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骆驼祥子类有关论文如何写 与从关联理论方言汉英翻译中最佳关联的实现以《骆驼祥子》两译本比较为例类论文如何写

主题:骆驼祥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1

从关联理论方言汉英翻译中最佳关联的实现以《骆驼祥子》两译本比较为例,该文是关于骆驼祥子类论文如何写跟《骆驼祥子》和译本比较研究和汉英类论文怎么撰写.

骆驼祥子论文参考文献:

骆驼祥子论文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军事理论论文2000

张芸轩 王晨婕

摘 要:本文结合关联理论,对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中的方言翻译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文中方言词语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探讨如何实现方言汉英翻译中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方言翻译 关联理论 《骆驼祥子》

一、《骆驼祥子》及其英译本

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以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作者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同时使整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老舍本人也认为“……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1]

自1936年《骆驼祥子》问世以来,先后被译成日、英、法、西班牙等26种文字,这部杰作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本文所选取的两个英译本:一是由施晓菁翻译,2001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英对照版本,其中译文准确达意,英文地道流畅,很受读者欢迎;另一个是由被称为“首席翻译家”的葛浩文先生翻译,2005年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的版本[2].本文在阐明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对同一方言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说明译文受众的推理过程对翻译的作用.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它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并提出言语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一项认知活动.“示意—推理”模式指交际者设立一个语言刺激,通过该话语向本人和听众示意(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通过这个刺激的示意作用,听众心理建构起一系列假设,具体说就是指理解该话语的前提,也就是关联理论中提到的“话语语境”.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截然相反的语义,这里的语境指的不仅是上下文语境,而且是语言所处的话语语境——推理该语言所需的(文外)语境信息.[3]

作为近年来具有颇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功用逐渐得到了其他领域的认可,比如翻译学领域.由于关联理论是从能力(competence)而不是从行为(behiour)的角度来看待交际,因此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5](P9)

翻译是传递信息的跨语言交际,而言语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环节中,原文作者向译者发出示意,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之后,译者进入第二个“示意—推理”过程,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将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示意给译文读者.[6](P58)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同时扮演了读者和交际者两个角色,翻译的过程就是两次推理和寻找关联的过程.而翻译的目的就是使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即译入语读者能找到译文与之认知环境间的最佳关联.因此,译者要具有对原文产生多种阐释并根据关联原则从中选出一个最佳译文的能力.

下文将以关联理论为依托,选取分别由美国译者葛浩文和中国译者施晓菁所翻译《骆驼祥子》英译本中的方言译文进行比较,探讨方言汉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最佳关联.

三、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两译本中的方言词语

(一)实词类

1.名词

(1)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可是他们也不敢惹“刺儿头”.(《骆驼祥子·第二十一章》)

He was,in the eyes of the police,a hard nut to crack,someone to be provoked at their peril.(葛浩文,2005:133)

To the police he was a“prickly pear”of the first water and none of them dared provoke him.(施晓菁,2001:467)

儿化是北京方言中极常见的现象,“刺儿头”即“刺头”,义为遇事刁难不好对付的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施晓菁将之译为“仙人掌果”(仙人掌边缘生出的带刺的梨形果实),生动地刻画了喻体“刺头儿”的形象,加上双引号,以示意读者此处运用引申义而非本义,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联想而不感到突兀.葛译则采用俚语套译,将其直接译为英语中有相同意思的俚语“a hard nut to crack”,体现葛浩文本人与译文读者相同语境的优势,令译文读者毫不费力地理解译者和原文作者的意图.因而笔者认为此处葛译更接近最佳关联.

(2)在这里,他觉出点人味儿.(《骆驼祥子·第七章》)

This was the place for him,thanks to them.(葛浩文,2005:42)

At such times he sensed their genuine humanity.(施晓菁,2001:143)

这句话描写的是祥子对雇主曹家的印象.“人味儿”即白话中的“人情味儿”,指的是人和人之间平等、关怀、互助的优良品德.前后的语境是祥子对比曹家与之前的雇主,虽然曹先生给的工钱不多,但曹家人给予他的关怀却使他感到亲切和受体谅,因而他不愿意再上别家去.施晓菁的译文偏直译,保留原文句式,将“人味儿”以名词短语“充满诚意的仁慈”代替.葛浩文考虑到西方读者没有“人味儿”这样的表达,采用意译,改变原文句式,直接传达原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二者都不失为充分考虑译文受众推理过程的准确翻译.

2.动词

(3)“先洗洗!”高妈也想起话来.“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骆驼祥子·第七章》)

“Now wash up!”Gao Ma said,hing regained her voice.

