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英语课程有关论文例文 和如何解决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英语课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如何解决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该文是英语课程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失语和大学英语课程和文化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英语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大学英语论文大学英语杂志中国文化论文

摘 要:近20年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存在“中国文化失语”.对此,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将中国故事引入课堂短剧表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中国元素、布置经典的中英诗文让学生背诵.该实验对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思政和中文等通识课程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大学;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材和教学中存在只关注欧美文化的倾向.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教师从丛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即:

“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在2000年之后,关于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失语的研究不少,但缺少在英语课程中恢复中国文化地位的有力举措.

二、从时代要求审视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措施和走向

“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大背景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外语新课程.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65个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涵盖了从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到能源开发、建筑工程、食品加工、技术交流等许多产业.可以说,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在未来或多或少都会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生联系.因此,让大学生在校园里就培养世界眼光,了解东西方文学、艺术、习俗、民族情感,并学会用外语表达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世界多民族的文化,具有深远意义.这是“一带一路”政策对大学外语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田尤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一文中指出,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而我国目前教授的沿线语言仅有20种.在缺口如此大的情况下,包括英语在内的常用外语的教学责任更加重大.需要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模式,培养熟悉东西方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和研究能力的通用外语人才.

三、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教学实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实施了教改项目,让中国元素回归大学英语课堂,把构建学习者的文化身份作为课程目标.针对旧有课堂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该项目采取教师主讲和学习者口头汇报各占一半的课堂形式,分配文化专题让学生课外研究、课上汇报.笔者试图在教学中弥补教材设计上的不足,探索既体现中西文化特色又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素材.以下是实施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一)中国文化的引入:用英语短剧的形式表演中国故事

戏剧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动机.邓耘在论文中指出,“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时,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课堂短剧是一种极好的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效能感的课堂活动,在表演中同学们彼此合作,不像竞赛和回答问题那样容易引发焦虑.

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供若干中国传统故事如“林黛玉进贾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让各小组认领.学生需要共同商讨表演的过程和台词,或者先由一名同学做编剧创作剧本,再统一排演.在编剧和彩排中,学生了解到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的英语表达,对于中西语言的转换有了更深认识.同时,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说英文的乐趣,自我效能感会提升很高,学习动机也会更强烈.

(二)与课文相关的中国元素的挖掘:文化比较的视角

胡文仲和高一虹在《外语教学与文化》中指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应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以及他们应对文化多样性的能力.由此,笔者试图挖掘课文中与中国相关的元素供学生深入探究.比如笔者使用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新核心大学英语(基础级)》中有不少单元可与中国文化建立联系.如,第一单元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可以和中国传统的通识教育相联系,向学生推荐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第五单元是关于《虎妈战歌》一书中涉及到的西方和中国教育思想的冲突.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优秀的教育家的思想比如孔子、陶行知等.第八单元关于“全球化”,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比较的视角,会让学生很自然地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使他们在了解西方文化时始终有一个坐标和稳定感.

(三)背诵中西经典诗文:培养语言基本功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代,可以给学生布置适量经典中国古诗词、英语的说理散文、玄学派诗歌、浪漫派诗歌,让学生在背诵中对中英文的经典名句形成自动化的反应.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春江花月夜》、李白、李商隐、李清照的诗词、培根的散文、邓恩的玄学诗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还可以举办赛诗会和诗歌朗诵会,让朗诵经典中英文诗词和文章成为强烈的学习风尚.

四、该教学实验的推广意义

该项目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形式轻松活泼,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广,有利于解决外语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局面;对于理工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文化对话的模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思路对于大学语文、思想政治课和其他通识必修课的课程创新也有借鉴作用;对于大学人文类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学术发展也有重要启发作用;在该研究型课程中积累起来的微课视频和PPT等学习资源,可以作为日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外语类翻转课堂和慕课的基本素材.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B].光明日报,2000-10-19.

[2]田尤佳.中国校外教育旬刊[J].2015Z2.

[3]邓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系——基于英国拉夫堡大学英语戏剧系课堂观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文章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6-2018年),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型外语美育课程开发——“一带一路”的战略视角研究成果.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英语课程专业范文可作为失语和大学英语课程和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英语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和实践
摘 要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呈两极分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很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不同需求 近年来,高职不断扩招,解决这种教学困扰和阻碍更加迫在眉睫 经过大量前期调研,我院决定实施分层教学 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

基于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1 引言在中国,“思辨”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中的“慎思之,明辨之&rd.

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模式
摘要“大学英语”课在我国的高……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公共必修课的性质和大比重的学分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从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和.

通识教育视角下广西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5 081摘要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出发,就广西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后发现随着大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