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信息技术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信息技术时代中学生人格培育和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信息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信息技术时代中学生人格培育和,本文是信息技术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和人格和探索和信息技术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陈伯房

广东省广州市南国学校广东广州510627

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培育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理应是基础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崇高目的.近年来媒体上炒的沸沸扬扬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其最终目的无非也就是要强化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尤其是要在信息技术时代突出学生的人格培育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为,人格是“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1]”.这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独特的行为内部倾向,这种行为内部倾向体现了一个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既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也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性的身心组织.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人格的发展其实是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人逐渐成长、成熟的交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并且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的需求与任务.毋庸置疑,这种“自我”、“身心组织”的发展与培育无疑需要有健康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不断的冲击着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更容易造成学生人格发展的扭曲.就中学生来说,人格的发展还没有真正的达到“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感特别强,情绪又不稳定,常常患得患失,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负面教育信息的影响.就此而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的社会成熟度相对不足,人格特质又不稳定,在生活、学习、人格发展等方面都容易受到信息技术时代各种好坏因素的影响.因此,探讨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及其与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切中时代的重要课题.

1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及其影响

如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算起,人类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也已将近二十年.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研究过这个信息技术时代与工业化、电气化时代的不同特征,并就其造成的影响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见解,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的特征.“工具理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精确计算利益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目的的一种理性方式,是一种高度崇拜技术和工具的价值观.对于这种价值观来说,人的精神和情感往往受到忽视,比如,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的效用受到极大的重视,然而数学的简洁与美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往往被忽视.在当前的时代,人类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高度的改变甚至改造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彻底的进入了具有工具理性的信息技术时代.

第二,去权威化的特征.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以后,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拓展了人们的视界,信息自由流动和跨越时空的传递显著的促进了人们的信息共享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文化声音、利益诉求和话语得到了表达的空间,以往时代的那种权威垄断一切话语霸权的一元化局面已经彻底被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多元和自由的社会空间.

第三,变化激剧的特征.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里面,人类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这个社会空间的变化的激烈性,今天还是潮流主题的东西,明天也许就是昨日黄花.信息技术时代的变化往往超出人类的预测与控制,变化的剧烈一方面容易造成“偶然感”对生命的冲击,让人觉得生活的不稳定与无意义,另一方面却也令创新城了该时代的生命线,在这个变化激剧的时代里,创新已经成了该时代的“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2]”.

(二)信息技术时代特征的影响

信息技术时代的这三个重要特征自然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关键影响.

第一,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品质和人格特质.工具理性对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人类更加的追其利益的最大化,漠视情感和精神的培育,而去权威化的特征则是使得人类各种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互相冲突,各种利益和心理追求互相扞格,冲击着人类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就是说,“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会导致文化以及人类文化理解方式的巨大变革,影响文化的传播速度、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在信息技术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媒体重新构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变化.

第二,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创造方式.人类一开始是用口传的方式传承自己的历史与经验,比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即是口耳相传下来的,之后逐渐进入印刷的方式,比如我们的纸质书籍,最后则将进入电子文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传承方式具有超时空性、虚拟性的特质,然而也具有了更多的虚假性与迷惑性.而在这一阶段,文化的创造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质,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借助网络的发展,使得文化创造的大众化、平民化,突破了在印刷时代的精英化方式.并且,由于这一整体文化环境的改变,塑造人的方式也跟着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无疑将通过人类的生存和人格变化反应出来.

2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与中学生的人格培育

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对人类影响非常巨大,几乎可以说改变了人类的方方面,向外涉及人类的太空探索、城市规划、人际交流,向内则涉及人的心理意识与人格发展.作为一种生存生活的新方式,信息技术时代对后者影响显然不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深刻的,这一点从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培育上即可看出来.

