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流程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流程设计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教学流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流程设计,本文是有关教学流程论文例文和武术和普通高校和教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流程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流程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设计杂志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徐亚奎1, 王维月2, 杨建营3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21;

2.武汉体育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 430079;

3.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

以“培育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为例,阐释了具体改革思想和教学流程.研究认为:根据“以武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际需要,学校武术应采用以对抗类技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反映武术概貌,而非仅选取其中一个片段;从能力培养角度,学校武术的全息影像包括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三方面.

关键词:学校武术;民族精神;教学内容;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852;G8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520X(2018)04006807

Design of Teaching Process of Wushu Elective Courses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XU Yakui1, WANG Weiyue2, YANG Jianying3

(1.P.E. Dept. of Wuxi Inst. of Tech., Wuxi 214121,China;

2.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3.School of P.E.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idea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Wushu electiv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ultiva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through Wushu.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ultivation, the schools should adopt the antagonistic technique as the main content. The overview of Wushu should be introduced. Individual technical skills, the ability of knowing rhythm and distance, the ability of restricting the opponent’s skill should be trained. Courses in the two terms should be divided four units in which the first and second units included basic skills such as fighting style and footwork. The third and fourth units trained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rhythm and distance and the fourth unit also includes the ability of restricting opponent’s skill.

Key words:

school Wushu; national spiri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1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历程及改革趋向

学校武术教育开始得到武术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是在2002年国家层面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标题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是2004年教育部、联合出台文件提出“体育课适当增加武术的内容”之后.然而,当国家层面需要以武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人们却发现:学校武术根本无法承担起这个重任.正如专家、学者及武术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1],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岌岌可危”[2],在校园里已“渐行渐远”[3],并形成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局面[4].

究其原因,20世纪后半叶,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层面把整个武术领域的技击对抗全然取消,仅保留了套路运动形式,而且仅存的套路运动形式也被引向以“高、难、美、新”为目标的艺术表现方向.现在各个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等教学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于50年代中后期创编.由于这类“唯套路”的武术教学内容脱离了技击本质,远离了攻防对抗,不符合广大学生对武术的实际认识,所以导致了学校武术日渐衰微.正如一线武术教师的论述:这种“唯套路”的武术教学普遍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强行使学生囫囵吞枣”,一味硬记几个初级套路[5],导致学生发出“24式太极拳就像是一套广播操,我对武术课太失望了”[6]的感慨,形成“武术就是做操”、“武术运动就是类似体操的身体练习”[7]的错误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改革的方向即确立“回归武术传统、符合技击本质、能够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内容.如果学校武术实现了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那么,也将自然而然地实现“以武术强身健体、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目的.

第4期徐亚奎,王维月,等: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2卷

近10余年来,各种武术教育改革研究成井喷式涌现,然而,以国家行政力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依托付诸于具体实践的改革思想主要有3种[8]:“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邱丕相、蔡忠林、周之华)[9]、“突出拳种、优化套路、强调应用、弘扬文化”(武冬、吕韶钧)[10]、“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赵光圣、戴国斌).当然,还有学者在10余年教学改革实践[11]基础上提出“立足单势、强调技击、突出对抗、培育精神”的改革理念[12].然而,这些改革均未形成一定气候.究其原因,其一,各种改革思想并未达成共识,没有形成改革合力,其二,多数一线教师由于本身历史形成的武术技术结构缺乏与技击对抗的关联,即使有改革想法,也无从下手;其三,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则仅从宏观层面论述,缺乏在具体技术细化方面的研究.

近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报告、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学科组组长季浏的研究对武术课教学改革具有全新的启示.王司长提出“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让学生学会武术技能、获得武术运动的乐趣”,还特别突出了武术课应加强对防身知识的传授[13].季教授则指出:学校体育“要重视武术和民族民间体育和新兴运动项目的开设……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体验完整的运动,不断提高完整运动的水平……改变体育课上无对抗练习和教学比赛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文中以篮球课为例批评了“有教师用了4堂体育课的时间就让学生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学习”的做法,提出“如果学生选择了某项运动进行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尽早地体验、理解和享受完整的运动”[14].受此启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让学生学会武术技能、获得武术运动的乐趣”“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体验完整的运动,不断提高完整运动的水平”“改变武术课上无对抗练习和教学比赛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应该是整个学校体育改革大潮中武术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向.

