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明朝类论文怎么写 与明朝延绥都督们的园子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明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明朝延绥都督们的园子,该文是明朝方面论文范文和延绥都督和园子和都督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明朝论文参考文献:

明朝论文参考文献

翻开明万历郑汝璧版的《延绥镇志》,第四卷之“台榭”介绍,截至万历末时,在延绥镇城建有的一些园林,本地人称其园子:

城南别业,镇城之南右都督杜公桐造,礼部尚书东阿于公慎行记.右(都)督功成身退,松菊自怡,尝鲜入城市;

五岳隐居, 镇城东南幽僻处,督护杜公文焕造,翰林修撰焦公竑、副都御使滑台祁公光宗记,海内名公题咏甚盛,中有小景十.督护常自号太侠居士,奉道习静于此.右杜氏三墅(另含杜松在宁塞的三峡草堂)并以清幽委婉为胜,以文酒雅会为美;

后 乐 园,在城西角,太子少保尤公建,少宗伯朱公之蕃榜其楼曰“拱辰”;

长 春 圃,城内,都(督)同(知)姜公显祚建;

如 我 园,在城内,右(都)督官公秉忠建,中有来熏、秋延诸阁,当事榜之;

细 柳 园,在城东石窑川.右(都)督王公威建,楼阁甚丽,当事榜之.

结合《明实录》、本地方志、李春元老师的《明朝榆林总兵》等资料,笔者对这些园子做些延伸解析.引用的诗作主要出自《延绥镇志》.

大家都知道,延绥镇也被称作榆林镇,是明朝时九边重镇之一,是因军事而生的.军镇最高军事长官为延绥都督,也称总兵.延绥总兵由皇帝亲自任命,又因为本地战略地位之险要,均挂镇西大将军印,故又称挂印延绥总兵.这些延绥总兵,不少是榆林本地人,也有些原是外地人,后来在此扎根落户.明朝后期,全国盛行修建园林,本地这些老总们便也在镇城内或郊区修了些园子,其中一些有名气、有特色的为镇志所收录.

关于城南别业 主人系明之大将杜桐,字来仪,靖边人,世袭军户.万历十四年升任延绥总兵,二十四年复任.在延绥时,他在红石峡题刻“万里长城”,至今保存.不久,他在今之凌霄塔北的坡脚下修造了本园子,园名取意自唐代诗人刘得仁诗《游崔监丞城南别业》:

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

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

地有经冬草,林无未老松.

竹寒溪隔寺,晴日直闻钟.

作为数十年边塞征战、功名赫赫,宁夏、延绥二镇无人不晓的大总兵,青山、雪岸、草、松、寺、钟……想是看到自己园子及周围也有这些景致,杜桐想到了刘得仁的这首诗,便赋予自己园子以城南别业这一名字.

这里涉及到一位名臣:于慎行.这位东阿少年英才,十七岁中举,二十三岁中进士,万历初还不到三十岁即升为修撰,成为皇帝的日讲官.万历九年,于在延绥镇榆林卫西路,适靖边道文作在清平堡新修水口,便著文记之—后收录入《延绥镇志》.时杜桐归任延绥协守副总兵,这边乃其老家,二人遂有了印象深刻的交集.当升任延绥挂印总兵的右都督杜桐建起城南别业,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于慎行应邀为其题记,惜原文佚失.

陕西布政司李维祯巡视榆林,时任延绥总兵的杜文焕在园子里盛情接待之.“子承父业”,园子是杜桐老总兵的,自然也是儿子杜文焕(别号凤林)的,遂获题诗《杜凤林大将军城南别业》:

将军别业肆宾筵,半是图书半管弦.

击剑寒芒冲斗坼,挥毫采色斗春妍.

金屏暖坐孤城月,活树晴开万灶烟.

忽漫相逢多乐事,教人忘却远行边.

副使刘余泽探访赏玩后写了《城南别业诗为杜凤林大将军赋》:

尺五城边架水桥,烟云窈窕隔尘嚣.

花光入酒香芬馥,柳浪侵亭影动摇.

词客闻莺朝解珮,健儿饮马夕连镳.

相过胜地情犹胜,可是闲心托胜朝.

榆林文史专家杜相唐先生有文记述:“榆阳寺以北即为原明总兵杜桐、杜松(杜桐弟)的府第,为一砖砌四合窑院,东西各有砖窑七孔,南北各十一孔,分上下院,院后为花园.清军入关后,杜文焕及其子举家南迁昆山,住宅改为佛寺,叫鸣凤寺.”(自《榆阳文史》)

关于五岳隐居 修建者是杜桐之子杜文焕,字强武,号日章,别号凤林,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就任延绥总兵.

督护,晋朝设立的专职军事职务,为镇守一方的武官,而明之九边总兵即类同前之督护,故万历版《延绥镇志》编纂者借晋宋来尊称时任延绥总兵的杜公为督护.

兹有万历十七年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焦竑,官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督学陕西,曾任兵部尚书的祁光宗,明朝政治人物.二人曾为杜文焕的这座园子作记,可惜原文佚失.

在镇志卷八载有杜文焕这位儒将的许多诗赋,也收录了群僚多篇吟颂园子的诗作.万历三十七年,文焕尚在延绥总兵王威手下任参将时,写了《西陲行 赠王将军出塞》,诗中有“北极长缨余旧请,城南小隐空惭影”,提到了园子.后自题诗《建除诗题五岳隐居壁》:

建牙黄龙塞,兵气凛如霜.

