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政治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本文是政治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中华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摘 要:新时代条件下,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当前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效融合.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和素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始终强调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坚守家国情怀,注重集体利益,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奉献.“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强调自我道德修养的同时,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注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更加强调公德和道义,更加强调民族精神和整体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表现出中国人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了保家卫国,坚守民族气节,捍卫国家尊严,献出生命,他们贫贱不移其志,威武不屈.这些可歌可泣的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历史底蕴过程中,适当赋予其正确合理的时代意义.

(二)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强烈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里的这句话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精神的价值指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我们一直崇尚的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坚韧不拔、革故鼎新,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概括.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典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品质的基因,积极进取,敢于吃苦,敢为人先,这种传统文化激励先进分子不断进取,而又不断地强化聚合效应.岳飞的国家担当、文天祥的民族担当,诸如此类的民族英雄的担当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推及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黄大年、廖俊波等先进模范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为革故鼎新,与时代创造精神相一致,“苟日新,新,又日新”,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被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所推崇,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康梁的变法等,改良、变法、改革、维新等都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这也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标的时候,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崇向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以“推崇仁爱,崇尚正义”的社会关爱精神

推崇仁爱、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强调“仁者自爱”.“仁”是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理想人格和精神诉求,“仁”,以“爱人”“爱众”,以关爱社会为宗旨,“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本仁,注重孝悌”,“仁”的思想就是用爱来对待自己身边的亲近之人,进而再推广到家国同胞以及整个社会;“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推动人们重视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从“仁”出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注性,正确的道义观念,安贫取义等.“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这些优秀思想资源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承认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当然,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缺乏“仁爱”而引发的信任危机,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任、享乐主义等现象频发,更是引发我们对传统价值观应用于现代社会治理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品德培养抱以期待.

(四)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观精神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历史进程发展的价值观,一直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体现出这一价值观.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基于整体主义的价值观的原则出发,对社会和他人保持着和谐、团结的态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尔不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等,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都注重对“和”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广,对于我们今天协调人际关系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以和为贵”人际关系的培养,打破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和谐观,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谐观思想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不应该征服自然,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相一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当前我们提倡的生态道德观具有内容上契合性,学会尊重自然,知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实践路径研究

本文拟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可具操作性的规范路径方面进行阐述,探寻其契合点,以便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具有现实的指向性.

(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

所谓课程融合,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覆盖到高校思想理论课程中,在推进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引导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学说学会甄别,同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形成个体自觉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形成创建民族和国家精神支柱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解决当下高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讲授中难点、重点和疑点等,且贯彻到每个章节之中.要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名人传记、经典文集解释课堂讲授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要利用古籍典语阐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等等;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要阐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成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阐述理论体系的渊源与中华优秀文化具有相承性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基础理论、实践理论等存在结合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某些学者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要利用传统文化的观点解释历史和人们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等.

第二,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本地域优秀文化资源,集中力量编纂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本地区游戏文化资源.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最直接的就是通过系统学习的形式,感受文化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增强文化自信.高校可供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可以包括古代民俗、古代诗歌诗词、古代文艺、古代思想史、古代音乐绘画鉴赏等作为选修或者必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但课程开设要致力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善恶、美丑和真假的甄别能力.

第三,传统文化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要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做传统优秀文化的调研、整理、汇总成报告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根据地方资源赋予新的时代特点.

(二)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本文中,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假设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子系统,在较高层次的范围内影响和规范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强调文化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硬件工程”(基础工程和人文景观)建设,也包含“软件工程”(社团、宣传、网络载体)建设等两个方面,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机统一体.

第一,校园文化“硬件工程”建设.在此我们把校园的基础工程和人文景观统称为硬件工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合力,要适当增加硬件工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校园要留置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学校的宣传部门要注重引导学校的校报、广播、多媒体传播平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论坛、学术讲座等,展演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硬实力建设.

第二,校园文化“软件工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就是自我教育法.在校园“软件工程”的建设上,要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氛围.学校团委应该根据各自高校自身情况,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参与到国学知识讲座、优秀传统文化微电影制作大赛以及历史话剧比赛等,通过有效的引导,进行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校园平台建设,通过校园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校报、宣传栏等载体,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通过图文并茂、声形结合,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其魅力.

(三)夯实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中,教师队伍子系统作为最关键部分,教育过程要注重研究、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键就是要造就一批业务精、重实效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学生思想建设的核心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传统整体文化基础和素养,这是提高中华优秀传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深度和层次的关键.

第一,强化根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夯实传统文化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首先要依靠一批高、专、精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两者的融合提供人才队伍支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和进实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扎实的传统文化素养做基础.因此,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真学、真会、真用,真正成为先行者.现代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储备,要树立终身学习和全面学习理念,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能.通过分析运用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来准确解答高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疑难问题,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建设.

第二,组织轮训,培养推动教育融合骨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的转换,需要培养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教师,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轮训工作,使其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运用能力.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落实到实处,需要一批造诣深厚、知识素养扎实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解读,能够熟悉掌握其丰富的精神价值,运用先进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推进两者融合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坚持推进立德树人,要处处以身作则,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政治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方法、价值观念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人格示范作用.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涵养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这些重要的文化基因为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以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15.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华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加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新媒体建设,是推动中华优.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路径探究
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一)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中富强、、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是两者共同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2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和丰富资源对于提.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路径
【摘 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