2普通学校武术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

2.1武术课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

武术课改革是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实现“以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特殊目标.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武术教育的特殊点正在于可以通过技击对抗培育勇于拼搏、坚韧顽强的精神.以拳种为单位的中华武术包括由各种基本功和各种基础性练习组成的功法、由各类技击招法单势动作组成的套路、以拆招和喂手为主的半对抗、相对自由状态下的实战对抗等内容.套路仅仅是武术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片段,以前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套路作为教学内容之唯一,以套路这个片段代替武术的整体.这好比语文教学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一首诗、一篇文章,而把其他内容全然忽略.套路技术是一种封闭型技术,上课时学生只是干巴巴地跟着教师比划动作,很难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很难进一步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枯燥无味”成为武术课的代名词,不仅如此,而且广大学生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某方面能力,与培育勇于拼搏、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几乎没有关系,所以陈旧的武术课教学内容成为新世纪武术教育必须改革的重点.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有传统武术基础的教师试图通过进一步讲解套路中技术动作的技击含义,来改变之前武术套路教学“囫囵吞枣”的状况.就像语文课一样,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首诗、某篇文章,还进一步讲解文中的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将武术教育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由于各级学校的武术课时极其有限(如普通高校在两学期60-70课时内要学习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两个套路),所以根本无暇全面讲解技术动作技击含义,即使讲解,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就造成了之前武术课教学的“囫囵吞枣”状况仍然持续.客观地讲,即使让学生在学会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了解了技击含义,也仍然是基础性工作.只有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是武术课教学的最终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武术课培养学生某种能力,从而最终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这好比语文课教学,在使学生学会了字词,明白其具体含义之后,更关键的是能够应用这些字词造句、作文.武术能否培育民族精神,主要取决于最终的应用环节.如果选取以对抗形式为主的开放型教学内容,一方面上课时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体验成功喜悦,增加其学习兴趣,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另一方面“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时机把握能力、防身自卫能力,而且还能够培育敢于面对、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刚劲自强的精神”,这一点在10余年的课改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11].因此,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总体思想是必须“突出武术的技击对抗环节,从而实现学以致用、以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2.2武术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实践理念

武术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理念是改变之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体验完整的武术运动,不断提高完整运动的水平,并突出对抗练习,增加教学比赛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使其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武术运动的乐趣.如前所述,套路绝非武术的全貌,而是传统的武术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而且仅仅是技击对抗的一种辅助练习形式.武术的主体应该围绕如何技击对抗而展开,武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反映武术的概貌,而非一个片段.作为一种以双方技击对抗为主的技术,武术课教学不仅涉及到个人技术问题,还更应该涉及到与对方的关系问题.从能力培养角度,武术技术的全息影像,或完整的武术学习过程,主要涉及3方面的能力培养: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而现在的竞技武术套路之全部仅仅局限于第一块“个人技术能力”,而且把这一块引向了“个人对武术技术的艺术表现能力”方向,这就造成了竞技武术运动员“练得很起劲,就是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状况.而绝大部分传统武术习练者也主要停留于以套路练习为核心的个人能力培养阶段,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囫囵吞枣式”的练习套路有所进步的是,他们大多理解技术动作的技击含义,但仅此而已,他们对后面的两大块内容仍然鲜有涉及,这就造成了“目前传统武术习练者表面上坚持传统,但普遍不具备技击实战能力”的事实.而武术散打运动员习练的技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基本上展现了武术的全息影像,最起码其过程是完整的,因为其教学内容既包括个人技术能力的训练(几个拳法、腿法、摔法及其组合技法),也包括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训练(两两相当的步法训练、节奏训练),同时还包括限制对方技术发挥能力的训练(扬长避短,以长克短).这种能大致反映武术概貌的散打技术,更适合课时量有限的普通学校的武术教育.如果课时充足,最后可以把这些技术串成小套路.

