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哲学思考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关于教育目的的哲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哲学思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关于教育目的的哲学,该文是哲学思考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哲学思考和教育目的和哲学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的目的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李堃燕

内容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我国当下教育活动的现状入手,思考教育目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指出当下我国教育目的的缺损.以柏拉图,苏格拉底,杜威等人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为基础,希望借以古人智慧,思考当下,启迪现代生活,期翼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教育目的哲学知识德性

“上海某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在飞机上占座致航班延误”,标题几个词语很显眼,“知名高校”“博士生”.该新闻内容是一个博士生在飞机上以方便看风景为由占着别人的座位,与正常就座的旅客发生纠纷,在机组人员多番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最后被人员带离现场调查,造成该航班延误1小时40分钟.据网友称,该博士是坚持“先来后到”的“公交占座规则”.博士研究生,其知识水平应该是不用质疑了,但是其道德水平为什么不能跟其知识水平相匹配?这其中凸显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们究竟期待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几乎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吃饭,睡觉,平凡的活着,但是平凡不意味着平庸,思考让我们变得不平凡.进入现代社会,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身处现代化的围裹中,在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打造出的现象世界中,人类越来越沉迷于这个物质世界的肉体享受,人的存在日渐虚无,个体的精神很难获得真正的自由.对于教育的思考,首要的问题是要反思教育目的.

柏拉图说,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学,哲学是引人向善,追求美好的生活,避免日常生活的平庸化,使人追求人性的卓越.教育根本上是一种成人的活动,是精神与肉体共同的成长.而我们当代的教育,正在有意无意中,把精神成人自动规避掉了.

一、我们的教育目的忽视了最重要的“人”

有人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如果说,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科学的的不断发展,社会之轮滚滚向前,而人最终却沦为一台机器,这是人性之悲哀,教育之失败.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但似乎这与我们当下社会现实完全背离.

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这是万物之生机,而人性之生机何以体现?我想,我们今天的教育的目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要激发人性之生机.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现代化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么“你是谁”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生而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一生,从孩提落地时的哇哇大哭,到生命的最后终结,人的机体是日渐衰老的过程,而人的生命却应该是无限被激活的历程.人性之生机在这个过程中日渐体现,这两个过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一面也应该随之变得大而清晰,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在娘胎里的短短数月之后,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掉进这个崭新的世界.不过,当我们慢慢的成长时,这种好奇在逐渐减少.当我们年纪再大些,再见识多些,可能会觉得小孩子见到每件东西都兴奋洋溢的样子很累人.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无动于衷,不再像孩子那样着迷,因为我们早就看过了,如果说成长使我们变成一个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那么这种成长仅仅限于一种机体的成熟,而人性之生机却在一点点消磨殆尽.我们的教育往往自以为是的培养出了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片段化,破碎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出整全的人性的.人的生命完整性被忽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我们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我们一点一点迷失自我,而教育充当了“帮凶”.

二、教育目的的功利化倾向严重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早已强调了“我”的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我”的主体性.而我们在逐渐成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却慢慢把“我”给弄丢了.当下的教育越来越强调整齐划一,如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按照严格的标准,每天大量的复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碎片化的知识,只为应付各种考试,带着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追求着所谓的财富,社会地位,而完全忽视了当下生活,忽视了对人性美善的追求,体制化的教育把我们变成了没有感觉,冷漠,无动于衷的社会机器.可悲的是我们却似乎越来越适应这样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生活,变成了没有好奇,麻木不仁的“现代人”,每天忙忙碌碌.我们早已忘记,闲暇才应该是学校存在形式的应然状态,school一词,学校,最初是由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心智技能,学校应该敞开学生生命世界自由徜徉的大门,而不是局限在应试教育,封锁了学生的生命世界.

