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智能制造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智能制造形势下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智能制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智能制造形势下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本文是智能制造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人才培养和制造类和高职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智能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智能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智能制造论文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论文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我们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来,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智能制造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各种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纷纷致力于设备更新换代以及对现有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上;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对主要服务于制造业的高职院校的制造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必须因势而动,认真研究“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类人才的要求,实时改变、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企业培养真正用得上、好用的人才,为国家的制造强国大目标培养工匠.

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智能制造所需人才素质

按照智库百科的解释,智能制造是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体体现为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大体具有四大特征: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通互联为支撑.

高职高专的制造类(装备制造大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和自动化类,涵盖了设备由设计到成品乃至后期的维护全道程的相关专业,高职院校中常见的设置专业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数控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的高职培养目标,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而且注重操作、应用.而智能制造是跨学科的一种复杂生产制造模式,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涉及机、电、液、气,还涉及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专业内容.显然,传统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的需要.

三、适应新形势,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应侧重的素质

为满足智能制造需要,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步.中国要变成制造强国,必须要有千千万万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工匠精神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安心学习、钻研业务,专注于自己所做的工作,对专业有敬畏心,敢于担当责任,追求完美,还要有创新的精神;就是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做法.

(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智能制造中,70%的操作类工作由聪明机器来代替,人主要承担聪明机器的安装、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编程调试等工作.要胜任这些工作,不但要有机械、电气、液压与气压、检测与传感、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会运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具有整合企业数据的能力、探索数据背后价值以及快速行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三)再学习的能力

一方面,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还是落后于实际应用,教学设备整体来看也落后于企业的更新换代,学校学到的东西不能满足现场的应用,学生到企业后一定要学习现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技术飞速发展,总是有新技术、新控制方法、新工艺出现,这些都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和再学习的态度.

四、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修改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完善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部分课程的授课内容.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知识目标要注意广度与深度,能力目标要注重智能设备的维修维护、故障修复以及故障信息的识读与处理能力.在课程体系上,制造类的所有专业应该设置相近的平台课,这些课程除了包括制造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该包括检测与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通信基础、互联网技术等.在课程内容上,很多课程的传统内容在智能制造中已经不够用、不适用了,教师必须根据技术的发展及现场的应用情况实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检测与传感技术中,既要兼顾普通传感器的应用,更要侧重智能传感器的内容,因为智能工厂的传感器不仅需要提供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的数字输出,更需要具备双向通信功能、能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传感器.

(二)注亘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国务院2017年9月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中国要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不但需要从业人员有高超的技艺,更需要人人都有大国工匠的精神.

劳动大军的“工匠精神”关乎国家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艰巨而重要的一项任务,职业院校要抛开大而空的口号、流于形式的几场讲座、组织几个活动的传统做法;要从细微之处人手,踏踏实实地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生职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乃至职业生涯.教育部多次发调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从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开始,通过讲座、职业素养课等教育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行业);让学生知道本专业对“制造强国”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行业劳模、大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聆听他们爱业敬业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初步的敬畏之心.

其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融于职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最有效的.在专此教学中兼顾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着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细节,踏实做事.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从点点滴滴开始,让学生明白凡事都不容易,没有什么是简单、轻松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才能成为工匠.例如,要求学生在进入实训(实验)室时要检查、核对工具及设备,并记录工具、设备状态;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坚持每个动作、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到位,杜绝“差不多就行”的现象;在离开实训(实验)室时要重新清点工具及设备,并做好交接工作.注重专业中的每个细节,使学生从接触专业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执行标准,敬畏专业.国家要发展成为制造强国,就要求我们的制造业要建立、执行世界一流的行业标准,也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制造类专业务必规范学生的专业行为,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要坚持要求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每个尺寸、每个数据都要达到标准,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奖优罚劣、树立“小工匠”等方式,慢慢地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敬畏之心.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最艰巨的一项教育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培养一直处于形式上的高大上和内容上的室洞乏味.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不能急于求成,专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多方位思考问题、多方法解决问题,渐渐地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只关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2)部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够全面,绝大部分教师专业方向单一,很难胜任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传授.智能制造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风建设和教师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使职业院校的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使教师有“育人”的素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自己要有匠人之心,要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活动,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传承优良的工作品质.师德师风建设的开展可以通过学习工匠的先进事迹、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开展向工匠学习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看视频、讲事迹、谈感想等,让向工匠学习成为一种风气.发现、树立身边的工匠.在教师队伍里推选那些具有工匠精神、德高望重的教师,让他们的言行影响、感染教师队伍.

其次,教师要有“教书”的本领,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即便是制造专业群,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都是泾渭分明的,机械专业的教师不能讲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就更不能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课了.要改变现状,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培训和教师个人的再学习,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使制造类专业的教师能够承担大部分制造类的相关课程,具有跨专业教学的能力.其实提高教师综合授业能力的办法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意识问题,教师要有学习、提高的意识和紧迫感,否则再多的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

五、总结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高职制造类专业理顺人才培养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内容,培养出让“让人民满意”的人才、服务于制造强国的目标要求,还需高职教师用心思考和践行.

参考文献:

[1]周兰菊,曹晔.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6(22).

[2]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6-07-12.

归纳上文:上文是关于对写作人才培养和制造类和高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智能制造本科毕业论文智能制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智慧酒店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江波卢灿辉当前,智慧酒店已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智慧酒店对第一线的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智慧酒店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指出了当前高职.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职教模式,其核心是将现代职教思想与传统学徒方式相结合,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模式,其中的双元是指学校为一元企业为另一元,二者合作办学合称为双元制 双元制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发.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周海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呈现出了紧缺的市场趋势,但是从现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教学.

基于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土木工程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的专业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土木工程教学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体系不完善、教师指导水平低、学生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经费不足以支撑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因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