“无声冷月”之景.月本无声,此处词人却让人觉得它昔日有声,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过去的扬州城到处一片繁荣景象,歌舞升平,游人如织,笑语盈耳.月亮也被这种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跟着人一起欢笑.而如今的扬州城繁华逝去,物是人非,月儿也无语凝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今昔对比,凸显了今日扬州城的寂静、冷清.“冷”字是由词人的主观情感而赋予的,因为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悲怆、凄凉的,所以他感觉月亮是冷的.

师:赏析得很精彩,考虑到了修辞,特别是“冷”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来阐释,“以我观物,物物皆着我之色”.

生8:我们组谈的是“二十四桥”这一景象.课文注释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两句诗表现的是才子佳人吹箫弄笛、笑语盈耳的欢乐景象.而现在的二十四桥虽然依然存在,却早已是人去桥空,昔日桥上的繁华热闹与现在萧条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发出感时伤怀之情.

师:鉴赏时发挥想象,通过景象的今昔对比,体悟词人的感时伤怀之情,赏析得很精彩.

生9:我们组选择的是“桥边红药”这一景象.红药花年年如期开放,注释上说扬州城芍药花在宋代是非常著名的风景,可以想象当年芍药花开放之时赏花之人一定是络绎不绝,而如今不知亡国恨的芍药花依旧开放,可又有谁去欣赏呢.所以芍药花的开放只能是孤芳自赏,不由让我们想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荒凉之景,流露出作者感慨今昔之情.

师:由景及情,分析深刻.你们组的同学讨论得很好.通过对下阕三个意象的分析,我们体悟到了物是人非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下阕.

(学生齐读下阕.)

师总结:通过我们对空城之中景象的分析,思考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今日扬州城景象的特点?

生:凋残、破败、荒凉、萧条、残破.

师总结:大家总结得很全面,我们在意象的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这座空城悲慨万千.有失望,更多的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的不满以及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之情.

师:昔日的扬州城是一座繁华兴盛的历史名城,同学们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名都.

师:那昔日的扬州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生:有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词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学生积极讨论后举手回答)

生10:昔日“名都”,今日“空城”:昔日“春风十里”,今日“荠麦青青”: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昔日红药为佳人绽放,今日红药不知为谁盛开.

用今昔之景作对比,衬托出今日扬州城破败凋残之景.表达出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怆然伤感之情.

师总结:通过对全词的分析,我们领悟到词人所抒之情.请大家速读全词,从小序中找出一个能够概括作者此时情感的一个词语.

生:怆然、感慨今昔、黍离之悲.

(老师提示,使用一个词来概括,注意结合下面的注释.)

生11:黍离之悲

师解释:黍,谷类作物.离,草木旺盛的样子.黍离出自《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首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王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

四、课堂小结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扬州慢》这首词,同学们的鉴赏非常精彩.通过采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对词中“青青荠麦”、“吹寒清角”、“空城”等景象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同学们深刻领悟到词人的“黍离之悲”.老师听了大家的分析也有一些感触: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何以堪: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城何以堪:冷月无声,繁华尽逝,国何以堪;今昔轮转,黍离之悲,悲何以堪.面对太多沉重的愁绪,语言是苍白的.言有尽而悲无穷,就让我们在朗诵中升华对本词的认识.

(学生有感情齐读词文.)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置身词境,试想自己面对这样一座昔日繁荣兴盛,如今凋残破败的扬州城,你内心会有何感想,请用抒情性的语言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学)

[责编潘务正]

此文总结,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课堂本科课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扬州慢》和课堂和实录方面论文范文.

《扬州慢》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扬州慢,教师采用自主品读、合作讨论、诵读体会、文字鉴赏……多种教学策略,以让学生领悟扬州慢的景物意韵和“黍离之悲” “诗道惟在妙悟”,在教学中,.

雄关漫道长征路雄奇壮丽七律诗《七律长征》课堂实录与评析
一预习分享,把握学情1.分享预习成果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后所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请拿出课前预习单,大家先来分享课前预习成果 这组.

主题驱动: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中华意象:太阳》课堂实录和反思
摘要教学中华意象太阳,探寻不同主题下的“太阳意象” 通过聆听击壤歌、讲述神话故事、整合经典古诗词、传唱歌曲种太阳……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 对本课教学进行反.

场景建构:让中华意象鲜活起来《中华意象:红色》课堂实录和评析
摘要作为中华意象课的主题,红色强烈地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意义 教学中华意象红色,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印象,感知春节中的红色意象,领会人生中的红色意象,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意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