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心雕龙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论《文心雕龙》奇正观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文心雕龙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9

论《文心雕龙》奇正观,本文是文心雕龙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奇正和《文心雕龙》和文心雕龙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毛概论文格式高被引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政论文

张乐

摘 要:“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理论.刘勰能够清醒地看待文学的新变,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折中主义文学观.同时,“奇正”观有丰富的内涵,这使刘勰在对待“奇”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刘勰执正以驭奇奇正观

刘勰的《文心雕龙》并没有专章论述“奇正”观,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却贯穿全书,是刘勰文学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作为“文之枢纽”的《正纬》《辩骚》篇,到文体论的《明诗》《史记》《章表》等篇,再到创作论的《体性》篇、《定势》篇、《练字》篇等,直至批评论的《知音》《序志》篇等,每一部分都贯穿着刘勰的“奇正”观.在各篇章中,“奇正”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其最终结论和意旨是“执正以驭奇”,反对“逐奇而失正”.

许多学者称,刘勰的奇正观借用了兵家的思想,又受到了儒家诗学原则的影响.“执正以驭奇”的主张更是儒家中庸平和思想的体现.诚然,刘勰曾在《序志》篇中写道:“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因此,可以说刘勰是孔子与儒学的追随者和传承者.他的《文心雕龙》体现的儒家思想比较突出,其“原道”“宗经”“征圣”的思想,无疑体现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但刘勰本人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不保守、狭隘,也从未将其看做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唯一标准.即使他提出的“执正驭奇”的文学观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也绝不是刻意将儒家思想强立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规范与标杆,实乃“势自不可异也”.这在《文心雕龙》的“奇正”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古代文论思想是历史性,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刘勰将原属于先秦哲学概念与兵家思想的“奇正”观引入文学理论并不是先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刘勰何以提出“执正以驭奇”

刘勰在《序志》中篇说:“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又在《定势》篇中说:“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可见,刘勰是由于当时文风不正,对于当时文人片面追求文辞艳丽而形成的奇诡文风,深感不满,因而企图写作《文心雕龙》一书来阐明写作正道,革除时弊.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之本意应该是“反奇”,树立儒家传统的“雅正”观,所谓“勤而不怨”“忧而不困”“乐而不淫”“怨而不言”.而刘勰若想让自己的观点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将“逐奇失正”的文风驱除文坛,那么在创作过程中就很难避免文辞之激烈、观点之激进及对待时弊“嫉恶如仇”的态度.就像新文化运动时期,为彻底驱除旧文化,避免其死灰复燃,文学家们就不得不采取激进的做法,将其全盘否定.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刘勰最终却没有把儒家经典奉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唯一标准,没有将儒家的“雅正”观固定化、狭隘化,并未将“奇”全盘否定,最终提出“执正以驭奇”.何以如此?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一书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纠正当时“逐奇而失正”的不良文风,主张“正末归本”.作为一个儒家思想的追随者和守护者,在方法上提出了“宗经”和“征圣”,那么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就该遵循儒家的雅正观,在语言修辞上的要求就是“辞达而已”.但刘勰为什么会认同了像纬书、《离骚》那样的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作品中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奇”呢?

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原因.一是刘勰虽痛心于当时文坛上徒尚矫饰、逐奇失正、文风日漓的状况,但仍能够清醒地分析文学的新变,看到当下文学的可取之处.刘勰清楚地看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律运周,日新其业”的文学发展规律.楚汉之后的文学发展中,“奇”已经成为文坛的主流,尚奇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刘勰在《练字》篇云“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在《辩骚》中云“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意识到尚奇已成为文学发展的趋势.刘勰的“奇正”观中,“正”的全部内涵是褒义的,而“奇”则在不同的篇章中包含了褒义和贬义两种内涵.正因如此,刘勰才未将时人追逐的“奇”一棒打死,如此才有了《正纬》《辩骚》,提出了“执正以驭奇”的文学观.

