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现实意义类毕业论文范文 与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与其成功的现实意义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现实意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与其成功的现实意义,该文是现实意义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道路和中国道路和现实意义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现实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现实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其实也就是中国道路的四十年.中国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共同演绎的产物,它在时间上体现了传统、当代与未来的前后贯通,在空间上体现了中国一国发展实践与全球化一般性特征的辩证统一.它不仅是中国理论、制度和文明的优化整合,同时也是本国、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其中,极具包容性、充满辩证法和富有吸引力是中国道路的三大中国特色.并且,中国道路的成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其内容和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关键词】新时代;道路自信;中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45(2018)04-0026-05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全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一些优良传统,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志认为,“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点的到来,实际上为中国道路的形成、开创、发展和完善奠定了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保障.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对中国道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关于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方面的研究仍是经久不衰.

一、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道路极具包容性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具备的属性,同时也是中国道路所特有的秉性.正如大自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国家,更不可能采取完全一样的发展模式.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文明之间,也是可以平等交流、借鉴交融的.不仅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特征,各国的发展道路也是可以进行多样化选择的,对此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切不能否认发展道路或模式的多元化.

一切国家、民族和地区都将走向现代化,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也往往会面临一些发展中的困境甚至是逆境.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而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所以前所未有地充满了希望,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中国道路这条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历史上和现实中,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具体国情、发展水平、现实基础、历史积淀、政治信仰、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往现代化之路的多样性.

而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一直都有两句形象的比喻,一句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另一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历史上的典故来看,前者是说华山从古至今就地势险峻,到处都是危崖峭壁,而要想登上华山,就只有一条道路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选.这就意在告诫慕名而来赏玩的游客不要不听劝,也不要有期待、观望的侥幸心理,而要在不安全之处及时悬崖勒马、望而却步.而后者则是说,在当时的罗马帝国,人们无论从哪一条大道出发,只要不停下来,并一直往罗马的方向走,最后都能抵达罗马.这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是所有这些道路的中心,是可以通往四面八方的会聚之处.但从背后的寓意上来看,“自古华山一条道”是对一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大肆鼓吹和极力标榜“全球化即西方化”、“现代化也即西方化”的形象比喻.如果借口说西方国家早于发展中国家率先步人现代化,他们就因此对现代化有绝对的话语垄断权,说什么“自古华山一条道,登临犹比上天难”,但中国道路的成功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表明:“现代化并非一条道,如今风景也别样多.”积四十年之经验,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表明: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实现现代化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即是说现代化并非全是西方化,现代化道路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在结合本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走出来的道路都是正确的道路.而这些都是中国道路极具包容性的深刻体现.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道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畅、走得好,也才能走得准、走得对、走得快.

(二)中国道路充满辩证法

辩证法是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而改革与开放则是实现稳定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两大法宝.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兴衰、荣辱与祸福的关键举措.对于协调改革与开放的关系问题,中国素来善于讲辩证法.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认识到了改革与开放的辩证法,即“以改革促开放”和“以开放促改革”.这就强调要灵活运用改革与开放的辩证法,即改革与开放如“鸟之两翼”和“车之双轮”,必须充分发挥两翼助飞功能和双轮驱动作用,在以改革促开放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以开放促改革,努力做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得益彰、多措并举.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中国社会的各行业和各领域面临的改革也暗潮涌动.我们党之所以强调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完全是由各种问题和矛盾倒逼出来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也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中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国内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很大的阻力.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在客观上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借助外力来形成倒逼改革的体制机制.因此,通过扩大开放,积极地引入外来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可以借助于外来事物的冲击,有效破除各种具体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从而为国内的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血液.另一方面,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触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肯定会遭受来自这些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破坏力.而要想打破这种利益固化的藩篱,就必须善于引入外来竞争机制.我国在开放的过程中虽然也面临着~些风险和挑战,但这些风险和挑战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将会是促使我国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因此,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从而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打破既得利益者的藩篱.这就是以扩大开放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反过来,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中国才可以更加充分地融人到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才能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与国际社会相接轨,进而使中国各行业各领域的体制机制能够更加适合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迫切需要.同时中国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实现互联互通、内外联动.这就是以深化改革来进一步扩大开放.

总之,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改革与开放的辩证法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完全有政治智慧和实干精神去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热点,不断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从而赢得战略主动,赢得发展优势.

(三)中国道路富有吸引力

吸引力是中国优势赢得人们青睐的一种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中国道路所富有的独特魅力.四十年来,中国道路始终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道路深得人心、为中国人民所拥护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827122亿元,增长了约226倍,并且GDP自2010年超越日本以后就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同时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因而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

历史上和现实中,一些国家在发展中有“困境”,在成长中有“烦恼”,在改革中有“痛点”,其本身的赤字、制度赤字、责任赤字、治理赤字、生态赤字和社会赤字也频频出现.而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促使当代中国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和平发展与崛起之路,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永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它自始至终都强调国家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要为公众服务而非为公司服务.中国道路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尚情怀着实吸引人,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与广泛议论.其中,诸如助推中国梦是为实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建设生态文明是为引领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促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是为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的贫困面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所有领域、区域和人口全覆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满足人民高层次、多样化需求,等等.而所有的这些,都极大地彰显了中国道路以人为本的鲜明立场和发展为民的高尚情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题意识和工作导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体现.并且,中国道路坚持把人民的呼声视为改革的第一信号灯,把群众的诉求当成改革的第一导航塔,人民群众对某一问题和矛盾普遍地有所反映,有的甚至反映还很强烈,中国道路就会有相对回应的举措.中国道路还把人民作为各项改革得失成败的首席评判者,深信人民的口碑要永远重于各种金杯、银杯,人民的嘉奖要永远胜于各种金奖、银奖.

