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制度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好图书质量关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制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好图书质量关,本文是关于制度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图书和制度和校制度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会计制度论文会计制度设计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三审三校”制度是保障图书质量的基本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本文主要通过解析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三项工作的差异,指出以审代编、以编代校在出版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各图书出版单位对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更加重视,从而保障图书的质量.

关键词: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审代编;以编代校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098-03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提高图书质量是实现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国家新闻出版作为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对图书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自2007年以来,持续开展“出版物质量年”专项检查工作,着力加强图书管理,指导督促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建立并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以切实提高各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的整体水平.

然而,无论是从历年来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检查的结果来看,还是从众多读者的阅读体验来看,目前图书出版现状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是部分图书内容方面存在导向性问题;另一方面更多的问题则出在图书成品差错率较高,编校质量问题严重.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落实不到位.

2017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下发《关于重申“三审三校”制度要求暨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办发〔2017〕59号),要求各出版单位对照2016年以来出版的图书书稿档案认真自查,并要求省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抽查.内蒙古自治区“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小组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新老图书出版单位,设立专职校对科室较少,聘有专职校对人员数量较少,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审代编、以编代校的问题.同时,在对出版单位2016年以来出版的科技、少儿等图书进行专项检查中,共抽查图书46种,编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审稿、编辑加工、校对是图书出版工作中三项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业务活动.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缺一不可.审稿工作是进行稿件编辑加工的前提条件,编辑加工整理的对象是经过审稿而决定采用的稿件;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也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因此,虽然同样是以阅读为基本的工作方式,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却是三门不同的学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可互相取代.

一、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三项工作的差异

(一)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的目的不同

审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审读人员的把关,对作品做出全面评价,并且做出取舍.审稿人员依据出版方针任务,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读者的精神需求,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和实际利益等,本着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出版社负责的态度,一方面要客观评价原创作品,为有利于文化进步和文化积累的优秀作品提供出版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要综合考虑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而言之,审稿的目的在于审度稿件能不能出版的问题.

编辑加工的目的则是对已经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个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编辑加工整理要按照图书质量的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全面、认真的审核和加工,优化稿件,使之能够进一步提高质量.简而言之,编辑加工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图书达到发稿要求.

校对的目的则相对单纯,即是发现并消灭校样和原稿上的差错,而无需对原稿做出评价,因为校对的工作对象是经过审稿和编辑加工后的稿件,已经具备了出版的基本条件.简而言之,校对的目的在于猎错.

(二)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的工作思维不同

编辑阅读强调“慎”,要求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审慎取舍.校对阅读强调“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字之微”.审稿工作要决定稿件能不能出版的问题,整个过程是一个了解、评价、选择和决策的过程,所以要从大处着手,因此在进行审稿时,要运用宏观性、评价性的思维,其侧重点在于书稿的思想内容.编辑加工要对已经确定采用的稿件进行润饰提高,编辑加工的过程是选择、提高、规范的处理过程,所以在进行编辑加工时要有创新性、规范性的思维,其侧重点在于书稿的表现形式.校对要发现并消灭校样和原稿上的差错,并检查版面格式,进行文字技术整理,所以要始终带着质疑的眼光着眼于细微之处,去审视对象,因此在进行校对时要有保真性、逆向性的思维方式,以质疑为工作的切入点猎错,忠实原稿的同时又要突破编辑的思维定式,发现编辑反复审读形成的“盲区”,将差错消灭在校对这一环节.

《现代校对学概论》这样分析编辑阅读方式和校对阅读方式的区别:心理学指出,人的感觉总是趋向于将来自各方面的、零散的、不规范的乃至不确定的表象,经过智化过滤,在视觉中形成较为明显而完整的图形.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完形趋向律”.完形趋向律存在于与视觉、知觉密切相关的阅读过程中,人们不必一笔一画地注意字词,而是扫视字词,从总体上把握句意文意,因而能够“一目了然”,快速而准确地阅读.

但是,语言完形也会把阅读者引向误区,“得意忘形”,忽略句子里个体字符的错讹.校对阅读必须遏制“完形趋向律”的负面影响,遏制的办法之一,就是阅读时重在“得形”.在校对客体中,以具有各维度特征的基本字符为单元,组合成字符群,如词、词组、公式、音乐曲谱、数码组等,各种字符群又进一步组成句群.校对尤其是校异同,不需要花力气了解句群意义,而重在对字符群以及单一字符的基本特征的识别.

(三)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的程序和要求不同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要求,图书出版单位应执行审稿制度,且书稿取舍的最终决策权在终审人员.初审在通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要对书稿的社会效益、文化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并写出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建议和修改意见.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终审根据初审、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出评价;对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内容的选题,要按规定督促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对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终审者应在通读稿件基础上,对稿件能否采用做出最终的决定.

