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七年级语文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读写教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七年级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读写教学,本文是有关七年级语文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七年级和探索和读写有关论文如何写.

七年级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一年级语文论文读写算期刊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怎么写读写算杂志

【摘 要】立足于七年级这个中小学衔接的特殊时期,对“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以及当下的读写教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两者都缺乏特定阶段和特定学情背景下的考量,由此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基于此,教师在运用“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进行读写教学时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学情先行,读写衔接互助;情境贯穿,融合教材资源;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部编本”;七年级;读写教学;中小学衔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科院“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思想的写作评价方式的变革研究”(课题批准号:YZ-b/2016/01) 研究成果之一;常州市“十三五”备案课题“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衔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4-0006-03

2017年秋季开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本”) 将逐步取代“人教版”“苏教版”等诸多地方性语文教材.这对于广泛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无疑大有裨益.

然而,新教材带来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从中小学衔接教学的视角来看,那些原本用地方教材的师生,如何适应不同教育教学理念主导下编写而成的教材,对于能否高效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以读写教学为例,对“部编本”在中小学衔接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对将要使用“部编本”的七年级师生有所裨益.

一、中小学衔接教学视野下的“部编本”

对于“部编本”的编写体例和特点等内容的评析,已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论述见诸文字,其中既有编写者的自述,也有教师的点评分析,更有学生和家长的感性思考,褒贬不一.其实,教材的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毕竟教材是“死”的,而使用者是“活”的,如果抛开具体的学情去评论教材的优劣得失,有失偏颇.因此,从某个特定的学段出发,将具体某一册教材中的某个部分放在教学情境中加以审视,才是有价值的做法.

依此逻辑,笔者将“部编本”放在七年级的读写教学中加以考察后发现,“部编本”似乎没有对中小学的衔接教学予以关注,或者说并没有在教材中与其他学段(八年级或九年级) 教学需要的内容明确区分.在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读写教学中,与阅读和写作相关的内容虽然在教材中占据极大比重,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这些内容在“部编本”中也只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有机组合,与特定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关联不大.

七年级,作为义务教育第四学段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中、小学过渡的衔接时期,学生既需要适应身心层面的变化和发展,也需要面对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这些变化如果应对得当,则能顺利实现小学和初中学习的无缝衔接,夯实语文素养的基础,反之,则会使后续的语文学习举步维艰.进一步来说,七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文本为作家选文,文本容量变大,难度加深,但却没有设置一个类似“起始单元”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过渡与适应;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生搬硬套,则有可能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产生挫败感和无趣感.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写实和形象思维为主,而初中阶段则转化为以写真和抽象思维为主,在这个衔接转变的过程中,如果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不经过特定的写作训练,很难符合第四学段课程标准与老师提出的要求,而这些知识和训练在七年级的教材中同样没能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虽然“部编本”满足了一线教学的需要,对教学中的弊病进行了纠偏,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时代性,但是,放在中小学衔接教学的视野下来看,仍然未能弥补以往各个版本教材的不足,缺乏对中小学衔接教学这一特定情况的特殊关注.

二、中小学衔接教学视野下的读写教学

正如当下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考量一样,一直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也同样缺乏特定阶段和特定学情背景下的审视.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门类繁多的教学流派各展所长,可是,不管这些教学方法多么神奇,教学流派多么新颖,到最终往往窄化为一家之言,与之相应的展示课也异化为个人炫技的场所.热闹与喝彩过后,平凡的一线教师才发现一切都只能远观,难以推广.阅读教学千篇一律,写作教学陈旧低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相割裂,凡此种种,可谓祸患无穷.

从中小学衔接教学的视野来审视七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教材,我们发现,各个版本中每个单元的选文安排并不固定,例如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既可以是“人教版”的《散步》,也可以是“苏教版”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还可以是“部编本”的《春》;同样一篇《春》,既可以被“部编本”安排在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也可以被“人教版”安排在第三单元,还可以被“苏教版”安排在第四单元.那么,同一位置的不同文章与不同位置的同一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处理,依据和参考是什么,都应成为教师在读写教学中首先思考的问题,而不是我用哪种方法或模型.作为七年级的教师,只有认真思考编者将每一篇文章安排在每一个特定阶段的用意,以及每一篇文章在每一个特定阶段应当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使教学契合中小学衔接这一特定阶段的特定要求,不至于错过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最近发展区.

