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语文教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语文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该文是语文教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传统文化和大学语文教学和创新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和投稿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 弭良满

(辽宁学院 基础部,辽宁大连116036)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改革传统大学语文的讲授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增强文化底蕴,感受母语的魅力,编写并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院校大学语文教材,成为当务之急.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非专业性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模式;阅读经典;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5-0167-06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5.024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人民学院把它设置为非专业类的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情商、美好的道德水准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是育人,大学语文定位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范畴,落实在人文精神教育层面,体现出它自身的知识性、人文性、丰富性和综合性的独有特质.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要想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创新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是做好情境教学,抓住特色,让学生感知.比如在教《诗经·蒹葭》[1]时,通过视频影像,播放名家名曲,用视觉听觉体验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入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芦苇茂盛,露水还没有干,秋虫鸣叫的河边.让学生自己感受,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像文中的我一样,像文中的诗人一样,在想美好的生活愿望,在寻觅访求的意中人,体会追求美好事物的艰辛;体会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体会深秋的早晨的凄凉和朦胧之美;感悟主人公苦苦追寻,反反复复寻找的心情.尽管往返多次,意中人好像在河水的沙滩上,好像在河的岸边,好像在河水中心的小洲上.无论是找没找到,整个过程给人一种若即若离,时隐时现,扑朔迷离之感,给人一种含蓄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讨论,提出问题,对场景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塑造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加以概括.场景:渺远迷茫、缠绵感伤、若隐若现;抒情主人公:迷茫、略带忧郁、对爱执著.上述内容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试分析.例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宛在水中沚”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分析主人公为何忧伤,在文中哪些诗句能体现诗人忧伤的原因?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的追求,不惜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表现苦闷伤感忧郁.分析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描写体现了什么特色?诗中反复三次描写河边茂盛的芦苇,用的是重章叠句,既表现了韵律之美,又烘托了深秋的季节孤寂空廖的氛围,也衬托出主人公身处的自然情境,内心非常惆怅.秋晨的露水还没有干,展现早晨露水已经变为白霜后很快化为滴滴水迹,说明黎明之前,太阳还没有出,主人公起得早,已经来到河边很久了.

总之,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银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表现了人物抑郁、伤感的情怀.然后,通过拓展延伸,比较《关雎》与《蒹葭》的手法上的不同.从情感的韵味到艺术方法,自然理出《蒹葭》的艺术特色.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绘一幅深秋的早晨的河边的图画,不但表达了文中的我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且表露了主人公内心孤独惆怅的情怀.同创作者的立意构思的情愫和谐统一.把外景和人物的内在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朗读、观景、提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整个过程,一方面学习和掌握了艺术技巧;另一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由表及里,感受我国经典诗歌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揣摩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通过音乐的播放、图片的显示、视频的影像,再进一步的分析了解,经过小组深入的讨论,再总结评议,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地做到了教有所成、学有所得,让学生受到《风》、《雅》、《颂》的艺术熏陶,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

弭良满 / 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

弭良满 / 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

  二是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声音和画面形式,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代的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不是一本书、一篇教材、一个人讲,一群学生听.知识的传递、素养的培养,不能单一地靠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这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了,也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学生的需求是第一的,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就应该围绕教学内容,采取多方法多角度来完成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们在制作《李将军列传》[2]的课件时,就考虑,怎样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听又能看,然后通过文章的分析欣赏,让学生全面了解李广屡建奇功,却备受排挤,白首未得封侯的命运.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用声音和画面增强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性认识.向学生形象地展示课堂教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大学语文课堂所传授的语言文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声音、图像具体可感,直观表现李将军的精于骑射、胆识过人、武艺超群.

在讲授《春江花月夜》时,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把《春江花月夜》搬到舞台上.集朗诵、舞蹈、音乐和背景视频为一体.由一男生和一女生担任朗诵,融合学生的舞蹈、音乐和背景视频,其余同学欣赏.学生们用视觉感受舞蹈、背景、视频所带来的《春江花月夜》之美;用听觉感受朗诵和音乐所带来的《春江花月夜》的神韵和节奏,学生在熟悉诗歌内容基础上,用朗诵表达、用舞蹈体验、用音乐领会.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睛、动耳朵的能力,既培养了他们学习的综合能力又全面提高了他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切实感受《春江花月夜》由关照人生进而抒写思乡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美满人生的憧憬.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纹”,描写思妇怀旧;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叶摇情满江树”,表现思妇思念亲人早日回家,企盼和亲人团聚,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心情.通过实际展演,学生着实体会到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体会到诗中尽管不无人生的伤感,然而悠悠惆怅之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明月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慕.这些都启迪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美.

