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丝绸之路相关论文怎么写 跟胡服骑射和丝绸之路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丝绸之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胡服骑射和丝绸之路,本文是丝绸之路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胡服骑射和丝绸之路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杂志

○ 刘妙

[摘 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时12年,强军强国大见成效.他认同游牧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结为盟友,兵不血刃,获得阴山漠南广阔的草原.赵国从代地直到阴山,至高阙筑长城为塞,并且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扼据通往胡地的要冲.赵武灵王深谋远虑,远远超越战国说士之见.他的胡服骑射的大略,也为赵国和诸侯各国与北方、西方胡人通关贸易创造了比前人更优越的条件.和胡人通商贸易,赵国捷足先登,而古代的阴山漠南是必经之地.这就是赵国开通的远古“丝绸之路”.今天的内蒙古是这条“丝路”的主要通道,呼和浩特正在这条“丝路”的节点之上.在探寻历史渊源的同时,对阴山漠南的云中、原阳、成乐、三座城池以及山川河流,相关民族部落、地域地名进行考证;文中对赵国与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论述胡服骑射对战国丝路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赵武灵王;游牧文明;胡服骑射;战国丝路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5-0001-13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5.001

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这一浪潮深刻触及当时的封建上层.这就是胡服骑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立志强军强国,却遭遇到赵国王公贵族、群臣百官的强烈抵制.赵武灵王坚决破除陈腐的传统观念,坚定实行胡服骑射,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赵武灵王举国实行胡服骑射,得到戎狄之地的认同,所以,兵不血刃,顺利向阴山漠南广阔的草原推进,并与北方游牧民族部落首领林胡王、楼烦王结为盟友,达成“三王共识”.所以,他们不仅贡献马匹,而且同意招募他们的骑兵.赵国从代地(在今河北)直到阴山高阙(在今内蒙古杭金后旗东北)筑长城为塞,并且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扼据通往胡地的要冲,使赵国抵御秦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赵武灵王为了便利于新扩地域,修通起于灵寿(在今河北)通往代地的道路,这条道路成为赵国的通商大道.这条商道,北达贝加尔湖,西北可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方可从河西走廊北部通往昆仑山.这条商道的开通,使赵国和中原诸侯国家突破了秦国的封锁,可以直接和北方胡人、西方胡人通商贸易.20世纪苏联时期,在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的古墓中,出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织锦、铜镜.这足以证明在先秦之前的战国时期,已开通丝绸之路.由于赵国具有北方极其重要的贸易口岸,使当时名贵天下的代马胡犬、昆山之玉唯有赵国拥有.漠南的云中(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盛乐(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黄河河套,是必经之地.赵国的远古的“丝绸之路”,也是历朝历代贸易通道.今天的呼和浩特正在这条“丝路”的节点之上.

一、赵武灵王即位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是春秋时期赵世家的后代,是战国时期赵国英雄的国王.

  上溯赵国的历史,赵世家几代人与戎狄有血脉关系.赵国的先祖赵衰跟随重耳奔狄,害怕国内追杀,一直居住在重耳母亲的国家——狄国.重耳奔狄12年,赵衰是重耳随从人员中的五贤之一.重耳、赵衰二人在狄,都娶赤狄女子为妻.重耳和赵衰一行离开狄国继续逃亡,而他们的狄妻和孩子们继续生活在狄国.重耳即位晋文公,狄君送回他的狄妻季隗,而把两个儿子留在狄国.赵衰和赤狄女子叔隗生下赵盾,赵盾在狄又生下赵朔.赵衰的后代赵鞅娶狄族女子生赵毋恤(赵襄子).

  赵武灵王是赤狄女子叔隗和赵衰的第十一代孙,是赵鞅(赵简子)和翟族女子的第六代孙.赵简子、赵襄子,称为简襄二主.

刘妙 / 胡服骑射与丝绸之路

刘妙 / 胡服骑射与丝绸之路

  简襄二主对戎狄之地梦寐以求.《史记·赵世家》:“……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髯,大膺大胸,修下而冯,左袵界乘……”

  进入战国时期,纵横家们合纵也好,连横也好,朝秦暮楚,很不稳定,赵国对秦国的作战,几乎没有打过胜仗.

  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5年即位.年少的赵武灵王亲身经历了秦国强大,赵国弱小的痛苦.

  之前,诸侯各国鄙视落后的秦国,视为夷狄.秦孝公缅怀先祖秦穆公,雄心勃勃,立志要使秦国再度崛起.他不仅不甘心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六个强国并立比肩,而且既要称霸戎狄,又要称霸中原.向全国发布命令说:“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能使秦国强盛起来,我不仅将让他做高官,而且还要分封给他很多土地.”秦孝公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于是便发兵东进,《史记·秦本纪》:“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秦孝公下令招贤,商鞅认为那里具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于是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商鞅曾三次拜见秦孝公,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对商鞅提拔重用,决心变法图强.商鞅很快由左长史旋升大良造.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到咸阳.这时秦国东边的地界已经越过了洛水.公元前343年,周天子赐予秦国霸主称号.公元前342年,诸侯都来祝贺.至此,六国不敌秦国.秦孝公又封商鞅为列侯,号为商君.秦孝公死后,“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但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而后日益强盛.