然而,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武术教学改革起步早的院校,虽然采用了以武术散打为主的教学内容,但仅仅局限于教授几个简单的拳法、腿法,进行拳腿技法的空击、打靶练习,最终的考试也是空击或打靶.实际上,这样的教学仍然停留于培养“个人技术能力”阶段,与武术套路教学没有实质性区别,仍然属于广义的套路教学(固定模式、程式化的练习方式).学校武术改革只有把以上“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这样一个全息、完整的过程完全纳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武术培养能力、培育精神、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很多学者可能以课时量不足为据,否定其可行性.然而,仅仅停留于“个人技术能力”阶段的武术教学永远无法实现武术教育的特殊价值,永远与培育当代青少年急需的勇于拼搏、迎难而上、刚健自强的精神没有关系,永远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正确的实践方案是精简技术内容,而非打破技术体系的完整性.《浙江工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反思》一文所描述的整个课改过程如下:先从“完全的套路教学(套路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逐步过渡到“套路技术与散打技术并行”,再过渡到“舍弃套路,完全以武术散打技术体系中的四个拳法、四个腿法和多个摔法为主要技术教学内容”,最后精简为“两拳三腿三摔法的教学内容”[11].这个过程正反映了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武术课教学为保持武术的整体结构而做的适应性调整.课时量不足,可以大幅度精简技术,但不能打破武术的整体结构.就技术而言,武术分踢、打、摔、拿几大类,为避免对抗过程中伤残现象的出现,现代散打运动仅选择了前三类.如果课时量极其有限,武术课可以选择某一类或某两类进行教学,但无论如何选,都不能把最终的应用环节简化舍弃.如果能够基本保证一定的课时量,在技术内容选择时,应尽量保持踢、打、摔的综合完整性.如果不得不精简,可以精简每一类技法中的技术,例如:拳法包括正面的冲拳(直拳)、侧面的掼拳(摆拳)、自下而斜上的抄拳(勾拳)、自上而下的劈拳或砸拳、以腰带臂的旋转型鞭拳等,其中正面的冲拳(直拳)、侧面的掼拳(摆拳)是最常规的技术,应该是必学内容,其他拳法可以根据具体课时量选学或不学.再如,腿法包括正面或侧面鞭打型的弹踢或鞭腿、正面撞击型的正蹬腿、侧身正面撞击型的侧踹腿、自上而下的劈腿、转身撞击型的后踹腿、转身旋转鞭打型的后摆腿,旋转型的扫腿、勾踢等等,其中,前三个属于常用腿法,应该是必学内容,后面的技术,根据课时情况可以选学或不学.摔法有主动摔和被动摔之分,主动摔如搂抱摔、下潜摔,被动摔如接腿摔、接拳摔等等,每种摔法都包括很多技术动作,可选取几个典型技术进行教学.如果选取“两拳三腿三摔法”作为主要技术教学内容,看似内容少,但如果将其组合起来,可以形成拳拳组合、腿腿组合、拳腿组合以及拳法腿法与摔法的组合等很多技术,总体而言,技术是很丰富的.除了这些进攻技术之外,躲闪、格挡和堵截等防守技术也是必学内容.也就是说,在具体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可精简技术动作,但必须保持武术体系的完整结构”.

以上改革理念的设计思路可归纳如下:(1)确立课改的最高目标:实现以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最终目的.(2)思考:相对其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载体,武术的特殊点是什么?武术可培育哪方面精神?——武术教育的特殊点在于可以通过技击对抗练习培育勇于拼搏、坚韧顽强的精神,而这种刚健自强精神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急需的.(3)如何培育这种精神?——选取最适宜的内容.以前以封闭型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应该选取以对抗性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这类技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培育学生急需的刚健自强精神.(4)在具体操作层面应该如何实施才能实现以上目的?——把“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这样一个全息过程纳入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以武术培养能力、培育精神”的目的.(5)普通学校的课时量很有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精简技术动作,但绝不能打破技术体系的完整性.(6)如何“精简技术,保持体系”?——这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有改革愿望的一线教师的困惑之处,这正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3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步骤安排