除暴破骄虏,生缚左贤王.

露布赴金阙,龙颜喜无疆.

策勋授骠骑,拜赐何辉煌.

俄膺长卿渴,解组归故乡.

养生宗苦县,悟法上慈航.

消渴既已愈,泉石复膏肓.

堂前五山岳,窗下几松篁.

有时清风度,铿然韵琳瑯.

登临日无倦,啸詠兴未央.

彩衣时自舞,严慈为乐康.

有参政李维祯的《甲辰春日过杜日章冠军五岳隐居》,描述了园子里柳叶依依、桃花灼灼的春景;有兵备副使刘余泽所作的《春日过杜日章五岳隐居》:

五岳参差一水间,乔林青霭半含山.

窗前静取黄庭读,汀畔时看白鸟还.

境似杜陵花可浣,门如彭泽柳堪攀.

春郊飞盖淹归骑,不道风烟是玉关.

刘副使的诗赋功底很深厚的.山岭围侍的园中,有水流淙淙而过,树林和雾霭将寨子山西麓半掩怀中;窗前空庭静心看书,水边坡畔白鹭起舞.高地有两条河水流经,多像汉宣帝刘洵看好的宝地杜陵;门对水泽泛涟漪,高大的垂柳轻轻摇曳……在此呼朋唤友聚会,“以文酒雅会为美”.镇志中记载园子位于“镇城东南幽僻处”,从诗中所言其地形略同杜陵—有两水交汇,则判断方位应在榆阳河与南侧溪水交汇处、距离城南别业东向不甚远的(今之大坝头)沟里阳坡,原址由是基本可考了.

参政那云路有《过杜凤林大将军杜日章右将军五岳隐居题赠》:

负郭辟名园,将军大□繁.

五山围石壁,一水绕柴门.

雨过添花色,风清听鸟言.

饶君留客兴,酣畅意轩轩.

有美神明胄,承貂奕叶光.

猷同元凯壮,诗擅少陵长.

载笔铭青海,投戈走白狼.

封侯应不远,天路任龙骧.

前半部分描绘了园子的惬意美图,畅述了客人与主人的欢娱场景;后半部分叙杜将军的屡屡战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居功至伟、武骄文俊的钦佩,并祝愿其前程高远.

中国自古有三山五岳之说,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它们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于是显得格外险峻,又分别以雄、险、秀、奇、峻为特色,给人们不同的感受.隐居五岳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榆林人所知的大坝头,西接凌霄塔所在的凤凰山,中望驼山南麓,东北向是寨子山西麓,虽不似他山高大,但夹岸山势高峻、谷中沟壑深幽,出南门不远,转身便似隐遁.在此建园而居,既不失城市之便利,又得五岳山中幽僻隐居之实,真乃都督所觅的好去处啊!

沉浸自然中,独坐幽静处;赏玩园中小景,抛却尘世繁杂.园主杜大人有卓著的军功皆在众目,而志书所载其为参将时便出了诗赋专辑《塞上曲》及后来的“杂言骚体并序”,既显示奋战疆场的激昂,又传递出超于同仁的才情,相应的他也就难免傲然而桀骜不驯的个性(父桐、叔松也是有“脾气”的人物).心高远,却处末世乱朝,戎马一生,随着朱家王朝的没落而遭逢非比常人的大起大落、坎坎坷坷,内心难免失落失衡.为了内心平静,以恢弘的山岳题名于自己的园子,空谷有容可放逐心灵,溪岸清泠能抚平焦灼.无欲无求,方有精神的慰藉滋润.

捎带再说说三峡草堂.杜桐之弟、文焕之叔父、人称“杜太师”的都督同知杜松,在老家延安卫宁塞堡(今靖边境内)所建的园子“三峡草堂”,也是位于堡城东南方向.每当赋闲在家时,他常常“跨驴携酒游乐其间,故吏鲜识其面”.虽不识字,倒有自己的乐趣.

以上杜氏三座别墅园子,时人赞其“并以清幽委婉为胜,以文酒雅会为美”.

关于后乐园 历任宣府、固原、辽东、蓟镇等镇总兵的尤继先,榆林人,大约万历二十年之前,于镇城西南隅为尤姓购得一块地(位置在今市运输公司内),在一头修建了座寺庙.万历三十七年,尤继先在榆林过世,其后人于寺内办起了尤氏家祠,与六年前王威在城东南隅建起的东方境相对,唤称西方境.数年后,继先侄世功在祠寺外修了园子称后乐园.尤世功,自幼习武,多年征战,万历末累功至沈阳总兵,旋战死沙场.朝廷赐葬,赠“太子少保、左都督”,建“愍忠”祠,镇志记载位置在镇城内西南角.按尤氏后人尤忠义和尤哲的考证,“愍忠祠”设在山海关,榆林暂未考证落实.大清乾隆时期,朝廷追认前朝节烈,四十八年(1783),在慷慨就义140年后,西方境内始建尤公世威祠.尤家相传,后乐园包括祠寺合计占地面积19亩(尤忠义查证当年祠寺北面有自家菜地等计“800畦”).

