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专业标准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和引领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类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专业标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引领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本文是专业标准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引领和教师专业标准和功能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专业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专业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论文论文的标准格式模板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王新平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学是一项很严谨、专业化极强的工作.严格地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什么样的人能够当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合格的亦或优秀的教师?多年来,可谓见仁见智.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教育部于2012 年2 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首次明确了“教师专业标准”.《标准》颁布实施5 年来,成为社会、学校、专家、学者、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现任教师若时时处处被直接“对号入座”或直接用“标准”考评,则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不合实际.《标准》不是评判教师的唯一标尺,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书”,并将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主要功能是引领与导向.

《标准》中鲜明提出的“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既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守的基本追求的继承,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融合.“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新时期中学教师的全新挑战.

一、引领教师做“学生为本”的教师

“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大多数教师并非十分清楚.《标准》把“学生为本”置于“基本理念”之首,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 个领域,提出了18 项“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指向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等.

顾名思义,“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即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之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教育是以爱心为前提,以关注、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首先应能够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对话,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以由衷的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唤起师生间的理解和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渐形成,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被平等对待.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外,还需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尊重者、理解者和支持者.其次,教师应密切关注、高度重视学生的言行、情感、心理状态和诉求.若缺乏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和细微体察,教育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若没有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则会丧失生命与源泉.师者,应该是学生的亲人,是学生的观察者、呵护者和服务者.

教师还应透过现实生活世界,对日常细微的极易被忽视的案例,从不同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作为教师,首要角色是教育者,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首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应是学生的思考者、教育者和引领者.但同时笔者认为,“学生为本”绝不是对学生的某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绝不是抛弃学生尊重教师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绝不是在学生犯错误后的姑息迁就、视而不见.一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申诉、维护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化管理,注意倾听与观察,注重分析与诊断,把握学生鲜活、实在的个性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成长.

二、引领教师做“师德为先”的教师

“学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德德为先”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作为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把“师德为先”放在第二位,排在“能力为重”之前,足见“师德”在教师专业标准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基本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师德观念,教师这个职业历来都要求德才兼备.“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正是由于古往今来无数的“春蚕”“蜡烛”默默地奉献而营造出来的.然而在今天像“绿领巾”“红校服”“补习班”等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道德的标准和底线,这都让一个个本来不是话题的话题最终又成为了话题.

“师德”之所以成为关键词,主要是因为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过于追求效率与功利,让“师德”落在了后面.现在重提师德,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教师而言,爱岗敬业最重要,爱生是首位的.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爱心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也更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以爱育爱.作为教师,要把爱生时刻置于心中,视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都“如同己出”,倍加呵护、正确引领与悉心指导,以高尚师德与学识魅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教师若没有爱,专业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也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引领教师做“能力为重”的教师

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仅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根本保障.所以“理念三”提出了“能力为重”的理念.在“基本内容”中,从教师的“专业能力”确定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 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6 个领域,提出了25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体现了对“能力为重”理念的具体细化.在25 项基本要求中,有这么几个亮点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一) 强化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深刻命题.为解答“钱学森之问”,近年来,国家一直积极提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教师应该怎样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帮助?《标准》强调,教师应“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 强化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要求

《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现在的中学生对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普遍不够,尤其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师长未对其开发过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大都来自于他人.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的方式,促使学生实施自我评价,并与学生总评成绩挂钩,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很早就学会了写“场面话”.因此,在进入大学之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笔者认为,现阶段较可行的是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老师的评判恰好符合学生对自我评价时,就有可能唤醒和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从而培养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习惯.

(三) 拓宽了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外延

《标准》拓宽了中学教师“沟通与合作”领域的外延,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包括与同事间的合作交流,也包含与家长及社区间的沟通合作.这对教师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还要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同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还要“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能平等地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是教师必须练就的“吃饭本事”;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实然之路”;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要求教师不以“告状”为唯一诉求,而是以一个专业工作者的身份寻求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共商教育新对策,目标一起指向学生的有效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己与形形色色的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社会大视野,积极寻求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互助,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在校当个好学生,在家庭当个好孩子,在社会当个好公民”.

(四) 强化了教师培养自己反思意识与能力的要求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唤醒状态,是比自我反省更进步、更积极的行为,找问题是反思的前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反思的关键.反思是最有效的经验升华,是激发走向成功的内驱力.《标准》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若不在实践与反思中进行,教师则会深感疲惫,重复、炒冷饭而毫无意义.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寻觅到教学的新意、乐趣和灵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才能能摒弃头脑中陈旧观念,找到不足、短板与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日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四、引领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教师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想单纯依靠固有的那些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和能力去应对发展中的学生,显然不合适宜.因为教师同样不可避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吸纳和学习.所以,“理念四”承接能力发展的需求,直指“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理念,拓宽知识界面,完善知识结构,还要终身磨砺自身的思想品格,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至于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除了有计划的进行在职培训外,教师品格、学识、教学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终身学习则主要靠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一句话,学习应成为每位教师职业生涯的优美姿态.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塑造了这样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形象———他(她)真心地爱学生,真正懂得并尊重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正直、善良、诚实的表率,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能常教常新,富有艺术地点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书为伴,乐于进取,视野开阔,专业发展后劲十足.

总之,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新时期构建一支德技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育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毫无疑问,这是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我们也要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引领功能;多一分耐心与期盼,期盼教师专业发展的明媚春天.

(作者单位:河南沈丘县纸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引领和教师专业标准和功能方面的专业标准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专业标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生涯循环论观照下青年教师专业引领方略以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为例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动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面向不同阶段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是有所不同的 处在引导阶段.

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英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比较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和发展目标,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制定系列化的教师专业标准,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战略 专业标准以教学为中心,从“专业理念与.

在中学教育中渗透戏曲文化和教师专业的双向
【摘 要】戏曲进校园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一项惠及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培养戏曲演员和观众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和提升中学教师自身的戏曲知识和戏曲素养 本.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自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和社会思潮开始相互碰撞和影响,而在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社会思潮中,首先则重点关注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独特位置和影响力 发挥思想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