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论文范文集 跟赵宝沟文化述评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赵宝沟文化述评,本文是文化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赵宝和述评和文化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考古学家的发掘资料,对赵宝沟文化的年代分期、生业方式、主要遗址、生产工具和典型器物的初步探讨和研究,阐述赵宝沟文化在考古学上的意义.对赵宝沟文化进一步整体把握之后,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再思考,对亟需解决的问题给予关注.

关键词:赵宝沟文化;遗址;生业方式;尊形器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009-06

邵国田于1982年赤峰市敖汉旗第二期文物普查期间,在位于现在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赵宝沟村北发现了赵宝沟遗址.1984年,依据敖汉旗的文物普查资料,苏秉琦在呼市召开的原始文化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赵宝沟文化”这一命题[1].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赵宝沟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辽宁省,区域内水系有西辽河、大凌河、小凌河和滦河,燕山北部赤峰地区是中心地带,与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大体相当.赵宝沟文化年代范围大约距今7500—6500年.

一、赵宝类型划分

董新林研究认为赵宝沟文化应该划分为四个类型[2],即:赵宝沟类型、小山类型、小善德沟类型和西寨类型.1996年索秀芬和李少兵发表《试论赵宝沟文化》,文中将燕山以北的赵宝沟文化划分为赵宝沟类型和水泉类型,后来经过研究,她们于2012年发表《赵宝沟文化类型》一文,也是她们乃至学界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将燕山南北的赵宝沟文化分为三个类型,即:水泉类型、小山类型和西寨类型.从房址构造、器物特征和时间早晚因素入手,学界更倾向于这样的类型划分.各类型房址形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半地穴的构造,房址内有灶.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水泉类型,有斜口器和特征鲜明的方格形篦点之字纹,圈足罐少,石耜多,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尊形器;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教来河流域的小山类型耜以前端呈舌状和尖角状的居多,呈覆舟状的石磨棒很有特点.圈足罐和尊形器数量较多,有鹿首、猪首、鸟首等动物纹饰形象,有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的几何纹;燕山地区和滦河流域的西寨类型,部分房址有用石块砌筑且位置不固定的灶.有的夹砂陶中掺有云母和滑石粉,与其他类型相比较,形制独特的陶器有泥质小口壶、束颈罐和盆.最具特色的是石坠和凹形石磨棒.

索秀芬和李少兵对赵宝沟文化三个地方类型进行比较研究,从几何纹饰来分析,水泉类型的水泉遗址和上店遗址A地点与西寨类型的西寨遗址二期的时代应属于同一时期,水泉遗址是赵宝沟文化目前发现最早的遗存,几何纹纹饰简单,小山类型的赵宝沟遗址几何纹却相对复杂;小山类型的小山遗址、水泉类型的白音长汗遗址三期甲类遗存和西寨类型的安新庄遗址一期年代相当,几何纹走向简化;水泉类型的白音长汗遗址三期乙类遗存、小山类型的南台地遗址和西寨类型的后台子遗址,它们应处于同一个发展时期,共同特征是简化的几何纹.

二、赵宝沟文化主要遗址概述

赵宝沟文化遗址很多,现就调查和发掘材料较详实的遗址,按照索秀芬和李少兵类型划分方法,把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做一下概述.

(一)赵宝沟遗址

该遗址属于小山类型,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赵宝沟村村北缓坡地带,缓坡下方有一条通向教来河的泉水沟,泉水常年奔流不息.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了80余座半地穴房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于1986年夏季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清理了其中的17座房址和其他相关遗迹.

发掘的房址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地穴均打破生土.房址平面呈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地穴保存深度在0.3—1米左右,面积大都在20平方米左右.所有房址都在居住面上挖有一方形灶坑,坑内堆积有白色的灰烬.均未发现出入的“门道”.其中三座房址较大,它们的居住面呈二级阶梯状,灶都位于高居住面上.这三座房址各发现有四个柱洞,高低居住面上各有二个,每两个柱洞的间距大致相等.房址以F9最大,面积近100平方米.