早年秀美的园林内曾有楼阁,明臣朱之蕃亲笔题额“拱辰楼”(注)于其上,惜毁于明末兵燹,唯祠寺遗留.尤家的西方境祠寺解放后划归生产队,用作库房、磨坊等使用.后来建设地运司保修厂,祠寺被拆除.

注:拱辰,拱卫北极星,后因以比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怀远堡有“拱辰楼”;明初曾作为“陪都”的河南开封,城池北门的大城楼也题名“拱辰”;延绥巡抚衙署内郑汝璧增修的清宁台,台顶有高阁称“拱辰堂”;山海关北城楼,亦名“拱辰”.朱之蕃,明末大臣,万历二十三年科举状元,著名书法家兼画家,官至礼部右侍郎.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为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百姓的福祉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忆后乐园,思尤少保.愍忠者,非虚名也,后乐即是其精髓!尤家多位将领都践行了忠贞为国,体现了后乐的精神!后来,康熙为榆林城所题的“两守孤城、千秋忠勇”中,也凝结有他们的热血.

关于长春圃 园主姜显祚,榆林人,父姜应熊,祖姜奭,曾祖姜汉,子姜弼,为大将、著边功,凡五世八总兵.显祚万历六年武举,万历十九年一月以河间领军游击分守大同北西路左参将;累功至都督佥事、总兵官,先后镇守山西、宣府、大同等镇.万历三十四年到三十五年,赋闲在家的姜显祚出资,由时任延绥巡抚的涂宗浚主持,与延绥镇布政使陈性学在城南凤凰山上建造了凌霄塔(杜相唐原著文中,只提陈性学建塔而未记姜显祚出资);三十六年资助草价银子400两由涂宗浚在大校场西购置学田48亩多,南门外建学店44间;三十七年置三岔川高贵地一分,以为学田.此前后,姜显祚在镇城内建了长春圃.曾祖姜汉正德五年在宁夏殁于王事,厚葬至老家榆林的归德堡南十里.嘉靖二十七年,朝廷应延绥巡抚张珩的请求,在榆林城南门内武学对过、财神庙西(大约原榆林四中偏西区域)为姜汉建立了祠堂,赐“悯忠”匾.长春圃详细位置史料没有记载,但参照官福寺、西方境的情形,应该和姜公祠在一起.

春圃者,春日的园圃.宋代诗人张镃的五排诗作《对雪》中有“水绕长春圃,人居.弄寒群犬戏,惊晓独鸡鸣”;汉代张衡《京都赋》有“植华平於春圃,丰朱草於中唐”;晋孙绰《至人高士传赞.竺道壹》有“譬若春圃,载芬载敷.条柯猗蔚……”

几世总兵,历经太多的战乱动荡,心念承平安然的生活.显祚积德行善、捐资助学、争当万历朝“榆林好人”之余,赋闲于自己的园子内,看到春日的园圃,青草露头、小花点点,透着生机、带着希望,漂泊无着的心有了个恬然的家.

关于如我园 主人官秉中,榆林人,袭祖职历任参将、副将,累功升延绥总兵、挂镇西将军印,继升左都督,还曾任宁夏、蓟镇总兵.朝廷亦以功赐其飞鱼服,诰封其妻张氏一品夫人.万历四十年任职榆林后,他在城西新乐门内偏南处(原榆林毛纺厂内、龙泉寺旁)修建了官姓家祠——多年后改名官福寺——又在祠寺近旁建了自家园子“如我园”,内有来熏和秋延等几座楼阁.《诗经·国风·鄘风·载驰》中有“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意思就是:你们的一切念头,都不如我要达到的目的那样完美.唐王维有诗“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薰通熏,本就是指夏季的南风.这里的来熏应是高耸、迎南、视野宽广的一座楼阁.有唐代李昂的诗“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看来官总兵境界不低、心情不错哦!

关于细柳园

主人王威,榆林人(镇志记为绥德人),先后三次就任延绥总兵,执镇西将军印,官左都督、正一品柱国太师太保、赠特进光禄大夫,为提镇者五十年,九挂总兵印.明朝后期,王威家族人丁兴旺,在榆林鼎盛一时.

大约万历三十一年,王威在城东南隅修建了王氏祠寺东方境,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又在“城东石窑川”建有细柳园.在地方志中,对都督们这些园子多是寥寥数笔带过,也有的由数篇诗文提及.而数百年后的今天,诸园子都随雨打风吹去.对五岳隐居,我们借昔日文字神游其“幽僻处”的“小景十”、杜陵及彭泽;长春圃,除了诗词意境,均湮没于历史无从考迹;城南别业,是杜桐征战间暇忘记尘嚣的“松菊自怡”;后乐园,是“西方境”北微酣的“拱辰楼”;如我园,是新乐门内闹中取静的“来熏”和“延秋”.历史悠悠,或者不知其踪,或者只能知道个大概选址范围,凭着方志里的文字,由后人们扶腮徜徉、冥思意游.那么,所余之细柳园暨石窑川又在哪里呢?

翻阅资料后,2016年夏,笔者赴城东,咨询了青云寺的心融法师,再经推荐,至石窑沟的石窑寺寻得善士李付堂,又顺其指引晤得寺前年过九十的王应福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的耄耋老人侃侃而谈:城东的地名自己都熟悉,按分析,所谓石窑川应该就是石窑沟前的这片河川.