总之,中国道路的成功,标志着自近代以来发展落后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由中国开始接纳世界、世界开始进入中国到中国开始影响世界、中国开始改变世界、中国开始引领世界的伟大飞跃,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就要实现的光辉时刻: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开始由低潮走向勃兴,开始重新焕发出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伟力,“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极大地彰显了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制度上的巨大优越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开始彰显当代中国的大国自信、主义自信和政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制度实践和文化发展上的中国方案开始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并为世界各国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批判了西方唱衰中国的“崩溃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在此背景下,西方社会掀起了“中国崩溃论”的政治喧嚣,一些“崩溃论者”在各种场合公开唱衰中国经济,扬言“中国即将和前苏联一样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四十年来,在中国道路的持续推动下,中国用发展成就铁一般的事实成功地驳斥了这种谬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道路更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因此,“中国崩溃论”早已不攻自破.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战略判断,而当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格局之中,便会发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纵观当今世界,真正实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目前只有五个,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有人口138271万,越南有人口9270万,朝鲜有人口2536.9万,古巴有人口1148万,老挝有人口676万,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加在一起的总人口有151901.9万,而同期的世界人口总数有734663万.这就表明,世界上仍有20.7%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其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所占比重达到了18.8%.因此,只要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不倒,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能从低潮中走出来,就能获得蓬勃发展.这正如1989年9月4日,在同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所强调的那样:“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一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数量、领土面积、资源禀赋、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如果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考量,这些国家可以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总数上已有130多个.无论是占世界陆地面积,还是占世界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的比重都在70%以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即是说: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将意味着世界会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全民小康;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将意味着世界会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将意味着世界会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共同富裕.总之,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将意味着世界至少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中国没有“崩溃”,也不会“崩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正在积极引领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低潮、走向复兴.

(二)中国道路的成功鞭挞了西方抹黑中国的“威胁论”

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崩溃论”失去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眼看着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不甘于现状的西方社会又杜撰出了“中国威胁论”,其中,尤以“中国军事威胁论”叫嚣最甚.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的民族,华夏文明五千年,热爱和平自古以来就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和”文化一度大放异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始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外,还有墨家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强调国与国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因此,“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几十次出访,足迹遍布亚、欧、非、美、澳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与地区.在统筹内政外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致力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而为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当前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一大亮点,因而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结伴而非结盟的友好发展道路,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国梦,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也离不开世界.而共筑亚太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梦在内涵上的外延,将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这意味着中国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会更好地促进亚太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四十年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实践已经表明:单边主义和单极世界都不利于世界持久和平,而多边主义和多极世界则有助于维护世界总体和平.当下,中国之所以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就是为了支持联合国积极开展维和行动,大力推进双边、多边合作事宜,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大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秉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会有所退让,我们绝不会以牺牲国家利益来乞求和平发展的机会.相反,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敢于亮出红线、摊出底牌,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换.

(三)中国道路的成功驳斥了西方捧杀中国的“责任论”

近些年来,“中国责任论”被西方再度抛出并炒作的一个重要背景,就在于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连续跑赢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几个传统工业国,并自2010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于是,继“崩溃论”、“威胁论”之后,“责任论”又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舆论中所面临的主要刁难.宣扬“中国责任论”的不乏有吹捧戴高帽之举,此举的背后便是促使中国骄傲自满、虚荣自负,但更多的则是借机来打压中国,企图以“过多的责任”来遏制住中国的发展.

当前,在全球治理中,“责任赤字”是一大普遍现象,是全球治理赤字的直接体现.而“赤字”原为贸易学上的用语,多用于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表示一个国家的进口额比出口额大,也就是说买外国东西所花费的钱比卖本国东西所赚取的钱要多,从而这个国家在贸易上出现了“逆差”、“人超”现象,即我们所谓的“贸易赤字”.而“责任赤字”的概念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意思是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享受的权利和所履行的义务以及所获得的利益和所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一方面,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达国家拥有较大的权力、享有较多的权利,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多,但却在国际各项事务中频频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并且尽可能地不顾情面地转移义务、推卸责任;而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却由于无法获得相应的事务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政策主导权,因而在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方面经常表现出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亚健康状态.反观中国,我国政府常说“责任重于泰山”,并在各种正式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始终坚持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道路的“责任”就在于,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三为世界各国谋发展,四是为人类社会谋进步.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从中国走向世界到世界进入中国,继而到中国影响、改变和引领世界,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是融人世界市场体系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积极维护者.除此之外,中国还是全球科技进步的创新者、世界和平的重要保卫者、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推动者、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全球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改革者,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表明了在从区域性大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的过程中,当代中国愿意为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三、结语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但中国道路不仅是对中国四十年来发展模式的简称和概述,更是一场提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革.这次变革,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探索,既有举措落实,也有目标引领.其中,中国道路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分具体层次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始终坚持“两个不走”,即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人间正道和发展正路,并以高度的道路自觉和坚定的道路自信继续坚守中国道路.为此,我们有理由深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的不断发展,中国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经验会越总结越科学,中国方案会越制定越完善,中国智慧也会越提炼越丰富.

此文汇总:此文为大学硕士与现实意义本科现实意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道路和中国道路和现实意义方面论文范文.

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示范
2016年12月胜利闭幕的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列为今后五年全省5个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刻.

中国特色人权道路的六大特征
通过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相结合,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六个方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的领导,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协.

如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技工院校德育课堂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国家、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专业型、能力型人才的摇篮,想要让技工院校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在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创新……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对学.

中国改革和成功的十条经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40年,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在十分关注和惊羡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成功的同时,也在思考和探究其中成功之道 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