据此,七年级的读写教学一方面应当针对中小学衔接的特定学情,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处理,如果不管不顾,一味依照某种方法和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教学的僵化,使得语文教学变成没有生命和趣味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强调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相互关系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教师要力争促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融合,互相辅助,在阅读中渗透写作,在写作中巩固阅读.仍然以“部编本”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篇《春》为例,在进行读写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部编本”要将其安排在七上第一篇,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春》才是最适合他们学习的,阅读教学中的《春》能够为写作教学贡献什么,而写作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才是中小学衔接教学视野下的读写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小学衔接教学视野下的“部编本”读写教学尽管中小学衔接教学视野下“部编本”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它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充分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创造性地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最大程度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这些优势,通过有效途径活用教科书,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完全可以改变读写教学现有的弊端,使“部编本”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1. 学情先行,读写衔接互助

前文已述,评析教材也好,讨论教学活动也罢,都不能脱离具体阶段的特定学情,教学设计和开展越贴近学情需要,就越能发挥教材和教学的价值与作用.使用“部编本”在七年级进行读写教学时,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每一课教学之前,必须以一个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才是学生最需要、最能接受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读写教学进行综合设计,使其相互衔接,相互辅助.

以“部编本”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春》为例,朱自清的这篇经典名篇可以开发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点”都适合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学习.此时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中的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因此,不宜设计较为复杂和深奥的教学环节,应当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易于感知、容易想象的内容上.

例如,在教学中以朗读为主线贯穿,介绍多样的朗读方法与技巧,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从而领略大自然的景物之美;通过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从而激发了解精彩语文世界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本单元教材中的写作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和《春》的主题也是十分贴切的,所以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留心生活,而在写作教学时又以《春》为范例,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重视语言表达,尤其是创作的文字能否给读者以声韵之美.如此一来,读写互相衔接,便能形成一种合力.

2. 情境贯穿,融合教材资源

学情先行,读写衔接只能算是一个最基本的准则,为了使读写教学的效果最大化,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去思考怎样使读写教学在互相衔接的基础上互相融合,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状态.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小学阶段读写的呆板印象如能得到颠覆,那么,新鲜感必会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未来的初中语文生活充满期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选择或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用这个情境融合教材资源,贯穿读写教学的始终.

以“部编本”七上第一单元的读写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包括四篇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写作教学的内容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此,我们设计了“走进初中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陌生的校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习惯,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对校园美景的仔细观察和生活体验,既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的个性写作提供了素材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走进初中校园”这个情境中将现实生活和文本阅读加以对比,将自己的个性文字与作家的多样文字作比较,使阅读和生活相融合,写作和阅读相关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3. 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

情境的创设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和融合,但是只有情境还远远不够,教学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教师依据情境,开发配套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在探究和实践中学有所得.传统读写教学那种只将目光聚焦在课堂和文本上,以简单的问答、单调的赏析等形式,通过要求或命令式口吻单向开展的方式,只会导致学生呈现出等待和被动的情况,这不利于充分发挥“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作用.

以上文创设的情境“走进初中校园”为例,教师还可以立足读写教学,开发出若干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诸如“活动一:校园寻美”,让学生走进校园真实地接触自然,并以拍照、绘画等喜爱的形式展示.“活动二:我是朗读者”,让学生参照央视文化节目《朗读者》的形式,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解读和推荐,并以声情并茂地方式朗读呈现.“活动三:用文字绘美景”,创办一个班级文学角,然后鼓励学生用文字的形式描绘校园的美景,并将这些作品陈列在文学角,进行评比选出班级的“畅销作家”,等等.通过这些任务和活动,读写教学自然的融入若干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对话,而是一种多向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互相帮扶和协助,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播,更少不了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和保障.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最符合七年级学生热情活泼、向往自由、热衷活动的天性,做到真正的在做中学,在学中乐.

总而言之,“部编本”的推行是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一次契机,其诸多方面的优势也是教师对传统读写教学进行变革的一次机遇,七年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衔接时期,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黄金阶段,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学情融入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跃.中小学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建构[J].中学语文,2017,(13):39-43.

[2] 卢扬帆.关于中小学作文衔接的一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2,

10:70.

[3]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4-5.

[4] 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5:31-33.

[5] 江跃.认识语文教科书,用“活”语文教科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9):145-146.

[6] 江跃.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AFL作文教学模型的建构与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01):23-29.

(组稿:王家伦编辑:胡璐)

此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七年级和探索和读写方面的七年级语文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七年级语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声旁为根形旁串字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姓侯,大屏幕上写了 师你真注意观察 老师姓侯,老师的爸爸姓侯,老师的爸爸的爸爸也姓侯……(生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你们是同一个家族 师是啊,因为.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识字写字的解读与教学建议
【摘要】“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板块在编排上体现了定位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学法更灵活的特点 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做到关注全程识字,引导灵活识字及培养精准识字,达到优化识字教.

张婷:新教材之新以部编本七上语文教材为例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在改变,语文教材也应该改变 可是无论语文教材如何改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会变,“教会学生熟练地.

部编本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阅读课文比较
2017年9月新学期,从七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部编本”的使用结束了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