石窑沟内的石窑寺,相传最早在畔崖曾有唐代石雕佛像——民国时修文庙被拉进了城里——石窑寺则至迟修建于明代天启年间(自贺菊芳文),庙中另有碑记:“三清殿始建于成化二十二年”.

如杜相唐先生所著文:“石窑沟石窑位于青云寺南山峡中.原南北两壁各有石窟二十余孔,北壁坍崩只存三孔,南壁则悉为村民开山取石所炸毁.山上原有寺庙,现已夷为平地,仅留瓦砾一堆.”

史料记载,明季开始,屯戍垦荒、边寨燎荒,植被不断破坏.同时,榆林人口、衙署、驻军不断增加,建筑用木料、生活用燃料、军队要饲草,一减一加之间,木材刍薪的供应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因为有多处官办和民办的炭窑出产“石炭”,石窑沟和色草湾等作为延绥镇城饭食采暖用炭的主要供应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难以替代的作用.《榆阳民俗》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余子俊修筑长城时,即在李家山开办了第一座官办煤矿(遗址尚在),开采工程用煤.由此产业带动,佛寺规模扩张、香火繁盛.老人讲,最多时有七位僧人驻寺,逢官家或大户人家做法事,就一起去;若一般的人家,可同时分头去两家.

依郑云清所撰《郑家川村的来历》,郑家川原是明朝王总兵家的卧马草场,传说因一匹烈马的缘故,后来取地名为骟马川,镇志载为骟马沟.按照《延绥镇志》所载,王戟和王勋、王效父子三总兵在嘉靖十七年(1539)前都已故去,其后人再无先人之辉煌,更无论百年之后了.向王戟后人王丕礼(其门族家谱已校核告毕付印成册)求证,自言他们与青云王家及骟马沟并无关系.郑家川的这片卧马草场即骟马川的原主人“王总兵”,笔者感觉很可能系指王威,多年后沟川因故归了郑氏家丁,但需予以佐证.

据传说,清初康熙微服行至此地,遇郑氏家丁的后人,其虽生活寒苦仍待人忠实厚道,遂将骟马川赐名为郑家川,并下令地方官府对“郑家川应免粮免草”.此一御批税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再想想,王总兵家的家丁后人都演绎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史海钩沉,王威一门还会有多少故事等着后人去探寻?

在青云本地王总兵后人王岚保引导下,按照不同的角度和路线,笔者再次查勘了青云寺南沟细柳园的基地暨石窑川:

青云寺南沟今之人称石窑沟,南侧自西向东有王家圪堵、郝家坬梁、骡马沟(应是原王总兵家骡马散牧后的存栏处)、寨家峁梁及石窑寺(后连李家山);北侧自西向东有现居住户不多的朱家沟、前突矗立着观音台的庙峁、青云寺和观音台左胁间的神树湾、青云寺东侧畔上的海湾畔、畔下有两处园楼遗迹(建筑面积各约一亩)的楼湾、通往郑家川和色草湾的石峡沟.实地登上楼峁,看到散落有许多的残砖断瓦--据说当年楼峁上建有楼亭;楼湾,曾建有两处园楼,看占地应是规模较大的.现今的长者还记得当年实地有许多的残存如砖、瓦、碎石等.民国修建青云寺时,曾发现地下的府邸遗迹.如今楼峁顶上种满了乔、灌、草,楼湾遗迹处早成田畴民舍,见不到原貌了.如果在那里挖掘,可能会挖出来地基残余的.

石窑沟,东起石峡沟口、西至郝家坬梁西头王家圪堵的川地,南北约一里、东西约三里.现在有一条不甚宽的小河,从东向西流过,其余多为田地.而老人们传言,早前的明朝时期则能复原出另一番美丽的景象:西山沟口,石畔如天门壅阻,南北两山环抱间,宽阔的川地内汪着大片的海子,水秀山清、花树繁茂,草丰藻美、鱼跃鹰飞;上游则是大片肥美的牧马草地——骟马川.王岚保说,相传沟里汪着大片的海子,所以北畔才有“海湾畔”的叫法;东北方向这块地势较高处靠山临“海”,修起了园楼,故有“楼湾”的叫法.按照《延绥镇志》卷二“骟马沟河”载为“嘉靖初始浚,溉三岔川田”,则也可推论,之前是海子,嘉靖初年开挖河沟灌溉下游三岔川,水位下降,方有了楼湾和海湾畔大片园林楼阁的建设.

万历版《延绥镇志》之“三岔川河”条:该河“一自常乐杀草湾发源,合铁炉庄、石窑沟、李三家沟水,西注会榆溪”.即东向从杀草湾(今曰色草湾)发源,沿沟汇铁炉庄水,计长约五里,出石峡沟后,与东南向也长约五里的石窑沟水汇合,始谓之石窑水,在石窑川向西流注入榆溪河.

如王应福老人所说,人称此两大沟为“二龙戏珠”;沟川沿畔另有多处小沟和泉溪汇水入川里,人称“九龙会首”.再后来,缘于植被破坏等(也因嘉靖开沟—笔者注),海子消失了,水流平时是细流,要遇到大雨每每肆虐,两条大沟加上这多处小沟泉,就汇合成汹涌的山洪,连寺里的观音像都曾被推向下游约一里之遥.