  魏国先是秦国的近邻,从公元前332年开始,源源不断把自己的国土送给秦国.公元前331年,秦公子卬与魏作战,杀了8万人.公元前330年,魏国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公元前328年,魏国把上郡15县送给秦国.此时,秦国的势力已扩大到林胡,赵国变成秦国的近邻.赵国的赵疵与秦军交战失败,在河西被秦军杀死,夺取了赵国的蔺、离石(在今山西)两地.

  公元前325年,赵国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武灵王即位.赵武灵王年少,还不能处理政事.即位后向先王的贵臣肥义请教,肥义把国家大事和各国的情况讲给他听.武灵王听到的是赵国屡战屡败的消息.

  公元前320年,秦国的惠文王到林胡之地的北河巡游.

  北河是指黄河一段.黄河进入内蒙古以后,改成东西流向,古代称这段黄河为北河.不过比现在还要靠北.黄河的这一地段,也称河套.

  所谓林胡,即戎狄,也称澹林,战国时期,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周分天下各国,诸侯称霸,中原民族融合,北方边境民族向北迁徙.秦国和晋国在当时都很强盛.晋文公将一部分戎狄驱逐到河西的固水和洛水一带居住,号称赤狄、白狄.

  到了战国时,戎狄有更多的称谓.如楼烦、林胡、匈奴(匈奴在远古称薰鬻,是北方强族).秦惠文王巡游到北河,意味着秦国先于赵武灵王占有林胡之地.

  公元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带领鲜虞(白狄的一支)一起进攻秦国.秦国俘虏了韩国将军申差,打败赵国公子渴、韩国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史记·秦本纪》)公元前316年,秦军夺取赵国的中都(在今山西平遥)等地.公元前315年,秦国打败了赵国的将军赵泥.《史记·赵世家》载:“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

  秦强赵弱,赵武灵王呼之欲出.

二、赵武灵王构建强军强国之梦

  赵武灵王在战国的烽火岁月里成长.他长大成人后,雄才大略,从俗戎狄,胡服骑射,改变风俗,取得北方戎狄的认同,走出一条自己的强军强国之路.同时,这也是抗御秦国的大计.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赵国赵武侯这位国君.武侯也称武公,史书记载不同.公元前403年,周朝封原来晋国的赵、韩、魏三家正式成为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家.《史记·晋世家》:“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公元前399年,赵国的烈侯去世,赵国贵族拥立其弟赵武侯即位.《史记·赵世家》:“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年》:“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以此推论,武公即赵武侯.

  赵世家占据晋国北部,所以对狄地梦寐以求.赵国的后人难以忘怀简襄二主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当年所谓霍泰山山阳侯天使在简襄二主梦中告诉他们,“将把林胡的土地赐他们.”山阳侯天使说:“赵世家的后代,将有一位勇健的国王,皮肤红黑,龙脸鸟嘴,鬓眉相连,髭髯络腮,宽胸大腹,下体修长,上体壮大,左衣襟,披甲乘马,全部占有黄河中游一带,直至休溷地区的各部貉人,往南进攻晋国的其他城邑,往北灭掉黑姑.”貉人、黑姑都是北方民族.

  赵武侯坚信他就是那位勇健的国王,天神会让他全部占有黄河中游一带,拥有林胡之地.

  当时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为战国七雄.赵武侯对天下形势分析以后,满怀豪情壮志.“今日不据有林胡之地,乃当何时!据有林胡之地,唯我其谁?”于是,赵武侯踌躇满志,穿左衽的衣襟,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林胡之地挺进.赵武侯带领大军先筑长城.在今天内蒙古包头西,从黄河有河湾的地方开始,然后继续延伸,把长城一直修到阴山深处.

  赵武侯率领大军还在河西建造大城郭.城址选在河西,即阴山黄河的对岸,也就是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部的黄河南岸.

  《水经注》记载:“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城乎?乃即于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

  赵武侯虽然在林胡之地的阴山、黄河、云中盛乐地域大兴土木,修长城、建云中,但未见史书关于赵武侯统辖林胡之地的记载.可是这段长城当是北疆历史上最早的长城.这座云中古城被誉为草原第一城.

  晋分三家后,赵国位于今天河北南部和山西东部,四面八方被多个国家包围,受到很大的威胁.公元前310年,秦国的武王继位.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越国都归顺秦国.赵国独当四面,赵武灵王亲自巡守边境,以防秦国的进攻.

  相比中原国家,赵国的防御战线更长,从西到东和大北方,有白狄别部中山、林胡、楼烦、东胡乌丸好几个戎狄部落和诸侯国家.他们距离赵国都很近.如果赵国没有强大的国防设施和兵力,那么胡马南下,或秦军东进,赵国危在旦夕.

  赵武灵王胸中燃烧着强国的之火.他分析赵国所处的形势,在酝酿怎么才能不被强秦吞下,怎么才能抗御胡狄.

  从小熟悉胡人的赵武灵王,对胡人衣服、骑马射箭,非常了解.胡人强壮剽悍,奔驰如飞;号令一出,如同一人.而且军队没有车辆柴草的辛劳,轻装行动,快速矫健,从敌人手中取得物资.他们没有坚硬的钢甲利器,敌人弱小就进攻,强大就撤退逃走.这是中原人所以疲惫困苦,而胡人经常取胜的原因.

