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用语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考察相关论文范例

主题:用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考察,该文是用语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网络用语和词性变化考察和词性类论文范文例文.

用语论文参考文献:

用语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营销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

刘红云

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网民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其中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不可忽视.网络语言通过多种方式形成词性变化,这些词性变化带来一些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语言的词性变化现象.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词性变化 分类 效果

一、引言

词性是指某一类词所共有的语能,它是对该类词内部的每一个词而言的[1].一个词的词性不是固定的,可能随着时间不断发展.词性变化有时是通过词类活用实现的,词类活用能使词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和一种新的词性,只是这种意义和词性都是临时的.但是,如果某个词的词类活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使用,并且使用频率越来越大,人们就会逐渐掌握它的词义.明确了它的词性,即使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人们也会想到这种词和词性,这时,新的词义和新的词性就会被固定.这样,一个词在原有词性的基础上就又产生了新的词性.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网络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反映了人们对当前发生的事件的认识及情感评判,反映了大众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因此,网络语言表现出突破传统、不断创新的特点.

网络语言为汉语研究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人们发表大量研究网络语言的文章,其中有许多是关于网络语言语法变异研究的文章,但其中并没有针对语法变异中词性变化这一方面的具体研究.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3].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网络语言中词性变化这一具体方面进行研究.

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的词性变化跟词类活用不同,本文中的词性变化范围要大于词类活用的概念范围,词性变化包括词类活用和网络用语中词性的固定变化.对此本文中一律使用“词性变化”一词.

二、网络语言词性变化分类

(一)谐音形成词性变化

谐音形成词性变化主要是指网络用语首先发生词类活用的现象.由于网络用语恰好与现代汉语词汇形成谐音,所以造成现代汉语词汇具有了网络用语活用后的词性,从而形成现代汉语词汇词性的变化.谐音形成的词性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悲剧、喜剧、惨剧”.

“悲剧”一词出现在五四运动以后,最早是指戏剧的一种,传入中国以后有了“不幸的遭遇”义,但是“悲剧”一直都是作为名词使用的,直到近两年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出现,“悲剧”的词性才发生变化.“杯具”[4]最初也是名词,作为网络流行语出现主要有两个来源.“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但句式模板则来自张爱玲,张爱玲有句名言“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最早的仿造版本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可见“杯具”是通过谐音和比喻从“悲剧”演化而来.“杯具”由最初的名词增加了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在使用中多兼具形容词和名词的双重语能.例如:“楼主你杯具了(形容词)”“坐看杯具的诞生(名词)”“诚邀广大杯具过的绿帽男一起商讨惩罚负心女方案(动词)”.“杯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词性变化反作用于“悲剧”,使之具有了动词、形容词的词性,并且使用广泛.

还有一类是方言谐音形成的词形变化.很多方言的读音跟普通话中的词语相似,这些词语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使词性发生变化.如“蓝瘦、香菇”,本来是“难受、想哭”,但是在广西方言中发音类似普通话中的“蓝瘦、香菇”,所以使其词性发生变化.类似的还有“我方了”中的“方”,对应普通话中的“慌”.

(二)缩略形成词性变化

缩略形成词性变化是指由一个短语或词语缩略成一个词,而这个词语和原先固有的词性相比,词性发生了变化.如:“我电话呢”是“我在打电话呢”缩略形成的;“我班去了”是“我上班去了”;“有事电话我”是“有事给我打电话”;“你吗?”是“你用吗?”;“百度一下”是“用百度搜索一下”.这些例子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的词语有的是由动词短语缩略形成(“有事电话我”是“有事给我打电话”的缩略形式);有的是由介词短语缩略形成(“百度一下”是“用百度搜索一下”的缩略形式).像这样的名词活用为动词[5]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1)今天你百度了吗?

(2)有事我再微信你?

除了名词活用为动词外,由缩略形成词性变化的还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有事短我”是由“有事给我发短信”缩略而成的,与例(1)、例(2)不同的是,“有事短我”对动词短语“发短信”中的名词“短信”进行了二次缩略,变成了形容词“短”.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由缩略形成的词性变化.