出土遗物以加砂陶器为主,器类有筒形罐、椭圆底罐、圈足圆腹罐、圈足钵、盂、碗、尊形器等.陶器火候低、陶色不均匀,胎内呈灰色或褐色,外表以黄褐色为主,也有红褐色.除个别素面陶器外,都施纹饰,纹饰一般压印而成.纹饰中以几何纹为主,之字纹和锁印纹次之;出土石器分磨制石器、琢制石器和细石器,以磨制石器数量居多.磨制石器之中较有特色的为石耜、石斧.琢制石器有磨盘和磨棒.细石器有石片、石核,石核多为铅笔头状,有骨锥、骨或蚌质的陶器纹饰压印工具等[3].

(二)小山遗址

该遗址属于小山类型,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镇兴隆洼村,大凌河的支流牤牛河上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于1984年10月和1985年10月对小山遗址分别进行了两次发掘.四个探方共揭露190多平方米.清理了两座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址,F1、F2均未见门道.地穴内未见柱洞,F1房址的坑内有草木灰,疑为灶址.该遗址发掘面积虽然不大,可是出土器物相对较多.发掘出土的有陶器、石器,以及胡桃揪果核等遗物.

出土陶器55件,90%以上皆为夹砂褐陶,几乎全部施满纹饰;偶见细砂红褐陶;泥质陶少见,仅见“红顶钵”之类.器类有筒形罐、盂、深腹钵、碗、盘、圈足钵和杯,各类陶器均手制,纹饰以几何纹、之字纹和动物形纹为代表;出土的石器包括磨制、打制和压削三种.磨制石器有斧、穿孔斧形器、耜、凿、饼形器、磨石、磨盘、磨棒和有槽石器等.此外,在房址F1的深腹钵内发现胡桃揪果核2枚[4].

(三)南台地遗址

该遗址属于小山类型,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牛古吐乡板村,教来河边.敖汉旗于1983年春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面积较大的南台地遗址.遗址地表散落遗物种类多,数量大.首次发现了残损的绘有鹿首神兽纹和神鸟纹的尊形陶器与器盖,后来经专家修复完整.由于遗址破坏较为严重等原因,至今一直未正式发掘.

在该遗址收集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遗物.共计修复了四类陶器,即:椭圆细砂泥质罐、夹砂筒形罐、尊形器和高足盘(器盖)[5].

(四)水泉遗址

该遗址属于水泉类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大川乡水泉村,在西拉木伦河支流色布敦庙河以北1.5公里处,1991年发掘清理了17座房址和2个灰坑.大部分房址开口于表土层下,其中1座是双间,剩余都是单间.单间房址进深大于间宽,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梯形,房址面积在12至18平方米之间,门道位于南壁.居住面略呈南低北高的斜坡形,垫土然后砸实居住面,北端的部分居住面有烧烤的痕迹,发黑且有光泽.长方形或椭圆形坑灶位于居住面中部,单灶多,双灶少.

出土陶器以加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大部分陶器采用泥圈套接法制成.大部分陶器火候较低,器表色泽不一,颜色不纯正,以黄褐色为主,部分为黑褐色、红褐色和黑色等.个别陶器为素面,大部分器表施纹饰.纹饰采用以压印为主,戳印次之.纹饰种类有之字纹、几何纹、编织纹、凹弦纹、戳印纹等.陶器类型简单,以平底器为主,圈足器很少;有磨制、打制、琢制和压制石器,器形有斧、耜、磨盘、磨棒、杵、楔、饼形器、锛、凿、有槽器、环形器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细石器;出土1件磨制而成形体扁平的骨器,目前尚不能判断其用途.仅有1件蚌器装饰品和少量不知名蚌器,还有一些未经加工的蚌壳[6].

(五)白音长汗遗址

该遗址属于水泉类型,位于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西拉木伦河的北岸阶地上,经过1988年、1989年和1991年三次发掘,发掘清理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其中有7座呈圆角长方形或梯形半地穴式房址和2个灰坑同属于赵宝沟文化时期.灶址在房址中部,灶址正对位于东墙中部稍偏南处的门道,门道为梯形台阶式.

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陶器和石器[7].陶器器型有罐、钵、碗、杯、盅等,多数为平底器,少数为矮圈足器.质地分夹砂和泥质两种,褐色陶器居多,器表大都施满以之字纹和几何纹为主的纹饰.

(六)西寨遗址

该遗址属于西寨类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二拨子乡西寨村,滦河北岸的向阳台地上,滦河古道在坡下经过.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2000平方米,1988年发掘约800平方米.发现烧土面1处,灶1个,灰坑5个.出土陶器200余件,石器3500余件,依据地层学和类型学理论,将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分为两期[8].

