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创造性类开题报告范文 和谈《品德和社会》教材的创造性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创造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谈《品德和社会》教材的创造性,本文是创造性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创造性和《品德与社会》和教材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创造性论文参考文献:

创造性论文参考文献 品德和社会论文社会科学家杂志社会心理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

浙江常山县同弓乡中心小学(325216) 严丽芳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在课堂中,教师过分地夸大了自己的力量,使教材变得无足轻重,让活动成为闹剧,让信息狂轰滥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成就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创造性 使用教材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5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学的空间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还应当积极创造、设立各种情境,并努力向社会、日常生活拓展、延伸,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中,体会生活,并且通过这种活动,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融合互动.学校和教师要有浓厚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主动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于是,一时间,开发教材,成为教师名正言顺的份内活.然而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认为教材可有可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倡导从教材出发,提高教师对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很多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教师,包括整个教学团队,整理了大量的素材,课堂上经常看到的是对各种材料的关注不断出现,却忽视了教材本身的使用.一节课下来,我们的书本偶尔才被打开,甚至有的学生连书本都没有打开过,但桌上却有好几张阅读和填写的资料,以此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笔者认为,立足教材,大胆地处理教材,并非抛弃教材.以教材为本,吃透教材,走进教材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科书上的主题活动.

2.使教学活动成了闹剧.源于儿童本性,结合了实际生活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浅层次参与.活动是课堂的主要形态.所以活动要有实效性.然而在《团结力量大》一课中,有位教师让四个学生模仿天鹅、梭子鱼等四种动物运水果,一个学生就能轻而易举拎起来的水果篮,学生们挤在一起,手没地方放,人没地方站,推推搡搡地站在一起,还要故意表现出拎不动似的,让其他的学生觉得很好笑.这样的情境不但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出人心不齐的后果,反倒让学生觉得很滑稽.这样的活动、游戏的设置,脱离了生活实际,并不能带给学生思考的触点,真正成为课堂的闹剧.

3.任由信息狂轰滥炸.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图片、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课程来自生活,生活促进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面对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源,教师们似乎有一种毫无节制的“贪念”.“5.12汶川大地震”后,课堂上,不管什么主题,那惨不忍睹的一幕幕成了教师们的最爱,一股脑儿往课堂上搬,似乎这个资源不用就不能体现课程的生活性.连坐在后面的教师都觉得心情沉重,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呢.脱离文本内容,强加给学生畸形的悲彩,无疑向学生的心灵投下了一个个悲情炸弹,让他们背上了不该有的痛苦行囊.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人心烦意乱.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快乐而积极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题曲,它的目的是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教学.对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做好材料准备,关注目标使用教材

教师要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然后从目标出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特点,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如《做学习的有心人》这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细细斟酌.关于这个学习主题,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内容是呈螺旋式上升安排的,在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习惯的养成上,学生在《品德与生活》中已经接触过.

经过这样的梳理,教师就应该细细思考:在低年级,学生就已经触及这个内容,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优柔寡断”的三年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已经两年多了,有好的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也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意志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把目标定位于“借助教材,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信心、专心、细心、恒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首先是从“坚持就是胜利”,也就是恒心这个角度进行切入的,接着让学生认识注意力集中也就是专心的重要性,这是不符合习惯养成及从认知到实践的规律的.把这两个内容的顺序进行了改变,真正注意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同时,针对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学生学习中往往细心不够,补充设计了“我给邮件找错误”这一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细心的重要性,这一教学目标的细化,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材料呈现应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

儿童品德的形成,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以及感悟.只有源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内心的情感体会、道德体验和真实认知.因此我们的材料呈现,必须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

例如,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第12册《科技造福人类》讲述科技的话题: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涉及交通、水电、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怎样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六年级学生以此为兴趣点,感受到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之路的艰辛与执著呢?近几十年,医学的高速发展拯救了很多以往完全无法医治的病人,为无数人带来了福音.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直接拿出各种药品或者先进的医疗设备来让他们识记,就会显得非常枯燥和乏味.而对于预防小儿麻痹症,服用糖丸学生有着深刻的印象.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于是设计本课时,就要从我们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创性、启发性、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情感等特点,设计数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版块,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首先出示国内外不同时期小儿麻痹症的数据与图片,穿插了解疫苗的接种、药物的治疗、医疗设备的发展等内容,接着媒体出示典型案例,交流最新医疗信息.这样图文并茂,内容层次丰富,便于儿童认识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医疗技术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借此激活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在搜集医疗事例、交流采访等活动中,充分领略医学科技的神奇之处,感受到医学科技带来的好处.从点到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科技紧密联系,体会到科技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情感.

三、材料拓展应尊重儿童原有知识

教材所设计的主题活动,大多都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运用“游戏”“调查”“实验”等多种活动感受、体验、领悟和构建的过程.但是,儿童需要获得教师的引导.因此,每一篇课文都由一个个的活动组成,借助一个个活动激发儿童的热情,在活动中构建认知,在活动中实践行为.图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过精心构建的.在儿童的指导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各类图例的作用,认识教材的思路,研究、读懂图例,在此基础上,充分引入学生的生活,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

例如,《有多少人为了我》的教学中,有一幅幅各行各业的人们劳动的场景,教师进行了整合与处理.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里捧着香甜可口的牛奶、品尝美味可口的菜肴时,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些食物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才能到达我们的手中呢?带着这个疑问,凌晨时,老师拍下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当大家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人已经为了生活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生观看录像.)

00:00 各种车辆在路上行进.

01:30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货,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02:30 送奶员到达仓库,领取好牛奶,骑上三轮车、电动车开始送奶.

03:00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03:30 送奶员到达各自负责的区域,大门扣保安查过他的后,允许他进入各大楼、小区等开始送奶.

04:00 蔬菜批发市场.

04:35 运菜的人在赶路.

04:40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05:00 贩卖蔬菜的人把莱摆在了各自的摊点上,这时公鸡开始叫了.

05:10 洒水车在洒水.

05:30 小区内,街道上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扫进垃圾箱;还有清清爽爽的街道.

师:现在,请大家告诉我,刚才你们看到了哪些场景?想到了哪些事情呢?

生l:我看到了送奶的工人、、卖菜的人、环卫工人以及洒水的车.

生2:我看到叔叔在巡逻,让我们睡得很安稳.

生3:其实,平时我不怎么喜欢卖菜的人,还有扫垃圾的人.我老是觉得他们脏,还有他们身上有那种味道.其实,要是没有他们每天不怕脏不怕累的卖菜和打扫卫生,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好了.

生4:我看到每天凌晨时分,送奶的工人们就已经开始忙了,但是每天这时我还赖在床上呢.如果在冬天,他们就会更辛苦,他们很不容易啊!

生5:我平时就知道一瓶牛奶2块多,很便宜,有时候喝不完就倒掉,看完了视频,我才知道了牛奶到我手里很不容易啊,我以后要珍惜,不浪费.

教材的拓展,既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又选择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唤起学生直接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一下子有了亲切感,此时此刻,抛出教材中的问题: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们从内心感受到,平时生活里有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服务,所以要感谢他们,尊重他们,更要提醒自己,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毕竟还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学生很难完全做到亲身经历、置身其中.因此,创造性、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可信,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责编 黄春香)

此文汇总:这篇文章为关于创造性和《品德与社会》和教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创造性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创造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如何创造性《品德和社会》教材
摘 要 新课程下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寻求与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激活教材,使学生能够.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主要科目,对孩子道德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任课教师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课堂,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搞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为学生们提.

论如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入手,保证探究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

大教无痕对《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对话,意味着合作探究,建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追求&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