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台湾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中国台湾地区科学人文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台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人文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本文是有关台湾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台湾地区和人文和人才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台湾论文参考文献:

台湾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杂志中国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摘 要]“科学人文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是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于2011年推出的中程个案计划,也是台湾地区构建以问题解决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该计划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通过在大学中发展和创新跨科际的教育课程及活动,建立跨科际学习交流平台,深化学生的跨科际学习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台湾地区;跨科际;人才培养

跨科际教育或跨学科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追溯大学跨学科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总校就开设了综合性课程——当代文化课程,包括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跨学科有别于多学科或交叉学科,它强调通过不同观点或学科的整合,推动问题的解决,达到特定的目标.美国国家科学院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对跨学科的定义是:“整合两个及更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数据、技术、根据、视角、概念以及理论来促进基础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跨学科教育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研究方法、思想等的交流与整合,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沟通及问题解决的能力,跨学科教育是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2007年6月22日,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颁布《“教育部”补助大学校院*跨领域学位学程及学分学程要点》,以经费补助的形式鼓励大专院校满足产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开设跨领域学位学程及学分学程,培养跨领域人才.同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又启动“大学跨学门科学人才培育衔接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动跨校资源整合及跨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校教师带领学生从事跨领域研究与学习,培育跨领域科技人才.随后,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于2011年推出“科学人文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该计划中科学人文是社会(Societ)、人文(Humanity)、科学(Science)的简称,以下将该计划简称为SHS计划],拉开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跨科际教育改革的序幕.

一、SHS计划缘起与目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实现了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看,台湾地区公民的素养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在叙事说理、论证思辨、参与公益事业、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促进科技人文学科的整合虽然是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受困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跨科际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台湾地区经济减速、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整合科学人文教育,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及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实现台湾地区社会的永续健康发展.“大学应该作为社会良心,回应当前社会重大议题与前瞻地思考社会未来,此既非当前学术分科典范所能企及,就需以跨领域为之.”

SHS计划既针对现实又面向未来,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双重特征.首先,它直面台湾地区社会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教育手段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储备人才.其次,该计划还着眼于全球议题与台湾地区社会的未来发展,力求通过培养学生发现、关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台湾地区社会和教育的整体竞争力.该计划诉求通过推动大学课程及学习系统的改革创新,研发跨科际的课程、教材教法,建立科学人文跨科际课程学习平台,营造跨科际的教育环境.同时,打造科学与人文的专家学者开展对话论坛及科文学苑,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典范.此外,通过跨科际的课程学习平台,锻炼学生论述、论证、逻辑思维等高级心智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互动、沟通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实现科学和人文素养兼备、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活跃、具有跨界素养的专家领袖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SHS计划还组建了包括SHS计划推动办公室、SHS课程计划办公室、SHS数位平台.SHS达人学苑、SHS中台湾区域推动中心、SHS云嘉南区域推动中心、SHS跨科际师资培育在内的组织团队,指导和推动该计划的落实与推广.

一、SHS计划的规划与执行

SHS计划为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中程个案的四年期长计划,计划执行期为2011 - 2015年.该计划以发展社会、人文、科学跨科际学习平台为“经”,同时诉求立基于深度听、说、读、写的发表沟通行动学习为“纬”,实施策略建构了四大平台:课程平台、论坛平台、达人学苑与数位平台,希望在高等教育环境中推行面对实际问题挑战的人才培育.2010年11月,SHS计划推动办公室组建成立,除负责计划的行政、策划、推动、协调与联络工作外,还致力于深化教育研究,通过举办跨科际教育研讨会、发展跨科际教育核心指标、构建跨科际教育评价体系等,探索跨科际教育理念的实践方案.