(三)语素活用形成词性变化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黏着语素是指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1](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分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网络用语中存在着许多黏着语素和自由语素词性变化现象,如:“超给力”“巨头疼”“超无聊”“巨郁闷”中的“超”“巨”等黏着语素作为自由语素在句中充当状语[6],具有副词词性.同时,网络用语中也有一些自由语素词性变化的情况,如:“狂晕”“严重同意”中的“狂”和“严重”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都是形容词,在网络用语中它们却被活用为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狂点赞”“严重怀疑”等.

(四)拟声词形成的词性变化

拟声词[1]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而形成的.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但是一些网络用语却把拟声词活用作副词或是动词(多数作为动词使用).如:

(3)小心老板把你咔嚓了.(炒鱿鱼)

(4)这人嗷嗷地帅了.(非常)

例(3)是拟声词作动词使用,例(4)是拟声词作程度副词使用.拟声词活用具有摹声、摹像的效果,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更能突出人的心理情感.

(五)转喻形成词性变化

转喻[7]是一种修辞方法,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出于某些考虑而不直接提及某一事物,而是选择用相关的话语来表达某一意思.如:“我在读罗素”(“罗素”转指“罗素的作品”);“整个城市一片哗然”(“城市”转指“城市的市民”).网络用语中同样也存在大量的由转喻形成的词性变化.如:“说话很克林顿”是指“说话很有克林顿的风格——善于说谎”[8];“很女人”是指“很有女人味”;“他的作品很鲁迅”是指“很有鲁迅作品的风格(犀利、批判)”.网络用语中由转喻形成的词性变化主要是由名词变为形容词.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做人不能太菲律宾”“很牛”“很中国”.

(六)隐喻形成词性变化

隐喻[9]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指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隐喻成立的基础是两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网络中存在许多由隐喻形成词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就几个常见的词语具体分析它们的词性变化.

“菜”.网络用语“你怎么这么菜!”中的“菜”主要作形容词,是“技术不高”义,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菜”只作名词使用,表示一种可食用的农副产品.显然网络词语中的“菜”已经由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经过考证,发现网络用语“菜”是由“菜鸟”而来,“菜鸟”的意思是:某个人刚刚加入某个团队,或接受新的事物,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处在这个过程阶段的人,就叫“菜鸟”.“菜鸟”这一隐喻利用了与“菜”的生长过程的相似性.后来人们在使用“菜鸟”时经常缩略为“菜”表示以下语义:①通常说法:新手或者生手;②对所从事和正在进行的工作不入流,反应痴呆、生疏;③不懂装懂.例句:我这次考得很菜(我这次考得很不好);你很菜(你做事做得不好/你这个人很不好/你笨手笨脚……).

“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雷”只作名词使用,意思是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种云相遇,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在网络语言中,“雷”作为动词使用,如“雷得我外焦里嫩”,这里的“雷”活用为动词也是通过隐喻的方法.网络用语中的“雷”是指“被惊吓到了,或者被震撼了”,这与“雷”云层放电时的自然现象给人的感觉非常相似.后来,网络词语的“雷”引申为对那些离谱得无法接受的事情感到震惊,如同被雷击中的感觉.例如:“雷人语录”“雷人发型”“雷人广告”“好雷人啊,芙蓉姐姐开个唱了”.

此外,网络用语“扁”“黑”也都是隐喻造成词性发生变化.“扁”“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形容词,在网络用语中都作为动词使用.“扁”指“揍或打某人”,“扁”与某物扁平状相似.“黑”最初是由“”缩略而来,通常是指在计算机科学、编程和设计方面具有高度理解力的人.“”指研究智能计算机安全系统的人员.利用公共通讯网路,如互联网和电话系统等,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载入对方系统的人被称为“黑帽”或“”.经过缩略的“黑”字有“污蔑、败坏别人名称”义,这与“黑”这一颜色有相似性.