  最终,一个突破性的思路诞生了,就是改革传统作战方式,让国人脱下宽袍大袖,穿起胡人的短服,学习骑马射箭.

  《战国策》:“武灵王平昼间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 陪坐的大臣肥义,看出赵武灵王的心思,所以这样问他.

   “嗣位不忘先王的功业,这是为君之道;提出问题,讨论研究,力求显扬国君的宏图大略,这是为臣之道.英明的国君平日教导人民,为民利民,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建立超越的功勋;做臣子的,在家尊老、谦让;做了大官时,就能回报人民、做好辅佐国君的事业.”赵武灵王回答.

  武灵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即公元前307年,举行盛大朝会.赵武灵王召见肥义同他议论天下大事,研究强军、强国战略,一直进行了五天才结束.朝会结束后,赵武灵王立即到北边巡视中山国(今河北正定)的地界,到了房子(在今河北高邑),又去代地(今山西东北,河北西北),北到无穷,西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

  分析《史记》记载赵武灵王此次巡视路线,是从今河北张家口地区进入内蒙古,大体沿今天110国道的方向,然后到达黄河.《史记·赵世家》:“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赵国的先祖赵襄子把赵国与代国的边境称之为无穷之门.《战国策》中,赵武灵王说:“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参考《水经注·卷三》,黄华山就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山区境内,而无穷在山西北部.

  在黄华山顶上,赵武灵王召见谋臣楼缓商议说:“我们先王趁着世事的变化,做了南边领地的君长,修长城,夺城池,在戎狄之地打败了林胡人,可是功业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国如在我们的心脏部位,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然而没有强大兵力的救援,这样下去国家将要灭亡,怎么办呢?要取得超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装.”楼缓说:“很好.”

三、赵武灵王举国胡服骑射

  赵国的先祖赵武侯虽然在林胡之地修长城、夺城池,可是,政权并没有建立起来,胡地没有真正占有.而赵武灵王不同于赵武侯,他坚定认同游牧文化,从公元前307年开始定下胡服骑射的大计,走强军强国的道路.起初,遭到赵国因循守旧的王公贵族的反对.于是,赵武灵王一一帮助这些人,让他们破除传统观念.

  《战国策》:“……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赵武灵王就穿起了胡服.

  赵国不仅北方紧邻胡地,在南部上党郡(在今山西长治)也分布着戎狄的部落,中山国甚至接近赵国的腹地.中山国是春秋末年由白狄别部所建立的国家,又称鲜虞.

  赵武灵王派臣下转告叔父公子成穿胡服的目的和意义.公子成虽然跪拜叩头很恭敬,可是内心并不赞同胡服骑射,认为是“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赵武灵王从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道理切入,分析赵国的国情,讲解胡服骑射和保卫国家的关系.赵武灵王说:“我国的黄河、薄洛津河,和齐国、中山国共有,可是没有舟船等交通设施.我国东边是燕国、东胡的国境,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可是没有骑射的装备.没有舟船,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将用什么守住黄河、薄洛之水呢?没有胡服骑射,怎么可以防备燕国、林胡、楼烦、东胡、秦国、韩国的入侵呢?从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践踏我国土地,掳掠我国百姓,引水围困我们的鄗城(在今河北柏乡).如今有了骑射的装备,近则可使上党更为有利,远则可报中山国之仇.可是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这岂不是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吗?您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此间,赵武灵王又讲到先辈创业的艰难,开疆拓土的不易.《史记·赵世家》载:“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听罢,公子成幡然醒悟,于是赵武灵王赐给他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史记·赵世家》)

胡服令一出,反对的臣子接踵而来.他们认为还是老办法好,劝阻赵武灵王不要穿上胡服.赵武灵王首先历数上古治理天下之道,给他们讲当今胡服骑射的意义.他说:“我们的祖宗习俗不同,究竟应该仿效哪一种古法呢?历代帝王谁也没有照搬照抄,我们今天可遵循哪一种呢?伏羲神农注重教化而不用刑法;黄帝、尧、舜虽使用刑罚,但不残暴.到了夏、商、周三王,他们与时俱进,来制定法度,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礼制.法规政令都从实际出发,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礼制不必千篇一律,只要有利于国家,无须效法古代.圣人的兴起虽然没有沿袭老路,却能统一天下.夏朝、商朝并未改变礼制,也不是终于灭亡了吗?可见,违背古制无可厚非,遵循旧礼也不见得可取.”

赵武灵王又从服饰和礼仪方面给他们讲治国之道.他说:“如果认为服装奇特,人的心志就,那么邹、鲁(均在今山东)一带就不会有行为高尚的人了;如果说习俗怪异的地方百姓都轻率,那么吴、越一带也就不会有聪明才智的人了.圣人认为量体裁衣‘谓之服’,办事方便‘谓之礼’,只要有利于身体就可以叫作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称为礼法.进退的礼节,衣服的款式,都是为了平民百姓有所遵循,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平民总是和流俗相伴,贤人却是同变革一道.”最后,赵武灵王用引用谚语说:“‘按照书本赶车的人,不会摸透马的性情,用古法来约束今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用古代的学说,不可能治理今世.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啊!”于是,他们穿起胡服,招募士兵,练习骑射.