(一)跨科际课程

跨科际问题解决导向的课程计划平台以社会上重大且迫切的社会议题为出发点,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促进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同时,跨科际课程也鼓励教师突破学科藩篱,寻求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及协同教学.跨科际课程以具备一定学理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要教学对象,以社会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待解决议题为探究目标,引导学生发挥各自学科特长,进行深度的跨学科整合与交流,培养学生学科间的融通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跨科际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校内外多方面的协同与支持,《跨科际典范课程参考方针》提出教师社群经营、助教培训与学生指导、校方的行政支持等三方面措施,对跨科际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在教师社群经营方面,应针对特定的课程议题引进具备处理该议题能力的师资,师资的引进并不局限于校内,可以将引进范围延伸到外校或业界,鼓励教师跨域交流互动,建立协同授课机制.在课程的研发和规划层面,强调以清晰明确的思路进行缜密、完备的前期设计,尽可能参考域内外课程设计经验,集合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融合多元的观点、广袤的视角进行课程的研发和规划.此外,还尤为强调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除引进师资外,跨科际课程的运行需要发挥教学助理的作用.与一般的课程助教不同,跨科际课程教学助理还必须熟悉其他领域的课程内容,具备跨领域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践知识.教学助理的辅导模式与教师类似,也需要熟悉每堂课和学生的发展情况及学习动向,充分参与课前与课间的协同作业过程,以构建协同合作的课程设计团队.教学助理跨科际辅导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系统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课程、讲座、论坛等形式,进行跨科际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在学生指导方面,建议通过组建“学生选课辅导小组”等类似形式,给学生规划、展示一份清晰的课程群组示意图,为学生提供选课咨询与辅导服务.在课程教学层面,跨科际教育秉承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授课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通过建立学生学习的客观评估机制,记录学生学习表现情况,为跨科际教育的推广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跨科际课程计划的落实还离不开学校的行政支持.首先,应推进学分制度改革,建立共时授课的学分共享制度.所谓学分共享,就是共时授课的教师不平分所教课程的学分数,而是共享该课的完整学分数.其次,建议各学校尝试突破传统的学分计算范式,根据课程内容的负载度计算学分,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最后,建议校方提供更多奖励政策,如颁发教学优秀奖、提供额外的津贴补助等,吸引更多杰出教师投身跨科际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之中.

2012年,SHS计划推出由A类——主题导向课程群组和B类——问题解决导向专业课程组成的跨科际课程体系.所谓A类——主题导向课程群组是跨科际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主题之间具有系统性的连接,主要以台湾地区乃至全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为主线设计的课程系统,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前瞻性,以此引导学生反思社会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投身解决相关问题的热诚.2012年的主题导向课程群组包含“21世纪的公民与风险:全球变迁中的环境、知识与价值”“海洋生物资源永续发展”“高龄化社会与产业”等12项发展计划共100门课程.每个课程群组发展计划下包含多门课程,跨越多个学科门类,以“21世纪的公民与风险:全球变迁中的环境、知识与价值”课程群组计划为例,该计划开设“风险讯息设计”“多元文化与全球社会”“英文环境议题阅读与表达”“生态政治学”等17门课程,涵盖传播学、大气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2013年SHS计划又推出课程门类相对较少的A类微型——主题导向课程群组,以填补A类——主题导向课程群组存在的空缺.B类——问题解决导向专业课程是针对一学年个别专业课程的补充课程,以当前社会发展尚待解决的问题为议题设计的课程系统,相较于主题导向课程群组,问题解决导向专业课程更具现实性和专业性,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化,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SHS计划开发设计了20项问题解决导向专业课程,如“美学——茶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大学所应抛弃的犯罪与刑事法律的迷思”“当代环境与科技问题之挑战与跨科际问题解决之尝试”等.

