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核心价值观类论文怎么写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构建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构建,该文是核心价值观有关论文范文和核心价值观和新媒体和社会主义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营销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岳筱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构建是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应该努力生产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内容产品,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并确保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效规避常见的弊端.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语态;用户思维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2-0122-04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2.020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 (内蒙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与实现路径研究(2015JDB02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岳筱宁,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与发展,人类传播行为与新媒体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传播方式也更加多元.新媒体深刻地改变着媒介传播的思维方式与实现路径,尤其是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影响上,既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面对新媒体提供的更加迅捷、开放、信息富集的沟通与传播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适时调整传播策略,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新媒体带来的全新的媒介生态体系中.

一、创新传播语态,实现“跨媒体联动”

传统媒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与解读的过程中,多注重经典性,强调理论深度,内容亦厚重深奥,往往难以兼顾新媒体时代文化与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碎片化特点,在传播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首先改变内容生产策略.

新媒体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在媒介传播过程中的创造性编码是创新传播语态的核心环节.在被互联网迅速放大了的“文化大众化、通俗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语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首先,内容符号的“微综合”成为媒介编码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冗长的、单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都难以达到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受众的目的,而具备动态化、个性化特征的视听“微综合”的表达方式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应摆脱单一文字、图片或声音符号呈现的模式,而代之以更为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挖掘“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中具体的文化内涵,运用视听综合、形神兼备的媒介符号有效传播核心价值观.

2015年,宣教局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创作推出的系列动画短片《梦娃》,以“泥人张”泥塑形象为原型,塑造了憨态可掬的动画视觉主体“梦娃”,虽然并非直接宣传24字核心价值观,但从内容上看,是通过梦娃的七个主题动作,以每集14秒的极短篇幅解读和倡导“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的主流价值观,与24字核心价值理念的精神实质相同.短片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及背景音乐和谐生动,以具备浓厚民族特色的视听综合语言符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互联网和户外媒体上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其次,通过叙事方式的转变主动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创意独特、节奏明快、结构精湛的要求,这与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经常采用的“宏大叙事”有很大的区别.2015年春节电视台推出的系列公益广告以感性诉求的方式,着眼普通人、平凡事,以“筷子”、“名字”、“中国字”等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为载体,截取碎片化的生活片断,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以横向组合的灵动结构方式,集纳丰富的人物信息和故事细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共情”,并在春节晚会首播之后实现了在网络媒体PC端和移动端的跨媒体传播.截至2016年10月,央视网“全国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库”已收录电视类作品750余部,用户下载次数接近57万次[1],这正体现了公益广告作品以全新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倡导社会道德责任、传播中华优秀文明的优势,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二、深耕用户思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变革

岳筱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构建

岳筱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构建

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发展的制约,文化信息的传播高度依赖传者端,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比较滞后,新媒体时代则以全新的传播机制颠覆了单向的传播模式,将传统媒体时代相对被动的“受众”转变成为拥有话语权的积极活跃的“用户”.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样要高度重视用户需求,不断深耕用户思维.在准确把握互联网用户的文化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创作智慧,着力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是提升主流价值观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这方面已经迈出探索的步伐:2013年12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主办方对作品的形式要求既丰富多样,又在字数和时长上加以限制,极为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因此得到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共征集到文字作品、音视频作品2万余件,体裁样式涵盖了纪实文学、故事、散文、歌曲、微电影、微动漫、曲艺相声、综艺娱乐等多种形式,经过网络和线下评审,最终评选出正式入围的作品300件,并重点推荐作品51件.[2]