四、赵武灵王在今呼和浩特地区设置骑兵训练基地

 赵武灵王所具有的民族观念是非常超前的.他认为,中原的仁义道德,不能在戎狄之地行之有效,胡服骑射才能获得林胡、楼烦的认同.于是赵武灵王改革赵国的传统军事编制,招募林胡、楼烦大量骑兵,把赵国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原阳,设置为骑兵训练基地.

  《战国策》中,“王破原阳”这句古语,古籍中没有较多的释义,有的专家注释“属云中”.我认为,原阳历史悠久,是先秦古城,并且是赵国较早建筑的城池,遗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大黑河南岸.大黑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源出阴山的大青山,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到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约260公里.大黑河中上游古称荒干水,下游古称芒干水.《水经注》:“又有荒干水出塞外,南迳钟山,山即阴山.”公元前400年以后,赵武侯在林胡之地的阴山、黄河、云中、盛乐地域大兴土木,修长城、建云中,同时也筑起了原阳城.西汉初年,原阳为云中郡原阳县.清代学者段长基编纂的《历代疆域表》中认为,呼和浩特市的原阳故城是战国时期赵邑.原阳故城在成乐故城东北三十多公里处.

  云中、原阳,和晋文公重耳奔狄的盛乐,在春秋时期都是戎狄之地,位于晋国北部.这些地方与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汉书·地理志》记载:“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地.”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都能对应证明,云中、原阳、定襄盛乐,在春秋时期为北狄所居.后来,有一个无终之国.公元前569年,无终国的国君派使者到晋国媾和.《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以请和戎.”对无终国的国君派使者,请求晋国和各部戎人媾和这一记载,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认为,无终应在云中、代郡.按照这样的解释,春秋时期云中、原阳、盛乐在无终国境内.无终国之后,晋国北部有个戎狄酋长国,这个国家是由阴山以南的戎狄所建立.按《史记》的说法,代国为子姓国家.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朝旧都周围地区,分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其后子孙以戎为姓,史称戎姓正宗.

  史书记载中认为,代国将是赵世家丰衣足食之地.《史记·赵世家》:“简子曰:‘帝赐我二笥皆有副,何也?’当道者曰:‘主君之子将克二国于翟,皆子姓也.’”因为代国国民都是前辈的子孙,所以是子姓.我国历史上有多种上古姓氏考略的书籍,如唐有《元和姓纂》,此书一直传承至今.“二笥皆有副”的意思就是两个盛饭的竹器都有饭.

  到了战国时期,代国依然延续.有的专家认为代国是被晋国战胜的赤狄余部与北戎部族组合形成,自号代戎.还有的专家认为代国由远古山戎建立,这个山戎部落称为代戎.春秋时期,赤狄人因爱穿红色衣服而得名,白狄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代国的都城在今山西大同东,《水经注》:“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于代为西北也.”这个代国应当是以代地的戎狄为盟主,联合了北方多个游牧部落所建立的国家.代国的领地势力范围应有今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直至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东南部一带.《史记》中的“代马胡犬”当属这一地域.所以有代国是赵世家丰衣足食之地之说.

  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母亲是翟族,并且原是翟人的婢女.赵襄子的母亲被翟族的主人赠送到赵鞅家,生下赵毋恤,即赵襄子.赵毋恤继位后,越过句注山,击败代国.襄主毋恤并戎取代,逼近北方游牧民族胡人和貉人居住的地方.

  赵襄子继位赵世家,已进入战国时代,北方的戎狄多被称作林胡、楼烦,或胡貉.貉又同貊.这些北方民族分布在秦国、晋国和燕国的北方,纵横两千里.林胡、楼烦,或胡貉,他们和无终国、代国大体分布于一个相连的地域.赵世家和秦国都是舜赐姓嬴氏,他们的先祖、先辈一直与戎狄有深远的交往.三家分晋后,晋国灭亡,赵世家成为与戎狄为邻的国家. 

  赵世家所分晋国之地,靠近戎狄的代国、赵国屡次遭受掠夺.《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地边胡,数被寇.”当时,晋国的北部已经全是赵世家的封地,和戎狄交界,这里的人崇尚强直、好胜,以扶弱抑强为己任,慷慨悲歌,盛行豪侠风气,所以春秋时期的诸侯们都惧其剽悍.到了战国时代,就越发变本加厉.《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僄悍.”

  赵毋恤的父亲赵鞅与代国和好,把女儿嫁给代王.可是代国的戎狄民众经常入侵赵地的边境.代王虽然是赵毋恤的姐夫,可是因为他管不住寇边之事,赵毋恤心中非常恼怒.赵鞅去世以后,赵襄子干脆发兵平定代地.《史记·赵世家》:“遂兴兵平代地.”平定代地以后,云中、原阳,和晋文公重耳奔狄的盛乐,成为赵国的边境之地.