该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较之其他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独具特色,典型器物筒形罐的形制和纹饰都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筒形罐,陶器纹饰以刻划的平行斜线纹为主,尊形器也与小山类型出土的有别.有两个缺口的石网坠和由石片打制而成的盘状器,是石器制品中的典型器物.

(七)安新庄遗址

该遗址属于西寨类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县城东北6公里安新庄和新寨两村之间,滦河东岸,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较小,遗物多为采集.发现了几处用含沙黄土夯筑而成的居住基址残迹,为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增添了新鲜资料[9].

陶器多为质粗胎厚的夹砂红褐陶,烧制火候较低,颜色不匀.素面陶器少见,绝大多数器表采用压印和刻划的方法施以横排或竖排的“之”字纹、指甲纹和刮条纹[10].器形主要是大敞口筒状罐和红顶式敛口钵.因该遗址位于滦河故道,故泥质陶多含细沙,但是做工精致,烧制火候也相当高.从陶器纹饰和形制来分析,与西寨遗址第二期遗存很相近,年代相若.

该遗址石器特点:细石器发达,砍砸器棱角多.从石铲、石网坠和磨棒等石器遗物数量和组合推定,生活在该遗址的先民除了从事原始农业外,鱼猎和采集经济也十分活跃.

三、赵宝沟文化的生业方式

任何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总是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基础,总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11].因此地理环境的差异,是产生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差异的先天条件,赵宝沟文化也不例外.判断一种文化的生业方式,除了自然环境外,还应该从前后的考古学文化承袭对比、出土的器物组合、生产工具、动植物遗存、人骨稳定同位素的测定以及聚落形态,等等.由于缺乏其中一些数据和相关研究资料,本文就其中几项进行阐述.

(一)自然环境

赵宝沟文化主要分布于燕山南北和西辽河区域,界于北纬39°—43°,东经116°—120°之间,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区.赵宝沟文化所在区域正是苏秉琦提出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区系[12]中的一部分,学界也称其为燕辽文化区[13].该区域在距今12000年前后进入全新世[14],历经三次阶段性增暖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大暖期持续至距今约3500年结束,年均气温高于现在2℃—3℃,年降水量燕山南北地区也有差异,总体在500-700毫米之间.由于地理环境和气温的差别,降水量的多寡,有效积温的不同,这些都造就了文化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提供了多种衣食源,从而也决定了他们的生业方式.

(二)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评判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15].因此,赵宝沟文化遗物中的生产工具成为研判该文化生业方式的主要依据.目前各地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工具以石器为主,骨器不多,蚌器鲜有.有的学者认为可分为农具、渔猎工具和其他生产工具三类,笔者倾向这种划分.农业生产工具以石耜、石斧、斧形器、石刀、石磨棒和石磨盘等;渔猎以石球、饼形器和细石器为主,也有少量的骨镖和骨刀;其他生产工具有石叶、石核、刮削器、骨锥和骨针等.此外,赵宝沟遗址还出土了13件制陶工具.

(三)动植物遗存

赵宝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记述比较详尽,共有215件软体动物标本,目前鉴定出7种,四科五属.有生活在淡水里的蚌科,有海水产蛤蜊科;出土的动物骨骼标本538件,分属14种.有猪138件、马鹿179件、斑鹿39件、狍129件、牛2件、狗1件、熊4件、貉18件、獾9件、天鹅1件、雉11件、东北鼢鼠4件、蒙古黄鼠1件、鱼1件等.这些都是当时渔猎经济的明证,通过过对动物骨骼进行鉴定分析,得出结论是当时已饲养家猪和狗.

目前在赵宝沟文化遗址中还没有发现粮食作物遗存,仅在小山遗址F1居住面上的深腹钵内出土了2枚胡桃楸果核.但是通过孢粉分析和考古学文化承袭角度来看,在兴隆洼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炭化黍和粟,结合器物组合,例如筒形罐功用和石器工具微痕分析[16]等,笔者认为赵宝沟文化时期承袭兴隆洼文化的农业,并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聚落形态

索秀芬对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17]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她对赵宝沟遗址一区小型房址F7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有一套用于炊煮的陶器生活用具,说明它是一个独立的消费单位;有用于砍伐的石斧、用于翻土的石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用于加工谷物的石磨盘和磨棒,说明房主从事农业生产;石弹丸和兽骨的存在,说明存在狩猎经济;用于制陶的蚌质工具和用于加工石器的大石料,说明有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始手工业.