“The master has said nothing,so don’t get ahead of yourself.”(葛浩文,2005:46)

“First get washed!”Gao Ma recovered her voice.“The master hasn’t said anything yet,so don’t be in such a hurry.”(施晓菁,2001:153)

“倒打一瓦”,义同“倒打一耙”.原义是比喻自己做错了反而指责对方.此处语境是祥子拉车时走了神将曹先生摔伤,自己感到非常愧疚而主动请辞,高妈出言阻拦.可见此处“倒打一瓦”是指“在先生发话前擅自做主不干(而造成麻烦)”.由于高妈了解祥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实际上是冲动多过理智的.两位译者都将这一短语译为“操之过急”,很好地抓住了原作者在原语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3.形容词

(4)大家都受了一天的热,红着眼珠,没有好脾气;肚子又饿,更个个急叉白脸.(《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A day’s heat and empty stomachs had pushed the men’s tempers to the boiling point.(葛浩文,2005:111)

Tempers were short after the long, hot day and hunger didn’t improve them.(施晓菁,2001:393)

“急叉白脸”同“急赤白脸”,形容因为着急而脸色不好.相比前文的“没有好脾气”,“急叉白脸”程度更进一步,大家经受着酷热与饥饿的双重煎熬,不仅心里烦闷,而且把焦急体现在了脸上.两位译者都将其译为“temper”“情绪”:葛浩文采用比喻手法,将人们的情绪比作滚烫的水,炎热与饥饿则如同烈火,使人的情绪如滚水般沸腾不定,语言生动而有时代感,可读性强,给译文读者以更好的阅读体验.

4.代词

(5)咱们卖力气吃饭,跟他们打哪门子挂误官司?这话对不对?(《骆驼祥子·第十一章》)

You and I sell our muscle to make a living,and this case involves others,not us.(葛浩文,2005:69)

Why should fellows like us who sell our strength for a living get involved in such a compromising case?(施晓菁,2001:243)

“哪门子”,义为什么,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来由,没有依据.两位译者都译出了原文的意思,即孙侦探劝说祥子,他们只是为人打工,不必掺和进有钱人的官司里,以免最后白白吃亏坐牢.此处施晓菁的译文采用反问的修辞,凸显孙侦探话语中的煽动情绪,更符合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

(二)虚词类

1.拟声词

(6)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门门的哭起来,一点虚伪狡诈也没有的哭了一大阵,把眼泡都哭肿.(《骆驼祥子·第十七章》)

When she returned home,Huniu threw herself down on the bed and sobbed.This time it was not an act——she wept until her eyes were red and puffy.(葛浩文,2005:106)

When Tigress got home,she threw herself on the brick-bed and had a good cry--this wasn’t a put-on act.She wept till her eyes were swollen.(施晓菁,2001:373)

例(6)中虽然常有拟声类词语出现,但真正属于北京方言的只有一个:门门.此处“门门”用来形容虎妞的哭声,是一种低沉、压抑的哭声.[9]由于“门门”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两位译者都采用了意译.葛译浩文为“抽噎,啜泣”,施晓菁省略不译,只将后文的“哭了一大阵”译为“he a good cry”(痛哭一场).此处的语境是虎妞得知嫁了祥子的她再无机会从父亲刘四爷那里得到财产,从此告别富贵生活,而只能跟着祥子在贫穷的大杂院里过日子.平素张扬任性的虎妞体会到了希望破裂的滋味,“门门”的哭声和平时颐指气使的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翻译时不应略去.虎妞为了维持在大杂院众人跟前的体面,是不会当着别人面表现落魄伤心的,因此还应体现哭声的压抑,葛浩文将“sob”译为“抽泣、抽噎”,译者理解了“门门”的含义,但明示过程中并未完整传达出来,失去了原文中“压抑”这层意思.

2.介词

(7)讲好的是可着院子的暖棚,三面挂檐,三面栏杆,三面玻璃窗户.(《骆驼祥子·第十三章》)

He had orders to raise a heated tent that covered the yard,with ees,railings,and glass-inlaid doors on three sides.(葛浩文,2005:82)

They had orders to make a marquee the size of the whole courtyard with ees,balustrades and glass windows on three sides so that it could be heated.(施晓菁,2001:285)

原文对“可着院子”的注释是“与院子的面积一样大小”.作为与原作同语境的作者,施晓菁化动词为名词词组,准确传达出了原作的示意.葛译保留动词词性,但理解出现偏差,将“面积一致”误解、错译为“覆盖”,在翻译的第一轮示意—推理过程中未取得最佳关联.

3.助词(语气词)

(8)老头子棒之呢,别看快七十岁了,真要娶个小媳妇,多了不敢说,我敢保还能弄出两三个小孩来,你爱信不信!(《骆驼祥子·第九章》)

The old fellow’s in great shape for a man in his seventies,and if has a new wife,he could easily father two or three children,believe it or not.(葛浩文,2005:56)

I’m telling you,the old fellow is as strong as an ox for all he’s nearing seventy.If he really married again,I bet you he could get himself at least two or three kids by her,believe it or not.(施晓菁,2001:191)

“之呢”是北京方言词语中特有的语气词后缀,如:“棒之呢”“好之呢”,这里意含嘲讽.葛浩文译本直白忠实,嘲讽意主要由“fellow”一词体现.施晓菁此处用了原文中未出现过的类比修辞,将健壮的老头子比作“牛”,说话者(虎妞)言语间的嘲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熟语类