此外,国家新闻出版自2014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推动了全国各地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的同类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都达到了预期目标.2016年4月,宣教局、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并在央视网开设专区分批展示优秀作品.通过这些活动,互联网用户深度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不但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真切体验了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价值,更融入传播环节中,以原创的优秀作品丰富了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驱动下,智慧融媒体、数据可视化等传播新手段、新途径应运而生,网生代、互联网原住民等移动互联网的重度用户对诸如此类新技术的接受和运用极为迅速,媒体传播亟需把握趋势及时跟进,更新传播手段.新华网四川频道于2015年10月发起“成都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传播素材征集大赛”,并在微博进行话题推广,获得了网民极高的关注,近一个月内便收获4000余件段子、故事、楹联、漫画、视频等各类作品.[3]更具创意的是,主办方将这些征集到的作品作为新媒体产品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运用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创作出青少年网民喜爱的VR视频、图文动画(Motion Graphic)、数据可视化动图表、H5轻应用等新媒体产品,成功地实现了“互联网+”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三、提升质量,规避新媒体传播的常见弊端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专业生产内容(PGC)和用户生成内容(UGC)并存,作品在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题材由“重大宏观”向“私人叙事”延伸,主题由精英的“终极追问”向草根的“自说自话”转变,艺术形象由“大人物”向“小人物”靠近,审美价值由“超越性”向“生活化”拓展.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新媒体平台在内容选择方面尺度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为抢发头条而忽略信息的真实性,有的为获取点击率而沦为“标题党”,甚而置文化信息传播的舆论导向于不顾,悖逆了媒体的公共责任与社会担当.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生产内容(UGC)和用户生成内容(PGC)的结合,在内容的个性化与专业化之间寻找平衡点.专业生产内容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来源,具有公信力强、可信度高的优势,相较而言,互联网用户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再简单地排斥网民的自主创作内容,而是通过如前所述的征集、评选等方式加强传播“守门人”的作用,在甄别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汲取其中的精华,消除其中的噪声,将其顺势转化为专业生产内容.同样,专业内容生产者以用户的身份体验个性化的新锐表达,也可以转换为用户生成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矛盾、互不相容的关系.各大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客户端等移动终端,是核心价值观传播集纳用户生成内容的便捷平台,由于这些传播平台拥有良好的舆情研判能力和舆论导向意识,完全可以做到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的相互结合与转化,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实现个性化与专业化完美统一的传播效果.

其次,应积极培育社交媒体平台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领袖.作为“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4].虽然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传统媒体时代提出,但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意见领袖迁移到网络平台之中,其作用更加凸显.以微博为例,由于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即时互动性以及“病毒式”传播优势,微博中极易形成高关注度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在社交媒体中引导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优秀员、道德模范、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工人郭明义的事迹被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进行过多次报道.2011年,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东北新闻网的积极倡导和帮助下,郭明义开通了个人微博,以生活化的形象“展现最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感受、最真实的爱心团队行动和爱心团队队员们,努力把我的微博变成传递爱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5]郭明义从广播、电视和报纸中走到了社交新媒体平台,很快就得到了微博用户的广泛关注.截至2016年10月,郭明义发布微博1万5千余条,粉丝已达到2115万人,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将梦想、温暖和善举传递到千家万户.郭明义的个案告诉我们,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发声,模范人物同样可以成为网民眼中的偶像和心中的榜样,而他们在社交网络中的每一次分享和展示,经由粉丝的转发和评论,也就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自然而然、最贴近人心的水到渠成的途径,这对于主流价值观在民间舆论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公益广播_央广网http://igongyiad.cnr.cn/index.html

[2]“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_发展论坛[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um/zt2013/zggszj/index.htm

[3]“成都向上”新传播素材征集大赛[EB/OL].http://www.sc.xinhuanet.com/cdup/index.htm

[4]刘坤,尤永.“意见领袖”理论研究综述[J].青年记者,2009(16).

[5]郭明义.把美好向上的东西传播出去[J].新湘评论,2014(6).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新媒体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微时代下高校团学新媒体的构建和传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衍生了大量的社交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011年1月微信的诞生,到2016年注册用户超过9 27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

新媒体传播人才素养提升的核心问题和趋势
摘 要 新的传播环境下,专业的媒介人才培养需从素养教育出发,以帮助媒介使用者成为新媒体主人和知识、信息的拥有者 如果说,我们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人们适应媒介的快速发展,那么今天则是出于解决.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当今时代的主要新生代表力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

地方博物馆品牌新媒体传播策略
【摘 要】地方博物馆的品牌是地方博物馆市场竞争力、资源整合力和文化传播力的综合体现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博物馆品牌传播手段及内容对博物馆市场竞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牌形象传播、文化内涵传播、网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