(二)跨科际学习平台

SHS计划开发建设论坛平台,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科学人文跨科际交流提供便利.论坛平台的组建能够促进跨科际教育的理论研讨,为跨科际教育的开展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智慧支持.当前,SHS计划在台湾地区共组建了“北区论坛”、“桃竹苗论坛”及“中区论坛”三大论坛平台,分别由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中兴大学负责论坛的规划与执行,各个论坛都由具备人文科学跨科际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专家学者负责.论坛的参与者也是集产官学于一体,资深学者专家、专任教师、研究员、学生等都可以参与到论坛讨论中,为论坛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议题的选择上,各论坛主要针对台湾地区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各自区域特色与学术专长,选定讨论议题.如台湾大学主持的“北区论坛”平台主要围绕理想大学的入学方式、跨文化素养、人才培育、台湾文化认同、六经、台湾学术发展等六大议题展开研讨.台湾“清华大学”主持的“桃竹苗论坛”秉承“近未来”的研究理念,以族群与认同、资源枯竭与合理使用、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三大主题共九项议题为讨论重点,并结合校内课程,引导学生从人文科学两个向度,深入了解每个议题背后的社会面貌,由此把握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的方向,成为台湾地区未来的开创者.台湾中兴大学主持的“中区论坛”则邀请科技、农业、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人文、知识等八大领域专家学者就生态防灾、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探讨.各论坛的研讨成果将以专题报道、影音视频等形式对外发布,同时与数字学习平台进行整合,将讨论成果转化为数据库与网络进行共享.

此外,SHS计划推出“达人学苑”学习平台,秉承“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年夏季举办为期一周的师生研习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参与,致力于建立一个提供启发、提升视野的跨科际教育舞台,围绕“永续、创意与跨界”的主题,透过问题解决、活动导向性互动学习及竞赛,树立教、学典范.“达人学苑”举办的方式以主题讲座、分组讨论、共同学习/集体创意、成果竞赛为主要内容,借此改变教育学习环境,并将计划主题“永续、创意、跨界”建构在大学的课程设计上.口¨第0期“达人学苑”邀请了台湾地区各领域专家学者,通过问题导向的跨科际交流与讨论界定了“我们所面对之十个重要问题”,包括:(1)学术自主与全球化问题;(2)高等教育中能力与智慧转向问题;(3)多元社会中发展问题;(4)社会创新问题;(5)经济创新与永续发展问题;(6)人口结构改变问题;(7)自然资源枯竭与合理使用问题;(8)科技与社会共生问题;(9)文化认同问题;(10)个人与群体价值问题.这十个问题基本涵盖了台湾地区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或未来矛盾,也将作为“达人学苑”的主要探讨议题.2013年的“达人学苑”暑期研习营针对高龄化议题、环境生态永续及海洋资源永续开展研习活动,通过专家短讲、户外参访行程、短讲工作坊、成果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跨科际思维与实践能力.2014年“达人学苑”暑期研习营的议题为“深化、绿色经济和企业责任”,2015年的议题则为“全球化创新创业浪潮”.

(三)跨科际师资培育

跨科际教育计划的开展离不开跨科际师资力量的支撑,但在传统学科化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大学教师习惯性地将自身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限定在学科知识框架之内,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过分强调学科内的学习和发展.任何一项教育计划的开展,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上下功夫,而且要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跨科际教育计划的落实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及支持.

台湾中兴大学负责的跨科际教育计划“中区论坛”平台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科际能力,而且积极推动跨科际师资培育计划的开展.“透过本校环保防灾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全球变迁生物学研究中心、教学资源暨发展中心及通识中心之紧密合作以培育跨科际师资,课程将以工作坊形式*,并辅以课程设计讨论会、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英文缩写,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及之书单等形式进行.”从2013年开始,跨科际师资培育计划主要围绕教学课程及数位典藏两大主轴展开实施.其中教学课程主要面向大专院校教师,以“培育未来能够永续经营教授跨科际课程的师资”为主要目标,以工作坊或对话式工作坊为主要教学方式,围绕“跨科际教学教什么”“跨科际教育学什么”“评量跨科际课程的可能性与其面向”三大主题开展教学课程.师资培育工作坊主要是邀请在跨科际教育方面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做跨科际教育经验分享,通过教师间跨科际的交流与讨论,反思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深化跨科际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跨科际教育教学能力.2013年,台湾中兴大学开展实施了“何谓跨科际”“科学、人文与实践”“生态与人文”等八场教学工作坊,为跨科际师资培育计划的实施开了一个好头.数位典藏主要是将跨科际师资培育计划相关信息和成果资料纳入数位典藏系统,提供给想要教授或学习跨科际教学的大专院校教师.数位典藏系统的建立无疑为跨科际师资培育计划成果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扩大跨科际教育计划的影响力,吸引及指导更多教师投身跨科际教育计划之中,建立跨科际师资团队.