索秀芬又对小山遗址F1进行研究发现,主人就寝之处约占房屋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能够容纳4—6人,正好是一个家庭的人口.有一套用于炊煮和盛储的陶器,说明是一个独立消费单位;东北部居住面上的石磨盘和一些磨棒,说明是加工粮食的地方;房屋中有成套的用于农业砍伐、收割、加工的石器工具,说明房屋主人从事农业生产;磨盘、磨棒和有槽石器较多,一些未加工的石料的存在,说明房屋主人当时从事石器加工,并已成为该家庭的第二产业.

从中不难看出,每一个小房址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活生产单位,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猎经济,制陶和石器加工每个家庭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分工和分化正在进行,意味着财富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赵宝沟文化的特色器物

尊形器是赵宝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小山遗址出土的鸟兽图尊形器被誉为“中华第一艺术神器”,郭大顺对其纹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鸟兽图是一幅迄今为止最早的*画,是“中国画坛之祖”.

朱延平认为鸟兽图尊形器是某个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重要遗物[18],记载和传递着了当时所在地区的一些社会信息,西拉木伦河以南的主要占据者是红山-赵宝沟联合体,他们与邻近的先民集团互有交流.

杨虎和朱延平[19]认为尊形器上动物图形,是生活中的猪、鹿和鸟首的进一步抽象化,是神化了的灵物,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他们还认为小山猪首蛇身图像头部极像猪首,有明显的原始性,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蛇身灵物形象之一,据此把对龙一类崇拜渊源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冠鸟形灵物与凤的起源关系也值得探讨.

布谷[20]认为小山出土的赵宝沟文化陶尊上刻画的是一幅原始“伊甸园”的图画,讲述的是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雄性野猪龙追求“玄化之门”的浪漫主义神话.

马海玉[21]研究认为,小山遗址尊形器上的刻画动物形图案鹿、野猪和禽鸟均是牺牲之物,而祭祀的对象应为神化了的蟒蛇.他认为对蟒蛇的畏惧之祭是与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

尽管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有限,神秘的大自然里的生物是他们的衣食之源,将代表性的动物,猪、鹿和鸟绘到尊形器上,向他们冥冥之中一种自然的神秘力量,也许是天空,也许是大地,以示敬畏或者感恩之情,终极目的是祈求得到稳定的食物来源.总之,动物纹尊形器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礼器,是供人顶礼膜拜的.

五、结语

赵宝沟文化是承袭兴隆洼文化在西辽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并跨过燕山对滦河流域有着重大影响,对后来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支重要远古文化,填补了这一地区的考古学空白,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赵宝沟文化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先民们都在紧临水源的台地上构建了自己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形成聚落.和兴隆洼文化时期相比较,有的遗址离水源地相对较远,比如水泉遗址.这都说明赵宝沟文化时期,人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大,有了向远离水源地以外更远的地方索取物质资源并且能够定居下来的能力.

通过出土遗物分析,赵宝沟文化时期的生业方式为原始农业,那时农业生产获取的谷物,远不能供应人们的需求,或者说当时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但是产量十分低,在整个食物供给系统里所占比重相当低.那时的先民对猪和狗开始驯化与豢养.那时狩猎经济举足轻重,所获取的食物在整个食物供给系统所占比重大,渔捞和采集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经济形式,远不如狩猎经济地位.但是燕山南北地区的生业方式虽说大体相仿,但是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南北两地耜的形制,西寨类型遗址出土了一定量的石网坠,南北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别,等等因素.这些都说明我们前人对赵宝沟文化生业方式的研究在定性上没问题,但是还缺乏定量研究,比如说农业、狩猎、渔捞和采集这几种生业方式在燕山南北的各自发展程度,以及水泉类型与小山类型之间生业方式的差别,当然了这一切相关研究还是需要有更多资料支撑才能完成.