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社会空间中,现实与虚拟相杂,“虚拟”完完全全渗透进了人类的生活,它所具有的迅速互动性、开放性、隐秘性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培育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学生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学生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空间所具有的巨大开放性和迅速互动性强化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感觉.一般来说,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情感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恰恰可以给身处这一社会的中学生提供一个探索自我意识、生命价值的空间,并且这一空间比较少受到监视与干预,这有助于释放中学生的青春活力.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空间所具有的自由、平等特征培育了中学生宽广的胸怀和平等的心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不可以质疑的道理、没有不可以反驳的权威、没有不可以拒绝的要求,所以个体的行为有了最大的自由度,这对处于青春期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的中学生无疑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也给予了中学生人格发展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虚拟的社会空间中,上下级之间、权威与服从之间都没有了界限,这让给了中学生自主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敢想敢为特征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学生人格培育的消极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学生人格培育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空间所具有的虚拟性、隐秘性和巨大的娱乐性会使中学生产生人格问题和心理信任危机[4].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没有认证的任何个体都是以“虚拟人”的身份出现的,其所具有的人格也是“虚拟人格”,无论是说话,还是做出各种行为,这些都相对缺乏现实世界的验证、压力与人情,几乎可以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一切几乎都是自由的,但也可以说,一切几乎都是虚假的,一个人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可以坦率真诚,也可以坑蒙拐骗.长期浸润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中,人们容易形成另一种类型的“虚拟人格”,这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尤其容易,并且这种人格一旦移入现实生活中,就非常容易形成双重的人格与心理危机等人格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空间所具有的反主体性、多元性和信息泛滥性特征会造成中学生的焦虑感和虚无人格.如今的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各种信息产品逐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消耗在这些产品上面的精力也越来越多,而对现实社会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反而减少了.现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离开了手机就显得六神无主,离开了网络游戏就显得精神不振,睡前醒后第一件事都是打开计算机,惶惑的做着各种毫无意义的点击与浏览.人的主体性在这种情境中逐渐受到压抑,本来是信息产品依从人的,慢慢却变成人依从信息产品,容易造成中学生的抑郁性和人格退化.许多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上网成瘾的中学生比不成瘾的中学生更加容易表现出抑郁、孤独和焦虑的人格问题.并且上网成瘾的中学生缺乏跟现实世界中人的接触,感情逐渐冷漠,有暴力倾向,人格会更加非理性化,呈现出虚无人格的特点,这就容易滋生各种不良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时代的各种特征既给人类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也与中学生的人格培育息息相关,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如何在教育中利用好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从而促进中学生的人格培育就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3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基础教育是这一培养过程的基础,至为关键.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以后,无论是一般性的教育还是信息技术教育,都必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要求的健康的个体为目标.从以上的论述可知,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所凸显的人格问题,需要我们探索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方式.据笔者看来,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了凸显中学生人格培育的重要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重教育的原初目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学问的传授,也就是唐代大文豪韩愈所说的“传到授业解惑”,因此,教育的原初目的是培养一种有思想、有技术、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却是将人当成标准化的零件来批量的生产,在理科性质的学科中这一倾向更加严重,这难免会抹杀了中学生的青春个性和张扬的创造性,过分的压抑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扭曲人格.在信息技术时代,避免这一倾向,需要我们注重教育的原初目的,鼓励学生培养开放的心胸、思维和态度,注重在获得技术的同时获取人生的教益.

第二,注重教育的多样形式,形成交互作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时代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育实践与教师、学生生活的更紧密生活.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教师、学生与网络可以形成一种交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这种信息技术时代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注重教育的多样形式,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注重教育改革的先进性,引入心理教育课程.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信息技术时代,在网络上的行为也是一种由各种各样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等成分共同构成的心理行为模式.从这种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不仅要着眼于技术的学习,而且还要着眼于心理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形式也不单单是在学科教育之余的点滴传授,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先进的教育改革,这一改革将引入心理-生命的教育课程.在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心理-生命的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以培养和训练人格品质为主的教学目标,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实践操作,具有教师与学生的多向反馈与互动的特点[5],着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人生理念和健全的人格,这无疑有助于纠正中学生的许多不良人格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已经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与改变也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空间的出现,扩大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空间,带来了各式各样新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影响的趋势在青年学生的生活中最容易显现出来,他们往往是最先受到这一时代特色的影响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人格和生命无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视这些问题、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好的,纠正偏差的.思考与探索在信息技术时代的中学生人格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是我们一个恒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第386页.

[2]李和平、邱婷、钟志贤著:《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载《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3]张应强著:《信息时代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4]王让新著:《网络社会与人格塑造》,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5]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58-460页.

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格和探索和信息技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信息技术本科毕业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策略
李智娟(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中学,广东 东莞 523000)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 不管是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还是信息获取方面,它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在如今的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今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新时代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力提升的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能力大发展密切相关,方式有效则教学效果好,反之亦然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力的提升有助于造就21世纪信息社会急需人才,是实现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和探究
一、人文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缺失现状(一)信息教材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者受自身技术背景的影响,对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缺乏认识,致使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信息技术知识和学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