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英语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英语写作中的汉语干扰分析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英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英语写作中的汉语干扰分析,该文是关于英语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英语写作和汉语干扰分析和汉语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英语写作的论文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英语论文提纲模板英语文摘杂志

李文纲[.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文纲(1976-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师.13037314631].

(湖南师大附中 梅溪湖中学,湖南 长沙410205)

摘 要: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障碍.文章介绍了语言迁移理论的概念及起源,探讨了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词汇层面的迁移,句子层面的迁移,话语层面的迁移.针对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模仿和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教学启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的母语所起的作用吸引了全世界众多教育界专家的关注.迄今为止,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的迁移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两种不同的潜在的学习过程,一种是正迁移(也称作促进),另一种是负迁移(也称作干扰).这两个术语分别指的是迁移是否能产生某种正确或错误的结果.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负迁移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习者觉得最复杂和最难学会的技能.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写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涉及很多因素,诸如他们的外语写作能力、外语能力和第一语言.近年来,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和对英语的精通程度普遍有了大幅提高.然而,学生们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很欠缺.令人困惑的是,虽然许多学生对语法和词汇掌握得相当好,但却不能写出语法正确并且有意义的句子.而且,对他们来说,要将这些句子组织成符合逻辑的篇章看起来更困难.如果能将这些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在教学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就有可能减少学生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言负迁移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发现负迁移问题,分析问题,找出成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提高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1语言迁移的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在“二战”后的那几年.而在过去的几年间,语言迁移的重要性不再一成不变.在20世纪50年代,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重要,当时拉多的对比分析假说在这个领域占主导地位.后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盛行,它否定了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教师们对语言迁移的兴趣逐渐减弱.然而,*语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繁荣最终确认了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1.1 迁移的定义

在语言学家们看来,给迁移下定义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这个术语的来源得追溯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第一语言(母语)的习惯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习惯.虽然后来这个理论饱受诟病,迁移的概念却再次被人们接受,而且成为了第二语言习得中最根本的概念.凯勒曼想要制造一个精确的迁移,他建议这个术语被限制在“那些引导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元素合并的过程”.奥德林提出了他自己对迁移的思考,“迁移是一种影响,来自于目标语和其他已习得的语言(也许掌握不是那么好)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1】但是奥德林也强调,这个定义只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中的许多术语有问题.因此,“迁移”可以被视为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涵盖除了第二语言之外的其他多种语言的影响.对迁移的研究包括对错误(负迁移)的研究,促进(正迁移)的研究,以及对目标语言形式的避免和对它们的过度使用.

1.2 关于迁移的争辩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范围内许多研究者和教育专家们,甚至还有心里语言学家们已经对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中的迁移现象做了大量的调查.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他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基于这些发展,对迁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行为主义的观点,精神论者的观点以及认知和心理学的观点.

一是行为主义的观点.早期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可以上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时的行为主义在语言领域占主导地位,倾向于按照习惯形成来解释一切学习行为.弗里斯(1945)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他提倡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作比较,然后给出对学习者的目标语的科学描述.拉多(1957)认为母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看上去是导致第二语言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2】.他提出一个对比分析假说(CAH).据此理论,操第二语言的人的生产和相应的技能受到他们自身的第一语言的模式和意义的影响,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都是如此.在拉多的核心概念中,迁移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间的相同和不同点的概念,预示着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易程度.他的CAH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区分语言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准则,因此能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和语言产出的错误.

关于迁移的观点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语理论之上,它区分了两种主要的迁移类型: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一种形式在第二语言会话中得到运用并且它也是第二语言规范的一部分时,发生的是正迁移.奥德林指出,促进作用只有在研究具有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和将学习者作比较时才能显现出来.当母语的一种形式在第二语言产出中得到运用并且它不是第二语言规范的一部分时,发生的是负迁移.

二是精神论者的观点.拉多所宣称的对比分析的预测力以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认知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挑战.由乔姆斯基语言学派发起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早期的语言迁移观点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乔姆斯基学派认为,孩子与生俱来就储备了一种特定的、独特的知识用来进行语言学习.这种知识是一个天生的机制,叫做语言认知机制(LAD).杜雷和贝特(1974)声称孩子的第二语言认知与他的第一语言认知是相似的,这就是“L2等于L1 假说”.他们发展了“创造性建构假说”,这个假说解释了孩子们根据他们听到的言语逐渐建构规则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普遍的先天机制指引,让他们制定某些类型的关于习得的语言系统的假设,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他们所接触到的和他们产出的之间发生不吻合的情况得到解决.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杜雷、伯特和克莱森(1981)断言第二语言习得在本质上与孩子的母语习得无异,这显示出语言习得的普遍性.因此在这一时期,精神论者阵营的学者们竭力证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不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语言迁移的功能在外语教学中被淡化.

