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教学设计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层层析情,向情感更深处漫溯《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设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层层析情,向情感更深处漫溯《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本文是教学设计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琵琶行并序》和教学设计和层层析情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情感读本杂志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设计思路】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一首抒彩很浓厚的长篇叙事诗,在正式教学之前,应让学生进行多次数的朗读,以便于整体领悟其中的感情.关于字词教学、诗句意义的疏通,放在课前预习解决.本次教学设计侧重于理解白居易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天涯沦落的感伤之情,所以围绕一个贯穿全诗的主问题开展整篇诗歌的教学,通过三次“弹’’和“闻’’,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并学会多种表现手法对抒情的作用,进一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比喻、摹声、通感等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体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比喻、摹声、通感等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琵琶曲,营境蓄情.

一、回顾导入

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简述《琵琶行》所讲的故事. (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

明确: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明月高悬,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码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岸边的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芦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诗人送客来到江边,巧闻琵琶声,结识琵琶女,在弹琴与闻曲中,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主问题:从全文看来,既然是琵琶女弹琴,诗人闻琴,在每一次“弹’’和“闻’’中,琵琶女所弹之曲有何特点,诗人闻曲之后又是作何反应?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填写下列表格. (教师提示:回到文本中,尽可能用原文)

明确:全文共有三次“弹’’三次“闻’’,第一次是作者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忽闻水上琵琶声’’,明写弹曲,暗写闻曲.第二次是诗人移船邀见,琵琶女半遮半掩、犹豫不决抱琴出场后,调弦校音,跌宕起伏弹奏一曲,在第二段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随后的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第四段诗人闻曲倾听诉说.第三次集中在最后一段,琵琶女再次调弦弹奏,诗人闻后泪湿满衫,寥寥几笔把弹闻情境再现,属于略写.

二、随声寻情

第一次:诗人在浔阻江头送别迢迢而来的友人,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袅袅的琵琶声,诗人“忘归’’客也“不发’’.诗人为何忘归?想必是琵琶声使然.不妨从诗人“忘归’’一举中,探寻其中的心理情感脉动.结合诗前小序看,元和十年(公元8 1 5年),时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因直言上书触怒了当政者,惨遭陷害,被贬为江州司马.恰逢此时,友人相聚又匆匆别离,心中不舍难耐.送别相散,自古有饮酒习俗,我和客人想到船上再举杯畅饮,送最后一程,然而今非昔比,已无音乐相伴助兴.这诸多的不如意叠加在一起,俨然不是一点半点的哀落了.又是在深秋枫叶荻花瑟瑟的夜晚, “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作者内心潜意识里那股愁苦哀怨酝酿得愈发浓烈.此时,听到耳畔传来的琵琶曲,曲调旋律似乎刚好迎合了作者此时的心绪,是打开作者情绪之门的钥匙,所以才有了这首传世感伤诗的存在,由此可推知,琵琶曲也是如作者心境一般的伤愁哀怨.

此时作者借助偶然相遇的琵琶声,慢慢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埋藏许久的压抑情感,可谓是琵琶声触发了作者的情绪.

三、循声察情

第二次:集中在正文的第二段,在诗人千呼万唤后,琵琶女才露面. “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怠欲见到琵琶女的迫切心情,这也再次印证了第一次的“弹与闻’’中两者心境的相同.但是在第二次弹曲中,诗人更真切细致地剖析了自己.

琵琶女“未成曲调先有情’’,琴声还未弹出,从调音等预先准备的动作里就能看出几分架势,可见其琴艺之高.弹曲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曲子有低沉抑郁的特点.二是欢乐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比喻、摹声,写出曲子的欢快明朗、悦耳动听.三是沉思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比喻、通感手法写出了曲子的冷涩凝绝、幽愁幽咽.四是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曲子的刚劲急促、高亢激越.这虽说写的是琵琶女弹奏的一首曲子,我们仿佛从这首曲子当中看到琵琶女过往的一些经历,有她的青春得意,有她的艰难挣扎,有她痛不欲生的沉默,也有她撕心裂肺的控诉……这一切都是琵琶女过往经历酌再现,白居易不仅将她高超传情的技艺写出来,还将曲子下遮掩的琵琶女的曲折波澜的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之所以能将琵琶女的琴声琴艺写得如此精妙,除了白居易的写作技艺高超外,更重要的是在于诗人能够彻底地体察到琵琶女琴声里的故事.此时正如诗句所言“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听了琵琶曲已经是深有感叹,在听了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更是感叹连连.同情之余,随后发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在听完琵琶女的身世后,他更加肯定两人经历相同,实乃同命相怜.那他们究竟“同’’在何处?首先,他们来处相同,都是来自京都长安,他乡遇同乡,不免会有亲切感.其次,他们的遭遇相同,都是先被赏识后被冷落.琵琶女本是京都娟女,曾经跟穆姓和曹姓两位琵琶名师学习弹琴, “未成曲调先有情’’,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见琵琶女琴艺卓绝,曾经是何等风光耀人.无奈年长色衰,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视钱财积累,只剩下秋月浩渺下守着孤船弹奏的她自己.而作者也是同样,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再次,由上一点可知,他们两人都是极具才华之人,后人望尘莫及.最后,两人在性格上也有些许相似,他们能够在初次相见时互诉心肠,可见两人都是真诚、率真之人.诗人和琵琶女在弹琴和闻曲中,在倾听与诉说中,互相触达内心深处,此时情感相通.