通过聚落形态研究,一部分人在一定时间内或者说少数人从其他行业解放出来,专门从事石器制造和陶器制作,这就证明赵宝沟文化时期社会初步分工有了独立化和专业化的趋势,随之而来就是先民有了等级高低之分.这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先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

赵宝沟文化的陶器很有特点,大部分为夹砂陶器,以筒形罐为主,最具特色的是尊形器,尤其是小山遗址出土的鸟兽图尊形器,鹿、猪和鸟的图案纹饰给我们带来了远古的某些神秘信息,学界解读不一,大都离不开宗教信仰和生殖崇拜.笔者以为,那个时期的农业生产获取食物量相当少,主要靠狩猎形式获取食物,毫无疑问,大自然里大量的野猪、鹿和禽类成为他们猎取的目标.尊形器在那时属于造型考究的重器,人们把代表性的三种动物图案绘画到当时的尊形器上以飨天地或者是他们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神秘力量,以表达敬畏之情,其终极目的是祈求得到稳定的食物来源,至于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说法我持有异议.仅从鸟兽图尊形器这一器物来看,赵宝沟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最为原始的祈天求地,类似于宗教信仰的行为习惯.

赵宝沟文化遗址的发现和该文化的命名已经过去30多年,学界对该文化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遗址发掘的问题,赵宝沟遗址80多座房址,由于种种原因只清理发掘了其中的17座,那么问题就来了,这17座房址和出土物能否传递出和完整说明整个聚落的远古信息?剩余未发掘的遗址里是否还存在着更多、更意义重大学界鲜为人知的考古学信息?我认为只有主动发掘、完整揭露才能有助于真实地反应整个聚落信息,才能有助于赵宝沟文化研究的科学性.何况现在该遗址已破坏殆尽,只余保护碑孑然独立,我们两手空空,保护的意义又何在?这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做的赘述,个别观点也只是蠡测,一切还以方家为准.

——————————

注 释:

图一来源于索秀芬和李少兵《赵宝沟文化类型》的文中配图.

图二来源于朱延平《小山尊形器“鸟兽图”试析》的文中配图.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红山文化研究院.红山文化研究(第四辑)[M].辽宁出版社,2017.7.

〔2〕索秀芬,李少兵.试论赵宝沟文化[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10).

〔3〕刘晋祥,朱延平.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01).

〔4〕〔19〕杨虎,朱延平.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J].考古,1987,(06).

〔5〕邵国田.敖汉旗南合地赵宝沟文化遗址调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07).

〔6〕索秀芬,李少兵,马凤磊.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5,(11).

〔7〕郭治中,索秀芬,包青川.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3,(07).

〔8〕陈应祺,郭瑞海,翟良富,徐海.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J].文物春秋,1992,(12).

〔9〕金家广.滦河流域安新庄类型遗存初析[J].河北大学学报,1988,(07).

〔10〕文启明.安新庄遗址再认识[J].考古,1998,(08).

〔11〕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4.

〔1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4.

〔13〕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文物,1987,(04).

〔14〕裘善文,李取生,夏玉梅,王璟璐.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M].海洋出版社,1992.12.

〔15〕崔岩勤.赵宝沟文化生产工具初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8,(01).

〔16〕王小庆.兴隆洼与赵宝沟遗址出土细石叶的微痕研究——兼论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生业形态[J].西部考古,2006,(10).

〔17〕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4.

〔18〕朱延平.小山尊形器“鸟兽图”试析[J].考古,1990,(04).

〔20〕布谷.猪龙根三部曲[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6,(03).

〔21〕马海玉.赵宝沟文化两件尊形器上的动物形图案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7,(0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该文总结,这是适合赵宝和述评和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侗族武术文化述评
张江龙1 张 德 21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贵州 凯里 556000;2 甘肃礼县崖城乡肖河小学,甘肃 礼县 742207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先对“文化”.

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文化意蕴
杜湖湘1,刘颖鑫1,2(1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9;2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摘 要】宝相花纹样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寄寓吉祥如意的植物纹.

架起一带一路的文化之桥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一席谈
要想阅读历史就要走进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说,“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先讲好丝绸之路故事,这有助于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国外优秀文化引进来 徐继宏文博的天地、学术的殿堂,中.

给孩子一个未来宝壶斋158孩子成长文化艺术
宜兴紫砂壶器形精美,色泽沉稳,集造型、雕塑、书画装饰艺术于一体 尤其是紫砂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成为茶文化爱好者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一、创作理念长辈对孩子总是寄予厚望 如何将艺术品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