三是认知的观点.虽然反对迁移的理论众多,但对语言迁移理论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一直在进一步完善.语言迁移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进入了认知时期.学者们在对语言迁移是行为主义的一部分的假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迁移应当被视作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与认知的其他部分一样.沙克特(1983)认为迁移是一种“策略”,它在假设的建构和测试的普遍过程中起到作用.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一语言的使用被视作一种学习策略的要素,更是一种交际策略.

2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2.1词汇层面的迁移

既然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书写系统,迁移自然不会以单词形式出现.然而中国的学生经常讲单词或短语的意义转换,如在下列句中所示:

1) He teaches me how to do an honest man. (他教我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

2) That book had been borrowed out. (那本书已经借出去了.)

3) Smoking cigarettes will do harm to our body. (吸烟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4) After 4 years, they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4年以后,他们大学毕业了.)

5) Som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and coal will be used up after 50 years. (50年后像石油、煤等一些自然资源会被用光.)

6) Just open the TV set, you can know everything and won’t he to go out of door. (只要打开电视,你就知道这一切,不用再出门了.)

7) TV can widen our eyes. (看电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在上述例子中,迁移几乎都出现在词语层级,包括名词短语、副词、介词等等.举例来说,“do”这个词出现在“do an honest man”(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中;“out”被用在“借出去”(借)这个表达中.在中文中,“hou”(后)被广泛运用于表达方向、序列这样的意义,然而在英语中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表达.以第四句和第五句为例,应该用副词“later”来表达过去的时间,而不是“after 4years”.与之不同的是,如果某事发生在将来,“in”才是表达这个时态的合适的词,所以“after 50 years”应该被替换为“in 50 years”.中国学生喜欢在任何场合下将英语单词“after”等同于中文的“hou”,而事实上这两个词在有些情况下是对等的,而它们各自在两种语言中又有特定的搭配.语言学习者违反搭配规则会导致误解甚至闹笑话,正如在表达“wo men yao ti chang wu jiang si mei” (我们要提倡五讲四美)”时,一些中国学生将它翻译成“我们要提倡5个演讲和4个美人”.“Beauty”可以作为一个可数名词来表示“美丽的女人”,难怪外国人要问了,“这4个美人是谁呢?”这些学生用错了语言表达的形式,是因为他们依赖于自己的母语知识.塞林格将这种现象称作“一种交际策略”,通常是学习者的*语产物,属于认知研究的领域.学生们使用的这些表达是他们直观上认为的与中文对等的翻译,他们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些短语是不是运用恰当.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词汇层级的迁移基本上是语义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形成关于中英文单词语义对等的假设,即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喜欢在写作中寻求字字对应的翻译,由此造成了负迁移.

2.2句子层面的迁移

句子层面的迁移可以出现在句子结构中.举例来说,中文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几个动词而不乱,但是在英语句子中只允许出现1个主要动词,其他动词必须是非谓语动词.中国的学生通常会造出下列句子:

1) People think go to the movie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 (人们认为去看电影会花费许多钱.)

People think that going to the movie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

2) There are many people take part in sports now. (现在有很多人参加运动.)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take part in sports now.

3) Now people go abroad is not easy. (现在人们出国不太容易.)

It i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go to abroad now.

另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在写作中所犯的结构错误是这样造成的:中文中没有主语的句子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读者可能在语境中已经知道了主语,例如这句话“与电影不同,电视可以一直在看,无需再花额外的钱”,然而在英语中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如果中国学生不知道这个语法规则,就有可能将上面这个句子写成“Unlike the movie, TV shows on continuously, and doesn’t need to pay any extra money”.

中国的学生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思维模式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上,而且也体现在文化差异中.

研究者经常将“第二语言的学习”比作“学习用那种语言思考”,暗指如果学习者不用第二语言来思考的话,就会一直将母语当作认知活动的参照点.这个结论在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句法层面上的语义转换中部分是对的,如下列句子所示:

4)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As a coin has two sides…

5) Although he has not culture,… (虽然他没有文化.)