三、SHS计划的特点分析

(一)以问题导向的课程促进大学与社会的联结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议题.随着大学同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这种紧密关系并未影响到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知识导向的高校教学没有直面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无力解决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界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窘境,尝试通过跨科际教育计划的推出,建立问题解决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台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地区争议等,都不是仅靠某一学科就能够解决的.大学要承担社会责任,就应该正视这些社会问题及挑战,整合知识力量,促进社会发展.SHS计划强调问题解决导向的探究式学习,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为跨科际教育切入点,整合学科知识及教师队伍,推动跨科际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在课程的设计方面,跨科际课程包括主题导向课程和问题导向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知识导向课程设计,跨科际课程秉承“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可以说,跨科际课程不仅贴合社会的需要,也很好地贴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跨科际课程突破学科藩篱,将社会发展议题融人课程与教学之中,以跨科际的视角和方法看待社会问题,不仅能够为社会议题的解决提供智慧支持,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跨科际学习平台创新学生学习

跨科际教育秉承“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接触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锻炼学生面对、认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SHS计划将学生的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非知识的传递.通过建设“达人学苑”学习平台,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以师生研习营的方式,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课程以外的学习交流机会.在师生研习营中,学生不仅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讲座,了解知识及社会发展前沿,拓展自身视野,更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学习、成果竞赛等活动,进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跨科际沟通、传播及学习能力.“达人学苑除了联结各校参与课程的师生,也串联产官学及社会大众,济济于一堂,打造教、学角色互创共享,概念沟通及成果表达回响共振的机会,是真实的、现场的跨界实践活动.”

跨科际的教是为了跨科际的学,当前的社会不仅画临一系列复杂的挑战,而且还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跨领域的知识素养,更要使自己具备跨领域的学习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只有出色的跨领域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SHS计划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建设跨领域课程体系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创新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跨领域学习能力.

(三)通过功能平台的建设推广跨科际教育

从理念到实践,跨科际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早在欧洲的中世纪,现代大学就是以“多学科”的形式建立,进入21世纪,知识的分科更加复杂、细致,学科间的界限也更加明确,专业化、学科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被普遍接受,分科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在学校教育中站稳了脚跟,跨科际教育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此,SHS计划开发设计了跨科际课程平台、论坛平台、“达人学苑”及数位平台四大功能平台,并组建了计划推动办公室,协同推进跨科际教育的推广.得益于跨科际功能平台的建设,跨科际教育不仅实现了学科的整合,而且对于推进校际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课程平台旨在建设跨科际的课程体系,论坛平台侧重于跨科际教育的理论探讨,“达人学苑”强调学生跨科际学习能力的培养,三者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跨科际教育体系结构.此外,SHS计划还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数位平台的建设,将跨科际教育实践及改革成果推广到全台湾地区.

SHS计划是台湾地区为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一次勇敢尝试.该计划通过推行跨科际教育,试图突破传统学科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实践证明,SHS计划在推动跨科际的课程、教学、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建设以及跨科际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激发了台湾地区各高校开展跨科际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跨科际学习氛围.当然,SHS计划只是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的四年期教育改革计划,改革的延续性及后续成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SHS计划准确把握了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规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可以为大陆地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院校转型发展所借鉴.

该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台湾地区和人文和人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台湾本科毕业论文台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立法
汪东升(开封市委党校开封475001)作者简介汪东升(1960—),男,开封市人,本科,副教授,法学教研室主任,开封市法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经济法,Emailds60 com 摘要土地征收.

国外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休耕补贴政策
刘沛源 郑晓冬 李姣媛 方向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休耕是保护耕地资源、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休耕补贴.

中国台湾地区污染场地管理经验与
■文、图张俊丽 丁文娟中国台湾地区从70年始发展重工业,经过了数十载的经济成长,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负荷日益增加 废水、废气、废弃物或毒性物质不当排放、泄漏或弃置,衍生出许多土壤及地.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探究以青海省图书馆为例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项重大人才工程中的第十一小项中明确规定为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化目标,在职务、职称晋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