  中国有句古老的俗话,叫作走胡地,随胡礼.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总结历史经验后,认为中原的礼教,不适合北方民族地区,在游牧民族中,和他们讲中原的仁义道德,他们不可接受,必须改变风俗.所以赵武灵王认为,举国胡服骑射,才能得到林胡、楼烦的认同.于是,赵武灵王撤销原阳军队的旧编制,即步兵编制,建立骑兵部队,并把原阳作为训练骑射的基地,“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战国策·卷六》)

  可是固守赵国传统思想的群臣代表牛赞引经据典来劝阻武灵王.牛赞进谏说:“国家有固定的法令,军队有长久不变的准则.改变法令,国家就会混乱.失去准则,军队就会削弱.如今君王撤销原阳的军队的编制,建立骑兵,把原阳作为训练的基地.这是改变法令并抛弃准则的做法.只有熟悉他们原来兵器装备的将士才能轻敌敢战,对战术感到方便的人,难事也会觉得很容易.如今民众对已经掌握的战术本来便于使用,而君王却改变了它,这是损害君王声誉并削弱国家力量的做法.所以利益不到百倍,不能改变风俗.功效不能增加十倍,就不更换原来的战术.如今君王撤散原来军队的编制,而奉行骑马射箭,臣下害怕它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

  武灵王说:“古今不同,北方和中原应当改换战术.阴阳变化,规律不同,四时推移,各有所宜.所以贤明的人观察时俗而不被时俗所牵制,制定战术而不被战术所制约.您只知道官府的法令,却不知道改换战术的利益;您只知道兵器的用途,却不知道天时、人事变化中所适宜采取的措施.所以,凡是不适合作战的兵器,不便于行事的教化,都可以改变.从前,先君襄主的边境与代国接壤,就在边境筑城,表示封疆的范围,名叫无穷之门.这是用来昭示后代,希望我们开疆拓土.如今厚重的铠甲,长长的兵器,是不能越过险要的地形,单纯仁义道德是不能使人臣服.我说,讲信用不能抛弃功利,聪明人不会抛弃机会.如今您以官府的法令,扰乱寡人的胡服骑射,这是您所不知道的.”

  牛赞听完赵武灵王所讲的道理,再一次拜见武灵王,叩头至地良久,说:“臣下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武灵王于是就让他穿上胡服,率领骑兵,越过坚固的要塞、险地,到达榆中,开拓了千里疆土.

  二十年,即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往西巡视胡人地区,到达榆中(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林胡王献马.这里的林胡紧邻强秦,并且秦国早已进入林胡之地,相对距离赵国远一些.林胡王向赵武灵王进献马匹,说明林胡愿与赵国结盟友好,联合对付秦国.这不仅是赵国的意愿,也是林胡所盼望的.赵武灵王这次巡视林胡,应当说是先有使者出使林胡有所约定,所以赵武灵王受到林胡王的欢迎.也证明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与胡人外交方面开局很好.赵武灵王让代相赵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骑兵.《史记·赵世家》:“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史记》多种译本翻译“致其兵”为招募胡地骑兵.胡地骑兵成为赵国重要的作战力量.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统率三军,战车、骑兵、胡地与代地的士兵一齐出动,进攻中山国.中山国献出四城求和.

五、赵武灵王筑成乐城

  赵武灵王,远交近攻,北方与游牧民族林胡、楼烦结盟,近攻心腹之患中山.从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297年,历经8年,胡服骑射为推进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融合,建立了功绩.当赵武灵王实现了祖宗的梦想后,在盛乐的石卢修筑了成乐城.他以成乐这座城池,告慰在这里生活过的先祖赵衰、先祖母叔隗,以及赵盾、简襄二主等.

 《史记·赵世家》:“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云中地域成为胡服骑射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史记·匈奴列传》《史记·赵世家》关于赵武灵王开疆拓土的两处记载基本一致,文字略有不同.

  赵武灵王在云中城约40公里处筑城.城址选在石卢,即盛乐遗址战国文化遗存的南区.此处为山川要塞之地.

  关于石卢,在前面的章节里讲过.发源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部山脉的宝贝河,水流将要出山的时候,这里是其流经的最窄之处.两岸岩壁陡峭,形如咽喉,故名石卢,俗名石咀子.石卢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石卢筑起的这座城池命名为成乐,当时是赵国云中郡的一座城池.成乐是什么含义呢?推想是赵武灵王用他的先祖赵衰,即赵成子的成,命名为成乐城.自有简、襄之梦以来,共历经七代人、二百多年的奋斗,到赵武灵王才把梦想实现.乐,即快乐.快乐是人类获得成功以后的一种心境,即“成乐”,乐于成功.也相近于《史记·乐书》:“乐,乐其所自生.”这就是成乐的内涵.

  石卢这个地方,至今保留其乳名,即石咀子.上溯赵国的历史,赵衰跟随重耳奔狄,害怕国内追杀,一直居住在这里.重耳在这里用青铜佩剑祭祀祖宗,经过两千六百多年,到公元1986年这把剑铭文为“耳铸公剑”在这里出土.重耳奔狄12年,赵衰是随从中的五贤之一.二人在狄,都娶赤狄女子为妻.重耳和赵衰一行离开狄国继续逃亡,而他们的狄妻和孩子们继续生活在狄国.重耳即位晋文公,狄君送回他的狄妻季隗,而把两个儿子留在狄国.赵衰和狄妻叔隗生下赵盾,赵盾在狄国又生下赵朔.所以,石卢是赵世家先祖和先祖母居住过的地方.