似乎两人有相似的经历,诗人想说的话,想抒发的情感全都由琵琶女的琴声流露了出来,此时两人情感完成了一个往返,到达相通的境界.

四、融声悟情

第三次“弹与闻’’在文章结尾部分,简短而情浓.缘何而弹,是因为琵琶女被我的一番话所感动,琵琶女的动作是“良久立’’,仿佛诗人的一番话也正是琵琶女的内心写照,琵琶女也意识到两人有相似的经历,两人此时的情感都是酸楚和慨叹的,有丝相怜相惜之意.这一次弹是“凄凄不似向前声’’,声音更加凄凉悲切,以致在场所有人听后掩面哭泣.而诗人则是其中垂泪最多的那个,泪满青衫了.无论在音乐上还是情感上两人都达到了一种高程度酌共鸣,都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情到浓处,又逢知音,不得不落泪了.两人同是飘零失意之人,经历相同,精神相通,情感相融.

在三次弹曲与闻曲中,两人的心灵距离发生了由远到近的变化,由素不相识到互为知己.第一次,诗人“忽闻’’琵琶声,此时是诗人不经意地接触由琵琶女弹出的琵琶声,并让诗人略有感触,此时是“相触’’的.于是,诗人“千呼万唤’’,才有了琵琶女第二次曲折波澜的弹曲,也就是在第二次详尽的描写中,诗人真切地走进琵琶女的精神世界,听懂了琴音中的历历过往,之所以听得懂,是因为作者也有相似经历,此时两人情感“相通’’.第三次,经历了前面多回弹曲与闻曲、诉说与倾听,两人同病相怜,相怜相惜,互为知音,此时情感“相融’’.

文中情感脉络之所以清晰又动人,离不开在弹弹闻闻中夹杂着的环境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凉意袭身,一开篇就奠定了愁苦的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离别时分,江水茫茫,月色溶溶,一片深情洒入江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戛然而止的琴声,仿佛是投入江心秋月影子里的石子,在湖面上激起圈圈涟漪,波动我心. “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独守空船,怎能不冷漠凑清?这些复杂的情感在环境描写中慢慢发酵酝酿,越酿越浓,越浓越深,越深越动人.那这“情’’到底是什么?

正如《唐宋诗醇》评价《琵琶行》语: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琵琶行》是白居易对琵琶女命运的“转借’’和“假注’’,从别人的不幸想到自己的不幸,借别人的不幸抒发自己的不幸.在文学史上,许多中国文人因为某些原因失去君王御用后,在抒情方式上不敢直截了当.比如《赤壁赋》中被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满肚的烦怨,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借舟子的话,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消除暂时的愁苦,释放白己.也如李商隐的无题诗,他一生仕宦失意,满怀悲愤,心中又有所畏忌.对自己的遭遇有想法,也不敢在诗中明说,只能借比兴、象征、暗喻等手法委婉传达.

白居易也是这样,虽说是琵琶女和诗人的对话,但更像是诗人在跟另一个自己对话一样,仿佛借着琵琶女的琴声,将自己内心中敢怒敢想却不敢言的话统统表达了出来.所以,这里的“情’’有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失意的感伤.诗歌在结构上也可显一二,严谨缜密又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整齐美兼变化美.全文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力线索;然后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上.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遭遇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使结构在严谨中见错落.情感也在这虚实中形成支支利箭,让世代读者为之揪心.

这首感伤叙述诗,弹者有意,听者有心,读者有情.琵琶女少年时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对比的悲伤,诗人的离别愁绪与谴谪无辜的黯然泪下和一腔怨恨.《琵琶行》之所以流传千古,打动过很多读书人,不在于琵琶女的技艺和容颜,而是因为写出了千千万万失意读书人的心声.可谓琵琶悲歌沦落人,琵琶绝唱千古文!

结论,此文为大学硕士与教学设计本科教学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琵琶行并序》和教学设计和层层析情方面论文范文.

基于体式,指向情感《伶官传序》一课教学与评析
摘要文言文教学追求文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四文”一体,就要从文章体式切入 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教学中应当遵循史论的体式 此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所用之史料,更要让学生.

美读引路融情于景人教版四上《搭石》教学设计
【摘要】石,是天然石块,在乡下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过搭石是平常小事,作者从审美角度发现乡亲们自然流露出美好品质 我采用情境教学、以读代讲、想象写话……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

激发思维深度,品读名著魅力以《穷人》教学设计为例谈深度阅读指导
摘要深度阅读是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更丰富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它乃潜心治学、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就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习得对感兴趣内容深入探究的方法,为终.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组诗《我死心塌地爱春天》随感
雁翎文艺创作是一项马拉松赛事,是长距离坚持性的耐力运动,想起点加速一下子冲刺到重点必将事与愿违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炼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人才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