王家在自家的卧马草场边修了自家的园子,很自然的.而本地王姓言称自己是王总兵后人,园子是祖上所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王家祖坟也在近旁.康熙初谭吉璁作诗《晓发杀草湾 过石窑王大将军废圃二首》也证明了细柳园在杀草湾下游的“石窑”.

庄里王姓至今流传着“胡子李清杨大人,坏了王家十三任总兵”,是指明末时,在农民军(胡子李)、清军和明军(借崇祯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杨大人”,暗指明廷明军)的反复倾轧下,王家先人惨烈的牺牲.同时,也侧证了他们是王威族人——翻开史志,明末清初,榆林还哪一门中有十几位王总兵先后“坏”于兵燹?除了东方境王家,没谁了!王世国、王世钦、王洪、王朴……

至于当年史书博老先生所写的正德年间“救驾总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青云好人”王勋的动人传说,或许也非纯粹的空穴来风,但传说毕竟有演义的因素,我们无需刻意考究,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景,暗里表达了对武宗的无奈.

言归正传.按照谈迁的《国榷》中所记:“榆林王氏一门八元戎,世国世臣兄弟也,尤世威阀阅亚王而威重过之”,是说李自成迫城,其时王家有八位“将军”在城内,尤家总体实力不及王家,但尤世威的分量很重.榆林陷落后,尤家的世威和世禄等分别于西安和鱼河堡遇害,王家的世国、世钦和另约五位分别遇害于西安和鱼河堡(也或许有的战时在城里遇难).

当然,这反过来也证实了园子在此处的存在,与历史资料完全契合.

关于细柳园创建的具体时段,由《延绥镇志》编纂时间及内述“右(都)督王公威建”可以基本划定.郑汝璧版镇志的增修本刊刻时间大致在万历四十七年或稍后,而依照王威年谱,《明实录》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万历四十二年“三月庚申,(宣大)虏封竣,录文武勤劳各官……王威升右都督”,所以先可划定四十二年到四十七年这样的范围.再由四十四年后金建国、辽东情势吃紧,兵部通知“边将王威等俱留用供职”,随后辽东战事频频,即若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故细柳园确切建设时间,应是四十二年到四十三年.

明末战乱,据《榆林市军事志》记载,崇祯六年九月,“套寇插罕自高家堡入犯,焚略石窑沟”,则可能细柳园于该时殒于火海(也或许指原属米脂、今属横山的石窑沟);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李自成农民军攻打榆林,镇城遭到巨大破坏,王威的太师第、王世钦的总兵第及家族内多座总兵宅均随着众多衙署等殆尽.主要发端于延绥本土的农民军为控制石炭这“战略物资”,在隆冬围城之时即早早进驻了石窑川.“楼阁甚丽”的细柳园,在他们看来自是“扎眼”的,如果没在十年前毁于套寇,此时也有可能被其一把火毁之净尽.传言当地王家后代一直乾隆时期都是在青云寺区域内居住,后因门庭中落搬到了朱家沟后沟.道光时有王家族人王有等捐修石窑寺;民国八年(1919),在青云寺的迁建中,族人王起圈是倡议人和募资人.

解放战争时,我野战军也是把控制东南区炭窑作为封锁城内驻军的重要手段.

清康熙年间,提督钟朗(字玉行,浙江石门人)有诗:

晓发细柳园 有怀榆林许大将军高副使

驿路花开津树低,春深沙曲草萋萋.

怀人三月迷红雨,奉使经年畏紫泥.

匹马即今趋柳塞,双鱼何日到榆溪.

鸡鸣西望愁心远,千里边风静鼓鼙.

清康熙十一年(1672),受邀参加谭吉璁组织的“红石峡诗会”(众多诗作录入康熙版《延绥镇志》)的乡贤士子郝宏图(字简吾,绥德人,明隆庆进士郝汝松曾孙,清顺治时曾参与修纂《绥德州志》),后随谭吉璁到石窑,看到园圃荒废的景象,感叹作诗:

秋日过王大将军废圃

今日荒园里,看山复听泉.村烟开霁景,岩溜谱新弦.

云簇苔犹滑,峰奇石欲颠.流觞芳迹在,纪胜足佳篇.

谭吉璁的诗作《晓发杀草湾过石窑王大将军废圃二首》:

(一)

草湾迷晓骑,石壁见清渠.涧水频回互,山云自卷舒.

繁华何处问,古木几行疏.禾黍伤心地,休论许史庐(注1).

(二)

辋川(注2)已陈迹,斤竹(注3)欲何依.松子时时落,山鸡泄泄飞.

曲池(注4)榛草(注5)合,高阁石栏稀.独使无家客,遥怜旧板扉(注6).

几首诗都从侧面说明,细柳园应是在明末清初毁掉的.同样,描述废圃,尚能有什么景物?郝宏图眼中的景是山、泉、烟村、霁景、岩、苔,是峰奇石欲颠,是流觞芳迹在.谭吉璁的诗呢?“迷晓骑”的是清渠河湾相簇的茂盛芳草,涧水翻卷伴着山云卷舒;前朝奢靡繁华过后,只留下稀疏几行古木;以王维的辋川和斤竹比拟先时细柳园之景,可使人想象当年的胜景;松子、山鸡,可见即便此时,石窑川仍然松林茂密、环境尚好;美丽的曲池杂草茂合,当年的高阁石栏只剩下稀疏的残留,怎一荒凉堪言.