Although he is an illiterate,…

6) Becau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energy is much needed. (因为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energy is much needed.

7) If no electricity, we will he no TV to watch, and no radio to listen to. (如果没有电,我们就不能看电视,也不能听收音机.)

If there is no electricity, we will he no TV to watch, and no radio to listen to.

2.3话语层面的迁移

亚洲人与美国人在说话的直接程度上有区别,这种差异有时反映在亚洲学生的写作上.卡普兰发现亚洲的非母语的英语课程的话语“具有迂回的特征”,海因兹(1987)也持类似观点.他说,“在日本、韩国和古代中国,人们看待交际过程的方式不一样.在日本努力去理解说话者或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倾听者或读者的责任.海因兹指出,在读者负有责任的语言中(如日本语),“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包容陈述的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对作家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英语国家的作者会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草稿直到最后的定稿,而日本作者的初稿常常就是定稿.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Chen(1997)对中国和美国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对比,“美国式写作非常直接和公式化.写作者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论文的主题或目的,然后用特定的论据支撑论点【3】.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作者喜欢用迂回的方式,他们使用暗喻来表示观点之间微妙的、暗含的联系.例子要非常小心地切入,这样观点之间的关联就不会太过明显或直接.

3 减少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的方法建议

正如凯勒曼所说的“经验影响学习者建立起来的临时类型学.这意味着在任何特定时刻,某些母语的特点会对给定的目标语言转换有效,而另一些就不能”.中国学生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处理这些迁移错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两种最佳办法:一种是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另一种是帮助他们认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3.1模仿

谈到模仿,多数人会想到这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模仿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和准确的使用目的语.有两种模仿方式可以采用:口头模仿和书面模仿.前者意味着学生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口头模仿,如表演一段对话,或者英语剧本.后者意味着模仿写作材料,比如构建一段对话,写一篇作文.

笔者认为,模仿很有效果.首先,它是一个清晰的教学手段,强调对词汇、语法和结构的教学.它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句法和语法归纳教学的体现.其次,它能激励学习者通过实践学习语言.如海姆斯所说,没有语言运用的规则,语法规则就不起作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法规则.再次,它是一种使用简便的方法.教师运用例句可以对语言点和语法给出清楚的解释,然后让学生造出相似的句子,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目的语.最后,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必须将语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2 阅读

模仿的方法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除了这一方法,阅读也能帮助提高学生语感和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一般来说,中国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法,通过课本上的一些语言点来获得一些英语的基础知识.但他们能将教师教的所有语言点都运用上吗?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记住语法规则并不难,而要灵活运用这些语法规则是很难的.因为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课本,有限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熟练度.这可能是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语言负迁移的一个原因.好的语言学习者应该尽量拓展第二语言的知识,最终可以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通过长时间大量的接触这种语言,学生们能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将有助于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就阅读方式而言,可以分为两种: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速度稍慢,文章长度稍短,比泛读要求更高程度的理解.泛读意味着大量阅读,目的是对所阅读的材料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具体来说,阅读具有很多好处.首先,它是在情境中学习词汇的好方法.其次,阅读是一种与具有正确表达的英语建立关联的好办法,也是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好办法.再次,写作是模仿阅读的.阅读给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4 结语

基于结构、语义和认知的分析,从词汇、句子和话语层面探讨了英语写作中的迁移现象.也许对相关信息概括不全面,但是本文试图提供一种对中国人在英语写作中母语所起作用的大致理解.本文主要调查的是中国人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旨在减少这种负迁移,但是由于缺乏一手的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样本,所以对其他迁移现象,如促进、避免和过度使用等的调查不够详尽.因此,在对学习者的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有足够认识之前,教师和研究者还要对很多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Odlin T. Language Tran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ado R.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 AnnArbor[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中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43-47.

上文汇总,这篇文章为关于英语写作和汉语干扰分析和汉语方面的英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论汉语思维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体现
【摘 要】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会产生“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本文以学生英语作文为例,对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

对外汉语写作策略
【摘 要】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在对外汉语学习时,写作总是最难的一关 因此,不断探索对外汉语写作策略、改进对外汉语写作的教学方法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因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是以学习者能够自如使用汉.

高职英语写作
【摘 要】加强英语写作不仅仅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作为高校教师,要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写作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中图分类号.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英语是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将词块教学法广泛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作为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能将知识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