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改革类有关论文例文 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本文是改革论文范文数据库和农业和重点领域和供给类论文范文.

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期刊教育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农业期刊有哪些

摘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改善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体系;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8)05-0025-06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实践探索,更是我国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思路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稳步持续发展,已经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1].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农业依然是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明显短腿,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

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79%,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出现快速下降[2].然而,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也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总量平衡的问题,但结构性失衡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由原来的“吃饱”逐步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等方面转变.然而农业供给质量不高,一般低端产品供给仍然偏多,消费者青睐的优质产品供给明显不足.并且,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也变化显著:玉米产量增长急剧,产量翻了一番,增产超过需求增长;但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粮食品种大豆的产量却连续降低,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致使进口大豆在粮食进口中的比例较大,主要是为了满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等需求的不断增加.产量增加的市场需求不足,产量降低的反而成为需求必须满足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保持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难度较大.

(二)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我国农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经营,农业依然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导致一些地方农民增产不增收.我国农业虽然体量很大、产业门类齐全,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突出问题是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农民出售的大部分是“初字号”和“原字号”农产品.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激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就业率,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持续走低,整体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外大宗农产品相差较大,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出现明显倒挂.品种调剂和国际粮价较低是我国粮食进口量攀升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食进口规模日益扩大,表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国际农产品下降、进口量增加,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对我国粮食市场已经造成巨大冲击,“三量齐增”已成为我国粮食发展面临的新困境新问题新瓶颈,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综上所述,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未来我国农业面临两个方面的竞争,既要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这些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也要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而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仍然不断攀升,致使国内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优势.这些问题既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依据.

(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三废”等污染物不断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降低、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产品安全风险增大,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农业领域长期积累的问题与新出现的问题叠加,这些问题躲不过、绕不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找准问题,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补齐农业生态环境短板,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绿色发展道路.

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调整布局和结构,又要转变方式和创新机制;既要注重发展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生产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农业供需侧结构失衡问题,又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自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现在虽然完成总量任务,但却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总量与质量、成本与效益、品种与结构、需求与资源等方面.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

(一)改善农产品供给质量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买农产品难,卖农产品也难,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丰富、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各地区要依托差异性、多元化的资源禀赋,突出自身优势,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提升区域农业发展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高质量、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比重,不断减少低端、无效供给,重点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注重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大豆产量、减少玉米产量,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全并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制度.

(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这些物质和非物质的投入要素主要有水、土地、土壤、农药、化肥、技术和机械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水、土等要素日益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代机械、高新技术等支撑能力上我国差距较大.因此,必须改进农业要素组合方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中高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和应用推广,注重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尽快改变传统技术发展思路,抓紧补齐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积极探索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技术驱动新模式,大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

(三)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禀赋条件与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不匹配,农作物秸秆、病死畜禽、畜禽粪污、废弃农药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废弃物量大面广、乱堆乱放、随意焚烧,这些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集中的专业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已严重影响了城乡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加快完善适应农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健全和改进农业支持政策,完善适应农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尽快改革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形成及收储制度.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激发农业资源要素活力.大力推进农业补贴、金融保险、流通贸易、生态环保等政策创新,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鼓励生物燃料科技研发,探索多种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各地生态类型和环境容量的实际情况,推进适应水土资源匹配要求的主导产业、产品,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区域.探索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开展休耕轮作制度试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提高自然资源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促进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推行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走内涵式、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侧重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则侧重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一)坚持市场导向,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系统,是衡量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提升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之举.

近些年,尽管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但主要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业产业效益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国际农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继续减少非优势产区玉米的种植面积,注重优化生猪的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促进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完善食品加工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整个农业产业链良性、健康、高效发展;健全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全过程的信息资源库,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依托打造优势品牌,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

绿色生产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扮演关键角色[4].坚持以发展绿色生态为导向,大力推广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积极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农业绿色生态政策支持上加大力度.结合各地区实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生态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注重推广牧区减牧还草、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山区种草养畜、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牧草产业化开发、农林牧复合生态畜牧业生产、设施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业、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等农牧业发展模式.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日光温室、保护地栽培等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彼此促进的能源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鼓励各地积极挖掘有比较优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采取“旅游+”“生态+”等新型绿色产业模式,加快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全域旅游开发,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变化,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民族风情、民俗传统、民间文艺、手工艺、乡村景观甚至耕作方式等独具特色、各有千秋.结合各地优势,充分发掘自身旅游资源,培育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基地和精品线路.

推进农业发展战略创新,着力培育市场需求好、产品品质高、产业互补性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互补性、差异性和循环性,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现农业主导产业错位发展.

