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机器人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本文是机器人技术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工业机器人和专业课程和高职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机器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机器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论文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导论论文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柴彦玲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上海 200240)

[摘 要]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在迅猛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该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介绍了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反推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使学生从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中可以获得企业需要的相关能力,快速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职业能力;目标岗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158-02

2016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近五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超过17%,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人才的缺口已成为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发展时间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符合程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抓住产业发展对人才渴求的机遇,成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采用先进的职教理念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实践,突出课程与岗位之间的纽带,打破正向思维,采用逆向思维方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得到职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最后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课程与职业能力以及目标岗位逐级对应.本文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主要有:专业课程委员会的建置、目标岗位的确定、职业能力的拟定和确认、职业能力市场需求调查、职业能力与科目的对应、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实施的课标与授课计划、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等.

一、专业课程委员会的建置

专业课程委员会人数一般是5到7人,通过开会由专业教师推举或选举产生,负责课程规划及其相关事项的审议.委员会委员任期一年,于每学年第一次专业会议前票选产生.专业课程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将课程的规划与修订法制化,不因人设事.

二、目标岗位的确定

目标岗位即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目标岗位的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最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可通过调查最近1~3年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获取.(2)最多学生期望从事的岗位:通过在校学生调查进行分析.(3)教师期望学生从事的岗位:通过教师讨论分析获得.(4)未来新兴的岗位:通过资料查阅及专家访谈得到.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新兴专业,毕业生及在校生很少,所以目标岗位的确定主要是通过教师期望及专家访谈建议.根据对教师期望、专家建议及资料查阅所确定的目标岗位进行排序,确定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主要目标职业岗位为: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如下表所示.

三、职业能力的拟定和确认

职业能力可分为知识、技能、态度三类,职业能力的分析包括职业分析、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四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规划的依据,可以真正反应行业的需求.如图1所示.

根据以职业能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原理,区别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确认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工作任务是在岗位上必须要做的工作,工作行为是在岗位上工作的具体行为或者干活的具体行为.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文件分析、调查、访谈、观察等.文件分析是较传统的方法,调查能在短时间内收集较多意见,访谈可以采集完整、深入的意见,观察法比较客观,但耗时较长.所以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主要选择调查和访谈.在访谈的时候,选择具有3~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其中涵盖大、中、小型企业,可采取电话、网络、面谈等多种形式.其中面谈是最佳的方式,倾听记录受访者的意见,不质疑,不评论,记录后保存原始资料存档.访谈记录表样例如图2所示.

不同的工作岗位分别有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又有若干条工作行为,完成每个工作行为都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即知识、技能和态度,把所有的工作行为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分别进行汇总,就得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所有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汇总.

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应用相同的职业能力,又因为职业能

力具有单元的特性,可以组合,化繁为简,所以要对上面汇总的知识、能力进行内涵重组.重组的方法是:保留动词与名词,如知识:了解、知道、理解等.技能:估算、使用、阅读等.进行适当的整理合并后,获得精炼的、同类的知识、技能等,如图3所示.

四、职业能力的市场需求调查

根据归纳重组以后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在设计的时候注重职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依重要程度从5到1标记),调查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相关大、中、小企业的员工,可涵盖各类岗位.回收问卷以后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将职业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重要程度以及使用频率的权重分别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五、职业能力与科目的对应

将知识和技能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接下来将职业能力转化为科目,也就是具体的课程.在对应过程中参考本校现有科目和其他兄弟院校本专业科目.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一项能力可能对应多个科目,一个科目可对应多项能力,不同类的能力可能对应一个科目.对应完成后根据之前调查问卷确定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来决定课程的扩充、缩减、增加与删除.

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确定以后,教师通过经验估算学生精熟学习每门课程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并进行累加,去除校定通识课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3200小时左右.通过估算学生的学习能量来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以及课程的数量.按职业能力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程.除去通识课以外,最终确定了包含实训课程在内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共计35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将所有课程按照学期进行排序,形成课程地图.课程体系构建要注意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学会所有知识,要强调阶段性目标,即精熟基础、重要的职业技能以及聚焦于特定领域的职业知能,强化主轴课程.本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机+机器人和电+机器人的双主轴课程体系.

七、确认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

根据确定的课程,撰写每门课的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在后续的教学中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法制文件,上课教师应该遵照执行,如果要更改,需要课程委员会开会讨论后进行.授课计划为参照标准,各授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调整.

八、确认保障条件

课程确定完成后,课程委员会开会讨论分析本专业需要的师资、教学空间以及设备需求量,整理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所需要建置的专业实验室及教室,所需要购置的教学设备,汇总出专业运行保障条件统计表,报学校领导,为本专业的长足发展做好铺垫.

九、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上述步骤完成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本专业领域全体教师通过专业会议的形式讨论后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遵照实施.

总之,本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是在台湾职业教育著名学者孙仲山教授全程指导下完成,所有的环节都有据可依,数据及资料有档可查.过程中始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确保构建的课程体系所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统一,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该课程体系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中并运行良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继续完善,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培养工业机器人专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艳,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5):21-22.

[2]蒋庆斌,朱平.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61-64.

评论:这是关于工业机器人和专业课程和高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机器人技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机器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和
摘要通过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构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尝试,总结归纳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实施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

本科-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以制冷和空调技术专业为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摘 要本科高职院校“210 50 5”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

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文在反思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职业素质本位理念,探索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为学生提供增值的更大空间的旅游.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微课程体系构建与运用
摘要本论文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微课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挥的作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微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及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微课程的应用途径四部分展开,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微课程体系构建及运用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