另一方面,“执正以驭奇”是一种理性、公正的文学观,除了受到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当时历史语境的影响.刘勰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文学观是要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是一种为实现话语影响而实施的文学策略.如上文所言,“尚奇”已经成为当时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诗文从质朴走向华美,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而齐梁时期的文人已经逐奇成风.在那样的历史语境下,要想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打破已经建立的话语体系,从而重新树立起儒家正统思想的雅正文学观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因此,刘勰也不得不吸收当下文坛的思想,懂得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才有可能更容易让时人接受自己的文学思想,从而实施话语影响.

二、刘勰《文心雕龙》中“奇正”的内涵

“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重要文学思想,它贯穿全书,有丰富的文学内涵.

从字面意思看,“正”者,常也,指正常、一般、正宗、正确、正面.在《文心雕龙》中,“正”字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褒义的特征,刘勰对“正”的坚守有着传道般的虔诚.他在《征圣》篇中说:“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正言体要可以看成是刘勰守正文学观的一个基本纲领,以此为标尺,《文心雕龙》第四篇就名为“正纬”.通观全书,刘勰的守正思想贯穿《文心雕龙》的每一个章节,比如《辩骚》篇云:“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乐府》云:“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哀吊》篇云:“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剖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所谓“正”,应该包含这样一些意思:

1.文章思想内容纯正,符合正统的儒家正统思想.《宗经》篇说,儒家经典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主张“文必宗经”.《章表》篇云“表体多包,情伪累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这里的“雅”也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典雅纯正.

2.用“事”翔实可靠,也就是说文章叙述中运用的史实、传说、神话、典故等应该“信而不诞”.如在《史传》中,刘勰说:“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其文殆哉!”这里的“正”就是指翔实可信的历史事件.

3.语言平直、朴实.刘勰认为不同的文体的语言应该根据其作用、性质有所区别.议对要“标以显义,约以正辞”,章表则“言毕贞明”,颂赞“辞必清铄”.

4.文章风格的典雅端庄.“凡以儒家经典为模式,以儒家思想为圭臬的,就形成典雅的风格(典雅者,熔铸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以上四点寇效信先生已经在《释“奇正”——<文心雕龙>札记之一》中做过非常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另外,刘勰虽然从儒家正统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应该符合儒家“雅正”的思想要求,但是并不以儒家经典为全部规矩,束缚文学的发展和创新.在刘勰看来,圣贤的经书中写的是“信而不诞”之事,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而纬书记载的则是“诡诞”之事,“乖道谬典”之理,显然不符合儒家正统的观点.然而在《正纬》篇中,刘勰却说:“若乃羲农轩啤之源,山读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肤,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刘勰虽然宗经,却并不将儒家思想神圣化,对于纬书也只是站在古文经学的立场上证明纬书非圣人所作,并没有指斥它讲天明神道的虚妄,而是以包容的态度看到了它对于文学创作的益处,认为它“事丰奇伟”,文辞华美,有益于文学写作.

此外,刘勰又将《辩骚》放在文之枢纽的位置,对《离骚》进行分析,指出《离骚》有四点是符合经典的,如“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实际上,这四点都是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符合“风雅”“经义”的标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纯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是对儒家经典文化的传承.然而刘勰又说《离骚》有四点是不合经典的:想象夸张,是“诡异之辞”;用事奇诡,是“谲怪之谈”;学习彭咸、子胥是“狷狭之志”;男女杂坐、日夜饮酒,是“荒淫之意”.因此,刘勰说《离骚》是“雅颂之博徒”.虽是“博徒”,比不上《诗经》的纯正,但刘勰终究是将其归为“雅颂”.这说明,实际上刘勰还是将《离骚》归到了合乎儒家经典的“正”的范围.