每个传统武术拳种都可以根据“保持武术训练体系的完整结构,精简技术内容”的设计理念,着眼于“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三方面能力,提炼出核心技法,用于对抗性练习,以实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接下来以现代武术散打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1)对于“个人技术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可选取以下内容:格斗式、拳法、腿法、摔法、步法、防守方法.其中格斗式和步法是必学内容.格斗式不仅是一切技术的基础,而且贯穿于技击对抗始终,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从格斗式开始,到格斗式结束.因此,格斗式非常重要.步法是将个人技术转化为两两对抗的关键环节.没有机动灵活的步法,任何技术都难以发挥,这好比汽车,发动机性能再好,如果没有好车轮,照样无法跑.传统武谚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正说明步法练习的重要性.一个人实战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步法是否灵活.习武者如果不懂步法,那等于不懂技击对抗.所以格斗式和步法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关键点,不仅不能省略,而且还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拳法、腿法、摔法包括很多具体技术,根据课时量的具体实际,可以适当精简,仅选取某一类或某几类中的常规技法进行教学.如前所述的“两拳三腿三摔法”是可供选择的一个技术模式.

(2)“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实战能力的主要标志,一个人能否控制好距离,控制好节奏,是牵系能否争得比赛主动权的重大问题.只有控制好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控制住比赛的节奏,才能够使自身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使武术训练由之前的单方封闭型技术练习,转向双方之间的开放型技术应用.控制节奏距离的关键性手段是步法,灵活自如的步法是实现距离控制的基础.

(3)能否“限制对方技术发挥”,也是技击对抗取胜的关键因素.只有首先练就过硬的技术,通过距离节奏控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并限制住对方技术发挥,限制对方的技术优势,在“一起一落”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技术差距.如果完全对等,双方能力都很强,彼一拳我一腿,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最终结果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明智选择.限制对方能力发挥的关键点在于掌握两两对抗的节拍.明代武术家俞大猷在《剑经》中说:“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在双方对抗过程中,不管是出拳出腿,还是进退,都有一定的节拍.如果通过对抗实践,深刻了解攻防的拍位,在对方劲力还未完全出来之际,我方已经发动进攻,即“刚在他力前”;如果对方力量已经发挥出来,我方则通过退避,以柔的方式避其锋芒,即“柔乘他力后”;待其旧力已尽,新力未发之际,迅速发起进攻,即“刚在他力前”.如此不停地循环,从而形成了一个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体系.

着眼于完整的武术学习过程中对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等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一学年两个学期64学时,每个教学周2课时连上的课程为例,具体教学计划可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教授从格斗式开始的拳腿技法、拳腿组合技法,教学重点是格斗式;第二单元主要教授步法,并进行组合打靶、固定动作的攻防练习,教学重点是步法;第三单元主要培养拳腿、拳摔的实战能力,教学重点是对距离节奏的控制;第四单元主要培养拳腿组合打耙能力、拳腿摔综合实战能力,教学重点是对对方的控制能力.具体安排见表1.

表164学时武术课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拳腿技法、简单的拳腿组合能力第三单元拳腿组合打耙,拳摔的实战能力

第一周格斗式、前手直拳,基本功第一周格斗式+步法、拳法固定动作攻防、摔法

第二周格斗式、左右直拳、鞭腿第二周格斗式+步法、拳法固定攻防攻防,拳腿摔组合

第三周格斗式、左右摆拳训练、正蹬腿第三周格斗式+步法、拳摔固定攻防练习、腿法

第四周格斗式、侧踹第四周格斗式+步法、拳摔固定攻防练习、拳腿摔组合

第五周格斗式、简单的拳法组合、腿法组合第五周格斗式+步法、拳摔对抗练习、摔法练习

第六周格斗式、简单的拳法腿法组合第六周格斗式+步法、拳摔对抗练习、拳腿摔组合

第七周期中考试:拳腿单势技法的空击、打靶.要点:动作协调性和打靶力点第七周期中考试:拳腿摔组合打耙、抢点练习.要点:动作的连贯性、步法的灵活性、对距离的控制能力

第二单元组合打耙、固定动作的攻防练习第四单元拳腿摔打耙、拳腿摔综合实战

第八周格斗式、步法、组合拳法第八周节奏距离练习、接腿摔练习、拳腿摔固定组合攻防练习

第九周格斗式、滑步、摔法(主动摔、搂抱摔)、防摔第九周节奏距离练习、接腿摔练习,拳腿摔固定组合攻防练习,开始循环赛(9-11周).