  赵武灵王视石卢为神圣的地方.当赵武灵王在此告慰他们的英灵时,当实现了简襄二主拥有胡狄之地的梦想时,在石卢筑城,命名成乐,这是赵武灵王成就胡服骑射的大业后,最能释放其胸臆的一个用词.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遗址出土的许多战国时期的文物中,有一种卷云纹瓦当,就是成乐城的瓦当.在这座古城遗址东侧,先后发掘出很多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石器、钱币等大量器物.

  秦统一六国后,这里继续置成乐县.西汉在成乐置定襄郡.拓跋鲜卑驻牧后,改为盛乐.公元386年,北魏诞生,建都于此.

  赵武灵王在云中原来的原阳城筑骑邑,作为训练骑兵的教场.清代学者段长基的《历代疆域表》中,记载原阳故城在成乐故城东北三十多公里处.

  赵武灵王经常左衽界乘,巡游胡地.当他登临阴山长城时,可鸟瞰旌旗猎猎的骑邑,可瞭望云中的楼台城郭,可眺望云蒸霞蔚的成乐.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古城旁的宝贝河,古称金河.据县志记载,“金河暖气濛然,云飞彩虹,重叠烂漫”,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濛泽玉虹”.

  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巡视新占领的土地,经过代地,往西在西河(晋陕之间的黄河段)与楼烦王相会,他通过楼烦王招募胡人的骑兵.赵武灵王与楼烦王相会,和会见林胡王一样,应当也是事先有约.《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这里的“致其兵”,和代相赵固主管胡地,招募林胡骑兵一样,即招募楼烦的骑兵.楼烦王和林胡王一样,都是同意赵武灵王招募骑兵,与赵国结盟抗秦.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土的著名的匈奴王冠,专家认为是楼烦王冠.

  赵武灵王要想通过胡地袭击秦国,必须要与林胡、楼烦结盟友好.公元前306年,他已与林胡王结盟,这次出行,实质是和楼烦结盟.结盟林胡、楼烦抗秦,这是赵武灵王早已形成的战略思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攻灭中山后,与林胡未动干戈,却能把领地扩张到云中、九原,有力地证明胡服骑射不仅在军事上获得成功,在外交上也获得成功.同时胡服骑射为赵国借用胡地,并联合林胡共同抗秦铺平了道路.

六、赵武灵王开通了古老的“丝绸之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结盟林胡、楼烦,形成三王共识;筑起从代地到阴山,至高阙的长城,防卫功能长达千里;设置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使赵国北方的行政建制确立,并成为扼据通往胡地的要冲.赵武灵王即位,构筑前辈的梦想,强军强国大见成效.赵国的通商道路可通往大西北广阔的大漠草原,北达贝加尔湖,西至昆仑山.赵国成为对北方贸易往来最要的口岸.中原五国不受秦国对函谷关的封锁,可以通过赵国的口岸,和北方胡人、西方胡人通商贸易.赵武灵王开通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可以用中原物产和胡人做交易,使名贵天下的代马胡犬、昆山之玉,唯有赵国拥有.这条“丝路”经过阴山以南的云中、盛乐,向遥远的大漠草原延伸.

  当初,东周洛阳人苏秦从中原各国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贸易为切入点,向七国诸侯纵论天下.苏秦到赵国首先大谈燕国的毛毡、皮衣、狗马,齐国的鱼盐,楚国的橘柚……对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说:“山东(崤山以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强大的.”赵国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苏秦又将赵国和赵国北部的燕国比较,赵国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而弱小的燕国,并不值得赵国和其他国家害怕.他说:“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

  苏秦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知道各诸侯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苏秦说:“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使韩、魏、齐、楚、燕、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苏秦最后说:“假如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赵王肃侯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肃侯为苏秦装饰车子100辆,载上黄金1 000镒,白璧100双,绸缎1 000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都愿意听从苏秦的安排.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悠久的马文化传统.赵国的先祖造父,获得盗骊、骅骝、绿耳等名马,献给周穆王,穆王让他赶车,到西方去巡视,会见了西王母.造父的后代赵襄子留下了《心不在马》的寓言故事,使人从中知道赵襄子后来一定是一个出色的驭手.

  赵武灵王即位,深谋远虑,远远超越说士之见.他以胡服骑射的大略,不仅铺平了联合楼烦、林胡一致抗秦的道路,也为赵国和诸侯各国与胡人通关贸易创造了比前人更优越的条件.公元前296年,惠文王三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赵主父)为了便利于新扩地域,修通起于灵寿(在今河北太行山恒山山脉)通往代地的道路,这样可以顺畅到达云中.《史记·赵世家》:“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今天的内蒙古是这条远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往北经阴山白道至北海(贝加尔湖),可与匈奴贸易往来,是代马胡犬的输入通道.往西北经黄河河套,或九原或高阙进入西伯利亚输出织锦,往西沿黄河上游,即今天的110国道至青海格尔木,应为昆山之玉的输入通道.