注1:许史庐 摘自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咏史》之“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金指金日磾,张指张安世,均为汉宣帝时的大官僚;许指许广汉,史指史高,都是汉宣帝时的外戚.两句是说豪贵之家,日夕相聚,奔走应酬.而谭使君的“禾黍伤心地,休论许史庐”是说,当年的豪门丽阁已成禾黍之地,无法论及当年的繁华景象了.

注2:辋川 辋川镇位于蓝田,距白鹿原不远.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翠,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因辋河水流潺潺,波纹旋转如辋(指车轮外周同辐条相连的圆框),故名辋川.石窑川内“二龙戏珠、九龙会首”,即有大的河流两条、小的泉流九道(指较多),水源丰沛,约同辋川,故谭吉璁以辋川形容石窑沟的水形.

注3:斤竹 谢灵运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斤竹之名或最早取于此.谭吉璁将辋川、斤竹先后写入,应感于唐王维的《辋川集.斤竹岭》与此神似.

注4:曲池 本为人体肘关节上部的穴位,诗人指堤岸曲折的水池.

注5:榛草 指丛生的杂草.

注6:明代官员王问有名句“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又有诗《思越人》夹有名句:“来叩谁家旧板扉,青铜小锁至今垂.”谭君以相似的句式来说:即使是无家可归的客旅之人,远远地看到园景的荒凉,亦心生怜惜之念,戚情唏嘘.

本地作家霍世春编注的《陕北历代边塞诗词》一书中也收录了本诗, 对“秋日过王大将军废圃”的注释里,其写道:“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延绥镇总兵王威修的别墅细柳园,在当时榆林城东南十里的石窑川(今郑家川一带)”,显然是未考虑到王威“右督”升授的时间,故所注细柳园建造年代有误.

遥想当年,王威在此建园子,冠名细柳园,取意与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庾信的诗句“水向兰池泊,日斜细柳园”倒是很贴切的.结合到王威的身份,由“细柳”又不由联想到汉文帝时的典故“细柳营”.据记载,汉文帝亲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两军时,都能骑马径直进去,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到驻扎在细柳的部队去,只见兵士个个身披铠甲、磨利兵刃、把弓拉满、常备不懈.皇帝的先遣使到了,进不去:“皇帝就要到了”,军门卫官则答:“我们有将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等了不久,文帝到了,也不能进.于是,文帝就派使节拿着符节传旨给将军:“我要进去慰劳部队.”细柳营将军周亚夫才传令开营门.营门官兵对文帝随行的骑士说:“将军有令,军营内不准骑马奔驰!”于是文帝也只有勒住马缰缓慢地走.进入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武器长揖道:“穿甲戴盔的人不能下拜,请求用军礼相见.”诸此等等.当慰问已毕,出了军门,大家都很惊恐,文帝却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由此,后人便比喻纪律严明的军营为“细柳营”,如杜文焕赠王威的作品中就有“军令肃兮细柳营,扬天威兮振玉庭”.在《延绥镇志》中记载王威“勇略轶群,威信流著”,“勇略过人,虏不敢犯,有古名将风”.这里,园子用此名,想来也是王威的自信和自勉之意吧.

对这几个园子的分类阐述

明季王世贞著《游金陵诸园记》,由姚元白的“市隐园”给我们展示了明时风行的“市隐”生活:曾经的仕宦者,或宦运不顺,或中途对官场厌恶、绝望,在城市中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林壑之趣的宅园.由于这些园林建在城中或近郊,故与住宅相连,园林的功能与居住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止可游、可观,而且可居.概括起来,他们营造“城市山林”的理念:希冀大自然景观,如麦菽翻浪、溪畔鱼跃;庭前花发、虚门风来……聚缩宅院内,足不出户也能朝朝暮暮聆听山泉的叮咚,目眺落英的缤纷……展现了主人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细思先人,身逢朝代之末,数十年穿插于战火、奔波于宦海,看惯了世事百态.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或病伤而退,或谪戍归隐,寻一方自己的港湾,那就是鱼跃鹰飞的细柳园.虽不如京城皇家园林的恢弘高贵气派,也不似江南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堂楼可以藏书阅读,客舍欣然宴游赋诗,茶圃携友啜茗博古,兰荷自是曲水流觞、饮酒欢畅……在园子中,让劳累的身心得以泊驻.

总揽榆林各家园子,多受诗文及文论的影响而成,总有主人不同的意境在其中.而园林分类比较困难,造园活动,只是园主依照自己的喜好和理想,借园林来遣怀抑或抒发自己的抱负.要分类,也只能依照园主造园的初衷及园主的身份、园林的特点等加以区分.