第十周格斗式、滑步+拳腿、换步第十周节奏距离练习、拳腿摔固定组合攻防练习、一攻一防练习,(一个只能攻,一个只能防)

第十一周格斗式、换步+拳腿、插步第十一周节奏距离练习、拳腿摔实战练习、格挡

第十二周格斗式+步法、拳腿格挡,腿法和接腿摔第十二周节奏距离练习、拳腿摔实战练习、躲闪,并进行挑战赛

第十三周格斗式+步法、拳法躲闪、腿法躲闪第十三周节奏距离练习、拳腿摔实战练习、堵截

第十四周期末考试:组合打耙、固定动作攻防练习.要点:动作连贯性和打靶力点第十四周期末考试:两两实战.要点:综合运用能力,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精神

第十五、

十六周理论课教学与考核,主要介绍体育概论、武术概论、武术技术、武术文化第十五、

十六周理论课教学与考核,主要介绍武术对抗战术、武术精神

4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每一教学单元的练习重点

解析

4.1第一学期两个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解析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格斗式.首先,格斗式训练的重点是身体的完整性.要求头顶,肩沉,臂微曲,放于两肋,胸微含,腰微弓,腿微曲,重心下沉.由此实现身体的上下贯通,成为一个以腰为中心的整体,把拳腿连接起来.第二,格斗式是拳腿摔的一个起始,无论拳腿进攻,还是摔法进攻,都是从格斗式开始,如果格斗式站不好,那么任何技术都不会协调.第三,格斗式又是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终点,每一技术动作完成后必须快速回归格斗式,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转化到下一次进攻.也就是说,任何技术都起于格斗式,归于格斗式,通过格斗式衔接、缓冲.第四,格斗式的完整性应贯穿于每个技术动作,在打拳、出腿、摔法中,都要找到上下一体、腿腰手的完整性,形成整劲.因此,格斗式是第一单元训练的重点,这个重点甚至将延伸到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步法移动.步法一般包括滑步、换步、插步几个主要步法.步法移动的要点之一是每一动都不是先动步,而是以身法带动步法.只有以身法的吞吐、重心的转移来带动步法移动,脚步才会轻灵、灵活.如果仅为了移动而移动,脚上很容易变紧张,变僵硬.步法练习的要点之二是移动越小越精确越好.步法越小,说明对距离控制得越精准;对距离控制越精准,就越能控制对方节奏.因为在步子移动小的情况下,可能是我方的三拍四拍对彼方的一拍两拍,这样很容易让对方节奏变乱.步法练习的要点之三是有效控制对抗双方的距离,把距离控制作为重点.步法练习时除了通过单人练习来熟悉各种步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双人练习控制距离,提高与对方技术合拍、进退合拍、距离合拍的能力,所以步法训练的重点以与对方合拍、控制距离为目的.如果不能与对方合拍,不能精准控制距离,那么步法训练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第一学期的技术考核,主要分两方面:(1)通过期中考试考查拳腿单个技术的空击和打靶练习,重点考查动作的整体协调性以及打靶的穿透性;(2)通过期末考试考查组合技术的打靶、固定动作的攻防练习,重点考查步法的灵活性、组合技术的连贯性以及打靶的穿透性、力点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设置期中考试非常关键,因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必须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只有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技术,才可能更好地掌握第二单元技术.没有期中考试的外在强化,学生难以主动加大课堂及课下练习密度,难以进一步提高技术.另外,整个第一学期的教学仅仅停留于“个人技术能力”的培养阶段,仅仅是一个基础环节.如果仅仅从“培养能力,培育精神”角度,还没有多大作用,与之前的套路教学还没有实质性区别,但从整体全局角度,却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4.2第二学期两个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解析

如果说第一学期的第一、二单元主要侧重于个人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固定程式的技术训练,那么第二学期的第三、四单元则过渡到两两相当的对抗训练.整个过程也由有固定程式的技术转向随机的无固定程式的技术.第三、四单元的训练重点即对距离、节奏的控制,第四单元还要加入“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培养.

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以实战对抗的站位、进逼、引空、出击4个步骤为依据,细化为前后衔接的4方面.