  战国时期的经济非常繁荣.荀子《王制篇》中记载了当时贸易流通的情形.荀子《王制篇》:“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这条远古的“丝绸之路”,不仅可以使赵国首先获得代马胡犬、昆山之玉这三宝,也促进了胡人与中原的贸易.当时有很多人追求经商致富,《战国策》中说,经营珠宝,获利百倍.

  战国赵国的“丝绸之路”是当时诸侯国家的说士们谋略天下的重要方面.苏秦死后,他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都学习纵横之术.赵惠文王十六年,秦国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的主要内容是:

  秦赵两国联合,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秦国并非这样,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伐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赵国得到的利益远远比不上秦国.

  信中说:“秦国如果越过句注山,截断常山(恒山)并驻守在那里,仅三百里路就可直达燕国,代马胡犬从此不再东入赵国,昆山之玉也不能运至赵国,这三种宝物也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大王长期攻伐齐国,跟随强秦进攻韩国,祸患必定会达到这种地步.希望您多加考虑.”《史记·赵世家》:“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

  古代军事装备以马为主.战国时期,云代之地的胡马、野马非常珍贵.《战国策》:“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当时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培育出多种良马,具有耐力和野性的强壮,名曰騊駼、驒騱.

  我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读出在战国时期,赵国的北部有一条丝绸之路.我们还可以从考古的成果中证实战国时期确有一条丝绸之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的文物出土,往往会超越了我们已知的认识.20世纪40年代,战国时期用红绿二色纬线结造的大量织锦,在苏联南西伯利亚出土了,出土地点为巴泽雷克墓地.出土文物多种多样,其中丝绸有中国战国凤尾纹刺绣和大量毛丝织品.另有一面中国战国铜镜.当时苏联南西伯利亚出土凤尾纹刺绣的品质,与国内在山西家蚕丝绸遗址发现的一样.中国战国织锦在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的出土,证明中国的丝绸,早在远古,就穿行在大漠草原,已经登上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舞台.

  西汉名臣张骞,汉武帝时,两次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他于从公元前139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公元前114前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两次在西域的时间长达17年.中途曾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张骞出使西域,在政治、商贸、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开通了西汉和西域的洲际通道.司马迁用了一个形象生动,非常富有立体感的词汇,叫作“凿空”.

  《史记》记载,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张骞出使西域,因开通西汉和西域的洲际通道,闻名于世.同时,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得出丝路起源于中国的结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军全国,对国人讲出的许多话,都表达了超越世俗的新观念.如“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他讲的道理,说服力赵国一个又一个名臣.“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获得胡人的认同,与林胡、楼烦结盟友好;筑长城,从代地沿阴山往西修,到高阙建起了关塞和座座城池;开辟与胡地通商贸易的大道,突破了秦国封锁.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是开疆拓土,也促进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开通的中国与北方和西北民族地区通商贸易的道路,穿越林胡、楼烦、北狄等游牧民族之地,在当时来说,应当是一条文化认同、民族包容的草原丝路.草原丝路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来说,其历史意义,不也是功在千秋吗!

  赵武灵王年少即位,约十五岁左右,公元前299年,他刚刚四十出头,传位与儿子为赵惠文王,自己为主父.《史记·赵世家》:“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没有觉察.不久,他对这位使者体态伟岸,气度非凡,不像人臣的模样而发生怀疑,立即派人追赶.可是主父早已飞马奔出了秦国的关口.

  赵主父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与秦国决一雌雄,不仅形成了超世的思想,同时也具有超人的行为.赵主父此行,如同进入虎穴走了一遭,这真是千古传奇,不愧为一位英雄的国王.

  赵主父胡服骑射,这本来就要有更大的作为,结果四年后,即公元295年不幸辞世.他的去世,司马迁留下“岂不痛乎”的感叹.

七、结语

  赵世家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代.赵的祖宗为殷帝大戊当驭手.到造父这一代,善于训调良马,成为周穆王的宠臣.周穆王于公元前976年即位西周国王.《史记·赵世家》:“缪(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 后来,经专家研究考证,得出了西方在西周就早有通商道路的结论.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穆王是个大游历家,相传曾到过昆仑山西王母国.一个天子不会冒险远游,当时西方早有通商的道路.” 造父作战英勇,于是穆王将赵城赏赐给造父.至此,造父就以赐邑赵作为自己的姓氏.史书记载,黄帝发明了养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淳化鸟兽虫蛾……”中国位于南亚,适于养蚕.所以中国的丝路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世界史上看,从西域即中亚、东亚西部,到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路线.中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方区段.

  远古中国居住着不同文化系统的民族,蛮夷戎狄居住在中国的四方.远古戎狄分布在辽阔的西方和北方,往西到达黄河中上游流域,往北到达幽陵(在今蒙古国).帝尧划定九州疆界,方圆5 000里.把都城附近划为甸服,每500里一服,一直规划到2 500里的荒服.《尚书·禹贡》:“戎狄远在荒服.”西周时,今天的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的西部、北部,山西、河北绝大部分都是戎狄的居住地.所以,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沿线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的结晶.

  古诗中的古道,往往和战争烽火相联系.“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悠悠古道,不完全是《兵车行》,应当是车辚辚,马萧萧,再加上驼铃声声.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开通的丝绸之路,史称白道、阴山道、云中道、定襄道、金河道……是秦汉和隋唐与北方民族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与远古时的西戎、北狄,西汉时的乌孙、匈奴,东汉时的匈奴、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鲜卑、高车、柔然,隋唐时的突厥、契丹等息息相关.