三、网络语言词性变化的效果

上文总结了五种网络语言词性变化现象.网络语言中的词性变化不仅反映了网友们的思想状况,也使网络语言收到了很好的语用效果.

(一)简明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沟通的方便,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语言形式的最简化,以达到更好地进行交际的目的[10].追求方便快捷的网络语言更是如此.从我们总结的由缩略形成的词性变化的网络语言中可以发现,大量的网络语言之所以会发生词性的变化,归根究底是网友们为了交流方便从而一简再简的产物.词性变化,同时反映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惜时如金、信息浩瀚的网络上,网民们习惯于快速浏览并交换信息,而通过某些词的词性变化,网民们就可以实现简洁明了化的目的.

(二)形象

一些网络用语通过词性变化取得了生动形象的效果.青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教育,把网络作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和平台,表现为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一些网络用语通过词性变化很容易达成这样的效果.如他们通过拟声词的使用以此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你再不说实话,小心我咔嚓你!”除此之外,一些通过转喻、隐喻形成的词性变化词语都能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如:“他的话把我雷得外焦里嫩”“他说的话真是克林顿十足,十句里没一句是真的”.

(三)创新

网民大多为青年人,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诉求,决定了网络用语必须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而网络用语的创新性也体现在词性的变化方面.网民通过各种手段(谐音、缩略、拟声词、隐喻、转喻)来实现词性变化,在某些意义上突破传统,形成新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不仅表现在词性的变化方面,也表现在由于词性变化而衍生出的词语的新的意义方面.如“雷”由原先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演变为表示“被惊吓到了,或者被震撼了”的动词.由此可见,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不仅具有简明性、形象性,而且具有创新性.

四、对网络用语词性变化的思考

(一)网络用语的动词泛化倾向

网络用语词性变化有名词变化为动词、名词变化为形容词、拟声词变化为动词、一些语素变化为副词、形容词变化为动词等,词性变化为副词、形容词或是名词的情况远没有词性变化为动词的情况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网络用语的动词泛化现象.动词泛化跟网民们追求语言的简洁、经济有关,同时也反映出网民的从众心理.当然,这也跟动词短语的缩略特点有关.

(二)网络用语词性变化的前景

我们所说的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主要是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能使词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一种新的词性,只是这种意义和词性都是临时的.某些网络语言的词性变化已经广为人知,逐渐被人们接受(如“扁”);而有些网络语言词性变化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所忘却.总的来说,网络语言的词性变化对语言表达的丰富、自由起着一定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从词性变化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网络语言,把网络语言的词性变化分为六大类:谐音形成词性变化、缩略形成词性变化、语素活用形成词性变化、拟声词形成词性变化、转喻形成词性变化和隐喻形成词性变化.在分析网络语言因词性变化带来的语用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用语词性变化的前景以及动词泛化现象.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吕明臣等.网络语言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郑华清,黄崇珍.从“杯具”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5]李敏.网络语言的语法变异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6]何和平.流行语的修辞规律浅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7).

[7]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8]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

[9]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0]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刘红云 广东广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510000)

此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网络用语和词性变化考察和词性方面的用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用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略论网络群体传播中的社会关系变迁以两类网络群组为个案考察
摘要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社群组织方式 本研究对两个亲身参与的个案进行详细考察,观察到,在传统社会网络化再造的过程中,网络群体在技术上获得了平权的同时,也面临着人际距离带来的压力和潜移默化的商业收编 在群体.

十大网络用语
打call“我要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还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那真是太尴尬了——此处的“打电话”即“打call&r.

网络游戏用语的隐语行话性质
随着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的普及,以及游戏玩家群体的大众化,网络游戏用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自身的生命力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俨然一个小型语言系统 但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互联网行业所开辟出的网络语言并.

非主流网络文艺的审美文化探析以喊麦和社会摇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喊麦”与“社会摇”作为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多重文化杂交的产物,在艺术语言上呈现出“艺术生活化”特征 它们实践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