(1)站位.作为第一步的站位是和对方形成对立状态,准备进入对抗的过程.这时相对而言双方距离较远,没有进入有效攻防距离之内,其主要任务是观察对方,观察对方的协调性、身体的站位、精神状态等方面.要点之一是脚尖对准对方中线,只有脚尖对准对方中线,才能始终钉住对方;要点之二是拳要对准对方胸部,对准胸部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打头;要点之三是身体的中线以及神态对准对方的重心,这样才能实行有效控制.因此,第一学期的格斗式练习一直是重点,只有自身首先站稳、站正,上下一体,才会给对方一种气势上的威慑力;只有真正把格斗式做好了,才会手脚协调、步法灵活,整个身体处于一种随时启动的状态;只有使格斗式从一个简单的动作,变成内部劲力的完整、放松、协调,精神上的饱满、专注,才能形成“像猫捉老鼠”的状态,把精气神都提起来.

(2)进逼.作为第二步的进逼是双方相互靠近,进入对抗的距离的过程.距离拉近后,双方都可发起进攻,到底谁占优势,主要取决于谁对距离控制得更精敏,对节奏变化洞察得更细腻.谁能在距离上控制得更精确,谁给对方的压迫感越强,就越容易使对方出现不自然的状态,动作不自如就容易出错.具体而言,首先是一腿的距离,这时还能有较长的反应时间,其次是一臂的距离,反应时间相对缩短,对步法的灵敏度、节奏的变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练习方法是一方做前滑步、后滑步或换步,另一方随之而动,控制双方距离,尽量保持不变,并且节奏要和对方合拍.可以用橡皮筋把双方连在一起,在双方移动过程中,使橡皮筋一直处于一定的拉伸状态,既不拉长,也不松掉.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先一腿的距离,然后过渡到一臂的距离,分别练习应对腿法、拳法的能力.

(3)引空.作为第三步的引空是为了在进逼之后让对方出现空点而实施的步骤.在第二步的进逼之后,再继续向前压迫,对方就会出现被动的反应,这个被动反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被迫后撤;二是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动出击.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方可继续前压,由于我前进速度快于其后撤速度,所以迅速前压可迫使对方无法组织有效进攻,直至把对方的动作压死,无法进攻.对于第二种情况,对方即使出击,也无明确的目的性,此时我方迅速后撤,很容易使对方的动作落空.在对方落空回收时,我方可迅速跟进,运用各种技术进攻.这种思路来自于杨式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同时也符合俞大猷《剑经》中讲的“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15].面对进逼,对方如果被迫后撤(柔),将处于弱势,我方可继续进逼,直接进攻,即“刚在他力前”;面对进逼,对方如果被迫出招(刚),我就后退(柔),即“柔乘他力后”,待到对方的刚劲过去后,迅速回击.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白对方进攻的节拍,只有深刻把握进攻的拍位,才能游刃有余,也即俞大猷所言的“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15].

此外,在进逼之后,还可以通过转腰侧移,站侧位,将我方的正面对着对方侧面,让对方的正面对着空位,从而迫使对方必须进行调整之后才能进攻,而对方的调整之际,正是我方发起进攻的最佳时机.此即八卦掌提倡的走侧门、偏锋.另有一种情况,在我方进逼时,对方先发起进攻.这种情况下,由于我方的进逼是主动,对方在气势上相对较弱,所以我方可实施堵截,使对方的进攻在做到一半时被堵回去,从而形成压倒性进攻,这即形意拳“脚踏中门直取直进”的技击思路.以上实际上完全涵盖了内家三拳太极、八卦、形意的技击思路.

对于第三步的具体练习,首先是步法训练,只有前后滑步、左右滑步,上步、换步、插步灵活自如了,才能全方位地把控距离和节奏.其次是固定距离训练,在地上划线,进退都在这个范围之内,也可通过橡皮筋将双方连起来,控制在一腿距离之内,进行练习.第三是进行身法的吞吐训练,以身法带动步法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脚下更轻灵,而且还可以形成“步法进,身法退”或“步法退,身法进”的情形迷惑对方,并给对方造成气势上的压迫.第四是摸点练习,通过摸肩、摸腿、摸头、踩脚等方法练习对距离的控制.