编辑加工通常由责任编辑负责,既有内容(思想、科学、艺术性)方面的加工,如消除政治差错,处理学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订正事实材料及核对引文等;也有形式方面的加工,诸如结构、标题、逻辑、语法、修辞、字词、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和拼音用法等属于书稿内容的表现形式,编辑加工时都要一一加以注意,并使其符合规范,不出差错.此外,还有辅文和图表的加工以及书稿的技术性加工.要完成这一繁重任务,确实需要编辑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就要求编辑既要具有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审稿和编辑加工的“线性阅读”,着眼于篇章结构及整体的表达,以句子为阅读单位.校对的“点性阅读”则以字词乃至标点符号作为阅读单位.“三校”,是分次校读的制度,不同校次有不同的灭错指标、灭错重点和校读方法.一校、二校的重点,是比照原稿校核校样,重点在于消灭排版错漏,而且要求一校消灭排版错漏的75%,二校再消灭一校留错的80%.三校不再比照原稿对校,而是通读校样,发现了疑点才去查对原稿.三校的任务是:消灭全部排版错漏,发现并协助编辑改正原稿错误.通读检查的重点是发现并改正原稿错误,从而做到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为图书出版创造完备条件.

(四)承担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不同

审稿中,初审一般由出版社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注册责任编辑).复审应由出版社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编辑加工整理工作由责任编辑负责.校对则应该由专业校对人员担任,其中终校须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

(五)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不同

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在工作目的、程序、工作思维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尽相同.审稿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首先是书稿取舍决定的正误.评价书稿取舍决定的正误,取决于图书的内在价值.而图书的内在价值最终要由读者的阅读实践来检验.编辑加工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是在市场上读者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出版专家对图书内容、社会效益、思想科学文艺价值等方面的价值的考量.审稿、编辑加工绩效的评价标准都有比较抽象的因素,而且需要一定持续时间,通常难以进行定量的评价.校对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则是图书的差错率.图书的差错率,就是校对的留错率.所以,留错率越低,校对工作的绩效就越高.相对于审稿、编辑加工的评价标准来说,对校对的评价可以用差错率来进行定量分析,而且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评价.《图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图书差错率在1/10000以内为合格品.《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规定:图书差错率在0.5/100000以下,0.25/10000以上为良好品,差错率在0.25/10000以下为优秀品.

二、以审代编,编校合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国家新闻出版也多次重申“三审三校”制度,但是仍有许多出版单位由于不够重视、人员紧张、经费有限等原因,不能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也在出版实践中引发了较多的问题.

(一)审稿和编辑加工合二为一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审稿和编辑加工是编辑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两者不可同时进行,因为两者在工作目的、思维方式、职责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同时进行往往会出现问题.

1.编辑加工本应退修改稿件.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稿件经过审稿已经决定采用,并且签订了出版合同后开始.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未经审稿确定采用稿件和签订出版合同,就直接进行编辑加工,轻则白白浪费编辑加工的时间和人力,重则会导致与作者产生著作权纠纷.

2.仅注意末节,而忽略大端.审稿和编辑加工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编辑人员难于转换审稿和编辑加工的工作思维,容易囿于稿件在语法、修辞、字词、标点符号等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忽略了稿件的导向、定位等问题,可能导致不合格的作品变成出版物流入社会.轻则出版物得不到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对出版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重则可能对读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编辑加工和校对合二为一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编辑和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两个接续相连的工作环节.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它作为编辑后、出版前的最后一道工作程序,对降低文稿内容的差错率,提高期刊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1.自编自校,难以保证编校质量.自编自校,造成校对不看原稿采用通读的方式,容易出现漏段、少字及其他错误,直接影响了图书的质量.客观上,由于编辑与校对运用的思维方式不同,混淆工作程序,不易发挥专长,专注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影响出版物的质量.“术业有专攻”,编辑加工和校对都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一个人提出双重责任和要求,难于两全其美.

2.延长校对时间,影响出版进程.大多数图书出版单位已经引入企业管理电子系统(ERP),编辑对稿件的加工处理已经摆脱了纸稿的束缚,直接在电脑上进行修改加工,对确定采用的稿件在原稿上一般不再做大的修改,而是在排版后的校样上开始加工兼校对.编辑校对都由一个人完成,可能会在编辑加工阶段对稿件处理不认真,而把重点放在校对时的改动上,编辑加工过程中应该改正的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就会延长校对时间,同时加大排版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图书保质按时出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每一项工作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也对承担该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不同的专业要求.因此,在出版实际中,以审代编,以编代校,都是行不通的,只能以降低出版物的质量为代价,进而对出版单位的名誉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各出版单位也应该重视“三审三校”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加强对出版单位内部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确保出版物质量和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奇.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比较研究[J].中国编辑,2007(4).

〔2〕关燕云.论期刊编校合一实践中的问题与[J].数字传媒研究,2017(5).

〔3〕杨敏.如何把好图书内容质量关[J].内蒙古教育,2015(1).

〔4〕刘爱军.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J].科技传播,2017(5).

〔5〕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责任编辑徐阳)

该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图书和制度和校制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
一、提升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

践行新型政党制度,提高民革履职能力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指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中国人民和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

建立顾问医师制度,防控过度医疗
顾问医师是依法就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拟)采取的临床诊疗措施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向患者提供独立医学咨询意见的专家医师 作为为患者依法提供独立医学咨询意见的专业人士,顾问医师对于预防过度医疗、纠正医疗失误、.

坚持评议党员制度,提高医院党建水平
一、开展评议党员的基本情况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医院各个党支部均开展了组织生活会和评议党员,各党支部集中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以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形式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医院超过90的党员参加了评议活动.