通常来说,哪里经济发达、文人辈出,哪里的私家园林也就比较繁荣.明末,京城和江南的园林已经十分兴盛,延名硕、会斯文、赋诗饮酒的园林生活,成为士大夫的“雅好”和生活风尚.榆林这些名门宿将,世袭行伍,捻熟于张弓舞剑,但自小也多有书卷熏陶、武学精耕,文化造诣一般也是不输常人的.虽是身处边关,榆林男不耕女不织的人们自多闲暇,血与火间隙紧跟着“风尚”.兼之这些元戎们走南闯北、阅历广博,耳濡目染间,有感于京师官家和私人的园林之美,艳羡之余,在家乡也建起了私家园子,从“大地方”为边塞的乡亲们带来一股时尚清新的风.祠寺是家门宗族的归属,这里则是自身心灵的慰藉.

社会背景和相关链接

翻阅资料,明后期,缘于张居正改革,促进了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成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科技成果相继出现,形成了明末科技领域群星璀璨的局面.北京及江南地区盛行园林风,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与之相伴的,世俗文化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因而对造园的需求市场很大.

相关园林的著述也很多.例如,明时著名园林大家、博学善画的计成,出于生计为人造园,潜心钻研,终于完成影响最大、世界上出版最早的造园专著《园治》.

书中的“园说”,论述了修建园子的指导思想:“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叶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葱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关于园林基地的选择: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影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籍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偏澜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

在山林相选基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入奥疏源,就低*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好鸟要朋,群麋携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竂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兴,何缘谢履.

在城市相选基地: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壕蜿蜒,柴荆横引长虹.院广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束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焦影玲珑,岩曲松根盤礡.得间即诣,随性携游.

在村庄相选基地:古云乐田园者,居于畝畝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可正.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掇石莫知假山,到桥若谓通津.桃李成蹊,楼台入画,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入.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廪先支.安闲莫管稻粱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

在郊野相选基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搜根惧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避暑.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韵入安亵,俗笔偏涂.

在傍宅处相选基地:宅傍舆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园之佳境也.闲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

明末园林盛行,若以相士的眼光看,当年无论相园子还是相楼阁,石窑川的楼湾均为上佳之选.

专业专著,从这字里行间,仿佛美丽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花径芳池豁然已在眼前.

附记

另外值得一提的,延绥巡抚衙署有后圃,圃内有崇台,初名德凤台,后名清宁台.清雍正时副使杨文乾增修,改称澄清台,清末民国时人称大仙楼,香火旺盛.后圃自会种兰植翠,但历来以崇台为耀,乃榆林一景,有许多官员墨客登楼台诗赋咏之,本地方志多有收录.楼高自然观远,览物迥然不同.仕人米国宝有诗《夜登清宁台宴饮》:

揽胜陟台端,登临天地宽.星河低雉堞,刁斗静金坛.

极目时搔首,深杯倦倚栏.当年歌舞榭,长共塞云寒.

榆林道高光祉亦有诗《暮春登清宁台见月有感兼怀王山眉》:

才怜春去独登台,倚槛翻惊北斗回.

戍草含烟通雁海,关榆落月暗龙堆.

十年薄宦残诗卷,几夜怀人独酒杯.

知有兰亭多胜事,漫烧高烛照花开.

清后期,随着道署迁至新明楼西,这座承载了许多故事的楼阁去风雅渐远,而敬奉狐仙:我国唐代曾流行天狐信仰,认为其“奉天职”、可以出入天庭,属于“天上神”.到了清朝,天狐信仰达到巅峰,统治者将狐仙视为“守印大仙”,官府内供奉之请以守护官印,直至民国时代,仍信奉保留这一传统.故而,后之榆林人将此楼一直称作大仙楼,直到建国后拆除.

明代榆林道即中路按察司,也称中路兵备道,本在抚院、督府之下,因内之园子有些代表性,这里顺带简略说几句.

该衙署位于儒学之南、火器库之西,《延绥镇志》记述衙署后院辟有一方蔬圃,承因东自玄帝庙渠流而来的普惠泉水灌泽,虽远不及督府园子之气派,没有抚院花圃崇台之轩然,崇祯七年到任的兵备道使、按察司佥事钱天锡(字长玉,进士)倒悠然自得于其中,“雨后观园丁引山泉灌畦”,就一气写了七首诗咏颂.诗中,浇竹、种芸、浣花,蓬窗、浅汀、藤架,萧萧风时清听满疏棂、*烟雨半尚题字惜残春.自言官贫生菜美、塞苦细流妍,用心经营之下,把个小小的菜园弄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边镇中世袭的军户多能认命,而文人儒臣到偏隅的榆林,往往是其贬谪失意的悲苦经历期.他们往往是心高远、道维艰,也需苦中寻乐吧!

最后,有必要提及清同治到光绪初时,在榆林政绩颇佳、口碑极好的总兵刘厚基和他帅府内的旷如园.

其实,由明成化到清宣统,从未挪过窝的总兵衙门内,一直是有公家园子的.明万历年间,巡抚郑汝璧给适有李如樟就任的总兵府题了诗,说到总兵府有西园子、有延清堂:

饮李大将军延清堂

西园开径象沧州,缓带从容散晚筹.

日永华堂延爽色,天空大树映清流.

琴尊夜静龙沙月,铃阁风恬雁塞秋.

一曲铜鞮花下度,何如山简习池游.

清康熙九年,许占奎因屡立战功,于紫荆关获皇上赐彩甲鞍马,入陛见,特授延绥总兵官并“赐宴瀛台、以宠饯之”.到榆林任职,其曾写诗,这样描述衙署的东园子:

东园即事

曳屐东园里,穿花听鸟鸣.