(4)出击.作为第四步是出击是经过前面几步的铺垫最后取得战果的一步.这正类似于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是最终取胜的关键.对于第四步的练习,首先是精确度练习.如果对方防守很严,则很难命中,或即使命中,却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假动作引开对方的防守部位,通过拳腿摔的立体进攻,如拳拳组合,拳腿组合等,使对方无从防守,然后进行精确进攻.对于假动作练习,可以假引假打,假引真打,上引下打,下引上打,让对方无从判断动作的真假.即使同一动作,可能既是假动作也是真动作,即使同一起点的拳,也可以有不同落点,从而增加对方的防守难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摸点练习提高击打的准确度.其次是穿透力练习.对于穿透力,首先应该通过腰的蓄发,使上下形成一个整体.任何拳腿摔技术都是全身的综合.其次,在打靶时,力点要放在靶子的后部,而非靶子前面;在对抗时,应把力点放在对方身体里面,而非表皮.这样才会形成穿透力.

以上通过对技击对抗的4步分析,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如何控制距离节奏,这些是整个第二学期(第三、四单元)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以上基础上,在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增加“限制对方技术发挥”方面的培养.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通过走偏位,建立我正彼偏的位置关系,使对方进攻方向不顺,不能组织有效进攻;其二,在正面,通过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身法和步法,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产生如太极拳粘黏连随的感觉,使其要么没有打的空间和时机,要么打出来就落空.要达到以上效果,首先要懂得进攻的四步方法,再就是知晓对方进退攻防的极限,并和对方的动作进退合拍.

期中考试除了考查综合组合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考查距离感,即在对抗过程中对距离的控制能力,这其中步法的灵活是关键.抢点、摸点既像一个游戏,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又是一种半对抗状态,可以为最终实战打下坚实基础.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实战能力,既有循环赛,也有挑战赛,还有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考核.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循环赛,这既是培养学生面对不同对手综合运用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激发拼打精神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赛,主要是挑战循环赛中成绩好的学生,这是进一步激发精神的关键环节.

5小结

以上以整个学校体育课课改的总理念为理论依托,根据以武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国家需要,重点从具体实践操作层面设计了以对抗类技术为主体的学校武术教学模式.具体而言,立足于武术技术体系的完整结构,以武术教学对“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三方面能力培养为依据,将一学年的教学内容分成4个单元,以前后衔接的4个教学步骤完成.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重点分别是格斗式、步法;第三、四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距离、节奏的控制,第四单元还包括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练习.只有把这样一个完整结构纳入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以武术课“培养能力,培育精神”的最终目标,从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又对接了国家层面对武术课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2] 康戈武,洪浩,马剑,等.《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0):6269.

[3] 杨凰.校园里,那渐行渐远的武术[N].中国体育报,2009226(7).

[4]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5] 阳洪波.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教材改革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枚学报,1999(4):8082.

[6] 慈鑫.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失落中的中国传统武术(上)[N].中国青年报,200541.

[7] 王文辉.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六安师专学报,1998,14(1):5860.

[8] 杨建营,王家宏.三种武术教育改革思想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512.

[9]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厅[2004]9号,2004929.

[10] 武冬.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11] 杨建营,邱丕相.浙江工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5,22(5):9297.

[12] 杨建营.普通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理念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4):128133.

[13] 王登峰.以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国脉传承[N].中国教育报,20170407(8).

[14]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420.

[15] 俞大猷.正气堂集[M].清道光孙云鸿味古书室刻本(余集卷之四):807.

本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教学流程本科教学流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武术和普通高校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我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为例
本研究主要运用教学实验法,试图论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在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方面有何优势,以期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关依据和参考 1 研究方.

高校通识课教学内容设计
摘要通识教育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着从通识课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发,就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贴近生活真实程度、教学效果时长、挑战空间设置四方面提出实践性的.

高校钢基课教学
钢琴基础课(下文简称“钢基”)是高……师范学校及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音乐实践基础课,主要针对音乐师范类学生及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开课,目的在于培养音乐师资后备力量,增强.

信息化视觉下高校泰语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教学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校外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学生逐步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中 其中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变革产物而备受关注,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当前,我们所了解的微课普遍是通过运用信息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