(二)坚持科技支撑,补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短板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科技支撑不足仍然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短板.因此,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布局和重点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顶层设计,拓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调整农业科技资源布局、强化农业科技管理.推进符合农业行业特点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改革,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增加科技创新贡献、质量、绩效等指标的权重,重视对技术研发创新度、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关联度、产业发展贡献度的评价,切实发挥人才评价导向激励作用.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研发,围绕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三大产业,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种业整体研发能力,确保农业供种安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改善农机化生产条件,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以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缓解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的发展瓶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农业电商集群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功能.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力军角色意识,整合农业科技协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科技力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坚持效益优先,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衡量现代农业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键是要积极稳健、循序渐进地统筹解决农业经营组织结构的继承和创新问题”[5].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与联合,尽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经营规模过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越来越不合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基本主体仍然是“小而分散”的家庭承包农户,原有农户的生产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不强,无法发挥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因此,加快创新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已变得日益迫切.要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注重扶持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使其尽快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积极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壮大.注重采取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农业生产主体发展能力弱的难题,积极引导、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注重农民与合作社的利益衔接,健全农民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和利益平衡机制,以完善的机制充分聚集起分散的农户,并在合作中确实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自身利益.着眼于差异化功能定位,引导不同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拓展组织经营规模,提升规模效益.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在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村市场拓展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拓展传统农户发展空间.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引导鼓励农民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自主、自愿解决土地承包中的细碎化问题.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户与市场对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供需对接、优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配送等对接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效率.开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促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结合,帮助小农户与市场对接,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一)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推进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健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长效机制.建立东北黑土地保护奖补机制,确定黑土面积大、基础条件好、组织化程度高的重点县(市),推行整建制黑土地保护奖补试点.探索设立国家黑土保护基金和生态补偿基金,建立特殊粮食保障金制度.对黑土耕地质量保护项目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加强黑土资源保护的研究与合作,推广先进、成熟的黑土保护技术.坚持绿色发展、分级落实、公开透明、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考核奖励.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科学制定绩效指标,强化绩效评价.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强化资金管理.

(二)健全重要农产品形成机制

健全重要农产品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推进目标改革,促进价补分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恢复调节供求的功能.实行生产者补贴方式,直接补贴农民.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统筹兼顾宏观调控与地方自主,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各省可结合地方实际,在完成清单任务的前提下,统筹使用资金解决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好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化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完善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改进大豆目标政策,创新棉花目标补贴方式.

(三)改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逐步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序发展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行差异化担保费用、风险代偿补助政策和考核办法.坚持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进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构建农村产权评估专业平台,规范农村产权抵押品处置程序,健全风险补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和抵押物处置机制等配套政策.探索推行农业生产设施、大型农机具、农业订单抵押登记贷款试点.坚持扩面、增品和提标的农业保险思路,使农业保险覆盖更多的经济作物、增加更多的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探索试点农产品保险、产值保险和收入保险.大胆尝试农业保险和脱贫攻坚政策的深度融合,建立脱贫攻坚风险防范机制,切实提升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落实考核评估办法.

(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形成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增值收益分配体系.鼓励通过合作和出租等方式盘活宅基地,通过联营和入股等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行“资源变资产”改革,以集体资源要素和闲置设备、房屋等作为入股资产;推行“资金变股金”改革,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农村的扶持类、发展类资金作为入股资产;推行“农民变股东”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自有生产要素作为入股资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集体林业管理和服务.加快水权水市场建设,坚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流转顺畅原则,建立水权配置体系、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扩大农村产权功能,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加强农村产权纠纷调处和交易市场监管.

(五)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根本的扶贫,更是持续长久的扶贫.发展产业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总办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和主要依托.要加强贫困地区“基地、基础、机制”建设,科学制定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完善金融扶持、资金整合、保险服务等政策,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注重短期脱贫与长期增收相结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进重大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完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赋予特色产业园区扶贫功能,整合扶贫项目经费与产业发展资金,强化扶贫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注重精准扶贫,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精心培育贫困村和贫困户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行动.根据贫困户发展需求和自身条件,采取股份合作联结、订单农业联结、科技服务联结、劳务就业联结和租赁返包联结等方式,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群众产业增收,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02/05/C_1120413568_3.htm,2017-02-05.

[2]魏后凯,等.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4.

[3]方言.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8).

[4]郑风田.绿色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

[5]姜长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J].经济纵横,2018,(2).

[责任编辑:李永亮]

汇总,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农业和重点领域和供给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河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2016年9月21日,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在驻马店市召开 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在农产品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深化认识、强化创新,以四优、四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必须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三农”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稳中求进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 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法论,面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在保持整个农村稳定的大局下,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关键词稳中求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白羽肉鸡产业
2017年一号文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