1.歇后语

(9)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直诚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骆驼祥子·第八章》)

When Gao Ma saw that her advice had fallen on deaf ears,she felt like trying to get him moving with a bit of sarca.But he was too honest to deserve that.“You know what you want,”she said. “The only way to drive a pig up and down an alley is straight ahead.So he it your way.”(葛浩文,2005:50)

Seeing Xiangzi refusing to budge,Gao Ma itched to prod him into action.But she felt awkward about attempting anything,because Xiangzi was such an honest person.She just said,”Well,he it your own way.I suppose it’s better to be straightforward about things.”(施晓菁,2001:173)

一般来说,歇后语归类于口头用语而少见于书面语.实际上,老舍在采用歇后语时也有一定考量,通常选用的是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歇后语,如“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就是运用了北京城特有的建筑——胡同,增加了生活气氛.但面对身处英语国家的译文读者,考虑到其生活经历不同所带来的认知空缺,译者应当如何设置刺激以使达到最佳关联呢?葛译保留了歇后语中的喻体,将“胡同”译作“alley”“小巷”.从译介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值得鼓励的尝试.但对译文读者而言,突然出现的“pig”和“alley”可能令人感到不知所云.而施译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认知空缺,省略了原文的具体意象而保留了原文作者的意图,给了译文读者最大关联的示意,最终使交际的意图成功实现.

(10)“在家呢.你可倒好,就知道有先生,仿佛咱们就谁也不认识谁!连个好儿也不问!你真成,永远是‘客(怯)木匠——一锯(句)’!进来吧!你混得倒好哇?”她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骆驼祥子·第二十二章》)

“Yes,but aren’t you something!You can ask about the master but pretend we don’t know each other,not even a‘How do you do?’Always the timid carpenter,too scared to saw wood.Come in.How’ve you done for yourself?”(葛浩文,2005:137)

He’s in.You’re a fine one,thinking only of the master as if the two of us didn’t know each other!Not even a how d’you do!Quite a fellow!(施晓菁,2001:481)

在翻译歇后语时,葛浩文倾向于保留原文的意象,而施晓菁习惯省去意象直接译出原作者意图.在老北京方言里,“怯”是形容词,意思有以下几种:1.胆怯.2.形容某某行为或穿戴土里土气不能跟上时代潮流.3.颜色搭配不当看了很不舒服.4.一个人的语言不是标准的发音.5.对某种事物不了解,别人往往嘲笑说:“你是大怯勺!”6.手艺不精通,做出的活计显得很笨拙.这句歇后语中的“怯”是第六个意思,“怯木匠——一锯!”形容木匠手艺笨拙,只会用锯子而别的什么都不懂,来映射一个人话语不多、简单扼要.葛译保留木匠意象,但在第一层示意-推理过程中误解了歇后语的意思,误将“怯”理解为胆怯,而译成“scared”.这一句的翻译在语境中显得生硬而不连贯,增大了读者的阅读难度.施晓菁作为原作同语境译者,在理解上不存在问题,也译出了作者希望表达的含义(即高妈责怪祥子不晓得多说几句问候的话).看似补充了原本不存在的新信息,但实际上充分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简化了读者的推理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的难点,除了译者对方言本身意义的理解之外,还在于译者应该如何揭示原作者希望通过方言这一形式所传达的语境信息,比如对说话者情绪和身份的暗示等.对于与原作非同一语境的译者而言,方言的理解更有难度,也因此更需要严谨的考证.而成功的译文决不仅仅停留在字对字的翻译,而是人与人的交流,译者应懂得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使译文准确、易懂,以期实现最佳关联.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模态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翻译专业实用文体翻译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6SCG092]成果之一.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项目“多模态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JDW1520]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2-01/54106.html

[2]孙会军.《骆驼祥子》的四个英译本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

[3]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4]徐秋萍.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茶馆》翻译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5]孟建刚,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6]朱燕.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7]老舍.骆驼祥子[M].施晓菁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8]Lao She.Rickshaw Boy[M].Howard Goldbaltt(Trans).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5.

[9]赵文菲.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方言词语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芸轩 王晨婕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

本文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骆驼祥子专业范文可作为《骆驼祥子》和译本比较研究和汉英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骆驼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下分析《半生缘》里顾曼桢的悲情人生
张爱玲,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最耀眼的女作家,其生平代表作,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就是略带悲彩的小说半生缘 这部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上海,部分描述了南京,时间跨度长达18年之久 小说女主人公顾曼桢本性.

从概念功能理论的角度分析《傲慢和偏见》电影片断
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被改编成电影之后,广受大家的喜爱 因其深入人心的语言,先后有不少语言学者对小说及电影文本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但大多局限于从情态和语气或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很少从概念.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政治术语英译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例
【摘 要】政治术语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在英译时准确传达其文化内涵有助于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时政和国情的了解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结合BNC语料库的词.

目的论下视角下的《权利的游戏》字幕翻译
【摘 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交流日益密切,其中电影文化的交流占了很大的比重 由于中外语言的不同特点,对于中国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加,形成了固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