刘勰对《离骚》符合经典的部分进行了肯定,对不符合的部分也给予了评价,将其划归“雅颂”之列,又说它是“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可见,在刘勰看来,《离骚》继承了诗经纯正的思想感情,又创造了大量艳丽奇特的文学语言,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它是对诗经的创新,是辞赋的鼻祖.刘勰并没有把儒家经典神圣化、固定化,当做文学创作中神圣不可侵犯、不能逾越的规矩,而是肯定了文学发展的新变.凡是在继承传统的文化思想,在吸收先贤们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变,仍然是伟大而值得肯定和学习的.《离骚》是在《诗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奇”,却又成为辞赋的“正”.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而言,它亦可归于经典,称为“不刊之鸿教”吧?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说,刘勰所谓的“正”,应该也包含从儒家经典上发展而来的、未失其正的文学新变.

与“正”相对,“奇”者,不同寻常也,有新奇、奇异、奇特的意思.而刘勰的“奇”,也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思想内容上异乎经典、用“事”奇怪荒诞、辞采奇崛诡丽以及文章风格的不拘格套.这些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感彩,一种是褒义的,一种是贬义的.因而刘勰对“奇”的态度也可分为两种.刘勰在《练字》篇云“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在《辩骚》中云“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意识到尚奇已成为文学发展的趋势.对于文学艺术形式和文辞华美上的“奇”,刘勰是肯定、赞赏的.他称纬书“事丰奇伟,辞富膏肤,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又说楚辞“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艳艳,难与并能矣”.可见刘勰对于文学创作中丰富的艺术想象和优美华丽的语言是肯定、褒扬的态度.但同时,“齐梁时代的文学已呈现倾倒于“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隋书·李谔传》),“文贵形似”,“逐奇而失正”,“淫丽而烦滥”的不良倾向.”刘勰也明确意识到,正是尚奇导致了文风的堕落,所以他对文坛的好奇之风又持激烈的批评态度.刘勰在《序志》篇云:“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又在《定势》篇说“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色新耳”.这种破坏语言习惯、违背逻辑、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新奇的不良文风,刘勰是坚决反对的.《文心雕龙》中还有许多表达,诸如“诡异”“谲怪”“夸诞”“巧而失信”“好奇反经”等,都是奇的同义语,为刘勰所贬斥.

参考文献:

[1]王英志.也释《文心雕龙》之“奇正”[A].甫之,涂光社.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下册)[C].济南:齐鲁书社,1988:1009,1014.

[2]蒲友俊.孙子兵法[M].成都:巴蜀书社,2008:48,48,48.

[3]傅振论.孙膑兵法[M].成都:巴蜀书社,1986:193,194.

[4]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8.

[5]寇效信.“通变”释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9.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1.

[7]童庆炳.《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9,(1).

[8]裴得烈.刘勰“奇正”论新探[J].辽宁大学学报,1998,(6).

[9]陈少松.古代文论中“奇正”说初探[J].学术月刊,1981,(6).

[10]寇效信.释“奇正”——《文心雕龙》札记之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2).

[11]王运熙.文心雕龙的《正纬》与《辨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张乐山西太原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奇正和《文心雕龙》和文心雕龙方面的文心雕龙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心雕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从《文心雕龙?明诗》看诗歌风格的三维结构
摘要文心雕龙明诗中对诗歌风格的讨论虽然是分散的、隐含的,但涉及到主体的自我、客体的对象物、诗歌的体裁形式之间的三维结构关系,反映了刘勰对于诗歌风格结构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文心雕龙;明诗;风格;体裁一般认.

《文心雕龙》中的文变问题到政变问题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赵岐章句以为“王者,谓圣王也”,诗与圣王的命运休戚相关,“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班固两.

荒诞和现实析喜剧《西虹市首富》的四观
【摘要】西虹市首富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业余球队守门员接受“在一个月内花完十亿元”为条件的任务以继承三百亿元遗产的故事,用荒诞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阐释了西虹市人们的亲情观、友情.

依托《文心雕龙》涵养当前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文论巨制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对人才、美文、世风的诸多思考 刘勰论情思与文辞、性情与体式、创作者的身与心、才思与习得、风格的多元化……方面,蕴藏着他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