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汉语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的隐喻不对称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汉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的隐喻不对称,本文是汉语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复合词和隐喻和不对称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张玉苹

(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摘 要]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表“约指”,但隐喻存在诸多不对称现象.“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复合词,其隐喻的产生和隐喻的不对称都和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结构特点有关.其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差异更能解释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在空间域的语义差异以及在时间域和数量域的隐喻不对称等问题.

[关键词]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概念;隐喻不对称;约指

[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2-0046-05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2.0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11BYY085);

河池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项目“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同义句式研究”(2014QN-H015);

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项目“对外汉语语篇连贯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张玉苹,女,湖北枝江人,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可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或数量域表示约指,如“三十岁上下”、“1998年前后”、“十公斤左右”等,但用法有异.前人多从“上下”、“前后”、“左右”词语本身入手研究这种不对称,如张豫峰(2004)从词语搭配的动词的差异和词语方向性强弱差异等解释其不对称现象[1]30-36,牛顺心(2004)[2]108-112,王开文、覃修桂(2007)[3],宋红梅(2009)[4]等研究了词语不对称背后的认知规律,马喆、邵敬敏(2009)比较了三者的使用范围大小和频率差异,认为用法的不对称和认知难度有关[5]149-153.“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复合词,它的研究不能忽视其特殊的结构特点,隐喻的产生和隐喻的不对称都和其反义复合词的结构特点有关.构词成分“上、下”、“前、后”、“左、右”在“上下”、“前后”和“左右”的隐喻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反义方位复合词的构词特点入手,重点讨论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所对应的简单方位概念对“上下”、“前后”、“左右”隐喻不对称的影响,力求更好地解释三者之间的诸多隐喻不对称问题.

一、反义方位复合词隐喻的基础

(一)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

“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复合词.束定芳、黄洁(2008)根据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把由反义语素联合而成的双音复合词分为四种类型[6]418-422:并义类(综合化)、偏义类(单极化)、综义类(综合化)、变义类(隐喻化和转喻化).按照束定芳、黄洁(2008)的分类标准,“上下”、“前后”、“左右”属于变义类反义复合词,三个词语从空间域的方位意义引申出时间域和数量域的约指义,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实现的.

(二)隐喻的产生——反义复合和方位复合

束定芳、Lakoff等提出的“不变原则”(Invariance Principle),就是隐喻隐射在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保留源域的认知布局,即意向图式结构.[7]163隐喻以结构的一致、相似为基础.那么,为什么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表约指?

首先,“上下”、“前后”、“左右”是反义方位复合词,具有复合以前的单纯方位词所不具有的“近指”义.“近指”义是三个词语发生隐喻的意义基础.“近指”义不是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原本就有的,而是复合成词以后才产生或凸显的.相反的方位复合成词,不是简单的方位概念的加和,“上下”、“前后”、“左右”在成词的过程中,相反的方位组成一个新的方位组合概念,而这个新的方位概念合取了两个相反的方位概念中参照物附近的一部分空间.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也是如此,如“七点前”可以包括“一点、两点、五点”等所有七点以前的时间范围,但“七点前后”一般只指六点到八点之间范围内的时间,不能指“一点、两点、十二点”等离“七点”较远的时间.因为“上下”、“前后”、“左右”在空间域都含“近指”义,所以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也表离参照值较近的值,如“三十岁上下”、“1998年前后”、“20公斤左右”等.从空间域对空间的“近指”到时间域、数量域对时间、数量的“近指”,结构关系是一致的,这是其隐喻产生的基础之一.

其次,“上下”、“前后”、“左右”是反义复合词,反义词“上、下”、“前、后”、“左、右”有相反的方位意义.“上下”、“前后”、“左右”在时间域约指或先于或后于某参照时间的时间,在数量域约指或多于或少于某参照数量的数量.空间域“上、下”、“前、后”、“左、右”和时间域、数量域的“先、后”“多、少”的相反关系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反义关系,也是其隐喻产生的基础之一.

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的构词特点为其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表示约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张玉苹 /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的隐喻不对称研究

张玉苹 /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的隐喻不对称研究

二、简单方位概念与反义方位复合词空间域的语义不对称

(一)方位意义模糊性的差异

在空间域,“上下”、“前后”、“左右”三个词语都可以用在参照物后,表示以参照物为基准的一个空间范围.但是“上下”和“前后”一般只有方位组合意义,“X上下”表示以“X”为基点,其上和其下的范围,如“舞台上下”;“X前后”表示以“X”为基点的其前和其后的范围,如“房子前后”.而“左右”有两种意义,首先是方位组合意义,“X左右”表示以“X”为基点的其左和其右的范围,如“南门城楼左右”等,除此以外,“X左右”还可泛指“X”为基点的附近的意义,如“各式各样的玩具陪伴于孩子左右”.“左右”成词也早[8]47-52,在西周时代就已成为反义复合词,可指近旁, 如“先王其严在帝左右”(《犹钟铭》),“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大雅·文王》).张豫峰(2004)认为“左右”的方向性比“上下”和“前后”弱,其关于“左右”的方向性的结论正是基于“附近”义的.“左右”在“附近”义中放弃了方位意义.“上下”、“前后”、“左右”的“约指”用法不强调其中的超出或者不足,只表示基准附近的一个值,而“左右”在空间域的意义的模糊性为其隐喻投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方位涵盖空间范围的远近差异