哲学教会我们一种开放式的思考方式,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教育目的,意味着教育目的的开放性.我所期待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行为目标.而是一种心向,一种生命向自然敞开的心向.理想的教育目的或许永远没法达到,但是这种向理想靠近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是对教育目的的不断完善.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每一个细微的改变,或许一时不能看出端倪,但最终整体性的蜕变却是惊人的.

三、回到经典寻找教育目的的本真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教人“ 怎样做人”.他劝人敦品笃行“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成为有德行的人.秉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有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可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他告诉我们教育目的的本质是要培养人,培养优良的德性,而我们今天教育却没有看到这一点.我们今天真正的迷失乃是教育目的的迷失,技术性的知识个体可以在逐渐扩大的社会适应中渐次获得,而灵魂的美善是需要不断的内化与自我促进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追求不断的同一,人的存在不断的同一化,从而导致了人的平庸化.教育所要做的是激活美好的人性,培养独立的人格,发展优良的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他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简单的把知识灌输进人的大脑,而是引导人搜寻自己的内心,发掘人性的本善.如果说早期的教育目的探索是向外伸展的,那么随着思维的成熟和深入,它开始倒转,指向人类自身,尤其是人类的精神世界.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使思维的触角进一步伸向人的内心世界.“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此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教育正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深入生活世界,去反思我们周遭的生活.

杜威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直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而我们当下教育的缺失就是过分注重外在的教育目的,而忽视了内在教育目的.

柏拉图《理想国》中记载的著名的“洞穴神话”,柏拉图想要说明如何从影子般的影像出发,追求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的复制品”,这种想法很美妙.世界上所有存在都是“不够完美”的,而我们永远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教育哲学也是如此,我们最终的追求,不是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的完美教育, 这种所谓的“完美教育”也是不存在的,而重要的是我们永远在路上,在追求永远的真善美,寻找生命的生机的路上.

每天清晨醒来,自然清朗宁静美好,鸟儿动听歌唱,草叶上的朝露宛如水晶一般闪闪发光,这世界如此美好.然而,今天,技术的发达扩展了人的生存空间,生命的空间却在现代化的围裹中不断缩减,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 归于自然” (backto nature).这种自然状态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在一定意义上,回归自然,就是要与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人性的质朴.

如果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人向善,那么这种善的起点就是自然.卢梭就是试图以自然的善好来取代现代化社会所谓的文明,引导儿童生命世界的自然开放,现代化的教育并没有使人真正的成人,而是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机器,人的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卢梭正是想借助自然力,提倡自然教育,避免人成为大众文化的奴隶,恢复人性之生机.

花草树木的生机需要阳光,空气,水等,而人性之生机呢,我想知识, 德性, 爱是必不可少的.“苏格拉底倡导哲学生活,申言美德即知识,就是要对抗知识的世俗化,功用化,知识一方面指向个体对自我生命之本真使命的认同,促成个体德性的内在完满.”

参考文献:

1、色诺芬著: 《回忆苏格拉底》第139页.

2.《谈谈方法》笛卡尔.商务印书馆

3.《理想国》柏拉图.译林出版社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99页

5、《古典传统的回归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刘铁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结论,本文是适合哲学思考和教育目的和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哲学思考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哲学思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道德生活的教育哲学追寻
【摘要】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课堂道德生活,如何规划兼具道德本性与教育意蕴的现代性课堂这种思考必须回归道德本性和教育本质,从是否促进学生实现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去理解 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

生命特性在儿童教育中的疏离和回归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视域
摘要生命是人的载体和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逻辑起点 从柏格森生命哲学出发,儿童是完整的生命存在,具有成长时间性、自我创造性和学习直觉性三种最基本的特性 针对儿童教育过程中忽视儿.

他者之他者院教育存在的伦理主体一种学校管理文化生态的哲学叙事
【摘 要】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了一种称之为“他者”的伦理学,他认为真正的主体性在于为他人担责 由此观照学校管理文化生态,我们让每一个校长都以“重要他人&rdquo.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功能探析
赵小军(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摘 要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入手,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认为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