  三是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大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随时向学生提问,启发引导学生,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一环扣一环地深刻思考,学有所得,从而实现教学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在讲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思路开阔、想象奇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强化学生对想象描写的领悟.掌握庄子散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创作方法.庄子采用大量的夸张手法,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说明哲理的寓言故事,善于譬喻,想象奇特.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寓言故事.在《逍遥游》[3]一文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种表达就是夸张.庄子通过这种夸张表达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这里无不渗透着“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使学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讲授《春江花月夜》[4]时,围绕作品深远浩大和缠绵悱恻方面设计问题: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不胜”二字表达了思妇什么感情?怎么理解“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前赤壁赋》[5]结构设计独具匠心,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内容结构是关键.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画面显示,体会作者如何在夜晚描绘出赤壁的景色;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怀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一段,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热烈地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段不但描写了夜晚游赤壁所看到的美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且作者也是想借此迷人的夜色“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山水之间,驾着一叶小船,任意飘荡,自由来往,像是抛开了人世间的烦恼,也没什么可以牵挂的,好像变成了神仙,正飞临仙境.在欣赏美好景色之余,也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被贬之苦,想放下所有,回归自然的豁达心情.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就为引起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讨论第二段,可向学生进一步设问,作者的苦闷心情这时完全抛掉了吗?回答没有,为什么呢?讨论中学生指出“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时的作者被排挤、被压抑的心情仍然没有摆脱掉,是借箫声来表达自己郁闷的心情.接着提问,那么作者怎样才能脱离烦闷呢?学生自然导入下文,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讨论.作者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联想到当年一世英雄的曹操,曾经“困于周郎”,“破荆州,下江陵”,现在又在哪里呢,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我眼前这点纠结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是回到自然之乐中来吧,“侣鱼虾而友麋鹿”,对人生、对宇宙发出了感叹,人生很是渺小、又很短暂,不如抛开烦恼,不要患得患失.敞开胸怀,回到自然之乐中来.按照作者结构思路,可继续进一步向学生发问:作者苦闷的情怀最后抛弃了吗?从哪里找答案?学生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更进一步地讨论、归纳、得出评论,从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中寻找答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论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石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终于从老庄道家哲学思想中找到了出路,所以自己释怀了.学生们既悟到了深刻的哲理,又掌握了作者奇妙的想象与构思,为此后自己写文章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涵养文化气质

  普通高校非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影响,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大学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从时间上看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起个引领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文学而言浩如烟海,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求知欲的.怎么办?功夫在课外,课堂教学只能是选经典,选重点,局限精学,受时间和环境所限,尤其受课时所限、专业所限,时间少,学生还要学,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学.经典作品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导引学生课外广泛涉猎.

例如学习《诗经·蒹葭》,就应告诉学生,《诗经》可分为《风》、《雅》、《颂》共三百零五篇;学习《论语十二则》,就应告诉学生课外多读读《论语》;学习《逍遥游》,应该让学生研读一下《庄子》;学习《报任安书》,让学生读一读《史记》,学习《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读《唐诗三百首》.凡此种种,应该以点带面.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上下五千年,不能满足于课堂的教,要放眼课外学.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还需加强改革、创新.由于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普遍是应试教育,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学学四书五经,至于潜心钻研就更谈不上了.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如何引导学生学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他们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给我们大学语文教学的确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原有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创新的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就把《论语》[6]的相关章节搬到舞台上,以情景剧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排练和演出,参与朗诵,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道德、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同孔子的言论所表达的仁学思想相比照,使学生真正领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懂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人先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用儒家思想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传承和发扬.通过舞台情景剧再现鲜活的人生,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美展现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学生由一个具体可感的认知,到懂得“爱人”、“尊重人”.在家孝敬父母,即是孔子倡导的“仁”、“忠”、“恕”的客观体现.

学生通过情景剧扮演的不同角色,从亲情的角度,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懂得和谐相处,懂得“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真正做到弘扬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于建立同学之间的友善关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此一来,学生们认识提高了,学习经典作品的兴趣也浓了,主动到图书馆、书店借书、买书、看书的人就多起来了.

三、诵读古诗词,感受母语文化的绚丽多彩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教师一言堂、一人读.在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张扬青春的个性.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有限,但可以精讲多练,教师的作用就是“导”和“启”,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可以分小组朗读,每四到五人一组,每一个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朗读,朗读过程由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定,选择朗诵好的同学,在班级里的课堂上代表小组朗读,教师可现场评价打分,学生踊跃参加,争先恐后.在班级朗诵好的,可选拔到系里、学院里参加朗诵古诗词大赛,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比赛链接,学校比赛获奖的,进一步可推荐到省一级或国家一级的比赛.这样教,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比满堂灌效果好多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文化素质提高了,道德水平也提升了,表达能力进步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

四、编写适应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新教材是学务之急

  我们都知道,大学语文教材是关键.要想让非专业学生学好大学语文,要想让学生重视这门公共基础课,必须改变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要编写出适合非专业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新教材,也就是说要适合学生学习实情,适合学校办学的实情,适合日益飞速发展的国情.因为我们教学者,也是教育者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希望,要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想改革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而新模式的创造,它的基础来自于创新教材本身.选择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适应本院校学生特点的,都是可以考虑的.国外一些经典作品,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既能做到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又能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诚然,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外国文化为辅.让学生共同汲取人类文明的营养,滋补我们学生的心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没有符合院校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因此,编写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势在必行.院校的学生特点是能“武”,但也要能“文”.选入一些经典篇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诚信品德、责任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上岗之后,真正能做到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亲民爱民.坚守自己道德底线的同时,又能坚守自己的法律底线.让我们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

[2]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任思源.庄子彩图全解详注[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4]张玲燕,程惠范.大学语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梦生.古文观止译注[M].史良昭,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杨伯峻,译注.论语集注[M].中华书局,1980.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传统文化和大学语文教学和创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文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文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摘 要】本文论述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提出深度挖掘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借助古文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创新语文教育课外手段……路径,认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熏陶、锤炼而来的文化精粹 传承至今的许多优秀文化对于我国现今的学习、工作、生活动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之.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现代化创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在分析翻转课堂特征及其优势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模式在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在当前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下,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语文教学在当前的教学现状逐渐不满足要求,人们很难静下心去阅读学习 因此大学语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