暗窗山叠翠,曲径水流声.

雨过苔痕润,风回酒气清.

自公多暇日,闲啸倚棋枰.

当刘厚基(字福堂)同治年间抵达榆林时,乡野因回事一片哀鸿.数载中,其征战驻戍平晏一方,大兴土木恢复一方,得到百姓和同仁的好评.任内后期,经福堂军门得暇自俸的整饬,帅府成为了“园林模范单位”.如眉臣兵备道嵩寿所撰之《东园新堂记》记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盖独乐者私,与人则公矣;与少者暂,与众则久矣.彼筚门蓬户,弦歌自娱,固儒士之自修者也.仕宦而至将相,则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休戚相关.迨至时和政成,然后泮奂优游,以缓其心,以佚其力,俾事机应答于无穷.柳柳州以游观为为政之具,信哉斯言也.

福堂军门镇榆已八年矣,武偃文修,年丰人寿,始有事于园林.两亭既成,相其中隙地为堂以经纬之.遂纠集工料,不日告成.画栋文梁,明窗净几.外则周以嘉卉,形势高敞.凡园中之古木流泉、奇花幽草,驰奔竞赴,逐媚争妍.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饮.新雨初霁,清风徐来,一片绿荫,袭人裾袖.觥筹交错,笙管和平,众皆顾而乐之,佥曰:“夫人之于官廨,每传舍视之.引此苟且之心,遂至物利民生置之不问.公于榆可谓勤矣,大役屡兴,百废俱举,以余力而治此堂,与人偕乐,是以久视此官,而不以暂视此官也.昔温公园名‘独乐’,地以人传,至今脍炙人口.况公之不自有其乐,推之于众,可谓公而忘私矣.”

刘厚基的《重修镇署记》写“自捐廉俸暨统领薪水”修复衙署:“于园建六角亭一座,迆北砌仄径一道,中界以坊.循级而下,则为通新建四角亭之路也,菜畦、瓜圃错杂其间.浚池蓄鱼,架桥引鹤,直接亭阶.四外环种细柳,消夏尤宜.又于三堂前筑乐楼一座”.在所著的《增修旷如园记》中,也对园子做了些描述:

“丙子之秋九月既望”,看到园子中留有点空地,觉得要是加修填补才和旁之林木泉水相映成景.于是开辟园门联以石路,倒坐筑起一座楼,前面镶嵌石额上书“通幽”,后面的石额题写着“纵目”.纵目处,自然可将园中景致“瞭如指掌”.再建歌楼和五架的厅堂,厅堂悬左相国的“图开胜迹”和“留翠亭”两块匾额,辅以庑宇,左右复有“醉月”、“喜雨”两座花亭.东北向矗起三间的高楼,取名“揽胜”,辅佐了“心舒目行”的题额.“凭栏俯视,万家烟火、棋布星罗;远眺雁碛龙沙、咫尺千里,风云变幻、原泽平陂,朝夕晦明、怡神涤虑.”在这里,刘军门召集同事部属、知己好友,“雅歌投壶、引杯看剑,和衷同气、共乐升平……”

给自己的园子取名叫“旷如”,源自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旷如,取“开阔貌”之意,引申为空旷,特指心境宽广.同时,刘军门也自勉道:“若曰肆土木以壮观,玩莺花而逸志,耿耿日星,则吾岂敢”.他还是清醒理智的,没有沉溺在其中.

清朝末期后,衙署复衰败零落,而“旷如园”东面多有桑树,百姓称之“桑院子”.

回看刘厚基生平,虽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追剿回民举事,但更有抗击俄国入侵之殉国,更有保榆林百姓免遭兵燹之殚竭,更以在榆林府的诸多义举,深受地方拥戴,其恩义殷勤,“虽父子之子弟不是过高!”

广而见之,这些军中汉子不都是如此么?保境安民、平晏地方,付出汗水与鲜血甚至生命.只有在自己的家里、一隅的园子里,他们才放下身心,用醇酒洗去厚重的征尘,以歌吟遣散怆然的鼓角.君莫笑,狼烟遥遥,逝者悠悠,芹水黑山与驼峰窑川之间,雉堞古镇与城南小隐之间,明季脊梁的那股豪气,在萦绕盘延……

(责任编辑:雨 文)

总结,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延绥都督和园子和都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明朝本科毕业论文明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明朝书商的恶习
篡改书名,成为如今一些出版机构的“时尚” 不过这种恶习并非今日始,早在明朝,许多书商在刻印书籍的时候也有这种恶习 他们每每刻印一部书,往往就要随意篡改这部书的书名甚至是篡改书里.

明朝红丸案始末
今“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中特制的一种 在我国宫廷有悠久的历史 汉代有“慎恤胶”,汉成帝刘骜同赵合德一起,把“一丸一幸”的慎恤胶.

明朝厂卫之谜
明朝厂卫之谜之谜提起厂卫,人们立即想起明朝的“鲜衣怒马”锦衣卫 厂卫到底是什么组织,为什么人们谈起厂卫就会谈“虎”色变事实上,厂卫并非一个组织,而是数个.

退休延过60岁部分职工可自主选择
不久前,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小组会议上,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在回应委员呼声时表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全国政协委员俞光耀指出,根据规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