“上下”,从古文字的字形来看,人们辨识“上”、“下”两个方位来自外物,不来自人的身体,“上”、“下”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前后”,人们判断“前”、“后”两个方位一般依靠视觉,而目之所及的范围广,“前”、“后”涵盖的范围也比较远、比较大;“左右”,“左”和“右”两个汉字取义于左右手,人对“左”、“右”两个方位的判断来自人的身体,以人的身体来判断的空间范围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左”、“右”不能指较远、较大的空间范围,“左”、“右”本身就隐含了“近”的意义,而“左右”的约指用法正是表示离参照值较“近”的值,可以说,构词成分“左”、“右”为复合词“左右”的隐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条件.

空间域的语义不对称显示,受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左、右”的影响,“左右”有着更优越的隐喻条件,从隐喻事实来看,也正是如此.

三、简单方位概念与反义方位复合词时间域的隐喻不对称

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在时间域的表现不同.“上下”不用于时点①,“前后”、“左右”可以用于时点,但在适用对象上各自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牛顺心,2004;张玉苹,2009).1.以数字表示的时点.“左右”、“前后”都可以和以数字表示的时点搭配使用,如“四点左右”、“1910年前后”等.但是“左右”、“前后”的使用差异以“X日”为分水岭,在与“X日”的搭配上,“左右”和“前后”的使用频度相当;而在与所指时间大于“X日”的“X年”、“X月”搭配时,多用“前后”;与所指时间小于“X日”的“X点”、“X时”、“X分”搭配时,一般用“左右”.2.对于节日、事件等,只能用“前后”,如“端午节前后”、“五四运动前后”等.我们认为,时间域的隐喻不对称和单纯方位词有关.

(一)“上下”、“前后”、“左右”用于时间域与否的解释

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在人的认知经验中,时间也是一种水平方向的运动,而方位概念“上、下”是垂直方向的差异,受“上、下”方位概念的影响,“上下”不能投射于时间域.而单纯方位概念“前、后”正是一种水平方向,和时间的运动模式一致,方位词“前、后”可以投射于时间域,如“九月一号前,春节后”等.“前后”受“前、后”的影响,也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如“九点前后”等.“左右”因为本身就有“附近”义,可以直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

(二)“前后”、“左右”分布差异的解释

“前后”和“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但“前后”一般用于大于“日”的时间点和以事件、名词短语等表示的时间点.“左右”多用于小于“日”的时间点,不可用于事件等表示的时间点.牛顺心(2004)用数量特征的强弱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前后”、“左右”在时间域的使用区别和人对不同时间的不同认知经验有关.首先,“日”在时间中是一个地位比较特殊的词语.“日”代表一天,从日出到日落,从日间劳作到夜间休息,“日”是人们认知上最容易感知的时间,是时间系统的原型,和其他时间如“年”、“月”、“点(时)”、“分”等比较起来,“日”在大小上是无标记.其他时间的大小以“日”为参照物,时间长于“日”的“年”、“月”等是认知经验中比较大的时间点,时间小于“日”的“时”、“分”等是认知经验中比较小的时间点.“前后”和“左右”的使用差异体现在认知上,“前后”多用于认知上比较大的时间点,“左右”多用于认知上比较小的时间点.

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性的差异?这和“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的差异有关.“前”、“后”两个方位的区分来自视觉,“前”、“后”涵盖的范围可以比较远、比较大;“左、右”两个单纯方位词的区分来自人的身体,身体可判断的范围有限,所以“左”、“右”多用于比较近、比较小的范围.因此,认知上比较大的时间,如“年”、“月”等,多用“前后”;而认知上比较小的时间,如“点(时)”、“分”等,则多用“左右”;对于认知上大小无标记的“日”,“前后”和“左右”的使用频率差异不大.事件和其他名词短语表示的时间点,在认知上比用数字表示的时间更显著,更大,所以也用“前后”,如“五四运动前后”、“中午前后”等.

四、简单方位概念与反义方位复合词数量域的隐喻不对称

“前后”不用于数量域,“上下”和“左右”用于数量域时二者的使用频率的差别比较大.张玉苹(2009)从度量衡、钱款和年龄等方面考察了“上下”、“左右”的使用频率差异.从其统计结果来看,除了用于年龄以外,“上下”极少使用于数量域,常用于数量域表示约指的是“左右”[9].