  呼和浩特古道文化与商贸文化并存.契丹南越长城,北绝大漠,在我们这里置丰州.经历辽、金、元三朝的丰州古城,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是一座农、牧、工商繁华的城市.

  一曲《走西口》承载着明清的人文历史.明清时期,山西、河北到口外逃荒经商的人很多,呼和浩特地区是他们的首先之地,他们走出了一条著名的“西口路”.其实“西口路”就是战国丝路的起点.大盛魁是清代山西商人对蒙贸易最大的商号,员工六七千、骆驼两万头.大盛魁总号曾经设在我们呼和浩特的归化城.大盛魁商业驼队所到达的地方,近处是喀尔喀蒙古四大部,远处有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直到莫斯科.晋商大盛魁,以及茶道、驼道,与呼和浩特有密切的关系,是呼和浩特传统商业文化一笔很大遗产.

  历史悠久的呼和浩特,古代各民族创造了农耕和游牧结合部多姿多彩的文明.同时也创建了与此相关的城市文化.建城2400多年的云中郡城,胡服骑射的原阳城,北魏建都的盛乐城,至今白塔耸立的丰州城,小部梨园如上国的归化城,晨钟暮鼓的绥远城,这些不同年代、距离相近的古城,城与城脉始终相连,始终传承着雁门紫塞之外历史名城的美誉,也永远能让我触摸到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文明历史.建设一带一路的今天,更闪耀着城市的人文光辉.

  公元1986年,一把春秋时期,铭文“耳铸公剑”的青铜短剑在盛乐(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古城旁出土,考证这把剑,是重耳在盛乐祭祀祖宗的瘗葬之物.阅读远古著作,对照出土文物,我认为,“耳铸公剑”的出土,拓展了春秋史的空间.这四个字,它填补了关于春秋北狄记载的很多空白.

  专家考证,盛乐古城不仅存有春秋时期的城垣,还出土了很多具有春秋时期晋文化元素的瓦当、陶器和青铜器.我认为,重耳、赵衰一行奔狄,所居住的地方,是“耳铸公剑”出土的地方——盛乐.推论盛乐是当时狄国的行宫.

  从重耳的奔狄之道,到战国的丝路、历代的茶道、驼道、西口路,不仅促进了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它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春秋)孔子,编定.尚书[M].中华书局,2009.

[2](春秋)孔子删定.诗经[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春秋)左丘明.国语[M].中华书局,2013.

[4](春秋)左丘明.左传[M].贵州人民 出版社·1992.张燕瑾.文白对照全译左传[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5](战国)竹书纪年[M].方诗铭,王修龄,校注.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战国、西汉)山海经[M].西苑出版社,2010.

[7](先秦)逸周书[EB/OL].电子书

[8](西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1959年版《史记·注》).(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1959年版《史记·注》).(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1959年版《史记·注》).

[9](西汉)刘向,辑录.战国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宋)鮑彪,注.(元)吴师道,校注,宁镇疆,杨德乾,校点.

[10](东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007.

[1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12](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电子书).

[13](三国·吴)韦昭.国语注[M].中华书局,2009.

[1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 中华书局,1965.

[15](北齐)魏收.魏书[M].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

[16](唐)李延寿.北史[M].中华书局,1974.

[17](唐)李百药.北齐书[M].中华书局,1972.

[18](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M].改革出版社,1991.

[19](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0](元)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2000.

[21](清)王国维.观堂林集卷第十三·鬼方昆夷猃狁考(下载原书手写影印本).

[2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人民出版社,1949.

[23]马长寿.匈奴与北狄[M].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62.

[24]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5]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64.

【 综合参考文献 】

[1]北大哲学教研室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红旗出版社编辑部.政治经济学[M].红旗出版社,1983.

[3]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1954.

[4]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人民出版社,1963.

[5]以群主.文学的基本原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6]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7]林庚,冯沅君.中国古代诗歌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8]马大正,华立.古代中国的北部边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9]内蒙古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

[10]林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11]曹永年.内蒙古通史[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综上而言: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胡服骑射和丝绸之路方面的丝绸之路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每期一星:胡玮炜:骑行改变城市未来
文 本刊记者 潘树琼 杨洋不掉链子、不用充气、扫码解锁、用完即走,当这样一款造型时尚、颜色靓丽且骑停便捷的自行车就在你眼前,而你恰好要去一公里外办事,无疑骑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交通拥.

摩拜教主胡玮炜:骑行改变城市
文/卢谦 马琍对比许多创业公司前期借各种噱头进行宣传,摩拜单车创始人、总裁胡玮炜确实显得低调、内敛许多 谈及摩拜单车,她并不急于宣扬 胡玮炜尽量避免过早的给它贴上标签,以免招惹太多非议 &ldq.

丝路话语古丝绸之路上中国和波斯的文明交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 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 公元前6 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 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

丝绸之路上的壮美诗行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汉唐古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1987年,正逢丝绸之路开创2100周年,西安市政府在唐开远门遗址上建了一座气势宏大的群雕 群雕重现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