(一)“上下”、“前后”、“左右”用于数量域与否的解释

在人的认知经验中,物体是有空间属性的,物体的数量多则堆积得高,数量少则堆积得低,所以数量变化在认知上有高低差异.高低是垂直方向的差异,“前、后”两个简单方位概念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数量的高低运动路径不相符,所以“前后”不能投射于数量域;“上、下”表示垂直方向的方位差异,正好符合数量的运动路径,因此“上、下”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数量域,表示多于或少于某个参照数量的数量,如“三十公斤以上”表示高于三十公斤的数量,“一千以下”表示低于一千的数量.在英语中也有同样的隐喻[10]14,“多为上,少为下”,如“My income rose last year(我去年涨工资了)”.受“上、下”的影响,“上下”也从空间域投射到数量域,约指一个略多于或略少于某个参照值的数量,如“三十公斤上下”、“六十岁上下”等;“左右”基于空间域语义优势,可以直接投射到数量域表约指,与“左、右”的隐喻规律无关,但如前所述,其隐喻优势和单纯方位词“左、右”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上下”、“左右”频率不对称的解释

“上下”和“左右”都可以用于数量域,但是使用频率的差异比较大.“左右”的使用频率在隐喻中处于绝对的优势.马喆、邵敬敏(2009)认为这和认知难度有密切关系.“左、右”类认知难度最大,因其认知难度大,在人们的认知中最为模糊,所以“左右”比“上下”、“前后”更易于表示约量.但是,这种观点很能解释为什么认知难度大的词语“左右”反而使用频率更高.我们认为,隐喻的不对称问题的原因在隐喻规律本身,“左右”的高频使用和身体隐喻的优势有关.人们认识世界,首先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经验(束定芳,2008),隐喻研究者Whorf (1939)、Cassirer (1923)、Harald Weinrich (1958)等基本上都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以身体经验为基础(束定芳引自Jakel,1997),这与认知语言学领域Lakoff(1999)等主张的隐喻体验性的观点相一致的.比较“上下”和“左右”,“左、右”的方位概念来自人的身体,“上、下”的方位概念取自物体,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将较熟悉“左、右”复合而成的“左右”隐喻到其他领域,所以“左右”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

五、结语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在各认知域都存在诸多不对称.这些不对称现象,和三个词语的构词特点有关.三组反义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本身存在不对称.在空间范围的远近上,“左、右”所指的空间方位比“上、下”和“前、后”近;在方位概念的来源方面,“前、后”和“左、右”来自人的身体,而“上、下”取自外物等.“左、右”为“左右”提供了更便利的隐喻条件,“左右”在空间域就有“附近”义,可以直接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而“上下”、“前后”在空间域没有“附近”义,有较强的方向性,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时更多地受到简单方位词“上、下”“前、后”的影响.所以,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虽然都能表示约指,但只有“左右”能自如地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都远远高于“上下”和“前后”.反义复合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反义复合词的意义、用法常和其特殊的构词特点有关,反义复合词的研究不能忽视其特殊的构词特点.

【 注 释 】

①本文的“时间域”只指时点,不指时段,因为时段是时间的数量,归为数量域更合适.从事实来看,三个词语投射于时段的规律也和数量域的规律一致.

【 参 考 文 献 】

[1]张豫峰.“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2]牛顺心.对举的方位复合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王开文,覃修桂.从认知角度看“上下”和“左右”在语义上的相同和相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宋红梅.对称方位复合词“前后/上下/左右”的认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11).

[5]马喆,邵敬敏.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J].学术研究,2009(5).

[6]束定芳,黄洁. 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理据和语义变化的认知分析[J].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8(6).

[7]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陈伟武.论先秦反义复合词的声生及其偏义现象[J].古汉语研究,1989(1).

[9]张玉苹.“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0]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综上资料:此文是关于对写作复合词和隐喻和不对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汉语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有裨风教和舒其愤懑的双重考量章学诚修改《文史通义?言公》初稿考论
龙 野(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关键词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改订;乾嘉学术摘 要言公是文史通义中重要的文章,是章学诚批判乾嘉学风的代表作,存在着不同的版本 将湖海文传本.

从哑剧叙事到隐喻叙事(下)试述中国当代舞剧叙事的历史进程
十一、从“视觉空间的交响性”走向“格式塔编舞”理念胡尔岩提出“视觉空间的交响性”,说明她把“交响编舞”放.

基于《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现代汉语双宾动词典型性
摘要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里共有74个(83条义项)动词标注有双宾用法 本文对这些动词从词汇语义、使用频率和句式功能……不同角度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和描写,发现其中给予义动词多达78条,占94;取得义动词只.

现代汉语中您们的运用
摘要现代汉语中能使用“您们”吗语法学家对此向来有不同的看法,从多方面论述现代汉语中使用“您们”的合理性 关键词您们;复数;尊称一、引言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